千千小说 > 开局百万兵 > 第227章 山北特区(二)

第227章 山北特区(二)


  夏元四年,十月三日。

  山中郡守府。

  “恭喜大人,贺喜大人!”

  郡府大会议室中,山中郡丞、各曹主簿、左右史、各室主任、各重要局大使,及下辖各县令、尉等,齐聚一堂,簇拥在山中郡守袁则立左右,满心欢喜,满脸堆笑。

  坐于主位的袁则立,脸上挂着矜持的微笑,虽已竭力控制,但观其时不时抽动的嘴角,可见其内心的不平静。

  就在今天上午,内阁正式在大夏体制内部下发了增补山中郡守袁则立入阁的公文,随后,任命袁则立为东阁大学士的圣旨就下到了山中郡府,下给了袁则立本人。

  之后,袁则立只要去吏部登个记,补办张官凭,走完流程,就可以走马上任,成为大夏权利层最顶尖的那一小波人之一。

  等完成所有流程,袁则立入阁的消息,就可以明发天下,向全国上下的老百姓宣布。

  …………

  “此番大人入阁,一步走出山中平原,如蛟龙入海,海阔天空。”起点县令兼山中郡丞伊瑙笑道,“以大人之才,必能依托大夏最高平台,一展胸中抱负。”

  三義县令高启鹏跟着道:“以大人之能,他日荣登首辅,也不是不可能。”

  “高县令,妄言了!”袁则立连忙严肃批评,旋即又哈哈一笑,道:“未来充满了变数,袁某岂敢有非分之想?”

  既然没有非分之想,那干嘛要说劳什子变数?

  众人无不腹诽。

  在场的,都是袁则立的直接下属,虽然不一定都是和袁则立一条心,嗯,肯定不可能都是一条心,但,袁则立能入阁,符合他们中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什么利益?

  政策!

  有一位内阁大佬级别的郡守,和没有一位内阁大佬级别的郡守,是迥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要政策的时候,那待遇能一样吗?

  想想高弘毅在世时的新港区,再想想胡令武主政时和姚先邦主政时的山北区。

  待遇差老远了。

  而有政策,就容易有政绩,在度过最初的野蛮草创阶段,大夏体制越来越规矩化的趋势下,政绩对于官员来说,仅次于生命。

  现在没有政绩,想要升官越来越难,除非运气好,否则只能熬。

  可想而知,他们对袁则立入阁一事的感受。

  兴奋,喜悦,期待。

  ………………

  人逢喜事精神爽,袁则立此刻只感觉在云端飘,暖洋洋的,软呼呼的。

  当然,如果《山中日报》和足球赛的申请能够通过的话,就更好了!

  ………………

  不出意外的,袁则立入阁在体制内引起了一阵骚动,但也仅止于此,官场中人更关注的反而是内阁学士的人选。

  内阁大学士地位尊崇,可他只有个位数,太少了,对于大夏庞大的官僚集团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不敢想,不敢奢望,现在好了,有旁听权和提议权的内阁学士的出现,等于给大部分中高层官员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一时入不了阁,混个内阁学士的头衔也不错啊,何况,先成为内阁学士,他日再进一步也比别人容易些不是?

  关键是有了学士头衔,分量不一样啊,一下子就和同级拉开了差距,一个是中枢大员,一个是高级官员,质的不同,远不是节度使这一类勋阶能比的。

  只是目前,唯有首都长官被确定挂内阁学士衔,其余者皆无定论,全靠自己争取,或上头青睐。

  而现在的首都长官是袁则立,他如今已逝内阁大学士,自然不需要再挂次一级的内阁学士,如果短期内高级官员不做职位调整的话,未来的首都长官将是新港区尹郭瑶,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太久。

  …………

  山北区,通口镇。

  山北区尹姚先邦戴着斗笠,穿着毛绒大衣,将身子裹的紧紧的,抵挡着呼呼的北风,脚下则蹬着一双皮靴,踩踏着泥泞的土地。

  跟随他身后的,有区工曹、区户曹、区监察、区刑曹、区通政室、区警察局、区新闻局、区交通局、通口镇等大小官员。

  自内阁学士制度被公布后,姚先邦就再也坐不住。

  这不,姚大区尹不惜顶着萧瑟寒风,开始在全区五十多个定居点进行全面视察,通口镇是他此行的第七站。

  通口镇,位于避风山脉平缓的北麓,恰好守在联通山中、山北的北部通道(山北称盐毛道)的北端出口,是山北陆上贸易的重要枢纽之一,是山北南部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同时也是控制山北南部各部落的重要屯兵点,一旦有变,屯驻在关口的驻军可第一时间前往镇压,甚至局势失控后,山中驻军也能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盐毛道杀出,加以平叛。

  通口镇城镇常住人口两万四千人,是山北第三大人口城镇,仅次于特区治所西海区(常住人口五万余)和东北第一大港北海镇(常住人口三万余)。

  通口镇在整个山北区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姚先邦来通口镇来的也比较勤,上任伊始就来过一次,但每次来,他都看的比较认真,决然不会像之前走过的六站一样,走马观花——其实真没什么好看——而通口镇能看的东西,值得他重视的东西有很多。

  其中,通口镇最令区府关注的莫过于盐毛道的加固和扩宽。

  盐毛道,顾名思义,是为用来交易盐和毛的道路。

  盐,指山中郡北通县盐池镇开采出来的井盐,同时也大夏建国初期最重要的食盐来源,至今仍然与新港夙沙生产的海盐,并列大夏盐业支柱。

  毛,主要指羊毛。

  山北区是在原木刻鞑靼的草场上建立起来的,成立至今两年不到,虽经中枢大力移民实地,大肆开荒造田,发展工商,对外贸易,但畜牧业依旧是山北区的主流。

  一提到畜牧业,作为现代人的夏凡,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是牛奶,其次羊毛,再考虑到时代背景,理所当然的,羊毛的重要性肯定比牛奶高。

  在夏凡的督促下,工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羊毛纺织的研究。

  得益于大名单中无所不包的人才储备,羊毛纺织有条不紊的走出了实验室,走向成熟化、量产化,继而走进千家万户。

  好比姚先邦身上的大衣,就是羊绒的。

  


  (https://www.xvqianqian.com/1/1314/446388036.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