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 第1907章 李森科的忧虑

第1907章 李森科的忧虑


  如果是在一间小屋里聊些杂七杂八的事,杨明志也有意和李森科聊聊其引以为傲的对种子的“春化处理”作业。

  李森科学派的人把“春化处理”奉若圭臬,仿佛它就是造成农作物赶在霜期之前丰收的唯一手段。

  其实哪有那么神奇?在杨明志看来,必须采用真正的科学方法,才能培育出生产周期短、耐寒或耐热的作物。

  例如经过科学选育,本是生长在北纬30°和以南地区的水稻,居然可以在北纬60°地区生存。中国东北能够种水稻,看似匪夷所思,实际就是经过了种子的科学选育,一代又一代的优选,耐寒品种就是能抵抗低温。

  不仅如此,聪明的中国科学家就是使用这套被世界公认的传统科学选育法,甚至培育成功了耐盐碱的稻种。所以在杨明志曾身处的时代,中国沿海滩涂的大量盐碱地,已经被改造成稻田,随着科学育种工作的持续,盐碱稻田的产量一年比一年高。

  因此,那些为粮食增产倾尽一生的人,被称之为“新神农”。

  如今的1942年,李森科就是苏联的“神农氏”,至少斯大林在多次大会上亲自支持了李森科。就算此人在苏联科学界是争议人物,只要拥有斯大林和斯大林的亲密战友们的支持,他的地位就是不可撼动的。

  当然,如若斯大林不再予以支持,李森科的大厦也就轰然倒塌。

  杨明志真是看到李森科,就联想到他在低温环境中育种的场景。

  虽是低温,可不是温度降到冰点一下。那低温室的温度也就保持在0到10度之间,这一细节本就是李森科告诉杨明志的。所以育种场所对比环境温度,十足是个温室。

  杨明志的脑子一直非常活跃,和妻子不同,他并不讨厌甜菜根炖牛肉的味道。

  甜菜,它是苏联榨糖的唯一农作物,纯粹的砂糖亦是军人可以迅速恢复体力的宝贝。砂糖当然还有另一个好处,我们可以理解为它就是能量的结晶,它极度的耐储,只要保持干燥储存十年都没问题。

  苏联在大战之前,从瑞士那里学到了制作奶糖的工艺。当然苏联本身就有传统的糖块制作工艺。

  战前,糖块是孩子们的享受的宝贝,如今它成了战士保命的手段,尤其是针对病号,由砂糖分解而出的高纯度葡萄糖,静脉注射给予他们活下去的能量。

  可以实现西伯利亚地区天才的增产吗?当然可以!

  毕竟在另一个位面,崩溃后的苏联,其中的俄国西伯利亚的蔬菜种植,几乎都是中国侨民在做。

  似乎这非常荒诞,然而它是一个事实。

  勤劳又智慧的中国人有手段对抗西伯利亚的寒风,那就是先进的塑料大棚技术。

  本身该技术是荷兰人最先使用,美国等国将其进一步发展,它是十足的舶来品,然而在中国人手里得到了最为喜人的扩展,以至于中国的南极科考站也建成了“塑料大棚”。只不过塑料薄膜变成了透明的玻璃,南极白昼不是很强烈的阳光,照样得到应用。

  这一次李森科突然造访,他还是乐意说说自己的成就,并问起了非常关键的事。

  那么,有什么事是对于李森科非常关键的?

  在一间小屋内,昏暗的灯光下,打扮得好似熊的李森科绷着一张老脸,问道:“别列科夫同志,您到了莫斯科一定见到了斯大林同志。他有没有提到科学院?有没有……提到我?”

  “您……”杨明志不禁一怔,李森科这是什么意思?

  哦,事情看来非常简单。

  杨明志故意说:“啊,斯大林同志提到了您了。他跟我说他非常重视新西伯利亚,非常重视科学院在战争时期的贡献。他希望广大的科学工作者在自己的领域支援卫国战争。部队有着诸多诉求,例如需要更多的粮食,更好的武器。所以我告诉斯大林同志,我会研发更多更优秀的武器。”

  恍若一棵老树生了新芽,李森科干瘪的脸突然红润起来。他兴奋的问:“啊!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生产更多的粮食?”

  “对!就是这样。您很清楚我是一步步晋升到现在位置的军人,我很懂得士兵的需求。在我看来,后勤部门必须保证士兵每天一公斤的面包,如若不够就用等热量的土豆代替。如果战士们吃不饱,就不要奢望仅凭一腔对于苏维埃的热血,就能永远保持充沛的精力。他们的战斗力会大打折扣,斯大林同志认为,我们虽然打赢许多次作战,伤亡情况都非常严重的一个重大原因,就是战士居然连最基本的口粮都不够。”

  现在,情况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瞧瞧杨明志这番仔细琢磨分明就是闪烁其词没有说明重点的话,李森科是问杨明志,斯大林是否提到了他这位科学院的院长。

  杨明志又是如何回答的?一番回答就是在咬文嚼字,因为斯大林根本就没有提到过李森科,杨明志的一番言论,不但是斯大林仿佛提到了李森科,还对其做了重点的鞭策。

  因为在地堡内的密谈中,关于“火星行动”的作战计划,其中粮秣的调运是非常关键的。斯大林不禁抱怨起苏联当前的粮食产量,很显然在粮食完成收获后,至少半年时间,苏联不存在粮食短缺问题。

  然而半年之后呢?

  直到现在,苏军无论高层还是基层,对于夏季作战都有着担忧的情绪。毕竟战争中的两个夏季作战,都是苏军的战略性失败,损失极为惨重。

  如果联盟用剩下的耕田生产更多的粮食,国家就能更好的应对“丰收前的饥饿”。

  难道说就不能倚仗一下盟友的粮食支援吗?

  不!仅从本年度的粮食支援来看,盟友的支援当然越多越好,整体来看不过是杯水车薪。

  在这方面,李森科当然是专家。

  李森科这个人在苏联的科学界有不好的风评,然而苏联若是被饿死了,自己的一些荣耀和毕生的努力也付诸东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森科是走火入魔的农业技术员,当得到国家重用后,他需要手段捍卫自己的地位。因为他反感同行对自己的一切质疑,哪怕科学的原则就是“用新证据推翻旧理论,建立新理论,并等待更新的理论加以推翻或支持”。

  在苏联之外,科学家之间的争吵比比皆是,争吵根源是为了真相。

  李森科只想让质疑者闭嘴,如果他们不闭嘴,那么自己就用严肃甚至极端手段帮他们闭嘴。

  关于李森科学术水平如何,斯大林并非不知道。斯大林是善用权术的,他需要在科学院施加自己的影响,那么这个李森科就是自己的代言人。而斯大林看中的就是这位李森科有一种魔力,可以让寒冷又贫瘠的俄罗斯大地,成为大粮仓,并从侧面展示出“斯大林主义”的优越性。

  如果有一天李森科不能再帮助苏联完成粮食增产,那么自己存在的意义还有多大呢?

  这就是李森科最担忧的事。

  当时间进入1943年的春末,余粮困境开始出现。此时最高苏维埃若是质问自己为何没有给予农田更高的产能,难道要承认“春化作业”又一次不尽人意?

  李森科今天是来谈口风的,他迫切的需要利好消息,所以杨明志并没有直白的说“斯大林特别看好你”。他觉得别列科夫将军的态度已经充分说明了一切,斯大林对于自己依旧格外信任。

  “真是好啊!”高兴中的李森科甚至拍打起杨明志的肩膀,“我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冬季育种,明年春季播种的麦子,它们将快速成熟。看来我需要给领袖些一封信,告诉他我将获得的成就。”

  “如果您愿意,您当然可以。”

  “您真是一只吉祥的鸟儿。这样,我可以确定我未来的工作方向都是正确的。”

  “所以,您还在冷藏处理您大量的麦种?”杨明志明知故问道。

  “不仅仅麦种,还有甜菜种子。我在科学院里有一个实验室,我也亲自兼任了新西伯利亚州育种站的局长。实话告诉您吧,我有意扩展一下新西伯利亚州南部的甜菜种植面积,以及加紧拓荒运动。

  我对种子的春化处理能取得的增长其实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还需要扩大耕地面积。广袤的西伯利亚还是过于寒冷了,阳光给予土地的能量比不上乌克兰。

  春化处理的工作将达到一个瓶颈,届时要么我能短时间内培育出抗寒品种,要么就是获得更多的耕地。”

  果不其然,这位李森科一旦谈起农业,就是再疲倦,兴致也能马上起来。

  杨明志始终不喜欢李森科,也不想和他搭上多少关系,不过人家好歹是科学院的院长,做一番支持他的表演是应该的。何况,这位干瘦的中年人,他负责了设计局的工作经费,所以哄着李森科高兴,此乃理性的选择。

  归根结底,有了沼泽地一年耕战的经验,本就并非五谷不分的杨明志,农业方面的知识也积累不小。

  李森科长久以来就是苏联农业的“泰斗”,他的决定可以影响绝大多数集体农庄的播种与收获。

  杨明志已经清楚的意识到,李森科对自己的未来有一种很强的危机感,这种恐怕能葬送其一辈子付出的危机感迫使他需要给苏联献上1943年的大丰收。

  苏联可以大丰收吗?如果可以,军队的军粮问题将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可是,许多事就是大势所趋,许多事并非人力可以阻挠的。

  例如自然气候,没有人更够阻挠北极的寒冷长期盘踞在整个西伯利亚。

  “但是我们的人力物力已经快到极限了。”关于农业问题,杨明志不禁多说几句:“也许您不应该奢望我们能开垦多少土地。”

  别列科夫将军说的是一个事实,李森科听在心坎里,不禁长叹一口气:“尊敬的别列科夫同志,您知道我最担心的是什么吗?”

  “是……是粮食增产不够多?”

  “不。”李森科无奈的耸耸肩,“我其实有一种糟糕的预感,明年的种植季粮食反而会减产。究其原因恐怕并非我的科研成果存在问题,而是在于自然灾害。去年冬季的天气非常反常,结果现在入冬了,其实气温同比是颇为温暖的。我想这些事您是不明白的。”

  “是,我还不知道您想要说什么。”

  “唉,今年恐怕是一个温暖的冬季。以我的经验,明年全联盟的降水将是偏少了,西伯利亚这里的降雨量本就少,我非常担心。”

  “您是担心干旱问题?”杨明志附和着问道。

  “对。干旱将造成粮食的欠收,如果是和平时期,联盟是完全可以应对的,但是现在,我非常担心。”

  李森科的这番话着实令杨明志为之一振,在他看来,李森科的这番推断可不是什么胡说八道。

  在二十世纪初,没有多少人真正关切过“厄尔尼诺现象”,然而该自然现象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如果有农业专家有意系统关注历年的降雨记录、气温记录,经过长久的观察能够发现一些规律。

  李森科在被捧上高位前,他就是一名农业技术员。这个技术员不一般,因为他的父亲就是一位善于钻研如何种田的特殊农民。

  父子两代人的种麦子的经验,李森科有一种感觉,凡是冬季相对温暖,开春后降雨就偏少,最终导致农业减产。例如当下,一场大规模的降雪只把新西伯利亚的最低气温降到零下十五度而已,降雪停止后,气温又开始回升。

  现在,李森科只是对1943年的粮食种植充满担忧。

  他的担忧必将变成事实。

  事实是非常残酷的,而且就是地球的气候扰动造成了该事实,不是某人或者某些人,通过某种方法可以改变。

    1943年,厄尔尼诺现象袭扰整个世界,苏联的后勤也濒临崩溃。


  (https://www.xvqianqian.com/2617/2617370/469007577.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