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903章 来自伊尔库茨克的红发的古谢娃

第1903章 来自伊尔库茨克的红发的古谢娃


  现在,杨明志终于有可以好好打量一下这位自信的红发姑娘。

  其实从她刚刚出列的模样,杨明志已经对她有了特别好的第一感受。

  可以发散联想的是,这个姑娘有着如此与众不同的发色,年幼时要么被捧得像花儿,要么就总被调皮孩子捉弄。终归她是从一年级学到十年级,尔后还通过大学入学考试,如今也完成了学业。十多年的学习生涯中,她肯定也是经历了十多年的被他人的重点关注。

  是啊!这玫瑰一般的秀发也太亮丽了!杨明志举得,自己若不重点关注她,就是对不起她那亮丽的红发。

  暂且压住强烈的好奇心,杨明志挺直腰板,以军人的身子走过去,十分英武的站在姑娘的面前。

  对比身高,杨明志足足其高了半头。

  “同志,你叫什么名字?”

  “是!局长同志。我是娜塔莎·谢苗诺维娜·古谢娃,来自伊尔库茨克。”

  “伊尔库茨克?你……你叫娜塔莎。”

  “嗯?局长同志,我的名字很特别吗?”

  姑娘的名字的确非常特别,杨明志听到“娜塔莎”这个词,整个人都为之一振。

  她居然叫做娜塔莎!

  几天之前,自己在彼尔姆告别了一位娜塔莎,今天的归来又邂逅另一位娜塔莎?这是巧合?还是缘分?

  不!没那么夸张。

  杨明志的确对“娜塔莎”这个名字非常敏感,但转念一想,身处于这个偏保守的时代,可供俄国父母给女儿命名的备选方案,区区也就一百个而已,而且还高度集中那十几个。

  该女性名字的普遍,就相当于男性里的伊万。

  杨明志定了定神,继续问:“你来自伊尔库茨克?我知道那座城市,毗邻贝加尔湖,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听到局长这么一说,古谢娃也兴奋起来。

  “局长?您去过那里吗?”

  “不,只是乘坐火车路过。虽是只有短暂的逗留,还是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杨明志这番实际就是说瞎话,他的确曾在伊尔库茨克逗留过,那短暂的程度和没有去过也没什么区别。

  毕竟那一次还是1941年春季,部队集体乘车从远东奔赴遥远的白俄罗斯,自己甚至没有下过军列,只能透过车窗看到火车站内部的些许景象罢了。

  但杨明志对伊尔库茨克这座城市是有了解的。

  一切,也仅仅是他对那个位面的21世纪的城市有所了解。

  在21世纪,伊尔库茨克是人口高达二百万的大城市,几乎容纳了整个州的人口。这不足为奇,广袤寒冷的西伯利亚迫使居民聚族而居,集中住在大城市就是平民最愿意的选择。

  在沙俄时代,只有少数平民可以住在城市,恶劣的生存条件让当地人都是艰难苟活。

  时代变了!苏俄打赢了内战,打跑的干涉军,尔后苏联又成立,整个联盟开启了轰轰烈烈的“进城潮流”。本就人口不少的伊尔库茨克在二十年代开始大规模扩张,而今战争之下,数十万人涌入城市,城市开始了建成后的第二轮,也是最大规模的扩张。

  伊尔库茨克的夏季,七月份的最高气温勉强可以达到三十度,城市距离贝加尔湖又特别的近,故而湖畔的一座名为利斯特维扬卡的小城,就成了城市居民的度假胜地,同样也吸引了多国民众来此避暑消夏旅行。

  除此之外,他也获悉自己在沼泽地的“化学专家”伊万诺夫,现在已经在伊尔库茨克担任一个军需化工厂的厂长。

  伊尔库茨克,东西伯利亚的工业重镇,那是沙俄扩张时期建立的一个军事据点,随着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贯通,城镇开始快速扩张,而今,因为战争因素,数以十万计的西部居民向本地疏散,城市的人口正快速扩大。

  德军的大举入侵促进了苏联的“东部大开发”,完全不需要当局逼迫老百姓向苦寒的西伯利亚移民,如今有一群吃人不吐骨头的魔鬼正向东方杀来,为了活命,西部难民非常乐意向东方转移。

  不过很显然,这个古谢娃定是当地的老居民。

  似乎局长非常乐意听听自己的故事,古谢娃内心非常紧张,谨慎的说明自己的由来:“我是西伯利亚矿业大学的毕业生。局长同志您看,我们所有人都是来自同一所学校,我们乘坐火车前往新西伯利亚市,五天前被分配到了您的武器设计局。我们都是航空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我们都是今年的毕业生。”

  “等等?!你说你是什么专业?!”杨明志猛然问道。

  “航空机械制造专业。”

  “啊?也就是说,你具备制造飞机的能力?!”

  “是的!”这一刻,古谢娃没有丝毫打算谦虚的想法,她有一说一,诚恳的说,“其实我们早就毕业了,之前我们一行在伊尔库茨克的一家飞机制造厂实习。有一些男同学被留在那里工作,至于我们,现在被分配到您这里。”

  姑娘说话的时候特别提到了“男同学”这个词组,她的话里明显有多种意思。

  “所以,你们也都是懂得如何制造飞机。或者说,至少可以动手做一个航模,让它滑翔很久?”杨明志急迫的问。

  “是的,局长同志。我们毕竟学的就是航空机械制造专业,您不要因为我们是女人,就像……就像有些人那样怀疑我们的能力!我……”说到此,古谢娃也鼓足勇气,“就像您在户外短暂的训话那般,您需要的是精英,我们就是您可以信赖的精英。”

  现在的杨明志从这个姑娘身上感受到了强烈的自信,她的眼神炯炯有神,说话的时候眼神一直非常坚毅。

  杨明志以直觉估摸着,她真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还有她的那些同学们,全都是才女。

  从姑娘的只言片语中,杨明志确定了自己的判断,合着上级把这些姑娘安排到自己的麾下,绝不仅仅是自己提出的“我们需要一些年轻的女技术员”的要求,而是伊尔库茨克的一些工厂,还是对她们有着愚蠢的偏见。

  那种偏见是重大错误,所以他们不会明着搞,于是找个由头把正在实习的她们,以非常合法的方式踢皮球般踢倒自己麾下?

  她们从何而来杨明志并不纠结,显然这位姓古谢娃的姑娘,她很清楚需要用实力自我证明。

  “啊,是西伯利亚矿业大学?那是一所优秀的大学。”

  “局长同志,您了解我们的学校?”古谢娃激动的问。

  “我……算是吧。”

  杨明志真的知道什么“西伯利亚矿业大学”?他刚刚的话只是为了和姑娘套近乎而已。

  不过现实中的西伯利亚矿业大学,她就是一所苏联当前的高级学府。

  伊尔库茨克在战争爆发前,是一座人口比新西伯利亚更多一点的城市,因为人口众多,城市也充满活力。

  城市建立之初就是一个军事据点,慢慢又变成军事重镇,她作为沙俄在东西伯利亚的核心城市,军事地位是何等的重要!

  所以在沙俄时代,城内就有许多兵工厂,到了苏联时代,城市也自然的成为工业重镇。

  当前城市内有一所军事工厂,即伊尔库茨克重型机械制造厂。战争爆发前,苏联大部分的BT快速坦克就产自这里。如今BT坦克的作用,基本就沦落为火炮牵引车或是拖拉机,以及部分装甲部队的侦察车。

  重型机械制造厂开始全力生产T3476坦克,并根据上级要求,生产改良其改良版本。就生产力而言,伊尔库茨克的坦克生产力比新西伯利亚还要强,毕竟工业实力和工业人口规模,伊尔库茨克占优。

  她之所以战有,与伊尔库茨克的高等教育搞得好不无关系。

  苏联成立后就花重金建设一些高等学府,其中就有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那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其中的学科五花八门,当然大部分学科都直接和工业生产有关。

  随着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斯大林用铁腕政策强行发展本国重工业,在此大时代下,伊尔库茨克于1930又成了一所高等学府,这便是古谢娃毕业的“西伯利亚矿业大学”。

  她是纯粹为了培养高级技术性人才的大学,所谓术业有专攻,其开设的学科,全是有关于工业与各类工业器械研究的。

  矿业大学自己就有着非常美好的前景,未来她将改名为伊尔库茨克技术大学,并一直存在下去。

  在1942年,矿业大学不过培养了八届毕业生,这些毕业生中有男有女,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各个工厂和设计院争先需要的人才。当然,用人单位还是希望得到男毕业生,恐怕这就是固有的尚未彻底改变的旧观念吧。

  虽是毕业生有男有女,古谢娃很乐意向杨明志介绍自己的学校与校园生活,她直白的表明,人数不算少的航空机械制造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不算少,结果全专业的女生几乎都站在这里了。

  “局长同志,我们曾在伊尔库茨克实习过,我们懂得如何工作。但是,他们觉得我们是女人,他们的设计部门人数并不少,就劝说我们另谋高就。现在我们到了您的设计局,也得到了正式的分配。我们大家都是非常高兴能分配到……分配到普里皮亚季武器设计局。”

  “嗯,很好。”杨明志点点头,“您的话我很爱听。你们所有人都懂的如何让飞机上天?这很好。古谢娃同志,详细的告诉我你懂懂那些重要知识。”

  “遵命!”古谢娃本来不想过于出众,奈何自己的红发弄得自己想不出众也不行啊!上学的时候自己就总被老师关注,在俱乐部的时候也是一样,而今被一位战功卓著的将军兼局长特别关注,恐怕这就是命运使然吧。

  或许,这也是人生的重大机遇。

  压制着紧张,古谢娃介绍说:“我们在学校学习机械原理,空气动力学,高等物理。我们都会设计机械,就是太青涩,我们需要一位优秀的老师带领我们进一步发展。我听说您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研发了火箭推进榴弹武器的专家,还是战功卓著的将军。请您放心,我们不会令您失望。我们……我们也需要在您身边进一步学习。”

  听到这里,杨明志的心里暖洋洋的。

  古谢娃年纪轻轻,为人处世莫非已经是人精了?她说话很有意思,哄得自己怪高兴的。

  当然,杨明志高兴的绝非仅是其诚恳的态度,而在于她们所学的专业。

  有一件事杨明志如今不得不正视起来,自己实实在在成了苏联火箭研发的先驱者之一,说不定还能有不凡地位。

  火箭,它必须解决空气动力学上的诸多问题,而且那也是极度重要的问题。

  看看这些年轻自信的姑娘们,杨明志觉得她们恐怕比自己的老部下更加优秀。

  原因无他,之前的男生们本身都是优秀的,他们是非常好的助手。这些女生却比他们多一个本领,她们都在学校学了空气动力。她们还在一些工厂实习过,看来是那边工厂的设计部门局部人满为患,就把一群姑娘劝走。

  杨明志觉得那绝对是糟糕的决定,却也是慷他人之慨,把好处留给自己了。

  如今,多布洛夫很有才能,卡拉什尼科夫已经才华毕露,他们却没有研发飞行器的能力,就算他们想搞飞行器,也被必须花费多年时间学习。

  本来嘛,杨明志在彼尔姆就当着自己老战友老部下的面放下豪言,所谓归来后想办法实现有线制导的反坦克导弹。说白了,那就是遥控飞行的火箭炮,只是比起一般火箭炮,它需要更复杂的结构,以及更多在空气动力上的考量。

  杨明志本身在火箭炮上的才能极度欠缺,说白了自己本来就是个二把刀,若不是流落到沼泽地,巧遇怀才不遇因犯错差点被枪毙的村长里固施科夫,也不会有“鲶鱼”火箭炮的出世。

  谁能想到,那个老家伙居然是自学了齐奥尔科夫斯基著作的天才。杨明志一度感觉到,如果里固施科夫年轻时能进入高等学府深造,他早就成名了,而不是现在大器晚成。

  不过对于里固施科夫,他也是满意现在的生活吧。

  真是的,这番自己的糠糟之妻被当局的飞机从沼泽地接回来了,一同回来的还有他的小儿子。里固施科夫一把年纪能在偏远却安全的新西伯利亚和平的生活,自己又得到国家的重用,人生难道不幸福么?

  唉?想到了里固施科夫,那个老家伙来到新西伯利亚不是把精力都放在生产火箭炮上了,甚至射程很远的“飞鱼”也开始专车向战场运送了。

  以古谢娃为首的有才能的年轻学子,她们难道不是里固施科夫最需要的人才么?

  难道上级就真的那么支持自己别列科夫的要求,而不是顾全大局,优先把这些人才送到里固施科夫那里?

  杨明志非常费解,看来这里面还有更多隐情。


  (https://www.xvqianqian.com/16/16455/469938054.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