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免费阅读小说 > 第1809章 专家的检验(三)

第1809章 专家的检验(三)


  正当乌斯季诺夫意欲拿弹匣的时候,杨明志微笑着按住了他的胳膊。

  “怎么?您有意见?”

  “不。您可以试试将弹鼓塞进去。”

  “什么?弹鼓?它们是可以通用的?”

  “难道送来的报告没说明吗?两款枪,除了枪管和导气管的结构零件有所不同,其他的零件几乎都是通用的。”

  大家都忙活着解构新枪、翻阅图纸了,报告上的一些细节不慎忽略。

  乌斯季诺夫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弹鼓塞入枪膛,精彩的一幕发生了,只听金属碰撞的轻轻脆响,储弹量高达75的弹鼓轻松装备完成。

  “您看,这就是短枪管的轻机枪。”杨明志调侃说。

  “什么?短枪管轻机枪?”乌斯季诺夫双眼瞪得很大,接着舒展开的枪托抵肩,右手握扳机,左手扶着弹鼓,枪口对准窗户。

  这个动作滑稽急了,杨明志在众目睽睽下,打断了乌斯季诺夫的操作。

  “同志,这是步枪,不是冲锋枪。您要握前端护木。”

  “哦!抱歉,我是首次使用。”

  现在,乌斯季诺夫觉得自己握着的就是一种枪管更短的卡宾枪。这支卡宾枪可不一般,它能半自动还能全自动,弹药高达75发。他知道,只要自己掰一下侧面扳手,保险解除就可以疯狂扫射了。

  冲动的想法被理性压制住,他又轻易的一推卡榫,把弹鼓卸了下来,但他的心脏已经疯狂跳动。

  “真是多功能的枪械,结构紧凑,外形精美,两支枪的零件还能呼唤,真是太神奇了。”

  “您忘说了一个。”杨明志自信着说。

  “是什么?”

  “子弹。两种枪的子弹完全一致。”

  “这不足为奇。”把玩半天班用机枪的捷格加廖夫觉得自己说话的时间到了:“我发明的轻机枪全面装备军队,军人们都觉得非常好用。机枪和步枪的子弹也都是通用的,这给予我们后勤很大的便利。”

  “是的!我明白,但是,我还是觉得您的轻机枪有很大改进空间。”

  本来,杨明志真是想说捷格加廖夫的DP28机枪,给予自己和部下们的最大感觉,就是后勤情况比较恶心。

  枪械本身的作战性能是不错的,这一点杨明志给予充分的肯定。说来说去,它的弊端就是两个,第一太重,第二装填子弹慢。

  杨明志实在不想说,长期以来苏联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基层部队使用的轻机枪,使得苏军缺乏基层的火力中坚,战术层面的劣势过于明显。

  这时候捷格加廖夫拿出一款巨大弹容量的轻机枪,当即就收获了斯大林的芳心。

  事实就是这么简单,苏联当时不存在比捷格加廖夫轻机枪更具有实战性的枪械。

  然而时代已经变了,改变还将异常巨大。

  杨明志实在不想针对捷格加廖夫,和气最重要。

  他情不自禁的扯出引以为傲的新理论:“同志们,我觉得未来的战争,轻机枪和冲锋枪的辉煌时代将迅速落幕。未来是属于使用中间威力弹的突击步枪的,而且那个时候已经不是突击步枪的问题。步枪和机枪的区别究竟在哪里?难道是因为重量吗?还是关系到射速?还是子弹的口径与动能?

  我觉得,区别于两者的主要是射速。自动步枪某种意义上就是轻机枪,而重机枪加装水冷套,往往连续射击一千发。

  那些文件诸位都看过了,我的突击步枪使用强行水冷的方式,一小时打了三千发子弹,未曾出现一次卡壳。

  诸位现在也看到,它不但能安装30发弹匣,75发弹鼓一样安装并使用。

  我想我正在开启一个新时代,我将自动步枪、重机枪还有冲锋枪,三者融合成一个。如此我们的后勤只运送一种规格的子弹就足够了。”

  杨明志现在的说辞实在是非常超前,一时间,费德洛夫和其他人哑口无言。

  听起来,将军的话真是非常有着建设性,包括一直旁听的贝利亚也布置说什么好。

  场面陷入尴尬的安静,杨明志傻傻的笑着不知再说些什么好,身边的多布洛夫亦是不敢发生。

  最后,还是德高望重的费德洛夫打破了尴尬。

  “您的意思是,希望未来的苏联军队的基层吗,全面使用您的这类通用性的枪械作战?”

  “对!未来就应该是这样,它的好处实在太多了。”

  “不!您先等等。”费德洛夫轻轻扶着自己的脑袋,他犹豫思考了一会儿,说道:“我觉得这是一种冒险。我看过子弹了,它的个头不大,如此弹药的动能,我非常担忧。”

  觉得自己遭遇没有意义的质疑,杨明志情急之下断言:“您打担忧是多余。不是说子弹小,杀伤力就注定小。”

  “哦?您进一步解释?”

  “四百米。枪械作战往往发生在四百米内,超过这个距离,人不借助望远镜基本就不能瞄准了。作为在战场持续作战了十四个月的军人,我总结出来,交战最频繁最激烈的距离实际是二百米。这一距离全威力弹真的火力过剩,手枪弹依旧具有杀伤力,折中使用中间威力弹,绝对是坚固射速和火力的双赢选择。”

  “这是真的?您……您太武断了。”

  “这就是真的。”杨明志先是强调一下,转念一想,恐怕就是自己的理念有点超前,他人看来就是有点冒险。

  这一刻,杨明志还是得到一个盟友,也就是俄制中间威力弹的发明人西蒙诺夫的支持。

  人都是追求荣誉的,西蒙诺夫可不是为了无聊才搞出中间威力弹。他抱怨说:“我也非常看好这款子弹的性能,我也觉得别列科夫对于作战距离的理念非常有建设性。如果不是上级命令我研发反坦克枪,我就竭力研发可使用中间威力弹的枪械了。别列科夫。”

  “嗯?”

  “您是幸运的,我的运气就不太好。”

  费德洛夫还是摇晃着脑袋:“你们不要以为这是一个小问题,子弹威力达不到,士兵就非常危险了。”

  费德洛夫的态度杨明志是弄明白了,他对于中间威力弹的性能不放心。或许人老了总会变得固执,大概是身经百战见多识广的缘故,觉得冒险的举动的风险太大,还是老方法最稳健。

  杨明志并不讨厌这位老人的态度,毕竟在那个位面上,全世界接受突击步枪也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

  研发基于小口径子弹的自动步枪,主要国家都在搞,英法美德都搞出一些实验性的产品。

  这其中,德国的小胡子一直鼓吹科技扭转颓势,德国军工部门就强行上马“MP44”项目得到小胡子首肯。虽然项目成功了,小胡子得知所谓的冲锋枪是一种全新的枪械,一时间大为光火。然而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五千支投入部队,反馈的使用情况真是一片大好。

  可见,最先批量装备突击步枪的国家,其领导人并不一定第一时间支持,只有真的尝到其战术甜头了才去认同。

  那个位面,进入波兰的苏军就遭遇德军STG44的打击,吃了大亏的苏军调来火箭炮部队,数百辆发射车把全面装备STG44的德国步兵师炸到崩溃。

  战争结束后,苏联仅仅隔了几个月就命令国内的各大研究所搞出苏联的突击步枪,为此专门搞了一次招标。

  无疑那个未免卡拉什尼科夫是胜利者。不过,参选的大部分枪械,所用子弹都是西蒙诺夫设计局的产品。

  这个位面,何人是大赢家呢?杨明志始终认为就是自己。

  “子弹的威力是足够的!”杨明志强调说:“相比之我们以往的步枪弹,它们的威力实在太强。我们不需要威力过强的子弹,只要能完成击杀的目的就是好子弹,这样的子弹应该尽量轻便,西蒙诺夫同志研发的子弹,我认为就是最佳选择。”

  杨明志故意抬举一下西蒙诺夫,首先争取此人的认同,就是极佳的选择。

  难道西蒙诺夫还会否定自己的研究成果?不会的。

  西蒙诺夫如果是一个突破口,其他人定会纷纷站队,费德洛夫最终也会放弃任何的质疑,认同突击步枪的妙处。

  如果一切就这么顺利,枪械的量产问题也不是什么大事。

  在这里,斯大林不在,伏罗希洛夫不在,这里最有份量的人莫过于乌斯季诺夫。各个专家意见达成一致后,杨明志觉得乌斯季诺夫没有理由拒绝。

  杨明志继续说明着四百米实战距离这类的理论,害怕他们听不懂似的,故意多说了几遍。

  费德洛夫毕竟老谋深算,又是业内的泰斗人士。他从未具体调查士兵持枪作战时,己方与敌方普遍的作战距离。

  “四百米”猜想并非别列科夫第一个提出来,但是,别列科夫的确是针对这套猜想为基础,研发出相应的步枪。

  年轻人充满了胆量,别里科夫的大胆行动是否如其说的那样,新枪性能卓越?

  费德洛夫没有贸然的回应杨明志的推销,他沉着脸又指出枪械上的另一处奇怪设计。

  “别列科夫同志,子弹的事暂时搁置。您先给我解释一下,枪管和瞄准基线,为何有近三厘米的垂直距离?为什么基线这么高?”

  “啊!这件事……”

  又是老生常谈的瞄准基线问题,对于这个杨明志真的不想多费口舌。就是在那个位面,第一种量产并投入实战的STG44突击步枪,它的瞄准基线就很高。

  “我是故意提高瞄准基线的,因为……”

  杨明志笑了笑,将多布洛夫推到前台,这时候就轮到这位年轻人作模特了。

  在杨明志的受益下,多布洛夫手持一支突击步枪,摆出射击的姿势。现在的枪械里可是安装满载子弹弹匣的,唯有保险是关闭的,即使如此,多布洛夫也能刹那间进入作战状态。

  “呈站立射击姿势,放轻松……就像平时训练时那样。”杨明志命令。

  多布洛夫成了极好的模特,这一刻他也真切的清楚了,局长昔日在大办公室搞军训的良苦用心。

  当着费德洛夫和其他专家的面,杨明志骄傲的讲解:“诸位同志,你们看看这位战士,它的射击姿势是多么的自然。由于瞄准基线较高,他甚至不需要过分的扭头,就处于极好的瞄准状态。再说枪管和枪托是处于同一个水平面,枪托抵住肩膀的同时,由于瞄准基线较高,脊椎骨也不必过分弯曲。

  射手的浑身骨骼正处于非常符合人体构造的姿态,这对战士是一种巨大保护。我们的战士一场战斗总能持续很久,所使用的武器有必要是为战士量身打造的。使用我的枪械持续射击,战士不会感觉过分疲惫,客观上也提高了战斗力。”

  和这些专家提什么“提高战斗力”,杨明志不知道的是,他们大多对这个概念理解的非常有限。

  苏联的枪械制造工业继承与沙俄,而沙俄又有大量技术师从于美国。

  一支莫辛纳甘,因为美国精密加工的理念,使得步枪的枪管质量惊人,精度亦是惊人。可毕竟是老毛子生产,其他零件上逐渐粗枝大叶,倒是老毛子也不挑肥拣瘦,能射击精度还高,这就是好枪!

  所以,以费德洛夫为首的枪械专家,他们对于士兵的“战斗续行力”的理解极为有限,他们更专注于枪械的精度,也有些人不禁关注这个,还特别关注如何用最少的时间生产最多的性能凑合的枪械。

  缘何?乌斯季诺夫就一本正经的站在这里。这个年轻的部长最是追求实用主义,他不求枪械的精度太高,只要不太糟糕就行。最为关键的还是生产速度问题。

  乌斯季诺夫看到了,别列科夫的核心枪机居然是一堆冲压机攒成的,如此加工,生产效率定是极为喜人。

  高瞄准基线的问题,如果费德洛夫不提,他乌斯季诺夫一时间是想不到的。

  既然被提出来了,这一问题就该好好唠唠。

  在1942年,高基线枪械是彻头彻尾的非主流,苏联的步枪研发的顶尖专家汇聚在这间办公室内,对着一款高基线步枪品头论足。

  经过多布洛夫的亲身示范和杨明志的随时讲解,首先提出质疑的费德洛夫,终于第一次感受到高基线的好处。


  (https://www.xvqianqian.com/2617/2617377/463565019.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