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他懂什么?
当张布跟濮阳兴坐在孙休的面前,得知了陆抗的事情之后,两人当即变了脸。
“此人简直是大放厥词!!”
张布还没有说话,濮阳兴却是忍不住了。
濮阳兴这些时日里可一直都是在忙着统筹开垦的事情。
江北的丢失,让吴国的国力大打折扣,吴国如今想要维持大量的军队,也出现了粮食上的问题。
孙休想要借鉴曹魏的一些政策,更多的开发南方,多开垦耕地,利用那些流民和山民,增加税赋收入。
濮阳兴在朝中饱受争议。
张布还好,毕竟,他直接的参与了除掉孙綝的大事,是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人。
当初还曾保下了丁奉。
孙休要重用他,群臣无话可说,毕竟确实有功,保驾除贼之功,有再多的赏赐也是应该的。
但是濮阳兴呢?
他凭什么呢?
他在除掉孙綝的时候,既没有献策,也没有出力。
顶多就是个口头支持者,而他本身也没有什么资历,完全就是因为跟孙休的个人交情很好,所以才升的这么快。
群臣对他很是不服气,对他跟张布勾结起来把持庙堂大权的行为更是极为不满。
濮阳兴也是急着想要证明自己的才能,他要让群臣知道,自己并非是靠着皇帝的宠爱才坐到如今位置的,他也是有着真才实学的。
而这次,在得知孙休急着提升国力的时候,这位贤臣当即提出了一个修建丹杨湖田,筑浦里塘的伟大计划。
按着濮阳兴的这個计划,完成这件大工程之后,吴国会有很多年不会缺乏粮食。
可群臣却并不支持濮阳兴的计划。
很多大臣都明确反对,他们觉得,以吴国如今的国力,想要完成这样的工程简直是痴心妄想,要是这么干,耗费巨大,而且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成功,这绝对不行。
濮阳兴认为,群臣们反对是因为他们轻视自己,而不是自己的想法有问题。
如今,听到孙休说起陆抗明确反对自己的政策,他当即就坐不住了。
他不悦的说道:“陛下,陆抗不过是一个年轻的后生而已,只是因为他父亲的功勋,方才能在陛下面前建言,这样的人,又如何能知道天下大事呢?”
听到濮阳兴的话,孙休没有急着回答他。
张布此刻当然也是站在盟友这边,他开口说道:“陛下,荆南固若金汤,绝非是如他所说的那般,大将军与丁将军的军队足足有七万人,况且还有将军们在周围接应!”
“陆抗的话有些言过其实了。”
孙休思索了许久,方才说道:“朕听陆抗讲述前线的事情,不像是随意乱说的,况且,当初连诸葛恪都对他赞不绝口,朕并不觉得此人是没有才能的朕打算让他来担任柴桑都,负责前线的防御之事,若是有必要就接应大将军等人。”
张布本来要劝说,可一听负责前线防守,他忽然沉默了下来。
想了想,张布赶忙说道:“臣以为可以。”
一旁的濮阳兴愣了一下,还是不情不愿的表示了赞同。
孙休随即下达了诏令,拜陆抗为柴桑都,让他负责前线的防守之事。
当然,对于开垦的建议,他并没有采纳。
陆抗离开了建业,而濮阳兴也借着开垦的事情,排斥异己,打压不服从的人,愣是逼着群臣通过了他所谓的治田大策。
濮阳兴决定,就从今年开始进行。
此时已经是曹魏的正元四年的二月。
而孙休和濮阳兴等人都不知道的是,此刻的荆南早已陷入了苦战。
施绩的担心是完全正确的。
王基直接以攻打永安的名义,无视了巫县,大摇大摆的走了过去,而他随后留下了偏师,领着主力继续前进,从永安之后,蜀国境内进行了渡河。
而此刻的蜀国军队都在永安,王基很是轻易的来到了江对岸。
然后,他就从这里直接通过陆地来猛攻建平郡。
吴国的军队一直都摆放在了沿岸,依靠着战船的力量来进行防守的,当王基直接从他们不曾预料的方向展开猛攻的时候,建平郡根本就挡不住,好在,夷道的军队及时到达了战场。
可是,这并没有用处,王基此刻的兵力是完全优势的,况且战斗力也不知超过了对方多少,就这么一路横推,最悲惨的就是那些沿岸的军队,遭受了背刺,伤亡极为惨重。
好在宜都郡和南郡的援兵及时赶到,否则建平郡当即就要被王基给收服了。
王基分兵,直接朝着完全空虚的武陵郡方向猛攻。
施绩将军队都分布在从建平郡到江夏郡的这条防线上了,后方的荆南地是根本没有多少军队或者将军的。
王基以新征辟的参镇南军事王濬为先锋,领兵攻取这些地方。
这一路上,王濬都没有遭受什么阻拦,一路大杀四方。
这完全打乱了施绩的部署,看着对方就朝着收服四郡去了,施绩不得已分兵,并且召集衡阳郡的军队来抵挡他们。
王基压根就不急着攻破施绩的防线,他本人领着主力慢吞吞的攻打建平郡,一方面则是看着自己的手下不断的收服失地。
同时,文钦也终于有了大动作,在王基控制了建平郡的信陵之后,文钦大军从这里渡江,直接朝着荆门和夷道杀了过去。
施绩看到文钦出现,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才让丁奉派人前来救援,自己则是领着大军前往夷道支援。
一时间,整个荆南乱作了一团。
而跟荆南不同的,则是如今格外平静的蜀国哦,不对,是蜀地。
此刻,曹髦已经领着蜀国皇帝以及其他愿意离开的大臣,朝着洛阳的方向赶去。
而诸葛诞等人也是领着中军开始撤离。
当地的官员的委任之事再次困扰着曹髦。
此刻,曹髦正坐在马车内,外头还是格外的寒冷,狂风四起,尤其是从长安这里,能看到道路上还不曾融化的积雪,曹髦坐在马车内都觉得冷。
好在,他将那些老臣们给留在汉中了,倘若逼他们跟着自己一起走,只怕现在就已经升天了。
曹髦在这些时日里,跟蜀国的诸位大臣们都私下里见了面。
这些大臣们对自己的态度还是非常不错的。
尤其是谯周。
作为带投大哥,曹髦还必须要给与他足够的赏赐和封赏。
但是在跟谯周的几次见面里,曹髦发现,其实谯周也不是什么谄媚的小人。
他的身体确实不好,在这大冷天里瑟瑟发抖,曹髦还贴心的送给他一个豪华的马车,足够的温暖。
谯周在跟曹髦说话的时候,言语很是正直,没有那种小人姿态。
而谯周的那几个弟子,曹髦也见了几面。
陈寿目前就是个小年轻,看到曹髦的时候,他脸色通红,支支吾吾了大半天,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
曹髦坐在马车内,看着手里的诸多文书。
首先就是益州的行政规划,曹髦充分的询问了朝中大臣们的意见,最后,他决定采纳侍中卢钦的意见。
卢钦认为,应该将蜀国一分为三,蜀国的地形优势,实在是太适合割据了,不能再让其变成一个整体,而且如此庞大的一个州也不适合治理,因此最好是分成三个州。
卢钦的提议是以汉中为中心,设立梁州,这是古称,以成都为中心,设立益州,再以建宁、云南等郡为中心,设立宁州。
曹髦对此毫不意外,这不就是历史上司马昭的划分方式吗?
原来是你小子提的呀!
但是对具体的人选,曹髦却有些迟疑。
首先就是益州刺史。
这位置真的是太重要了,必须要派遣一个心腹,而且还是不那么极端,能安抚好当地,行善后工作的心腹。
这样的人实在是不太容易找。
曹髦想来想去,最后有了一个人选,毌丘甸。
原先毌丘甸因为治御史台不利被曹髦给下放到了地方,担任地方郡守,他在地方上也是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而且他为人正直,不会胡作为非,也完全值得自己信任,各方面来说,都是比较合适的。
益州刺史一旦选好,其余两地的就容易多了。
曹髦还是想让霍弋继续留在南中,担任宁州刺史,当然,得先跟这位见一面。
至于梁州,曹髦也想好了人选。
曹髦准备让此番立下了大功的郡守牵弘来担任。
牵弘是牵招的儿子,为人刚毅,很有他父亲的风范,打仗和治理地方都有些水平,况且以先前的功劳,当一地刺史也是绰绰有余了。
至于其他郡守之类,那就需要吏部尚书自己去想办法了。
曹髦没办法委任这么多的人,另外,还有那些在战时立下了大功的将士们,这些人也得进行赏赐和安抚。
要操办的事情还是有很多很多。
就在曹髦的马车刚刚走出长安后不久,就听到了洛阳所传出的噩耗。
司马昭自杀身亡。
他留下了书信,表示自己乃是有罪之人,等到皇帝获胜回来一定会处置自己,为了不受辱,决定自杀,并且,他将宗族内这些内的谋划和罪行全部写了下来。
,
(https://www.xvqianqian.com/2270/2270994/11110613.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