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三国]女扮男装后我登基了 > 112. 逐鹿中原 三弓床弩

112. 逐鹿中原 三弓床弩


“还有一事想请教庄主,”戏志才继续道:“您一直强调流水化作业提高效率,我想着这从洛阳带来的数百工匠,便可试着用标准化的流程来安排。”

  燕绥欣然道:“行,就用生产线的制造方式。”

  戏志才提议道:“那刨去补充到印刷工坊、农具工坊的人,余下的不如尽数调到新成立的弩箭坊?”

  燕绥颔首:“正好马钧和诸葛亮改良了连弩,而且我看他们最新的图纸,是要造巨型弩箭?”

  戏志才也不得不佩服这两位动手改造能力出类拔萃的小少年,有天马行空想法的人不少,但像他们能动手将想法付诸实践,还能成功的人真是凤毛麟角。有这样的少年在,何愁豫州后继无人,不由笑道:

  “他们改良了床弩,在上面增加了两张弩,这样三张弩前后排列,发出去的巨大的木箭甚至能够深深[she]入城墙之中,[she]程也提高了不止一倍,杀伤力更是非比寻常。不论着多么坚实的铠甲,都受不了一击。”

  因为巨大的冲击力,甚至能够接连将数个士兵[she]倒,而且一次还能发[she]十几支箭,实在是太让人惊艳了。

  郭嘉眼前一亮:“这可真是个好东西,不但能在冲锋时狠狠挫败对方的士气,攻城时亦能和云梯相辅相成。”庄主[ri]后要成就大事,便要未雨绸缪,这种大型的器械得准备起来。

  “三弓床弩不需要特意来培养士兵准头,只要十几名士兵分别负责瞄准、装填和用绞盘把弩弦拉开到极致,这样的武器越多越好,你命他们全力造机器和弩箭即可,不必有后顾之忧。”

  寻常的弩机,要一直培育专门的士兵,弓箭也是如此。而且,因为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参差不齐,并不是努力就一定有回报,有的士兵就是准头很差。

  燕绥看出来了这种弩机的巨大益处,她隐约记得在宋朝时三弓床弩才出现,乃是冷兵器时代[she]程最远的兵器,并且在宋辽的战场上派上了相当大的用处。现在提前造出来,实在是太好了。

  这武器攻守兼备,尤其是对于没有险要可守的豫州,大有益处。

  只能说,不愧是诸葛亮和马钧啊,天才就是天才!自己只要负责后勤配合和提供些许灵感就行,他们也太让人省心省力了。

  戏志才感叹说:“这东西虽好,就是构造太复杂了,造上一台要花费不是功夫。”

  “所以才需要拆分为零件,每个零件上都流水做工,最后让技艺高超的木匠负责将其拼装起来。”燕绥指导道:

  “有的零件简单,你直接组织兵卒做就行。复杂的零件则安排那数百的工匠分别去做,毕竟[shu]能生巧。”

  “好,现在兵卒们上午[cao]练,下午侍弄田地和做工,阳城屯田的地方不大,我们能拨出不少人手来。”

  “冬小麦已经收割完毕了吧?”燕绥问:“收成如何?”

  说到这个,戏志才脸上挂上了丰收的喜悦:“多亏了庄主推行堆肥和水利兴修,再加上天公作美,收获的时候都是大太阳,今年收成特别好,已经在陆续入库了,只是数据还没统计上来。”

  “嗯,我们[chun]小麦的种子更好,产量会更高。”

  为了防止天灾,阳城的麦子是分了冬小麦和[chun]小麦两种不同季节来耕种的。冬小麦在农历五月就开始收割了,可以避开夏天的干旱和大风,但同样要面临夏天雨水的风险。遇到大雨,麦子抢收不及时的话就会烂在地里。

  不过,汉代粟才是种植最多的谷物,直到宋代麦子和水稻才取代了其在谷物中的主导地位。阳城是因为有燕绥的引导,种植的小麦才达到了三成。

  戏志才笑道:“有了这么好的效果,以后小麦种子必定会抢手,[ri]后收税的法子也可以改改了。”

  “对,以后我们收税,粟、稻、麦等都收,鼓励多样化种植嘛,这样也能抵御风险。”若都是种粟,遇到旱涝灾害的话,连赈灾的粮食都拿不出来。

  郭嘉道:“小麦的产量高,收获的周期也短,是最适合种植的作物,而且面粉做的面条、蒸饼美味又饱腹,以后终究会替代粟和豆的。”

  燕绥补充道:“小麦还有一个好处,冬小麦播种后在年前都不太需要打理,比起其他谷物要省事儿些。”

  在年前,浇水、追肥、除[cao]固然能够提高产量,但若是不管,产量也不低。重点是在年后的时间段,好生侍弄就行了。

  戏志才笑道:“只是,小麦对灌溉的要求不少,短期内其实更适合军屯和大规模民屯的地方种植。”小麦种植需要比较多的水分,相比起来粟是更耐寒的作物。好在颍川郡内河流不少,可以开凿水渠。

  远离颍川郡的地方,只有军屯和民屯的地盘才能集中力量来开凿水渠。

  燕绥颔首:“是啊,总不能全豫州和荆州大规模同时开工修水利,先从军屯和民屯的地方慢慢来吧。”而且小麦得去壳了才好吃,以后要在每个村里布上一个石磨盘。

  郭嘉也道:“不管怎么样,冬小麦成[shu]的时候正是青黄不接之际,光凭这一点也该大力种植啊,开凿水渠虽然前期费力些,但却能一劳永逸。”

  燕绥心道:等将收缴的“赃物”从系统售出,到了冬天,就有充裕的积分兑换冬小麦种子了。

  到时候不止颍川郡,南阳郡和汝南郡也可以播种冬小麦。等尝到了小麦的好处,百姓会主动采买小麦种子的。

  因为粟,也就是小米,饱腹感其实不如麦饭和面食,收成上也差了小麦一截。而燕绥从系统兑换的良种,产量更高。冬小麦的亩产在600-1000斤之间,若是地力肥沃、加上[jing]心照料,甚至能达到1500斤以上。

  这年代麦饭是穷人才吃的食物,但若是将小麦去壳、做成面食,便会广受欢迎。不论是面条、蒸饼、烤饼,都深受喜爱。

  毕竟几年前,汉灵帝在位的时候,还痴迷芝麻烧饼呢。

  燕绥道:“我看现在只有阳城有馒头和包子,咱们将这样的制造手法在报纸上公布出去,以后面食会更加流行,想来家里稍有资产的,都会种上些小麦。”

  除此之外,她还要戏志才在报纸上开辟一个特殊的版块,专门讲农事,科普农业知识。这一期,就讲小麦的种植注意事项和亩产。

  在农事方面,庄主总是不藏私。戏志才说:“唯一担心的是侍弄庄稼的农人不识字,没有钱买报纸也没有功夫看啊。”

  郭嘉摇着扇子说:“这个好办,我们规定凡是豫州的里正,都要定期念报纸的农业版块给人听。”

  里正是乡官,乃是一里之长,换而言之,是和百姓长期打[jiao]道的基层公务员。

  因为没有监控,各项制度在实施之前,燕绥首先考量的就是监督的问题:“行,再建立[chou]查制度,而且读报纸这项也纳入官吏的考核。”

  三人简单商定了下,又确定了本期报纸的内容。

  不一会儿,抗议无效的郭嘉被戏志才给拖走干活去了。

  燕绥想了想,决定给兢兢业业的典韦放一天假陪伴家人,让官场经验丰富、战斗力也不遑多让的黄忠陪自己去见皇甫嵩。

  对上这位名满天下大将,燕绥莫名有点心虚。毕竟皇甫嵩在天下十三州四处扫[dang]、镇压黄巾军时,杀人如麻,血流成河,动辄就屠杀数万黄巾民众,老弱妇孺都不放过。

  其实并不是第一次打[jiao]道了,但燕绥面对孙坚时游刃有余,对上皇甫嵩却依旧有些紧张。她不动声[se]地像皇甫嵩行礼,开[kou]寒暄道:“老将军在阳城休息得可还好?”

  皇甫嵩连忙还礼:“老夫如今不过是一介罪民,担不起担不起啊。”

  “您真是谦虚了,若非董卓祸乱朝纲,您岂会被诬陷下狱?”燕绥客气笑道:“如今董卓已死,正是拨乱反正之时,我已经上书朝廷,禀明您冤屈,希望您早[ri]官复原职啊。”

  皇甫嵩虽然知道被凉州军把持的天子刘协根本做不了什么,但燕绥这举动显然拉高了好感:“有劳使君挂心了,只是……”他叹了[kou]气:“李傕、郭汜之徒,其贪婪同董卓简直如出一辙,怕是会继续祸害朝廷。”

  燕绥诚恳问:“您觉得应该怎么办呢?”

  皇甫嵩无奈道:“没有天子诏书,无故兴兵攻打长安的话,乃是大不敬啊。”

  燕绥:……

  她忍不住说:“天子就被凉州军阀把持在手里,怎么能下诏书呢?更何况天子今年只有九岁。”

  “郭汜、李傕怀[jian]逆命虽然有罪,但未得朝廷诏令即行讨伐大臣,这也不合规矩。怕是留下千古骂名啊,还请使君慎重。”皇甫嵩以为燕绥要以自己的名义追讨西凉军阀,提前搬出来了拒绝之词。

  虽然早就有心理准备了,燕绥还是一整个大无语:这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怎么这么不想担责,唯恐留下罪名?难怪当初手握重兵,却被董卓以天子的名义只身召回京城下监狱了。

  当初董卓进京,若说谁有能力扑灭这灾祸,没人比皇甫嵩更有机会。他甚至可以比肩霍光,持废立之事。

  只要当时在扶风郡握有三万重兵的皇甫嵩登高一呼,从者百应。京师及周遭的军队都是他带过的,曹[cao]、孙坚等还都是皇甫嵩的老部下。

  想了想,燕绥道:“那我光明正大地上奏天子,请朝廷处理此事。若是朝廷没有反应,我派出使者看天子有无受委屈。若是凉州军阀欺凌天子,我便以豫州刺史的名义,号召天下英杰,一起营救天子。”

  没想到豫州使君年纪轻轻,却十分听得进去劝谏,皇甫嵩抚摸着胡子笑道:“大善。”

  不过这一套流程下来,拖延的时间也太长了。皇甫嵩对付黄巾军杀伐果断,在朝廷制度上却追求不犯错、不担责。

  不过燕绥并非为营救天子而来,打算做做样子即可。而且,现在也没有达到远征长安的条件。

  燕绥问:“您来到阳城,可曾看过报纸?”

  这让皇甫嵩想起来,在来阳城的路上,他曾经听到路边的农人在讨论天下之事。

  目不识丁的农人却能说出:“益州牧刘焉真是包藏祸心,居然把益州通向中原的道路和桥梁尽数毁掉,听说在那边大肆敛财,也没有人管得住他。”

  “幽州牧刘虞才是居心不良呢,居然给欺辱咱们的外族人送礼。”:,,.


  (https://www.xvqianqian.com/1794/1794996/11111043.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