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胡珍珠罗璟最新文章 > 第四百二十章 救命稻草

第四百二十章 救命稻草


第四百二十章救命稻草

        胡家要办女学的事情,很快传遍了望林村。

        有了望林学堂的先例在前,加上胡家几个妇孺跟秀才娘子学习过几年,胡家要办女学的事情,倒没有太多反对的声音。

        一样是免费上学,请了有学问的女先生教授,不单是识字算术,还有女红刺绣这些女子特有的课程。

        村里六到十二岁的女娃都可以免费进学堂,第一批先招收二十个学生,从年纪大的开始往下收,没轮到的,等下一年。

        不过,不少村民都有些犹豫,十一二岁的姑娘已经是家里的主要劳力了,去上女学,就意味着少了个干活的人。

        虽然学堂是免费的,可是,家里的活计谁干,大人都在田间地头忙活,回家后还得干一堆家务,这样一想,很多村民就歇了送女娃上学的念头。

        还有不少家庭,需要大女儿帮着带弟弟妹妹,喂养家里的牲口等等。

        总之,村民们让女娃上学的意愿不高。

        村长赵文强一脸懵然,胡家怎么突然要办起女学来了?女学是这么好办的么?

        他此时正坐在胡家的堂屋内,喝着新泡的菊花茶。

        胡家产的东西就是好,连一杯菊花茶都香得让人不舍放手。

        赵文强捧着茶杯感叹。

        “村长,女学的事情,你得给村民做些思想工作啊,哪有光让男娃子上学,女娃在家干活的道理。”

        珍珠有些郁郁,尼玛,男学开办的时候,个个都积极踊跃得很,姐费心费力办女学,让女孩子们免费上,一个两个的还都不乐意,女孩生下来就是为了干活的呀,这些重男轻女的老古板,气得她脑门都疼了。

        “……呃,这个,珍珠啊,不是村长不帮忙,你也知道,十几岁的大姑娘都是家里的主要劳力,能帮家里干活的时候,只有成亲嫁人前的这段时间了,要是上了女学,家里的活就没人干,所以村里人才不乐意。”赵文强解释。

        “村长,你不能学着他们,光顾着眼前那些细碎的活,不往长远打算。”先把村长说通,后续的事情他才会配合,“你想,现在十里八乡内,有哪个村办了女学?没有吧,那我们村的女学就是独一无二的,女孩子能读会算,放到哪都是拿得出手的特长吧,以后谈婚论嫁也能让人高看一眼吧。”

        “还有啊,望林村办起了独一份的女学,不仅有助于增加咱们村的名望,对村长来说,不是又添一项功绩嘛,有哪个乡哪个村能比得上咱们村,是吧。”珍珠喝了口茶,继续游说,“村长,你家美月也三岁多了吧,再过两三年不打算送她上女学么?也留在家里帮忙干活?”

        “……”

        赵文强被她最后几句话噎得说不出话来。

        送走了拍着胸脯保证动员村民的赵文强,胡长贵一脸复杂地看着自家闺女。

        昨日,她提出要建女学的时候,他们夫妇两个同样表示了担忧,亦是这样,被珍珠三言两语的就说服了。

        他这闺女,只要是她想做的事情,似乎就没有做不了的。

        胡长贵表示有些发愁,姑娘家的主意太大了,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柳常平觉着,自己快要忙死了。

        那边的宅子正忙着,这边又要建一处学堂。

        还是一处女学学堂。

        学堂照着老样子建,一个院子,两间校舍,外加一处后宅。

        珍珠要求,赶在田假过完前建成。

        也就是还有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柳常平顿感头大,只得先停了宅院的工程,忙起了修建学堂的事情。

        心中暗自祈求老天,最近千万别下雨啊,要不,可玩不成珍珠交代的任务了。

        望林村的村民被召集起来,开了一次动员大会,在村长口沫横飞鼓动下,积极性果然高了不少,主要是能读会算的姑娘家,能提高她们以后的身价,到了说亲的年龄,可供选择的余地也多些。

        而且,女学只上半天课,早上上课,下午可以继续帮家里干活,只耽搁不到两个时辰,村民们一算账,觉着还是很划算的。

        赵文强的动员大会开得很成功。

        珍珠对此很满意,没白费她的一番口舌。

        吕素青与阿云娘站在远处,看着河滩旁一派忙碌的景象。

        “……映秋,胡家真是财大气粗啊,一口气请了那么多人修建学堂,难怪那天胡小姐说,田假过后,女学开始正式授课,我当时还觉着,可能来不及,毕竟修建一座学堂,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可这架势,倒是我一叶障目了。”

        阿云娘朝她笑笑,耐心跟她解释,“青姐,胡家真不是财大气粗的富豪,这些人正好在修建对面的宅院,你进村的时候,左边那一大片工地就是罗府的新宅院,那是珍珠未来夫婿的宅子,她先停了那边的工程,把人都调来建学堂了,所以,才有那么多人。”

        吕素青认真听着,她以后也许会在望林村待上很长一段时日,能把村里的事情了解通透,才能更好的融入这个村子里。

        “胡小姐的未婚夫婿为什么在望林村建那么大的宅子?”

        “她的未婚夫在西北边境,是名从四品的郎将,京城人士,在这边没有宅院,所以,罗郎将特地修了这座府邸,方便他以后的来往。”阿云娘说道。

        从四品的郎将?吕素青睁大了双眼,县令不过才是七品官,胡家小姐的未婚夫婿竟然是从四品的武官。

        难怪那少女的眼神如此自信从容,有这么一个未婚夫婿撑腰,有什么事情是她办不成的。

        吕素青感叹着。

        阿云娘却古怪地看了她一眼。

        “怎么?我说错了么?”

        吕素青疑惑。

        阿云娘犹豫了一会儿,才决定把胡家的事情大致告诉她,省得她对珍珠有所误解,珍珠可不会喜欢听到,她有个未婚夫婿做靠山之类的话。

        “青姐,你可能不知道,四年前,我们一家三口在圳安县外穷困潦倒,靠着城隍庙的老丁头收留,才没沦落到乞讨的地步,在那熬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那时,我和相公都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只是一日日的挨着时间,如若不是还有阿云,我们两人怕都撑不过那段困苦的日子了。”

        吕素青惊愕,她没想到,现在看起来生活富足美满的映秋,四年前竟然也曾经潦倒过。

        “那年,要不是遇上珍珠父女两,我和相公还不知道在何处漂流呢。”

        阿云娘从四年前开始慢慢叙述起,如果不是阿青遇到珍珠父女,方师父师徒、她们一家以及城隍庙的老少妇孺,所有人的命运定然与现在大相径庭,也许还在为一顿温饱奔波漂泊,为一间栖身之所打拼奋斗。

        如今,她们一家与方师父师徒一同在望林村安家落户,平稳安宁,体态安康,方师父与赵虹玉喜结良缘,她幸运的怀上了第二个孩子,城隍庙的老少妇孺亦有了自力更生的能力,一切都朝好的方向前行。

        这些都是珍珠一家默默行善的功德。

        吕素青搀扶着阿云娘慢慢走回学堂内院,心中却掀起不小的波澜,胡家小姐竟是个做善事不图名的女子。

        想起那张清丽娴雅的面容,小小年纪已然一脸泰然处之,如果映秋说的都是真的,那她当真是名奇女子啊。

        回到学堂内院,阿云娘指着两边宽绰大气的校舍说,望林学堂是珍珠四年前提议修建的,当时的她还是个十一岁的小姑娘,家里不过才刚刚摆脱贫困,就这样,依然力排众议,坚持建起来了学堂,免费让村里的孩子入学上课。

        “胡家上下,为什么会听她一个小姑娘的话?”吕素青有些疑惑。

        “嗯,听说,胡家能有今天的成绩,多数是珍珠撑起来的。”阿云娘扶着肚子进了厨房,准备烧水泡茶。

        “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如何撑得起一家人的生计?”吕素青搀着她坐在矮凳上,自己舀水放进水壶里。

        “这,我就不清楚了,不过,胡家是靠养兔与制作腊味发家的,可能跟这些有关吧,毕竟是胡家的私事,我们也不好打听太多。”阿云娘熟练地点起了火。

        吕素青点点头,表示明白,这么看来,胡小姐确实是个有本事,心地还特别善良的女子,可是,她总觉着有些奇怪,胡小姐为什么这么执着于办学堂?还是免费让村里的孩子们上学?

        胡家只是刚刚发达起来的小富之家,竟然也舍得投入大量的金钱,开办学堂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前期的耗费巨大,后续各种损耗也不小,这些,他们都不放在眼里么?

        吕素青一脑子疑问,不过,这些都是胡家的私事,她确实不该打听太多。

        姜书媛姜书晴两姐妹正与阿云一同在屋里练字,她们都是秀才的女儿,从小跟着父母读书认字,只不过,她们的父亲生病后,家里渐渐捉襟见肘,笔墨纸砚也成了贵重物品,轻易不能触碰,她们练字,都在沙地上练习。

        太久没动笔,姜书媛悬着毛笔,久久不敢落下。

        身旁的阿云已经写好了半页小楷,她才落下第一笔,熟悉又陌生的手感让她鼻头一酸,眼泪差点落了下来。

        父亲病了三年,妹妹身体也不好,家里能当的东西都当了,包括一些书籍墨碇,她娘没日没夜的撰抄书本拿去书坊寄卖,勉强支持着没让整个家垮下去,她笔力没有娘好,只能在绣品上下功夫。

        母女两人一个抄书,一个刺绣,生生熬过了三年。

        她爹最终没能熬过去,死在了那年冬天。

        再后来,她爹得肺痨的消息慢慢传遍了县城,书坊和绣房的掌柜,都拒绝再收她们的成品,即使她们去县里最大的医馆里,让大夫诊断,她们母女三人没有染上肺痨,可是相信的人却很少。

        更多的,是对她们的指指点点和避之若浼。

        秋姨托人送信来那日,她们一家正打算卖了县里的房子,离开章远县,回父亲的老家投靠族人,她们实在没法继续在县城里生存下去了。

        即使知道,那些所谓的族人一样会嫌弃她们,回去的不一定能改变她们的处境,可也别无他法。

        秋姨的信,如救命稻草一般,出现在她们眼前。


  (https://www.xvqianqian.com/2619/2619210/48147516.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