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新年新气象(大章节,求月票!)
第一卷风雨飘零
“臣尽力一试!”皇上发话了,毕懋康自然要引起重视。
不过,他心里倒是一动,或许这是一个好办法。
铸造火炮历来是用泥模,可泥型制好后需长时间才能干透,从开工到出炮,需要一个月左右。
要是在春冬两季,雨雪连绵,泥型干不了,炮就造不出来了。
“另外,爱卿先造一批青铜炮出来,交付京营使用。”
研制归研制,崇祯皇帝想起来年的战争,朝毕懋康吩咐道。
相比于铁炮,青铜炮无疑就成熟多了。
在炮的制造上,除了海军重炮外,青铜炮和黄铜炮始终以优势压倒了铸铁炮。
但是,青铜炮的炮管比较软,在多次发射圆形炮弹时,容易变形,因此青铜不适宜制造重型炮。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崇祯皇帝虽然不是武器专家,但好歹也知道,在小钢炮没有出现之前,铸铁比铸铜要软,性能不足,炮管寿命和精度都不如铜炮。
只是铜太贵,大明又是缺铜厉害的国家,于是不得不去转而开发铸铁炮。
总之一句话,铜炮和铁炮的区别,就是一个是高贵炮,一个是屌丝炮。
也只有崇祯皇帝这个暴发户,来钱快,才提出用铜造炮,若在原来,大明是万万不敢想的。
毕懋康两兄弟俯身领命,皇上怎么说,照做就是了。
况且他们也知道,青铜韧性要好很多,铸铁太脆了,容易炸膛。
接下来,在毕懋康的带领下,崇祯皇帝把整个兵仗局巡视一番。
虽然临近春节,但在兵仗局里还是有一大批工匠干得热火朝天浑身大汗,他们干活的热情主要是来自优厚的月钱。
今时不同往日,自毕懋康就任工部尚书以来,在崇祯皇帝的支持下,工匠的俸禄有了长足的改善。
人只要有动力,积极性就起来了。
穷人不拼命,那还能活吗?
工部兵仗局的盘口很大,分为许多作坊,掌造刀、枪、剑、戟、鞭、斧、盔、甲、弓、矢等军用器械和掌制军器。
而崇祯皇帝巡视的重点主要在军器这一块。
应该说,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就是不一样。
随着毕懋康的介绍,崇祯皇帝才知道这位火器专家针对火炮做了好多改革。
小的改动就不说了,大的变革就有两点。
首先就是,炮架和瞄准器具都得到了完善。
炮架是调整火炮射击方向和高低夹角的器具,以前大明对此不够重视,许多火炮没有炮架,只是固定的。
一些炮架只能调整高低夹角而不能左右转动,限制了射击范围。
已设的炮架大多用粗劣木料制成,演放后,炮架就震松了,难以使用。
另外,在没有瞄准具的岁月里,士兵只能通过经验来瞄准。
现在毕懋康给火炮配备上坚固且可以灵活转动的炮架,并安装上了炮规,可以用来确定高低夹角。
炮弹也由原来单一的实心弹转为实心弹、爆炸弹和霰弹的多种组合。
其次,在管理维护上,毕懋康规定了细则,炮手要定期给火炮做保养和维修,不允许露天闲置,免得被日晒雨淋,炮身锈蚀。
一个从技术层面,一个从管理层面,双管齐下,很快让火炮有了质的飞跃。
这些东西,你如果让一个官僚或者不懂行的官员来管理,是万万不可能想到的。
“两位爱卿忠于国事,日竭夜虑,朕心甚慰!”
听完汇报,看到实效,崇祯皇帝大为高兴,先是进行口头表扬,精神奖励一番,然后才是物质奖励。
“赐卿二人,飞鱼蟒衣一件,绣春刀一柄,努金百两。”
“臣叩谢皇恩!”
毕懋康两兄弟急忙激动的跪地谢恩。
努金百两他们没有看在眼里,他们看中的是飞鱼蟒衣和绣春刀,这可是无上荣誉。
尤其是最近皇上改革后的绣春刀,更是一刀难求,轻易不赏赐,特别是对文臣。
想来,他们是沾了武备的光。
随后的时间里,崇祯皇帝马不停蹄赶在年前巡视完有关单位,转眼间到了除夕。
这是一个喜庆的日子,虽然有些繁琐,不过也让崇祯皇帝长见识了。
除夕这天,宫廷分外忙碌。
宫女和内监们在从早起,就互相拜祝,称为辞旧岁。
中午的时候,十二监、四司、八局的管事太监在曹化淳的带领下,早早的朝崇祯皇帝和周皇后拜早年。
他们是有家庭的大太监,忙完宫里的事,也是要出宫和家人团聚。
当然,赏赐也是必不可少的。
鞍前马后忙活了一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是应有之意。
而其他小太监,则鼓乐喧嚣,以示庆贺。
内监们头戴闹蛾,用乌金纸裁成,画上颜色装就。或用草虫,蝴蝶,簪于头,以应节日之景。
对于这些,什么事不用做的崇祯皇帝,看得兴致盎然。
这些传统的礼仪和习俗,让他颇为感慨。
说到底,大明的皇帝是汉人,正经的华夏正统,这样的皇家与国家才是真正的家国同构,家国同种。
其中或许有荒唐的皇帝,但他不会在民族层面上的私心,在考虑国家民族利益以及自身种族利益时,想着的一定是汉人。
因为,礼仪和习俗已经决定了是一家人。
夷入华夏则华夏之!
说的不是入主华夏,而是认同和归化华夏。
也就说你的语言、饮食、衣冠、服饰以及风俗等等,都遵从华夏的礼仪制度,这才叫夷入华夏则华夏之。
否则,一切都是扯淡!
一天热闹过后,迎来了除夕之夜。
这是一个真正的家宴。
中极殿内,皇嫂张嫣和周皇后领衔田贵妃、袁贵妃等其他嫔妃在左边。右边则是太子朱慈烺和他弟弟妹妹们。
崇祯皇帝作为家长,端坐正中。
各人的筵席铺得十分齐整,桌上琥珀杯、琉璃盏、黄金盘、白玉碗,那叫一个高端大气。
这才是皇家气派嘛!
端坐正中的崇祯皇帝,左看右观,满脸的笑容,乐得不行!
不容易啊,过来半年,左右腾挪,又杀又抄的,总算过个好年了。
他不知道本尊往年如何过,但想来要向他如此奢华,应该是不可能。
这点,他有自信!
就凭本尊抠抠搜搜的性格,哪有他这般干脆?
“传膳,年夜饭开始!”身着喜庆常服的崇祯皇帝挥舞着长袍,乐呵呵叫道。
顿时,早已准备好的宫女笑意盈盈,迤逦穿梭着端着菜盘上来。
菜品丰富是自然的,对于来自后世的苦逼来说,来到大明的第一个新年有特殊的意义。
什么猩唇、熊掌、鹿茸、松江鲈……地上走的空中飞的海里游的,林林总总几十样,反正什么好吃吃什么。
这个情况,大人还好一些,可对于右边从未享过福的皇子皇女们,一个个欢呼雀跃高兴得不行。
过去几年,哪有这种好日子啊!
周皇后见状,呵斥了几句,让他们注意皇家礼仪。
崇祯皇帝笑呵呵的制止了,多大的事啊,一群苦逼的小孩子,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
更何况是皇家?
本尊过去把皇宫弄得跟丐帮总堂一样,想想也知道他会把年过成啥样。
随着崇祯八年一顿热热闹闹的年夜饭过去,时间缓缓来到崇祯九年。
正月初一,崇祯皇帝举行正旦大朝会。
四更天起床的崇祯皇帝,在乾清宫吃完早饭,然后正装参加正旦大朝。
正旦的朝贺是礼节性的朝会,不是处理政务的朝会。
也只有这次朝会过后,大明朝廷才开始正式放假。
各个衙门都封衙封印,不办公了。
当然了,现在毕竟不是太平年景,老孙头和卢阎王还在前线剿匪,内阁和兵部这样重要的中枢部门,会留下一些舍人当值。
由于是礼节性朝会,是辞旧迎新的一次朝会,所以礼仪特别隆重。
这种情况,就是礼部下属仪礼司大展身手的地方。
金吾卫在殿内威风凛凛,从丹墀至午门外陈列甲士。
锦衣卫从丹陛至皇极门外陈列将军,在皇极门外陈列旗帜,皆东西两列。
典牧所在文楼、武楼南陈列仗牛、马、犀、象,面朝东西。
纠仪御史二人,位于丹墀之北监察百官。
一鼓时刻,文武百官穿戴朝会礼服,在午门外列班等候。
二鼓时刻,分由左、右掖门进入,到丹墀东西,面北站立。
三鼓时刻,执事官到中极殿,崇祯皇帝穿戴衮冕升座。
仪礼司奏执事官行五拜礼,礼毕,奏请崇祯皇帝升殿。
这种时候,崇祯皇帝仿佛就是一个傻子,随着仪礼司官员摆弄。
没办法,传承两百多年的东西,总不可能一句话就结束了吧!
再说,他也不愿意这样做。
礼仪之防,华夷之辨,向来是华夏的传统。
真要等到中西融合,世界就变样了,汉人再也不是主导了。
这怎么行?
至少,在他手里不行。
崇祯皇帝起身而行,礼乐随之而起。
尚宝司捧御宝前行,导驾官在前引导,扇开帘捲,崇祯皇帝到皇极殿升御座,鼓乐止。
此时,鸣鞭、报时,对赞唱排班,群臣班列整齐之后,赞礼官长声高呼鞠躬,大乐随之奏响。
片刻过后,司礼监秉笔曹化淳拿着内阁写就的新年致辞给崇祯皇帝,鼓乐止。
“具官臣某,兹遇正旦,三阳开泰,万物咸新……履端之庆,与卿等同之。”
洋洋洒洒的致词完毕后,众官皆跪,拱手加额,高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等鼓声响起,由首辅温奸相曲身低头,再直身站立,百官随之。
然后就是崇祯皇帝起身而行,导驾官在前引导到乾清宫,温体仁率领百官依次离去。
这么一通下来,正旦大朝才算完结,朝廷开始进入放假状态,直到元宵过后。
乾清宫内,崇祯皇帝瘫坐椅子上,他终于能理解万历、天启皇帝为什么不参加典礼了。
因为太他娘的辛苦了,一点都没有过节的乐趣。
一次正旦大朝要足足两个时辰,后世整整四个小时才能结束。
而他必须在龙椅上一动不动地正襟危坐,仿佛一个傻子,一个人形木偶。
虬龙盘螭的龙椅又宽又高,明黄软袄面冰凉软滑,足可坐三个人,端坐中间,两边的檀木扶手完全可说是虚设。
台下的文武百官和侍候差事的内监,觉得坐在龙椅的人尊贵庄严,是统御百官下抚万方第一人。
可崇祯皇帝坐在上面,觉得台下的官员都变得陌生许多,其实皇帝才是没有任何依靠的孤家寡人。
皇帝这个职业,其实不好当啊!
而像这样的大朝仪,除了正旦以外还有开朝和万寿圣节。
也就是说一年有三次。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不禁脸上抽筋,龙蛋有些疼。
折腾!
不过,考虑到朕年轻,身体好,为了大明千秋万代,忍了!
只是,不知那些年迈的朝臣怎么办?
这么一想,崇祯皇帝觉得当官也不容易。
新年新气象!
崇祯九年的元旦这一天,不光是皇帝忙,文武官员和小老百姓也忙。
有谚语曰:“老子回头,不觉重添一岁;孩童拍手,喜得又遇新年。”可见过年期间老少欢娱情景。
尤其是新上任的崇祯皇帝,在过去的一年中,把京城破落户、帮派一扫而空,无疑让京城百姓活得更舒畅。
如今京城治安虽不敢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但在大明的众多的城市中,也可以是蝎子拉屎独一份。
这些,高高在上的官老爷或许体会不到,可处在底层的平民百姓,却是感触颇深。
因为,这些破落户、帮派分子,滋扰的对象永远是百姓。
现如今,这些人听说被皇上送去劳动改造,再也祸害不到京城百姓了。
所以,崇祯九年的京城的大街上,商业气息比原来热闹了许多。
伴随着如击浪轰雷般的迎新爆竹声,是卖瓜子的、卖江米白酒、卖合菜的吆喝声,热闹非凡。
京城百姓献椒盘,饫蒸糕,呷粉羹,出门喜迎新春。
整个春节期间,京城百姓出去贺年、拜年,热热闹闹。
至于京官,则自正旦大朝以后,文武百官各自走遏亲友。
亲者登堂,疏者投帖。
最热闹的莫过于内阁首辅温体仁的家门前,道路人员往来交错,络绎不绝。
而其他一些朝官往来,讲求形式礼仪。
如东西长安街,朝官居住最多。
至此者不问识与不识,望门投帖;又不下门,或不至其门,令人送门贴者。
有的官员家里没有仆人收帖,新年时就在门上粘一个红纸袋,写上“接福”二字用来收帖。
可世间的事,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承平了两百多年的皇亲国戚和勋贵世家,却如何也高兴不起来。
说起来这一切,还不都是崇祯皇帝闹的。
(https://www.xvqianqian.com/2392/2392054/426908651.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