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善战之宋免费 > 第一百四十六节 皇城司和禁军两阵营

第一百四十六节 皇城司和禁军两阵营


  草原上,原本装扮项骑兵的那些应州骑兵也终于出现了,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般的速度,迅速朝着还未进峡谷的联军士兵冲去,将来不及展开阵列的联军冲击得阵型大乱,惨叫连连,。

  这时,一直紧紧追击新军军团也赶了过来,迅速加入了战团,面对失去战意的十五万联军士兵,这些新入伍不久的新兵蛋蛋们竟然打的有声有色,因为地形原因导致联军无法施展阵型,让朱家和卢家士兵始终无法施展出真正的实力,而四万名应州新兵和十五万联军交杂在一起,竟然有一种围着对方打得感觉,战场上,到处上演着七八个应州士兵,围殴一个狼狈抵挡的联军士兵,到了这个时刻,任何战术都是扯淡,好汉架不住群殴,好狼咬不过群狗这一规则得以充分的体现。

  宋宗一七五年十一月,围绕在新州时间长达近半年的新州战役终于宣告结束,最后一场楞县大峡谷之战,以应州军队伤亡八千余人,蔚州和琢州、莫州和瀛州联军伤亡七万,被俘虏六万人为结局宣告结束。

  本次战役共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乌家、刘家、张家三族联军会战项家军队,乌家、刘家、张家投入兵力二十五万,项家前后投入兵力十余万,历时二十一天,三族联军损失兵力十四万二千人,项家损失五万二千人,,战役以三族联军战败退回应州和朔州和寰州地界为终。

  战役第二阶段,由项家军队会战武州的秦家家族、蔚州的朱家族、琢州、莫州和瀛州的卢家族,还有在其中穿针引线挑拨离间的应州军队,项家前后二次投入兵力十一万、秦家家族投入兵力六万、朱家族前后共投入兵力近二十万,卢家族投入兵力九万,役过后,项家全军覆没,族长项翼下落不明,秦家损失骑兵二万四千人,卢家损失骑兵三万七千人,朱家损失十四万人。

  战役第三阶段,由朱家和卢家组成的联军会战王靖率领的五万应州府军及新兵。

  朱家族和卢家族出动兵力十五万,应州府军出动兵力五万,此役以应州军队伤亡八千余人,蔚州和琢州、莫州和瀛州联军伤亡七万,被俘虏六万人为结局宣告结束。

  战役统计,参加战役的应州、朔州、寰州、蔚州、武州、新州、琢州、莫州和瀛州的这些氏族军队总阵亡人数接近五十万,就算忽略掉那些在战火中殃及的百姓不算,其战役伤亡几乎超过了汴京会战的一倍,难怪后来当消息传至汴京城时,朝堂之中的很多大臣包括宋真宗都不敢相信这数据的真实性,认为王靖这边肯定是在夸大战功。

  直至后来宋真宗赵恒得到了护龙堂的密报,才确定了消息的真实性,给王靖洗掉了好大喜功的罪名。

  战争的唯一胜利者很显然是应州府军这边,虽然前前后后损失了一万二千多人,但相比其他势力已经算得上是最少的伤亡了,而且应州府军还顺便拿下了整个新州城,在原有的应州府军一万人的基础上,规模又扩大了足足四倍,实力再次得到提升。

  此役,除了云州的荆家、叶家,以及武州的陈家,塞北州县所有的氏族势力全部都被新州这个巨大的漩涡卷了进来。

  新州的消息传到汴京城的时候,宋真宗赵恒和文武百官们还正在朝堂上热烈讨论蔚州和新州的局势,当听到新州已经被应州府军占领,正式宣布回归宋朝的疆域时,所有人都被这个消息震惊住了。

  从当初应州氏族军队被项家打败,汴京城朝野上下就隐约弥漫着一种悲观的情绪,无论是谁,无论是任何人,他们所能想到的最好的结局是,项家按兵不动,乌家、张家、刘家恢复实力,其他的各州县保持观望,让应州始终在大宋的控制下,所有的一切都回到起点,就像没有发生过一样。

  显然他们也觉得这个想法的确有些太天真,应州、朔州和寰州和新州两败俱伤,肯定会有氏族蠢蠢欲动,虎视眈眈。

  至于新州重新归属大宋的事,他们更是连想都不敢去想,身在东北方向的辽国军队,始终如一柄利剑,让人不敢直视,只要宋朝敢公开介入塞北氏族混战,不但将有极大的可能陷入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更有可能被辽国军队趁势收回之前失去的领土,甚至挥鞭南下,饮马长江。

  大殿上,赵恒反复的将王靖的书信看了好几遍,终于确定了信的真实性,他此刻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想不到在自己有生之年,竟然可以看到脱离宋朝控制长达一百七十多年之久的新州回归到汴京城的怀抱。

  “哈哈哈”一贯不喜于色的宋真宗赵恒第一次在朝堂上放声大笑起来,这一笑将他这么多年的淤结之气完全打开了。

  一年前,王靖奉旨离开汴京……

  这期间,王靖在这些独霸一方,觥筹交错的氏族势力之间不停的游走斡旋……

  当时他作为一个虚有其衔的应州知府事,又有谁会把他放在眼里呢,谁又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没有什么实权,看上去弱不禁风的应州知府事,竟然一手主导了如今整个塞北氏族争霸的走向,谁又能想到,那些老谋深算的氏族族长们,一个个的被他牵着鼻子走却毫不自知,谁又能想到,别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他竟然做到了。

  一年后的今天,王靖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回报,赵恒至今仍然能够回忆起当初王靖离开时说过的话,

  陛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请陛下切记,本次收复燕云十六州,必先联应州,再吞朔州和寰州,至此可维持战局不变,倘若再谋其变,应以应州为主,若其胜,战局定,若其出师不利,宜稳不宜攻,请静观其变,等臣佳音,若臣不幸,只怨时运不济,千万不要擅出刀兵,让大宋深陷战局,切记切记……”

  赵恒正感慨着,这时从朝堂上闪出一人,面对赵恒一拱手说道,

  “父皇,新州回归乃是我朝的天大喜讯,这是上天和列祖列宗眷顾我朝,是我朝前线数万将士奋勇拼杀的结果,儿臣斗胆恳请父皇,犒劳远在新州的三军将士们。”

  赵恒一看,原来是四皇子信王赵祉,他哈哈大笑“好,祉儿的话和朕的想法,不谋而合,朕也正有此意。”

  看到赵恒如此高兴,赵祉心思微微一动,“父皇,不如就让儿臣替朝廷前去犒劳那些立下大功的将士吧?”

  听到赵祉的话,在他旁边的大皇子隆王赵佑嘴角不由露出一丝冷笑,他已经猜到了自己这位四弟赵祉的那点小心思,新州刚刚被收复,尚未有任何势力插入,如果这个时候可以抢先一步前去酬军,那么前线的将士势力会对酬军的赵祉感恩戴德,用朝廷的钱去收买人心,这也会为赵祉夺储增加一些筹码。

  “难得祉儿有此想法,理当如此,朕准了。”

  赵恒点了点头,正准备答应下来,下面朝臣中又闪出一人,也拱手说道。

  “父皇,儿臣认为信王此言不妥……”

  说话的正是大皇子赵佑,对于自己二弟的心思他心知肚明,又怎么会让他如愿呢?

  赵祉看了一眼神情平淡的赵佑,不由得讥讽着,“大哥,新州的将士立下大功,我身为皇子代表父皇去犒劳有何不可?莫非你想去不成?”

  赵佑并没有理会赵祉,他看到宋真宗赵恒的目光,便清了清嗓子,面不改色的说道,

  “父皇,儿臣斗胆请问如今新州的统帅是何人?”

  “现在还没有任命,但以官阶来看应该是王靖,有什么问题么佑儿?”

  “问题就出在这里”赵佑点了点头,向后环顾了一下朝堂内的军官将领们,朗声说道“目前占领新州的应州府军这次立下的是军功,根据朝廷律法,应由枢密院拟定立功人员名单,交由父皇审核,再由枢密院下发军功嘉奖,而且军功当由在军中担任要职的人宣布,二弟赵祉虽身份高贵,但一不在军中担任要职,二不属于枢密院管辖,他本意虽好,但是却不符合我朝的律法。”

  说完这句话,赵佑看了一盘旁白的赵祉,后者脸色铁青一眼不发,笑道,“二弟,请不要误会,本王不是故意为难你,实在是祖宗律法上这么说,也只能这么办了。”

  同时又面向宋真宗赵恒,对着群臣,郎朗说道,

  “父皇,倘若王靖统领如果回到应州,我看那时候二弟就可以去犒军了……”

  赵佑话一说完,底下立刻爆发出一片哄堂大笑,赵佑的意思所有人都明白,王靖的另一个身份是应州知府事,知府并不在枢密院管辖,但话说回来了,现在所有立功军官都在新州,让赵祉跑到应州去犒军,这不是笑话么?

  “你……”赵祉一时语塞,他刚才光想着如何能够劝说自己去犒军,却忘记了宋朝律法的这一条规定。

  正在这时,李泰从朝臣队列中走了出来,他神色谦恭,语气平静的说道“陛下,新州刚刚平定下来,犒军是必须的,但是这次王靖他亮出了应州军队的旗号,为臣认为汴京这次是无法置身事外了,塞北战事为今之计,是攻还是守,还请陛下决断。”

  皇城司出身的李泰,在国公曹彬逐渐退出幕后时,如今已经隐隐成为宋朝武将之中的领军人物。

  汴京内,他身后的汴京城皇城司诸将都是他的支持者,而另一个以李继隆为首的另一派,身后也有禁军统领吕蒙正的支持。

  这里面的原因不仅仅是简单的站队问题,还涉及到一些不可言语的其他方面。

  皇城司的军官武将以各州府的府军出身为主,而拱卫京师的禁军却更多出自朝廷之中,是皇帝的亲儿子,虽然皇城司和禁军名义上地位相当,但实际上皇城司的地位却要比禁军低上很多,武将任命,去各级调动的时候,总是会考虑到这些,所以不知不觉就分成了两派。

  比如禁军之间经常的话题,你是出自什么人门下?你的引荐人是现今哪一位大臣啊,你引荐的大臣师从何人?但如果你说,对不起,我没人引荐,我是从下面这些州县的府军凭借战功一点点上来的,其实我就是粗人一人,别人虽然表面上仍然面带微笑,但是眼神中却隐隐多了一丝嘲讽。

  话又说回来了,一个从底层靠着军功起来,战功卓越的将领,打心眼里也瞧不起那些一见面就谈论自己出身,实战经验并不见得比自己高明的禁军将领。

  所以说,汴京城中代表宋军最主要的武将出身有两大派系,分别为皇城司和各州郡县府军为一系,禁军自成一系。

  两大派系隐约形成对立之势,分庭抗礼,这并不是由某个人挑起来的,而是当今的宋朝武将军官结构体系,朝廷出身的军官集团和底层出身的军官集团,两个不同的群体为了各自的利益不约而同的形成同盟对抗。

  现如今,远在太原府路的田仁朗、石宝吉、莫罗山等人为皇城司派系,被认为是宋朝镇北不二人选,由宋真宗亲自任命,镇守在雁门关旁代州的杨继业为禁军派系,原本从整体上看,皇城司派系就更强大一些,再加上如今远在新州的王靖和杜天城、狄青、秦文、徐安民、辛巳,罗信等新起之秀,皇城司派系实力更是如日中天,也正因为如此,更加激起了禁军派系的不满,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身为一个武将倘若连像样的战功都没有,那还有什么发言权。

  李继隆看了一眼李泰,后者一脸平静的站在朝堂的红地毯上等待宋真宗赵恒的命令,他也迈出一步正好和李泰并肩,“陛下,若有所命,本将愿往。”

  “众卿能够以国事为重,很好。”赵恒满意的点了点头,“不过朕认为,出兵一事非同小可,还是慎重商议为好……”

  “退朝。”

  赵恒挥了一下衣袖,站起身来,在几个侍从的指引下,离开了朝堂。

  赵恒前脚刚走,朝堂上立刻哄的一下,吵成了一锅粥,这些大臣和武将们的热议话题全部都围绕着新州战事。


  (https://www.xvqianqian.com/2450/2450025/419803189.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