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传召天下


  那些翰林学士在亲眼目睹了朱允炆的表现失望之余外,对朱元璋所要求的旨意也再无任何压力了。

  在朱允炆离开之后,一众翰林学士纷纷动笔。

  其实,这旨意也只需一份而已,完全用不着这么多人都写的。

  只不过,朱元璋之前已做了这样的安排了,那就都写吧,  写了之后从中找出一个上佳的,直接用印对外宣读也是可以的。

  这些翰林学士文采斐然,只要愿意写,那绝对是能做到下笔如有神的。

  片刻的功夫,一众翰林学士便按照朱元璋要求拟好了旨。

  这些翰林学士之前因不信朱允炆会做出那些事情不愿拟旨,现在亲眼见识了朱允炆的所作所为后,倒也公正诚恳,不曾夹杂太多私人情绪。

  朱元璋一一看过这些所拟的旨意后,  也不管是谁写的,  只从中挑出一份最合适的递给高良俊,吩咐道:“用了印,宣吧。”

  一旦用印宣召,那就意味着朱允炆不仅彻底离储君之位无缘,将来再抬起头都不容易。

  朱元璋吩咐后,又在最后补充道:“去办吧。”

  若搁以往朱元璋只需把该吩咐的事情吩咐清楚了也就是了,决不会在后面再做无用的补充。

  今日的这个补充,可见朱元璋做这个决定的艰难。

  高良俊照吩咐去办,翰林学士悉数告退。

  过了良久,朱元璋这才又吩咐,道:“宣礼部过来。”

  现今该铺的路也都已铺平了,也该让他大孙认祖归宗了。

  有小太监行动后,朱元璋在最后又道:“凡未就藩的王爷即刻起马上回京。”

  未就藩又在京外的王爷们,也只剩下朱楩那些受朱大福建议去各地处置宝钞兑换之事了。

  对于这个问题,朱大福早知前就与朱元璋说过,说是宝钞的兑换基本已成定局了,  这些王爷们也没必要留于外面,  也该回来了。

  只是朱元璋还想让这些儿子们在外面多历练一下,这些王爷们历练好了,将来也是能帮上朱大福大忙的。

  现在朱大福就要认祖归宗,他们马上就要变成一家人了,也是该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的。

  朱元璋下令,当即有太监传至有司分别去往各王爷所在之处。

  而与此同时,礼部尚书任亨泰出现于东暖阁。

  至于朱元璋是怎么与任亨泰说的不得而知,反正然任亨泰从东暖阁出来后,脸上表情有些异样,一路有人与之打招呼好像也没听到一般。

  在另一边,高良俊已携旨宣读至了朱允炆那里。

  高良俊宣读了这道旨意,朱允炆未曾接旨便吵吵着要去见朱元璋。

  朱允炆很清楚,他接了这道旨意,那他就彻底翻不了身了。

  他自认为朱元璋那般疼他,只要他在朱元璋面前声泪俱下的认认错,最差了将来也是能当个藩王的。

  自要还能做藩王,那将来便还有机会。

  当初就不该听这老阉狗的,在东暖阁的时候就就该与皇爷爷好生说说了。

  在这个问题上,朱允炆想的不能再差了,拟旨的翰林学士都聚了那么多了,朱元璋岂会因他的求情之类就不下这道旨意吗?

  这么多年了,  他还是不了解他这位皇爷爷。

  他这位皇爷爷是重情,护犊子,但一旦下定决心的事情,就绝不会有更改之时。

  朱允炆起身准备出去,高良俊则差使两个小太监直接拦了下来。

  宣旨之事是由他来负责的,他旨意没宣读出去不说,还让当事人闹僵到御前,那可就是他的失职了。

  “二太孙接旨吧,陛下旨意已下了,有司也已记录并传于天下了,金口玉言岂容更改,更何况,陛下有旨,二太孙不得擅自离开东宫,二太孙若想见陛下,奴婢转达陛下,等陛下同意二太孙再过去。”

  现在已有锦衣卫的亲卫在东宫门口守着了,没有朱元璋的旨意,朱允炆了连东宫都出不了。

  高良俊阻拦,朱允炆是有些生气,但在听了高良俊所言后也没办法坚持了。

  他清楚,事实的确如高良俊所言。

  也就是停顿了那么一下,朱允炆随之跪地,奉上双手,道:“孙儿接旨。”

  朱允炆从高良俊手上接过旨意,随之又和和气气地道:“烦请高公公与皇爷爷说一声,我求情见皇爷爷。”

  这是转告而已,高良俊他倒是能与朱元璋说,至于朱元璋什么时候见让,他可就不能保证了。

  高良俊笑着,客气地拱拱手,道:“是,奴婢回去就与陛下说。”

  ...

  这旨意虽是给朱允炆一个人的,但朱允炆身份不一般,自也就还需再把这份旨意传抄抵报,宣告于天下的。

  京外各地一时半会还收不到这个消息,而就在高良俊的旨意宣读不久后,除京中的各有司衙门外,外面不管是勋戚权贵亦或者富贾庶民都已听到了些风声。

  大街小巷,茶肆酒馆讨论的都是这些事情后。

  不管怎么说,朱允炆于内于外风评都不错。

  一个平日里风评不错的人,突然间爆出了这么多问题,着实是让人大跌眼镜。

  不过,与朱允炆所为之事没牵扯的顶多就是做些八卦的闲聊,与之造成些影响的,那可就平息不了了。

  要说允炆所做这些事情影响甚广的,那可就是兴明海贸的股票之事了。

  “他娘的,老子好不容易买了兴明海贸的五股,本想着大赚一笔,哪能想到手还没几天呢,兴明海贸那股票就跟跳崖似的下跌,坚持了几天,实在顶不住了,这才刚抛手,那股票就又涨了,一来一回的两次,老子赔了快三千两。

  这次说是那袁五搞的鬼,老子说是教训教训他那儿子呢,打听了半天却是说在吴王那里,败了名声,还养活其妻儿,老子还以为是吴王一手捣的鬼。

  搞了半天,袁五压根就是个替罪羊,吴王所做完全是基于亏待了袁五。”

  这些勋贵本就看不上朱允炆,现在出了这个事情对朱允炆的反感更甚。

  另一勋贵随之附言,道:“上一次兴明海贸股票大跌是因为顺帆海贸倾覆吧?顺帆海贸也与朱允炆有关吧?这莫不是朱允炆要搞垮兴明海贸故意而为之的?”

  因这个反感,一些本与朱允炆无关的事情也强到了朱允炆身上。

  勋贵们你一眼我一语,控述分析着朱允炆的恶性,都快要找朱允炆赔偿他们在股票上面的损失。

  而那些文人虽没再股票上有所损失,但这旨意一出却是颠覆了他们对朱允炆的仰慕。

  仰慕了多年的偶像有朝一日突然爆出了黑料,这足以能够让人痛彻心扉了。

  不少人聚在一块,借酒浇愁,麻痹自己,以与自己仰慕多年的偶像告别。

  总之一句话,朱允炆以彻底的与储君之位失之交臂了。

  现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朱元璋下旨让朱允炆当这个储君,朱允炆也再得不到任何人支持了。

  得不到民心的储君,又怎能做的了好皇帝。


  (https://www.xvqianqian.com/2881/2881893/700721331.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