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处置老八
内务府李延禧一案在朝野上下引起了轰动,它不仅仅牵涉到火器厂贪腐案,甚至还关系到了雍正皇帝本人的性命安危,因此一时间京师内外流言纷纷。
有些人说李延禧是南边的影子,一直埋在京师,伺机想做一些破坏,但是相关知情人对这种猜疑自然是嗤之以鼻,毕竟如果李延禧等人是影子,那么雍正哪里还有命在?
真正引起更多人猜疑的,依然是廉亲王允禩,因为允禩掌管了很长一段时间内务府,倘若是允禩埋下的暗桩,并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只是没有人敢于挑破出来。一旦摆在台面上了,那么皇室将再无威信可言。
毕竟从雍正二年到雍正三年,皇室因为各种问题已经引起了许多争论,像弘时猝死之事,到现在都没有拿出一个准确的结果,因此大伙心里也明白,这里面的水怕不是一般的深。
见到李延禧之案一直都没有得到个结果,京师内外反倒惹得流言四起,这让雍正极为恼怒,屡次三番下旨让庄亲王允禄加紧审讯,见其行事不得力,甚至还亲自进行了审讯,只是由于相关线索太少,一时半会并没有得到太多有用的东西。
在目前的内务府当中,主要有四人担任内务府总管,其中便包括李延禧、傅鼐、常明、来保等人,以确保大权不会落在一人之手,但是相对而言,李延禧、傅鼐二人资格更老,其中李延禧负责雍正丹药之事,自然显得更加关键。
雍正翻开了庄亲王允禄呈递上来的折子,简简单单看了一遍,便皱着眉头道:“庄亲王,你认为这件事情只是底下奴才们的贪腐之故?”
很明显,雍正话里还透着其他的意思,庄亲王允禄自然也能听明白,他感觉自己的后辈都带着汗水,低声支支吾吾道:“奴才以为,此事或许还有其他的情状,只是眼下已经上刑,若是刑迫过甚,怕是会直接导致那些奴才性命不保。”
“可如果只有这么简单,那么朕会这么大动干戈吗?”
雍正脸上浮现出一丝冷笑,却是让跪在地上的允禄心里一阵发寒。
“奴才实在愚钝,还请皇上指点。”
“李延禧一案,重点不在于他想做些什么,而是在于他是谁安排的,是谁的亲信骨干,是奉了谁的命令.......这些才是关键之处,你明白吗?”
说到这里的时候,雍正的声音里透着几分冷意,让若允禄继续装作懵懂不知,那么也就别怪他不顾兄弟情谊了。
允禄额头上已经是一片汗水,他自然明白了雍正的意思,只得低声道:“此事事关宗亲,奴才以为当细细查访,拿到了证据之后才能服众。”
雍正冷哼一声,“既然要证据,那么不妨直接去向你八哥讨教一下,他职掌宗人府时间长,或许有些东西是你还不太明白的。”
“嗻,奴才领旨。”
允禄心里一沉,终究是要动手了.......
明面上所谓的讨教,实际上是什么?实际上就是告诉廉亲王允禩,要让他主动认罪,眼下雍正已经再也没有了丝毫的耐心,他更希望能够尽快解决掉这个心腹大患。
允禄带着雍正的口谕来到了廉亲王府邸,而此时的廉亲王府却显得尤为寂静,府里的下人似乎都没剩下几个,浑然不似一个王府,只有一个看门的老头,将允禄给领到了王府当中。
允禄心里有些奇怪,尽管廉亲王允禩不受皇帝所喜,可是一应的亲王待遇还是有所保障的,光明面上的俸银就有一万两,再加上其他的一应赏赐和收入,日子通常都过的还很不错——至少不会像眼下这般寒酸。
等到允禄被老头带来前院的石灰,只见荷花亭当中站着一道身着文士长衫的身影,看上去倒有几分萧索之意,老头随即便拱手道:“王爷,我家王爷已经在凉亭等候了,请吧。”
允禄微微点了点头,他可是自小就听着八阿哥的名头长大的,毕竟允禄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是康熙三十四年,而九龙夺嫡就发生在他刚刚晓事的年纪里,对于这位满朝赞誉的八阿哥,更是有些好奇,只是打的交道并不算多。
等到允禄走进了荷花亭的时候,文士转过身子,正是当朝的廉亲王允禩,只是此时的允禩,比起雍正继位时更加苍老了几分,头上已经生了大片的白发,甚至皱纹都更明显了许多,仿佛已经成了快到花甲之龄的老人。
“见过八哥,八哥最近可好?”允禄拱手行礼,神情里带着几分谨慎。
允禩望着面前风华正茂的允禄,不由得有些艳羡,对方刚到而立之年,浑然不像自己已经是垂垂老矣,更不用说现在双方的处境,更是大为不同了。
“十六弟,难得你今日有闲心来府上看八哥,等会晚上留在府里,尝尝你皇嫂的手艺,最近这些年,咱府上却是冷清了不少。”
允禄却是低声道:“回八哥的话,这会前来并非私谊,而是为了公事前来,皇上要臣弟问八哥几句话,等问了话还得给皇上回禀,只能下回再来八哥府上尝尝皇嫂的手艺了。”
“哦,倒是为兄糊涂了.......”
允禩脸上闪过一丝悲哀,他这么聪明的一个人,自然知道为的是什么事,无非就是他那个皇帝好哥哥对他的猜疑之心一直都没有放下过,如今逮到了这个机会,自然不会放过。
只是,二人毕竟是兄弟一场,允禩也没有想到雍正会追迫于斯,到了这个地步都还不肯放过他,脸上划过一丝苦笑,悠悠叹道:“你问吧,八哥知道的一定都告诉你。”
“是,八哥。”
允禄当下便面南而立,显然要开始代表皇帝问话了,整个人都变得有些凝重,而允禩则是老老实实跪在了地上,低着头等候问询。
“皇上问你,内务府贪腐一案可与你有关系?”
“回皇上的话,此事奴才仅限耳闻,却是丝毫不曾知晓。”
“皇上问你,你当年既然掌管宗人府,难道对李延禧一党的贪腐事一点都不了解吗?”
“奴才实在昏聩无能,辜负了皇上的重托,奴才有罪。”
“皇上问你,内务府总管李延禧与你可曾交往过密?”
听到了这个问题,允禩脸色有些难看了,他十分为难道:“回皇上的话,在奴才职掌内务府的时候,倒是与下面的奴才们来往颇多,可都是为公事,从不涉嫌私事,更没有私下交流过,每每相见必定是在公廨之中,从未避人。”
“皇上问你,那为何李延禧说你曾多次给下面的奴才好处?莫不是收买人心?”
允禩咬着嘴唇,脸上没有了丝毫血色,只是磕头悲戚道:“自皇上登基之后,奴才从未有过邀买人心之意,望皇上明查。”
当询问结束之后,二人的脸色都是一片阴沉,像这般的对话何曾是兄弟之间的对话?倒不如说是在审问犯官。
允禄轻轻叹口气,扶起了正跪在地上的允禩,低声劝慰道:“现在皇上只是在一时的气头上.......八哥切勿不要多想,等事情查明白了,也就过去了,到时候八哥还是还是好好的八哥。”
“十六弟,你觉得我还过得去吗?”
允禩惨然一笑,定定的望着允禄,而允禄却避开了眼神,这一下子却是让允禩的内心彻底沉到了谷底,看来已经没有任何人能够再为他说话了。
“八哥多保重,十六这便回禀皇上了。”
..........
当允禄将允禩回禀的所有内容,一一呈奏给了雍正之后,雍正却是接连摔了好几个茶盏,望着允禄冷笑道:“允禩之意,莫不是在朕登基之前就已经开始收买人心?”
很显然,雍正已经发现了允禩回禀中的破绽,而这一点也是所有人都不敢否认的,毕竟在雍正继位之前,双方为了大位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收买人心谁没有去做?就连他雍正本人,也是收买了九门提督隆科多的人心,才顺利继承了大位。
允禩在这件事上已经没有办法进行解释,而雍正很显然也不会再给他解释的机会,可以说到了这一步,双方的意图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允禄不敢多言,只是跪在地上低声哭泣道:“皇上,奴才以为八哥纵使做下了这些逆事,可是也是先皇留下来的血脉,也是皇上的手足兄弟.......”
“哼哼,你以为朕会杀他吗?”
“奴才不敢,奴才愚钝........”
雍正脸上挂着冷笑,“若是就此杀了允禩,反倒是坏了朕的清誉,若非顾忌到皇考......朕一定要将此案交付三法司公审,让天下人好好看看他八贤王肚子里装的那些黑心肝肠!”
允禄一听雍正这话,顿时便有些噤若寒蝉,若真的要这么做,恐怕比杀他还要难受,这倒是一个好狠的主意!
“他不仁可是朕不会不义,此事就到此为止吧,涉案的那些奴才们,该怎么判就怎么判,至于老八那边,朕会有个章程,退下吧。”
雍正冷冷道,随后却是翻开了一本奏折,开始批阅了起来,而允禄自然知情知趣,连忙退了下去,这件事在皇上那边是完了,可是他这边还得收尾。
四月二十一,内务府李延禧一案宣告终结,内务府总管李延禧判处凌迟之刑,而傅鼐、常明、来保等人皆处以绞刑,以下郎中员外郎之类的官员,更是处置了无数,或杀或流,几乎将整个内务府都给换了次血。
在历代以往,像这般大规模给内务府换血,这还是头一回,不过事涉内廷,因此并没有激起太大的波澜,况且人人都在等待着一件事情的到来,那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果不其然,到了四月二十五,雍正下旨谕责允禩怀挟私心,遇事播弄是非,更是四处邀买人心,意图不轨,连同允禟及苏努、吴尔占等人,一同被革去了黄带子,由宗人府除名,算是彻底将允禩、允禟及苏努、吴尔占等宗室反对派彻底断了根基。
到了四月二十八,雍正再此下旨,将允禩之妻革去“福晋“,休回外家,并且下旨将允禩囚禁于宗人府,围筑高墙,身边仅留太监二人以应对,除了这些处置之外,还命允禩、允禟二人改名,分别被逼迫改为了“阿其那”与“塞思黑”。
所谓“阿其那”,在满语中的意思是指狗,而“塞思黑”是指猪,用这两个名字给允禩、允禟命名,可见雍正内心的愤恨之意,以致于圣旨出来之后,京师群臣都纷纷装死,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向雍正进言。
在处置完了允禩之后,雍正这才稍稍放下了心来,通过让户部调拨了白银五十万两,以作为火器厂采买原料之资,并命戴京抓紧新造火枪火炮,以备八旗新军之用,原先所欠缺的部分,可以先调用老式鸟枪来临时顶替。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毕竟拿着鸟铳总比拿着根棍子强,而且等到仗打起来,怕是连鸟铳都没得使的,到时候大家伙真得去拿着棍子跟宁楚拼命了。
雍正心里也清楚,宁楚的北伐之日怕是一日近过一日了,根据下面的探子回报,在黄河以南沿线的复汉军已经是一日比一日多,超过十万人正在厉兵秣马,怕是今年就会打过黄河,到时候就要同宁楚见个真章。
现在的清廷手里大概只有十万装备不算齐全的八旗新军,再加上五万满蒙骑兵,以及四五万老式京营八旗,以及十五六万分布在北方各省的绿营兵,满打满算不到四十万人的兵力,这便是清廷目前的家当。
说起来好像很多,可是人人都知道,这里面无非也就是八旗新军和满蒙骑兵有一定的战力,加起来只有一半不到,也就十五万人,可是宁楚一旦北伐,能够拉出来的兵力至少在二十万人到三十万人之间。
当清廷以多击少的时候,都干不过对面的复汉军,更何况眼下还是以少击多,谁也不敢说能赢这两个字,无非就是拖,拖一天是一天,或者说等到变数的出现。
也不知道究竟是雍正感动了上苍,还是感动了八旗的老祖宗们,倒还真给眼下的清廷派来了变数。
(https://www.xvqianqian.com/2685/2685105/550189042.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