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千秋功业需百战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恨意
当晚,赵石见折汇于府中正厅,相陪的只有大将军种遂,再没有其他人等了
而这三个人,便是如今伐夏大军中地位最高的三个人,其他将领,诸如张承,张峰聚叔侄,王览等,就都要差着一些了
这三位密议,旁人也无话说
不过只是折汇有些意外,没有西北张家参与,岂不少了许多威势?
他对于如今大将军赵石的权势,还是有着清醒的认知的,自长安之变后,大将军赵石在朝野内外,都已没有了太多的掣肘
而这些年来,大将军赵石率兵南征北战,经营出来的班底,就军中而言,已是没有什么人能够轻易动摇的了了
即便他身处西北,也逃不开这位大将军的辖制,西北张家,和大将军赵石联络有亲,如今又欲结为儿女亲家,从来都是赵柱国的心腹党羽
若说先帝在时,还可与之争上一争,但先帝一去,到得如今,折家就算许多人都不服气,也无法跟这位争什么领兵之权了
长安之变,这位显露出来的实力,不但震惊朝野,也让许多军中将领震撼难言
如今赵柱国权位更加稳固,上有皇帝陛下信重,下有心腹奔走门下,也再没有人敢于轻逆其锋了
每一回想诸般往事,折汇心里未尝没有后悔
种家没落多年,借于此人相交,重又有了兴旺之势,但说起来当年赵柱国可是大将军折木清的门生临终之时也还叫到床榻之前,交代了一些什么
若是……没有意气用事的话,如今折家是不是另有一番局面呢?
不过每一次想到这个,折汇便会满心愤恨,一个寒门贱子,也配传下折家的衣钵?
若没有此人作祟,那许多战阵功勋,便是他折汇的此人不过是仗着皇帝陛下宠幸,夺了他折家的功劳罢了
长安之变前,他身在军中多年,比之朝中的王家,他更能清晰的感觉到赵石在军中的威望到底如何
所以,无论王家如何劝说,他也没有一头扎进那个泥潭里面
赵柱国回京,问罪,听到这样的消息,他心中也多有窃喜没了赵柱国,河中的杜山虎等人也就没了靠山稍微示好,以折家在军中的威望,这些赵柱国的心腹将领,群龙无首之下,也不得俯首听令于他
到了那个时候,令其率兵进上党,为大军策应,他则率河洛之兵攻虎牢,直取后周京师开封,岂不是灭国之功就在眼前了……
张培贤垂垂老矣,种家的那些家伙,不过是沾了赵柱国的光,他们自己能有多大本事?
那个时候,他真的可谓是志得意满,只等着京中之事尘埃落定,他便上书皇帝陛下,挥兵东进
但风云突变,赵柱国之党羽悍然挥兵入京,不但逼死了皇帝陛下,而且,搬倒了王家
这个时候,他震惊之余,哪里还有半点之前的欢喜?心里面还颇多庆幸,没有跟着王家一头栽下去……
但他没庆幸多久,便听闻了次子的事情,这个蠢儿子,在军中的时候,还算规矩,自从回去了京师,便跟王家那个浪荡子厮混在了一起,醇酒美人,弄的十分之不堪,办起事来,也是首尾不清不楚
竟然还跟着王家那个混蛋,欲谋赵柱国之妻妾,也不想想,那是鞑靼人的公主,落在朝野多少人眼中的异域美人,即便是景兴皇帝陛下,对这个草原公主也颇多关注,而且,人家还跟靖佳长公主相交甚密
别说事情未成,就说事情成了,将那个一个女人弄回家中,又会有多少麻烦接踵而至?岂非也是明着告诉旁人,折家本就参与了此事,折家在军中的威望又会受到怎样的打击?
色令智昏,除了这个,他根本想不出旁的说法……
王家倒了,王佩被处斩,许多人受到了牵连,折家无可避免的也受了波及
而他这个儿子,最终也没跑了,即便他上书求情,言及家教不严,自请罪责,也没免了这个儿子受戮于刀下
因事情涉及大将军赵石,又太过龌龊,消息没有传开,不然的话,折家的脸面真的就都丢光了
不过该知道的人,却也都知道,只是不会明面提起罢了,给折家留下了些脸面
而这一回,回京述职的就轮到了他折汇身上,可谓是风水轮流转……
因在长安之变前,在赵柱国回京之后的许多事里,都有着折家的影子,他几乎是被发配来到了西北
当年家中诸多先辈征战之处,本应是充满了折种两家的荣耀和辉煌之地,却成了如今折家家主的流放之地,世事变幻,莫过于此
见惯了东边的繁华与富庶,重回这西北荒凉所在,着实让人感到苍凉苦闷
在这里,他感受到了西北张家的疏远和戒备,许多当年折家的老部下,都已经改投张家门下
若是当年折家意气风发之时,这些人他根本看不在眼中,因西北张祖继任延州指挥使一职,在折木清在的时候,折家就已经跟张家有了隔阂
等到折木清逝后,张家也就再不买折家的帐了,尤其是张家还跟赵柱国走的很近……
不过,来到西北之前,他就已经预料到了这种情形,作为延州镇军指挥使,他是上官,张家那个老头儿,也已是垂死之人,张承等人在军中的威望也还差着一些
再者说,这里是折家起家的地方,大将军折木清在这里经营数十年,根底扎的极深,就算时至今日,这里也非是张家能什么都说的算的地方
几年下来,他苦心经营,终于让他又找回了一些自信,西北镇军中的许多人,还在惦念着折家的恩义,而在这里,面对西夏边地,也非是没有用武之地
这不,机会就来了……
实际上,赵石回京没有多久,折汇这里就已经得到了消息,惊喜过后,便又是一番郁闷
喜的是,他人在西北,比起许多人来也就占了先机,大军伐夏,就算不能统帅大军,领上一路人马,独当一面总归跑不了
郁闷的是,传来消息的人告诉他,大军伐夏,统兵之人定然是大将军赵柱国无疑
这才叫个冤家路窄,若说长安之变前,折家和大将军赵石有着这样那样的间隙,却没有公开撕破脸皮的话,那么长安之变后,折家和那个寒门子就再没有了任何转圜的余地
由鲜血凝聚而成的仇恨,比鲜血浇灌出来的同袍情义可要牢固的多……
而赵石赵柱国,显然也不是一个宽容大度之人,王家和王佩,还有许多人的下场,都证明了这一点
事实上,在折汇看来,若非折家并没有在长安之变陷进去太多,不然的话,折家的根基可也不比王家深上多少……
由赵柱国领兵伐夏,折汇甚至有些恐惧,在其麾下领兵征战,等待自己的到底是功勋还是其他什么?
要知道,统兵大帅若是有意构陷,让你战死沙场都是小事,一个不慎,那可是能让人身败名裂的……
当年张培贤为帅征后周,他折汇被死死按在潼关,赵柱国去了河中,王佩成了另一路偏师,丧师辱国,差点没掉了脑袋
两位大将军,一位准大将军,都被张大将军赶的老远,临到征战,大军统帅四个字,在军中意味着什么,折汇哪里会不清楚?
旁人的生死荣辱,几乎都是在其一念之间,像赵柱国那样好运气的家伙,世上可没几个,多数到都会像王佩一样,不但吃了败仗,连大军不能夺下洛阳的罪责,也都落在了他的脑袋上
所以,在攻夏之势越来越显之后,他一边命人拼命操练人马,一边也在想着,见到赵柱国之后,该怎么应对……
让旁人帮着说情?
说笑了,别说有没有人能在赵柱国面前说得上话,就算有,他折汇自命英雄,就算死也抹不下那个脸来
赵柱国到后,硬顶着?
那也不妥,赵柱国从来不是个心慈手软之人,事实上,像当年大将军吴宁那样的大军统帅,历代数下来,也没几个,多数都是心肠刚硬,杀伐决断的角色,而赵柱国,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般想来,其实留给他的选择也并不多了,最终还是在于一个随机应变而已……
大丈夫能屈能伸,见面之后,见机行事便是,他赵柱国也是人,还真能将他吃了不成?
存着这样的心思,折汇在见到赵石之后,做的都是中规中矩,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来,脸上一直挂着不微不抗的笑意,姿态恭敬,却又不过分的谦卑,平平常常,就像之前那些事故都不存在一般
但就算如此,在见到赵石前呼后拥,威严毕露的情景之后,嫉妒和恨意还是难以抑制的涌上心头……
(求月票,求赞)(未完待续……)
(https://www.xvqianqian.com/2281/2281522/51975833.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