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绝境求生崇祯帝小说 > 第452章 看着热热闹闹、没一个是在册之民!

第452章 看着热热闹闹、没一个是在册之民!


  不管是像叶立青这样没成功的淘金者,还是已经成功了的淘金者,对于来大宁,他们似乎都没有后悔过!因为至少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天能有新的希望和奇迹出现。

  从大军来到大宁开始算起,这边的开发也就是三年左右的时间而已,可这边的变化却是天翻地覆的。从刚开始一片荒凉的草原到现在的生机勃勃,  时间也就过去了三年而已。

  现在这里不光有三万大军,还有三四万淘金者、两万左右宫产带过来的产业工人,以及陆续聚集过来的两三万蒙人部落人口。也就是说、短短三年时间里,这里不算住军也有了近十万人口,从人口规模来说,已经和内地的一个县没啥差别了。

  为了管控和治理方便,  去年的时候,大宁设了州衙,  正式成立官府,  行政管理与关内无异。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凭空出现一个州治,完全能称得上是奇迹了。

  大宁州州令、刘兴远可没有创造奇迹的兴奋劲,对他来说挑战才刚刚开始。自从去年从安民署调到了这边当州令,他的工作就没轻松过。从行政分工上来说,州令是亲民官,一应民事都得主管,大宁这边的麻烦之处在于既有民又无民。

  有民是说好歹在这里生活着十来万人哪,可生活在这里的人就能算是大宁的州民吗?先不说军队人员的事,就说宫里厂子的人、淘金者、还有聚集过来的蒙人,他们哪一个能真正算是大宁的州民?看着热热闹闹,结果没一个是在册之民,能不让人闹心吗?

  最闹心的是除了宫产的人以外,剩下的几万人没一个是省心的主。蒙人游走不定,  还不服管治、对朝廷的态度相当微妙。这也就算了,  淘金者更是是非不止,抢劫、偷盗、群殴、争矿场的事层出不穷,  出人命的事也是见怪不怪。这地方,  死个人几乎是家常便饭,根本不会让人惊奇。

  “诸位、朝廷下了最新的公文,让咱们两年内实现大宁的安泰,好为大宁进一步发展营造基础。大宁不能再这么乱下去了,能不能快速建立与关内一样的秩序,是咱们在座诸位的大考验。知州大人昨日与吾祥谈了大宁民治之事,我们一致认为、按照朝廷的指示推行暂住证制度,是大宁由乱向治的关键。现在、咱们就讨论一下大宁实行暂住证制具体的政令该如何发。”

  大宁混乱的情况内阁和朱由检收到了不止一份通报,宫产和锦衣卫传过数份相关情况汇报。尤其是宫产管事局对大宁混乱的状况,意见非常大。这么混乱的地方,对他们的工人和管理层生活、生产影响非常大。甚至还出现过,民间私开矿产的人与宫产抢矿、盗矿的事。

  面对这么多抱怨,朱由检当然得出面解决问题。通过与当地官员的文书往来了解相关情况后,最终朱由检给大宁州衙的建议是让他们推行暂住证制度。对于在大宁推行暂住证制度,朱由检大致的设想是,所有来大宁的人都得统计入册,入册之后半年内没有违法乱纪之行者,核准发放大宁的暂住证。有了暂住证的人,  才具备备案采矿、圈占矿场、以及在大宁置产、置地、拥有合法住宅、圈占牧场的权利。

  顶层设计是有了,  具体怎么落地,  就得刘兴远他们来讨论实施。他们要讨论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是首批暂住证该如何发放,毕竟在这个制度出现之前,这里就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总不能让他们再等半年,才能有证吧?他们中有不少人,已经圈占了矿场、是在州衙里备过案的。还有些牧民、部落也是在大宁生活了很长时间,他们目前的利益也是需要保障的。

  “州令、下官觉得,咱们可以按着在州衙纳过税的名录,将第一批暂住证发下去。凡是有纳税凭证的,皆可领暂住证,哪怕是只纳了一文税都行,这也符合朝廷治政的原则。”州里的户局局长率先说出了他的想法。

  “这样做恐怕不行,有些已经备案了的矿场主,虽然未上税,但总不能将他们的矿权收回来吧?另外、还有些已经来此数年的人,没开出矿挣上钱,可人家毕竟来此时长了,不发暂住证也不合适。再说、在宫厂里做活的工人、在几个军城之间长久定居的蒙人,不发暂住证也不合适。”

  “聂局长,按你的说法,咱们全给人将暂住证发了算了。这样一来,核发暂住证的意义在哪儿?核发暂住证的目的,是为编户齐民做过渡,那些不上税的人,凭什么在咱大宁捞好处。”

  “好了、大家不要吵了!此事本官有了定案,凡是上税者一律核发暂住证。无没有上税的,需要有人做保才能核发证件。做保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蒙人定局部落以部落的形式为自家族民做保,二是纳税商号可以为自家雇员做保,宫厂里的工人也依照这种方式领暂住证。再有就是十人以上联保。做保发证的过渡期为三个月,三月以后,暂住证只针对在大宁登记六月以上的百姓,任何人都不例外。”

  刘兴远最后被大家给吵烦了,直接公布了自己的方案,免得各部的负责人再因此事而吵个不停。二把手到底是二把手,由于不能管官,人事大权在知州手里,所以底下的各部门官员开会的时候总是会嚷嚷个不停。他们知道在州令面前给自己部门争利,哪怕是得罪了州令也没事,他没权利拿自己怎么样。到了知州面前,他们可不敢瞎吵,人家是能直接用印罢免自己职务的。

  赶紧将这一任州令干到届,以后说什么也得争一个一把手来当。虽然一把手不能直接发民令,可大明朝的官场,只要管住了官,啥事都好说。官员们最怕的是丢了乌纱帽,而不是为民谋不上利。听着一个个在民事上意见不少,实际上心里怎么想的谁都不清楚!就比如这次,户局和工事局的两个局长吵个不停,他们真就是为了替百姓着想才吵的?

  


  (https://www.xvqianqian.com/2964/2964797/718402651.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