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七十九 皇帝感到威胁
ps:在此道歉,昨天说好两更的,不想电脑崩了,折腾一晚也没抢救回来,郁闷毁了,今天早上才想起爪机也能发章节。为表歉意,今天三更。
太子明确了,大宋朝堂的政治版图即将发生剧烈的变化,朝堂上下大小官员人人都在盘算着这件事对自己的影响。这个时候李不弃据说是病了,闭门谢客。若是以往,听说李不弃病了,各家勋贵都会前来探望,但是这次,李家门前却冷清了许多。
曹佾倒还是老样子,亲自来到李府探病。在管家再三道歉说李大官人不见客之后,这位国舅爷竟然说李不弃不出来见面他就不走了。管家只好报知李不弃,正在安慰提心吊胆的赵敏的李不弃笑道:“看,还有比你着急的呢。皇后娘娘要作贤后,明哲保身,什么事儿都不发一言,就想等现成的。可是世上哪有那么多好事?这下皇后娘娘可是要受几年苦了,这就是自作自受。不过为了让剩儿将来能坐上皇位,皇后这个同盟军还是要拉住的。罢了,就见曹国舅一面吧。”
穿了一身宽松的衣服,李不弃慵懒地来到客厅,寒暄之后曹佾屏退众人才入正题:“中正,这次韩琦逼宫,趁陛下神志不清时强行立储之事,你为何不发一言?”
李不弃作出一副惊讶的样子:“国舅何出此言?我已经批评了韩琦他们不该在官家神志不清之时强行立储。但我并无官身,只能言止于此。立谁为储君,毕竟是陛下的事,当时情况究竟如何,我也不清楚,所以也不好多说。”
曹佾见李不弃推得干干净净,恨得牙根儿都痒痒,但也无可奈何,一时竟无话可说,只是不断叹气。李不弃看曹佾这样子心里暗笑,等曹佾起身要走时,李不弃才看似随意地轻声说:“从此事充分看出世事难料啊。古人说得好,福祸相倚,韩稚圭他们用这种手段把四皇子推上太子之位也不知是福是祸。作太子的难处,只有当了太子之后才能明白;作官家的难处也只有做了官家才能体会。在我看来,四皇子比起三皇子还是欠些沉稳,更欠些公心,但愿他不要行偏踏错。”
曹佾本来已经走到了门口,听到李不弃这话猛然回头问:“你这话……”
李不弃两肩一耸很不负责任地说:“嗯?我说什么了?我什么也没说啊?”
曹国舅知道这种大事上要让李不弃说明白那是不可能的,只好带了一肚子的官司走了。
李不弃回到内宅,赵敏便问:“曹国舅是来刺探底细的?”
李不弃点点头,说:“不知多少人着急上火呢。估计剩儿现在也是心神不定。来,磨墨,我写封信给他,让他稍安勿躁。不过,估计一封信不能打消他的焦躁呢。”
折英惠立刻说:“剩儿的大郎不是出世了嘛!不如妾身以探望孩子为名去见他一面,官人有什么话,我带去就是。”
折英惠也算是赵盛骑马和射箭的老师,去看看他刚出生的孩子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李不弃呵呵一笑算是同意了。前脚把信件发出,后脚李不弃就交代折英惠告诉赵盛该干什么就干什么,陕西治理得越好,将来赵盛登上皇位的可能性才越大。
折英惠问:“官人这么肯定剩儿以后能作官家?”
李不弃自负地抚摸着唇边的短须说:“只要老天爷不和我作对,那么最终这个皇位还是剩儿的。剩儿多受点儿苦也好,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嘛。”
话音未落,张英娘从外头快步进来,轻声说:“官人,刚刚有三份本章以官家身有沉疴不能理国事,请官家令太子监国。这些本章都被官家留中了。”
见李不弃投来探寻的目光,张英娘轻轻摇头,表示这三个人不是咱们安排的,然后说:“这一下开了头,不知会有多少急于攀附之人跟着上书呢。”
这话李不弃自然听懂了,这是暗示,此时若是出现几本要求赵祯禅位的本章根本就不显得突兀。
李不弃点点头,心里为四皇子赵曙默哀了一把。谁都不能保证自己的队伍中没有猪队友啊,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只在于猪队友的多少和作死程度。石介一首《庆历圣德诗》和欧阳修一篇《朋党论》,就能让范仲淹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支持赵曙的队伍中大都是文人,不知道他们这次会怎么祸害赵曙。
然后李不弃就放下此事,准备慢慢看戏了,他对赵敏说:“好了,外头的事不需要太操心,如今孩子都大了,咱们家的事要多费些心思了。古人说君子之泽,三世而斩。偌大的家业,若让个庸才来接手,不但是毁了家业,也害了孩子。因此我想把如松送出去锻炼几年,以后,每个男孩儿成人之后都要出去闯荡一番……”
张英娘跟在李不弃身边磨炼这么多年,看事情还是很准确的。在有人跳出来请求太子监国之后,要求太子监国的本章就多起来,每天都有十几二十几本,这其中还有更火爆的,直接就要求赵祯以国家为重,让位给年富力强的赵曙。
让太子监国赵祯可以容忍,但是要把他赶下皇位他可不能容忍。而且,这是把皇帝逼到墙角。如果皇帝对此事明确表态,臣子们真的讨论起逼皇帝退位的可能性来,万一下一次他再犯病,人家真的实施起来怎么办?皇帝整天殚心竭虑保护的不就是他的皇位嘛!
因此在这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情况下,赵祯在病中就下旨罢黜几个要求皇帝退位的官员,把这些官员都安置在远恶军州。
从这件事上,韩琦明显嗅到了危险,因为竟然有两个被罢黜的官员在离京之前表示自己是替太子和宰相打先锋的,现在被发配了,但只要现在的官家一死,自己就会受到当今太子和宰相的关照。
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这样话的人明显就不靠谱,可是反过来只有不靠谱的人才敢直来直去让皇帝退位。身为宰相,他自然明白皇帝对皇位看得多紧,这两个大嘴官员这么胡说八道就是给太子和他招祸呢。于是韩琦专门安排人去警告两人不要胡说,可得到的回报却让他大吃一惊。那两人说分别是太子和他韩琦的人请托他们写了让皇帝退位的本章,并且许了天大的好处。
这特么就是栽赃陷害啊!韩琦立即就想到是张尧佐这样利令智昏,急于让赵曙继位,将生米煮成熟饭的主儿派人找了几个不靠谱的人出来探一探风声。为此,他还专门旁敲侧击警告了张尧佐一番。张尧佐很无辜,自然坚决不承认与此事有关。但是能在朝堂上混到高位的哪个不是演戏高手呢,张尧佐的否认并没有减轻韩琦对他的怀疑。
不管韩琦如何补救,影响已经造成了,明显地皇帝对四皇子一派起了戒心,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韩琦罢相了,请求从陕西召回赵盛的请求也被全部驳回。在接下来的两年中,陕西用兵的费用都是朝廷优先保证的,陕西五路也合为陕西路统归赵盛管辖,朝堂上那些在支持四皇子时跳得最高的人被皇帝悄悄清理出去。李不弃认为皇帝在维持一种朝堂上的力量平衡,以保证只要自己有一口气,就可以待在皇位上。
当然,皇帝为了在后世能有一个更好的评价,他控制的这种平衡其实是倾斜的。那就是赵盛在陕西不断的收获功劳,而太子赵曙却只能被关在宫中生活在赵祯的影子中。
(https://www.xvqianqian.com/2368/2368044/432680280.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