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查明真相


  张定边武功高强,在天下那都是能排上号的。

  他的出现让整个锦衣卫异常戒备,招待他的前厅十几个校尉分列两旁,手搭在绣春刀上,眼神有意无意瞅着一旁漫不经心喝茶的张定边身上,不敢有丝毫松懈。

  外面也还有不少力士在犄角旮旯隐藏着,以防张定边突然抱曝起之时,能够来得及应对。

  反观张定边,一身僧袍,禅杖立于一旁,悠闲自在品着茶,仿佛是来拜会一个老友一般,丝毫没有深入敌穴的紧迫之感。

  蒋瓛从宫中赶回来,看到一个张定边把堂堂锦衣卫搞得人心惶惶,如临大敌,只觉脸上有些发烫。

  若真是碰到敌寇了,他们这般紧迫也是应该的。

  可很明显,张定边不是冲着他们来的。

  他们如此小心翼翼,在心里上可就输给张定边了。

  蒋瓛一进前厅,便冲着那些立的板板正正的校尉一顿呵斥,道:“滚你娘的,陛下都曾开了进口,与定边将军自由,前尘往事永不再追究,他现在登门只为客,尔等这般意欲何为?抗旨吗?”

  这般说只是为给锦衣卫,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明里暗里告诉张定边,别怪他们这般防着他,谁让他们是敌人呢?

  蒋瓛开口,那些校尉虽有担忧,但也还是纷纷告退。

  张定边自始至终都不曾开口,很明显,他并没有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

  等到那些校尉全部退出去的时候,张定边才笑了笑,道:“某已皈依,本不愿再牵扯江湖之事,但事与愿违总有不得已原因,锦衣卫所抓那几人是某所遣,某愿束手就擒,只望蒋指挥使转达皇帝,放他们一条生路,他们已娶妻生子,只想过安稳日子,他们听命于某,若没有某,他们只为顺民。”

  说了这么明白,蒋瓛也知道张定边是为谁求情了。

  朱东家只不过是流落在外的一个皇孙罢了,虽得陛下偏爱些,但也不至于劳张定边这般大费周章搞刺杀之事吧?

  若为刺杀陛下所护之人,那之前就可对太子殿下动手了?

  难道,张定边是冲着陛下去的?

  瞧着张定边这般也不像是能轻易开口之人,蒋瓛只在心里想想,也没再追问张定边,只道:“事情重大,我怕是无法做主,这样吧,请将军在此等候片刻,我把此事报于陛下,等陛下做主。”

  张定边既以这样的方式寻上门,那就是希望以协商的方式解决。

  但既是以协商之法,那肯定是需要朱元璋的同意。

  张定边倒也没拒绝,直接道:“行,那是肯定的。”

  蒋瓛离开前,还吩咐了手下校尉拿来好水好茶招待。

  不管怎么说,心理上总归是得占上优势的。

  ...

  蒋瓛去而复返,朱元璋问道:“张定边寻你何事?”

  张定边是个值得敬重的对手,可惜不能唯他所用,多少也是有些遗憾的。

  蒋瓛知事情紧急,直接直白的道:“刺杀朱东家的人是张定边遣来,他以自己换那些人的自由。”

  什么?朱元璋有些吃惊。

  他大孙怕都不认识张定边,张定边没必要费尽周折冲一个小娃娃动手吧?

  朱元璋心中诧异,蒋瓛随之又道:“张定边说是以不得已的原因,他这人自身生死看的看淡,又无儿无女,无父无母的,唯一能牵动他的就是陈理了,莫不是与陈理有关?”

  陈理是陈友谅的次子,在陈友谅战败被杀后,张定边拥立了陈理为帝。

  可惜天命所归,陈友谅部又为秋后蚂蚱,没用多久残部便被朱元璋所围。

  最后,张定边率陈理归降。

  后来,陈理在京中一直口有怨言,被朱元璋迁居于高丽。

  听了蒋瓛所言,朱元璋沉思不言。

谷</span>  就说与陈理有关,那为何要去刺杀他大孙,他大孙与陈理有何干系?

  简单思绪,也可大致想明白些。

  不知陈理与他大孙有何关系,便可以反向思维推理,谁与他大孙有直接利益,那谁就有可能与陈理攀扯。

  不等蒋瓛说话,朱元璋直接命道:“应了张定边,把那几人放回,遣人密切监视,有任何不轨立即缉拿。”

  朱元璋坐拥天下,这么点魄力还是有的,他想查的人,没人能够逃出他的手掌心的。

  蒋瓛答应,朱元璋带着几分不忍,道:“去查秦晋二王以及朱允炆,看他们这段时日再做何事,是否派人去过高丽。”

  最后,朱元璋又补充了一句,道:“把燕王也查查吧。”

  他那些儿孙皆为人中龙凤,他时长他他大孙那里,他们很轻易就能猜出他大孙身份的。

  知晓了他大孙的身份,他们极有可能是不会让他大孙顺利认祖归宗的。

  儿孙不睦,这是当朱元璋最不想看到的事情。

  但民间为争一砖一瓦,子孙都能打的头破血流,更别说,他家有江山要继承的了。

  朱元璋是溺爱儿孙,但也没有丧失理智,也知人性的可怕。

  ...

  很快,张定边被收押锦衣卫,那些曾刺杀过朱允炆的人却都被放了出去。

  张定边的被羁押让不少人胆战心惊,张定边现在虽说是什么都没说,但谁能知道将来张定边是否会说出些什么。

  除了朝中大臣请命诛杀张定边外,还有一人足引起朱元璋的重视。

  这人竟乃是秦王朱樉。

  在外藩王虽主要负责统筹封地事务,但京中有事也是有资格上奏章提些建议的。

  当然,为了避嫌,一般人是不会惹这个麻烦的。

  朱爽奏章字字泣血,控诉着有多少将士在与张定边交战时间战死,不可因张定边举手投降就放其生路,这对那些浴血奋战的将死何等不公。

  奏章写的倒是挺好,但居心到底如何可就值得商榷了。

  随着怀疑的加深,朱元璋脸色很难看。

  半晌后,冲着一旁的高良俊问道:“蒋瓛走了有十几日了吧?”

  询问只是转移一下注意力,事实证明,自从蒋瓛离开,朱元璋一直都在掰着手指头数日子。

  高良俊应道:“是,整十二日了。”

  十二日时间也不算短了,也应能查出些有用的东西了吧?

  随之,朱元璋又问了一句,道:“高丽那边有消息了吗?”

  距高丽路途遥远,从那里查消息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办到的。

  “还没有,遣出去的人还不曾回来。”高良俊给出了一个答案。

  在这个事情上,朱元璋焦灼中也有几分紧张,一日查不出消息,他心里的石头一日就落不下去。

  不管哪里有消息,这个事情也会有个眉目。

  最后,朱元璋再次叮嘱,道:“告诉亲卫中的那些人,给咱好生护着咱大孙,他若有个三长两短,唯他们是问。”

  不少人都知道朱大福的身份了,在高良俊面前也没必要藏着掖着。

  其实,高良俊跟在朱元璋身边那么久,察言观色的本事总还是有几分的,对朱大福的身份早就有了个大致的猜想了。


  (https://www.xvqianqian.com/2881/2881875/679660921.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