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崇祯大帝国最新文章 > 第八十一章 求仁得仁

第八十一章 求仁得仁


  第一卷风雨飘零

  “太祖祖训:藩属国皆是不征之国。

  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

  唯有内修德政,方有四海宾服。

  臣恳请皇上以天下苍生为念,万勿轻易挑起边关之争,荼毒大明百姓。”

  陈继鼎人长得不错,相貌堂堂,一番话讲得义正言辞,体现了言官高超的语言技巧。

  寥寥数语间,包含了祖训、大义、名声,皆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让人根本无从反驳。

  过去,本尊就是这样屡屡被言官拿捏,以至于动弹不得,最终大明上下一起唱凉凉。

  当然,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日子也不好过。别看现在很能折腾,可晚年都跑到深山里去忏悔了。

  “臣附议!”

  “臣附议!”

  ……

  殿内部分朝臣好像打了鸡血一般,瞬间有十余人站出来搞事。

  他们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近来崇祯皇帝做的事,很不合他们的心意,让他们很不爽。

  心情爽快尚要时不时闹闹,更何况是不爽的时候?

  今天的机会无疑很好,很高大上,尤其是陈继鼎说得更好。

  政治正确,是搞事的好机会。

  过去,屡试不爽!

  “腐儒!”

  群臣期待中,崇祯皇帝蓦然站起,咋舌大喝,阴鸷的双眼犹如高空飞翔的雄鹰,扫视着出列的一众官员,怒不可遏。

  这也是他第一次当着所有的文武百官的面,直接骂出腐儒二字。

  这说明,他心里忍了很久了。

  忍不可忍,无需再忍。

  再忍,他也要病了。

  大明病了,大明的文官都病了,并且一直影响着后世几百年,始终不能康复。

  纵观历史长河,国家之间,十年之争,拼的是领导人的能力与魅力!

  百年之争,拼的是国家的战略和制度!

  千年之争,拼的是民族的传承与精神!

  可惜,民族的传承与精神毁在了这帮腐儒的手里。

  岂不令人惜哉?

  崇祯皇帝用手指着殿下跳出来附议的朝臣,脸色狰狞得仿佛要择人而噬,却又有一丝恨铁不成钢的味道。

  “过去,王权衰落,诸侯争霸。

  执斧钺而有争雄之志,掌宝玺即有问鼎之心。

  华夏历代君王皆有开疆拓土之野心,遂有如今大明巍巍沃土。

  大明仁义天下两百余年,广施恩露,泽被苍生,周边藩属国皆是受益者。

  泱泱大国自有豪情在胸,千年沉淀在手。

  而弹丸小国、立锥之地的子民,多见谨小慎微、见风使舵的秉性传承。

  太平年间,朕能理解也能容忍。

  可奈何如今大明礼坏乐崩,西有叛贼北有鞑虏,岌岌可危尚不能描述时下局势。

  朕想挽狂澜止逆施,意欲一扫颓势,还大明朗朗乾坤。

  可惜粮食钱财一直束缚朕和大明的手脚,徒呼奈何?

  朕日夜忧思,方才拉下脸皮要求藩属国朝贡粮食,也不无试探其中是否有口腹蜜剑之国?

  可尔等腐儒倒好,尚为实施便搬出祖训,不征之国!

  呵呵……呵呵……”

  崇祯皇帝摇头冷笑连连,指着陈继鼎他们怒喝:“不征之国?

  那你们告诉朕,成祖讨伐安南,设立交趾布政使司又是怎么回事?”

  “所以才有明宣宗的仁义之举,安南又重新请附,宇内四海清平。”

  陈继鼎低着头,可语气却很嚣张,丝毫没有胆怯。

  可内心却替自己鼓气,恩师倒台了,没有靠山了,要想名扬天下,今天必须豁出去,成败在此一举。

  “呵呵……该死的腐儒,鼠目寸光,不思进取,假仁假义行走于朝堂之间,不知羞耻。”

  崇祯皇帝被气得不想再讲大道理了,索性破口大骂。

  这些无耻之徒,连明宣宗被正人君子忽悠的举措,到他们口里反而成仁义之举,还他娘的四海清平?

  这是什么道理和逻辑?

  成祖期间,安南国内出现叛乱,王位正统陈氏向朱棣求援。

  大明在经过了充分准备后,以三十万大军扫除叛乱,并趁机将安南地区纳入大明版图中。

  这是安南脱离南汉政权正式走向独立后,再次回到华夏的怀抱,这是成祖朱棣的一大功绩。

  然而,仅仅过了二十一年,明宣宗朱瞻基就宣布放弃安南,撤销交趾布政使司,三十万大明军队撤回国内,使得大明在安南的经营毁于一旦。

  而此时,大明正处于“仁宣之治”的辉煌时期,大明国力达到史上最高峰。

  在这个时候宣布放弃安南,实在是匪夷所思。

  那么,为什么明宣宗要这么做,大明放弃交趾的背后有什么内情?

  两点,第一,没有狠人。

  作为平定交趾的司令员,张辅对交趾地区了如指掌,对于交趾人吃软不吃硬的特性,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具体表现为,平定了四次大的交趾叛乱,将敌人的头颅堆成京观,恐吓想要造反的交趾人。

  但是张辅走了以后,新上任的镇守将领不行。

  交趾人又开始活跃。叛乱一波接一波,大明不得不连年用兵,耗费巨大。

  第二,腐儒误国。

  鉴于第一点,交趾开始叛乱,这些腐儒的决定是索性放弃安南。

  这样多省心,多大方,多仁义。

  典型的崽卖爷田心不疼。

  可造成的后果就是,原本自古以来就属于华夏的国土,就始终再也没能回到祖国的怀抱。

  而且,这个有名的白眼狼,还成美帝对付和牵制天朝的急先锋。

  崇祯皇帝死心了,也不想在朝堂上被这样的事情纠缠个没完,这是极为耗损时间和精力的错误。

  陈继鼎他们在这样的事情搅闹个没完,完全就是为了沽名钓誉。

  崇祯皇帝不能再忍受了,决定成全他的小要求,求仁得仁。

  “来人,把他们全部带到午门廷杖三十。”

  “我自己走!”

  陈继鼎挥手阻止前来架他行刑的锦衣力士,昂首挺胸仿佛英雄一般,以大无畏的精神率先出殿。

  其他附议的朝臣也皆如此。

  在大明,民间士子骂朝廷是一种身份象征。

  甭管对错,敢骂,便是真名士。你要是没骂过朝廷,出门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

  而朝臣要出名,就是廷杖,屁股被打几下,立马成名。

  看着很有气节是吧?

  可惜螨清入关后,除了少量殉国以外,其他都不骂了,改喊主子圣明了,而且叫的超级顺口。

  监刑太监小德子抬首偷瞄崇祯皇帝,见他微眯着双眸,负手而立,三分狂傲、七分生气,立马心头一颤,小跑出去。

  一次廷杖十余朝臣,尚属崇祯年间第一次。

  都查院御史刘宗周下跪为陈继鼎他们求情,但崇祯皇帝毫不理睬。

  午门外,监刑太监小德子靴尖向里一敛,锦衣力士心有灵犀用大木棍拼命打陈继鼎。

  廷杖不到十下的时候,陈继鼎就连呼救的力气都没有了。廷杖到了二十下,陈继鼎就一命呜呼。

  然后他的尸体被锦衣卫拖走,就像一条死狗一样。

  这样的动作,小德子依次做了三下,也就代表着三个人要死亡。

  这里面有讲究。

  廷杖的时候,锦衣卫的力士手执大木棍,转换着行杖,监刑太监坐在上面监杖。

  行杖的时候,锦衣力士看监杖太监两只靴尖的摆势做事。

  如果靴尖摆成八字形,那么力士们还棍下留情,不致把人打死,

  如果两只靴尖向里一敛,就等于暗示旗校们往致命处狠狠地打,被打的人就休想活命了。

  杖死三人的事,传到殿内,让文武官吏闻而变色,听而生畏。

  只有温体仁微闭双眼,嘴角带着弧度,不知死活!

  PS:推荐好友一本书《扛着AK闯大明》先看看几句简介:靠着百十把AKM,拳打内贼东林党,脚踢北蛮多尔衮。

  怎么样,牛逼吧。

  有水平有才华吧,朕写不出来。

  一句话,很爽,从头爽到尾,看来还想看。


  (https://www.xvqianqian.com/2392/2392044/412820031.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