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大唐不良人最新文章 > 第四章 君心难测

第四章 君心难测


  在李治逐渐变得冰冷的目光下,苏大为深吸口气,向李治抱拳道:“请问陛下,若是你身边最亲近之人,陷入险境,您会怎么做?”

  李治眉头微动,向身边的武媚娘看了一眼:“朕贵为天子,身边至亲岂会落入险境?若真有那么一天,朕也会倾国之力,以救之。”

  他的声音平静,但却透着一种坚定从容的味道。

  这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诉武媚娘,放心,朕会保着你。

  虽然提问的是苏大为,但李治却是说给武媚娘听的。

  武媚娘自是清楚李治话里的意思。

  她微微一笑,眼如秋水,眉目传情。

  苏大为清咳一声道:“臣没有陛下的权力,也不敢擅动公器,所以只有舍下戎装,去解救家人了。”

  “哦?”

  李治面上闪过一丝讶色,目光从武媚娘脸上,重新投到苏大为身上:“怎么回事?”

  关于聂苏之事,苏大为本就没告诉其他人。

  就连军中最亲的苏庆节和阿史那道真都不知道,只知苏大为是有十分紧急的事,必须前往处理。

  大唐皇帝李治,就更无从得知了。

  何况李治日理万机,哪有空去关注这么点芝麻绿豆的小事。

  “臣的阿妹聂苏,在阵中失散,后来臣得到线索,前往寻找。”

  苏大为来之前就想过要将聂苏的事说出来,以打消李治的疑虑,只是在说出这件事时,他心里忽然意识到了不妙。

  果然,李治立刻就想到:“既然是你家小娘子,为何会在军阵中?”

  “因为我离家日久,聂苏担心臣的安危,于是不惜离家千里,前去寻我。”

  苏大为看了一眼李治的脸,平静无波,看不出喜怒来。

  他忙加了一句:“之前臣率领阿史那道真的斥候队,前往追击阿史那沙毕时,对方曾引发雪崩,幸亏聂苏及时赶到,才将我等救下。”

  “聂苏?她怎么能救下你们?”李治的声音微有些变化,但仍听不出他的情绪。

  武媚在一旁道:“聂苏我往日也曾见过,与阿弥一样,不是普通人。”

  李治微微点头,神情缓和了些。

  “原来如此。”

  一句话将此事轻轻揭过,并没有深究下去的意思。

  这让苏大为暗自松了口气。

  家中女子出现在军阵中,此事可大可小,再深挖下去就不太好了。

  幸好有武媚娘从旁圆场。

  而且看得出来,李治现在很信任武媚娘,她一开口,李治便打消了深究的想法。

  苏大为忙将话题继续引开。

  “陛下,在寻找聂苏的时候,臣曾到过雪域,去过吐蕃国。”

  这句话,立刻把李治散开的兴趣,重新聚焦起来。

  “吐蕃?你居然去了吐蕃?”

  李治目光闪动,显然是想到了什么。

  他并非是昏聩之主,相反,他的精明与头脑,在大唐皇帝中,都可以排入前三。

  因此苏大为的话一说,他立刻表现出敏感的嗅觉。

  “吐蕃现在情况如何?”

  李治问了一句,接着又自言自语道:“自父皇离世,除了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反,周边诸草原部落,也有不少野心之辈蠢蠢欲动,还有辽东故地,也颇不平静。”

  辽东,高句丽、百济、新罗,在大唐东面。

  草原部落突厥人,在大唐的西北面。

  而吐蕃,在大唐的西面,与大唐长安隔了吐谷浑和蜀地。

  李治心里虽然眼下没把吐蕃放在眼里,但也有几分清醒的认识,知道吐蕃占着地利,其国中人骁勇善战。

  王玄策出使中天竺遇袭时,曾找吐蕃借兵。

  “陛下,臣正想与你说关于吐蕃的事。”

  苏大为斟酌了一下用词道:“我在雪域之时,听说吐蕃这些年在高原上东征西讨,不断兼并其余部落,就在前几年,已经吞并了象雄,现在俨然已是雪域霸主,而且其大相禄东赞野心勃勃,下一步,恐怕会对吐谷浑起染指之心……”

  说到这里,苏大为便没说下去。

  聪明的君主不需要他说得那么细,自己便会脑补出来。

  对聪明人说太多,只会引起逆反。

  李治面沉如水,眸中光芒微微闪动:“吐谷浑?”

  想了想,他摇头道:“不可能,贞观年间,吐蕃曾入侵过吐谷浑,后来与大唐展开松州之战,之后吐蕃便向大唐称臣,并迎娶了宗室之女,是为文成公主。

  这些年,吐蕃对大唐还算恭敬,未露反意。

  若他们真的生出野心,大唐的铁蹄,会教他们什么是规矩。”

  李治自信的道。

  听他这么一说,苏大为心里便是“咯噔”一下。

  他提起吐蕃,自然不是无地放矢,而是不想真等吐蕃吞并了吐谷浑,向大唐进逼的时候,唐朝才后知后觉。

  历史上这个时候,李治的目光是被辽东吸引了,为了征辽东,大唐使出浑身力气。

  先打了百济,又打了高句丽,还与倭国人在白江口爆发一场大海战。

  历经无数艰难,才终于征服这些国家,但最后,却白白为它人做嫁衣,便宜了新罗。

  新罗在战争后期,便开始对大唐的后勤动手脚,以致于唐军补给困难。

  趁唐军这口气上不来,新罗趁机大量吞并原先百济和高句丽的地盘,俨然成为区域一霸。

  后来大唐为此,与新罗在争夺半岛控制权上,又展开无数次大战。

  最终,新罗与唐军划大同江而治。

  虽然唐军收复了一定的高句丽土地,但最大的战争红利,还是被新罗给弄到手了。

  唐军累得精疲力尽,耗费无数国力,但与收获相比,完全不成正比。

  除了名义上消灭了高句丽,令李治可以挺起胸膛说一声大唐完成了前隋未竟之业。

  自己完成了太宗未成之事。

  所以,自己的功业,胜过太宗,远迈前隋。

  但是除此之外呢?

  糜费钱粮无数,无数大唐好男儿的热血,洒在辽东之地,无法魂归故里。

  付出高昂的代价,只是为自己培养出新罗这样一只养不熟的白眼狼……

  唐军这边还没对辽东灭火,西面的吐蕃已经纵兵杀下来了。

  使得唐军腹背受敌。

  那时名将苏定方早已累死在西征叛军的路上,李治派大唐新一代名将,薛仁贵对吐蕃用兵。

  却在大非川惨败于吐蕃论钦陵之手。

  这几步棋连着下来,实在太过憋屈了。

  所以苏大为私心里,更希望李治关注一下吐蕃之事。

  不说先打吐蕃,至少做些防备,免得被人偷家。

  事实证明,历史是有惯性的。

  李治,有他自己的判断和认知。

  “区区吐蕃,何足道哉,大唐之中多的是突厥降将,他们能征善战,若吐蕃真有不臣之举,派一员上将领数万精兵,足以荡平。”

  李治自信的道:“西突厥控弦二三十万,我大唐只出兵五万,便一战灭其国,天下有谁能挡唐军兵锋。”

  说着,他挥挥手:“此事毋须再提。”

  苏大为脸都绿了。

  自己都给李治提前漏内幕消息了,奈何李治他不听啊。

  他是不明白,明明吐蕃是西边一霸,区域性强国,为何李治却偏偏选择性失明。

  “近来辽东颇不太平,高句丽与百济再度联手,攻略新罗,新罗已失数十城,大唐再不出手,恐怕新罗有亡国之险。”

  李治说着,抬头“亲切”的看了一眼苏大为:“你也是知兵之人,须知大唐的心腹大患,始终是辽东,至于西北苦寒之地,莫说吐蕃不会有那么大野心,就算他们真有叛逆之举,西边群山绵延,岂是容易打通的?放心吧。”

  苏大为一时无言。

  有点理解李治了。

  从大唐的地图来说,关中乃形胜之地,除了函谷关外,左右和后方都被延绵的群山包裹着。

  关中乃是群山中的平原之地,沃野千里,粮食产量丰盛,此乃帝王之资。

  有足够的粮食,就能养活足够多的人口,就能形成强力的国家。

  所以在潜意识上,有群山包围,都被认为是安全的,自然防御体。

  相比隔着群山的吐蕃,倒是辽东过来无险可守。

  中原地势,北高南低。

  如果高句丽纵马打过来,一样拥有地形之利。

  而且没有群山阻隔,看上去更加凶险。

  辽东之地,能农耕,也能养马,历来这种地形下出的政权,兼具农耕文明的城邦文化,和游牧文明的侵略性,是中原王朝最为警惕的敌人。

  苏大为于是闭嘴不再劝了。

  李治的话里,透出心意已决。

  他必然是要对辽东用兵,这一点无可更改。

  至于吐蕃,那非眼下之患,李治现在没心情管,也没放在眼里。

  苏大为对此只能苦笑。

  观唐朝两百八十余年,吐蕃与大唐的争斗,几乎一直伴随到王朝末年。

  比起马上要蹬腿的高句丽,吐蕃才是大唐的一生之敌啊。

  可惜,这话没法说。

  否则有一堆问题无法解释。

  说多了,只怕李治又要起疑了。

  “对了阿弥,你这次在征西突厥时,表现不错,但是军中自有法度,征西突厥有功,当赏,但是枉顾军法,擅自离营,此为过,当罚。

  朕便将你功过相抵,你可心服?”

  


  (https://www.xvqianqian.com/2709/2709648/554035946.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