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5章 宋金议和(第一更)
三月十八日,大庆殿内。
赵官家端坐上面,群臣分两边,殿内威严肃然。
金使完颜乌达补带着金国使团,进入大殿,行大礼,献上礼品。
“金使来我大宋有何贵干?”
“尊敬的大宋皇帝陛下,我代表大金国皇帝向您致以敬意,同时带着大金的真诚来向您,以及贵国宰相,提出关于两国停战,共享和平盛世的提议。”
周围的大臣们纷纷议论起来。
“肃静!”
大殿内慢慢安静下来。
“金使,我大宋现在兵强马壮,为何要议和?”
说话的不是别人,是左相吕颐浩。
完颜乌达补说道:“宋金之战,已经持续十数年,两国百姓都已厌倦,赵官家乃是当世圣明仁君,相信为了天下百姓,也会好好考虑这件事的。”
孙傅跳出来说道:“若是我大宋挥师百万北伐你金国,彻底灭掉金国,不也没有战争了吗?”
“大金并非西夏,大宋想要北上,并非易事。”完颜乌达补说道,“届时双方所耗甚巨,苦的还是百姓。”
“如果议和,对我们双方有什么好处呢?”这次说话的是蔡懋。
有心之人都发现了,这一次议和,一上来回答金使的,都是大佬级别的人物。
级别最低的孙傅,现在也已经是御史中丞了,相当于监察部门的二把手,还有天章阁学士的荣誉头衔。
这意味着,大宋的权力集团也不打算在与金国慢慢谈,想要尽快促成议和。
完颜乌达补说道:“一旦进入和平,我们双方停战,便不会再需要更多的士兵去战场上无谓地牺牲,民力可以用在耕种、纺织、兴修水利等等利民的措施之上,同时,双方还能友好地开通边贸,使我大金的奇珍异宝进入大宋,满足大宋的需求,也能使大宋的商品,进入我大金,安稳的生活,谁不希望呢?”
完颜乌达补这话说的还算是比较真诚的,议和对双方确实都有好处,就像当年宋辽议和,宋辽各自的民生发展都到了一个巅峰。
那个时间段,不仅仅官僚们无忧,老百姓也不必面临战争的恐慌,安心耕种、织布。
国家不会以战争为由加税,官僚自然就相对缺少一些搜刮民脂民膏的借口。
与民休息,安居乐业,是无数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最朴实的愿望。
不过完颜乌达补这话说得漂亮,但是不是他的本意,就不得而知了。
按照金国贵族老爷们的想法,与大宋议和,开放边贸,是可以第一时间满足他们自身穷奢极欲的生活的。
至于为了大金百姓好,这是一个万能的说辞。
大殿内一时间陷入沉默中。
“臣认为,现在两国和平,已然是大势所趋,请陛下圣裁。”
一个人站了出来,他浑厚有力的声音,在大殿内回响。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宋朝的右相赵鼎。
赵鼎此话一出,基本上已经拉开了两国议和的大幕。
有人说,其实赵官家已经想议和了,只是这种事不能官家提,得以为德高望重的臣子提。
万一后面议和出现了问题,不能损了官家的威信。
这种操作,大概是古代政治层面的基操。
在场的官员如果连这一点风头都看不出来,也没资格站在大殿内了。
“两国交战十数年,我河北屡受战火牵连,白骨累累,家破者不知凡几,朕每每念及此,心痛不已,夜不能寐。”
“向往安定的日子,是大势所趋,重建美好家园,是百姓最朴实的心愿,朕又怎敢违背天下人的意志?”
“大宋内部,依然还有贪官恶吏,不知在何处欺压百姓,朝廷当以百姓生计、安康为己任。”
说到这里,就停顿下来了。
沉默了一小会儿,大臣们意识到赵官家的话说完了,连忙齐声道:“陛下圣明,天佑我大宋永昌。”
“带金使下去歇息吧,好好款待。”
“是。”
说完,赵官家便起身离去。
群臣的心也安定下来。
赵官家仿佛什么都没说,但其实已经说得够多了。
甚至当场表达了同意议和,只是委婉地表达。
这就是所谓的小事当众说,大事私下说。
议和大事,当然不能当中说。
当中说,陷入双方提条件的细节里,岂不是乱了套?
皇帝带着帝国的宰相和百官,跟金国使者商议议和细节,皇帝一言九鼎,当众商议这种事说出来的话是没有回旋余地的。
所以,接下来的一顿操作就明朗化了。
大臣们派专门的人谈细节,谈到赵宁满意为止。
最后赵官家在以苍生为重,答应议和,双方签订契约,基本上也就完成了。
却说在大殿内觐见完后,完颜乌达补被带下去游玩起汴京城。
完颜乌达补一众人立刻被汴京的繁华吸引得乐不思金了。
那金国上京之地,原本是边荒小城,金国立国后,迁移了辽国人口、大宋河北人口过去。
又强令大量工匠前往,短时间内催出一个大城。
但是论格局、建筑、经济、文化、娱乐之昌盛,连汴京的一个零头恐怕都比不上。
如今的汴京城,总人口早已超过两百万,城外扩建了新城,新城还专门设立了各个职能的市场,为吸纳全国各地商品做准备。
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的渡口,十年内翻了好几倍。
三月二十一日,就在金使游汴京的时候,张浚回到了京师。
张浚抵达京畿路的时候,消息当天就传到了东京,引起了极大的震惊。
所有人都很惊讶:张浚回东京了?
张浚回东京,意味着造反的谣言不攻自破。
但还是很多人不相信,认为张浚回东京就是谣言,之前没有任何消息表示张浚要回来。
直到三月二十二日,张浚抵达东京城的消息确认,大多数人才相信,张浚确实回来了。
那么,看来造反确实是谣言。
这一日傍晚,秦桧回到府中,王氏为他更衣,顺口说道:“听闻张浚回京了?”
“回来了。”
王氏说道:“前些日,你是不是提到要派人挑拨张浚和朝廷的?”
“是啊。”秦桧倒是直言不讳。
事实上,他在动手做许多事情之前,都会跟王氏说。
王氏最大的优点是心思缜密。
她派人在宋金边境做了多年买卖,至今没有被人抓到把柄。
至少到现在,还没有人拿出证据。
“现在张浚回来了,这个挑拨岂不是无用?”
(https://www.xvqianqian.com/2980/2980466/10723501.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