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章 四处筹粮
齐国接到传讯的时候,朝中一片寂静。
齐国大臣们气得发抖,
觉得秦国真是欺人太甚!
但是一想到他们刚刚灭了战国军事双霸之一的赵国,
又怂了回去。
不敢动不敢动。
不就是送点谢礼过去吗?正好王上之前提议要给秦国送贺礼庆祝他们灭了赵国,到时候一并送去。
他们齐国别的不多,就是钱多。
齐王建在王宫中喝着美酒看着歌舞,他最近都很高兴,即便秦国讨要谢礼他也一点都不生气。
没别的原因,就是仗义的秦国老大哥帮他干掉了韩国和赵国这两个大仇人。舅舅说得对啊,秦王是个大好人,一点都不像其他五国那么[jian]诈。
齐王建高高兴兴地掰着指头数:
“燕国和我们齐国也有仇,魏国也有仇。不过我最恨的还是楚国,秦王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去灭楚?赵国都打不过秦国,楚国肯定也不行的吧?”
齐王建和其他五国的仇恨由来已久,要从他的祖父说起。
当年齐国有一位倒霉的先王,他叫齐湣王。这人颇有雄心壮志,可惜脑子不太够。
秦昭襄王想称帝,但是担心强大的齐国反对。于是昭襄王想了个馊主意,他先尊齐湣王为东帝,自己再自立为西帝,让齐湣王去当挡箭牌。
之后,昭襄王又联合五国攻赵,企图瓜分赵国。可惜燕王担心赵国没了之后齐国会坐大,就让苏秦阻止了这件事。
然后苏秦就跑去忽悠齐湣王,让他去了帝号,反而和其余五国结伴跑去攻秦了。
从他被反复忽悠就能看出来,这位齐湣王是真的不太聪明。
这人后来更是为了一时利益独吞富庶的宋国,导致被各国合兵攻打。齐国因此灭国,齐湣王本人也被迫出逃。
值得一提的是,合并攻齐的五国里有秦国,但是没有楚国。
所以为什么最后是楚国拉满了仇恨值呢?
因为齐湣王逃出去之后,楚国借[kou]要帮齐复国,出动军队跑出去捡便宜。中途遇到了逃跑的齐湣王,齐湣王十分感动,相信了楚国的鬼话。
结果楚国捞够了好处之后,反手把齐湣王吊起来剥皮,悬挂了一夜,生生哀嚎而死。
齐湣王的儿子复国之后恨极了楚国,他连秦国都不恨了,就盯着附近的五国记仇。后来有人跑齐国来游说,说什么放任秦国坐大会唇亡齿寒,齐王听都不听。
你和我说唇亡齿寒?你们灭我齐国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你们杀我老爹的时候也不是这么说的。
关东五国个个都[jian]猾狡诈,嘴里没有一句实话,我信你个鬼!
连带着他儿子齐王建也跟着记仇五国,看到秦灭五国就积极主动地送上贺礼。
齐王建根本没有考虑到,秦灭完那些国家,齐国也会跟着危险起来。毕竟七国之间姻亲不断,每次谁被灭了,过个几年就会互相帮忙重新复国。
小国就不
提了,韩国那点地方也没办法让齐国感受到唇亡齿寒。赵国被灭可能危险一点,不过问题不大,赵国肯定很快就能复国。
嗯,按照经验,十年内能复国都算很快的啦。
齐王建的要求不高,只要秦国把他的仇人都灭一次,他就出了[kou]恶气了。后头他们再复国,大家仇怨一笔勾销。
所以秦国老大哥到底什么时候可以把最可恶的楚国灭掉呢?
后胜也觉得赵国被灭只是一时的,毕竟是那么强大的赵国。他乐呵呵地安抚着急的外甥,说别急,重头戏要放在后面的。
齐王建却有点担忧:
“秦国和楚国世代联姻,秦王会不会放楚国一马啊?”
后胜沉吟片刻,觉得有道理:
“秦国不是派来了使者郦食其吗?听闻他是秦国长公子的心腹,我们不如重金贿赂他,让他去劝说长公子攻楚。”
齐王建呆了呆:
“不对吧,秦国那个长公子扶苏不是楚女生的吗?他怎么可能同意攻楚?”
后胜却说:
“王上,这就是您狭隘了。您想啊,秦王他和楚国有什么关联吗?”
齐王建没懂,他懵懵地摇头。
后胜:“对了!他和楚国没什么关联!他祖母夏姬是韩女,他母亲赵太后是赵女,他自己和楚国的血缘关系已经很远了!”
齐王建:虽然但是,我摇头不是因为我觉得他们没有关联,是表示我不知道您在问什么。
不管了,反正他歪打正着答对了。
继续听相国往下分析:
“所以秦王大概率不会因为亲缘就对楚国网开一面,反而是长公子。他母亲是楚女,他或许会阻拦秦国发兵攻楚。”
齐王建茅塞顿开:
“舅父的意思是……”
后胜:“秦王十分宠爱他的长子,如果长公子阻拦,事情恐怕很难成。所以我们要说服的不是秦王,反而是长公子。”
正好郦食其送上门来了,这位长公子的心腹摆在眼前,没有比他更好的目标。
后胜心道,反正不是用他的钱。齐王建的私库大出血,和他有什么关系?
收到贿赂的郦食其:???
你们齐国人有毛病吧?攻楚还要什么贿赂啊,那不是必定发生的事情吗?怎么你不会真以为秦国灭韩是看弹丸小国挡在门[kou]太碍事、灭赵是因为秦赵血仇?
郦食其很好奇,接下来秦国要是灭魏、灭燕,他们又能帮忙找出什么借[kou]来。
他心情复杂地差人将钱财送往了咸阳转[jiao]给长公子,送上门来的钱,不要白不要。
齐王建和后胜见郦食其毫不推诿地答应替他们劝说公子扶苏,十分高兴。
回去之后齐王建感叹道:
“秦王一向厚道,这次得知赵国贵族会跑来韩国还特意帮我们收缴了他们的兵器和马匹,避免他们仗着这些东西生事。我齐国富庶和平,可不能被这群危险分子给搅合了,还是
秦国考虑周到。”
后胜:……
等、等一下!这种骗人的话,王上你怎么信了?你醒醒啊!危险分子为什么来齐国的你忘了吗???
单知道外甥傻,没想到他傻到被卖了还替人数钱。不过想想这样的傻外甥好掌控,后胜决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纠正对方的错误理解。
齐国的贿赂比秦王父子更早抵达咸阳。
咸阳那边看着送来的东西摸不着头脑,只好去信询问还在赵国的王上和公子。结果正遇上一人回程,提前在中途收到了信件。
扶苏坐在马车上正无聊,便展开新送达的信纸看看咸阳又发生了什么。
随着信纸一起送来的,还有郦食其的手信。咸阳那边的人没敢随意拆封,扶苏是第一个看到其间内容的。
看完没忍住笑了一声。
秦王政从奏折里抬起头:
“在看什么?”
扶苏将信递给父亲:
“齐王担心大秦不会发兵攻打楚国,特意送来贿赂,想劝说我不要对楚国心软。”
秦王政缓缓打出一个“?”号。
什么东西?
秦王政接过信件细细阅读,读完,他也被齐国人的脑回路给震住了。
顿了顿,秦王政问他:
“那你打算怎么回复?”
扶苏想也没想便道:
“自然不能一[kou]答应,为难的事情必定要多犹豫几次。”
齐国这么富饶,花钱如流水。与其给齐王建奢侈挥霍掉了,不如送来资助秦国攻城。
更何况,他们秦国现在可缺粮了。
连年征战那都是要消耗粮食的,原本可以灭一国再一该国的粮作为军饷去灭下一国,形成良[xing]循环。
结果碰见个赵国大旱,好了,府库里没什么存粮,根本不够打下一场的。仅剩这点粮食为了不让赵国庶民饿死还得分发下去赈灾,以及分作一部分给庶民当来年的种子。
到处都要消耗粮食,光靠秦国的两大粮仓,还是稍微有点捉襟见肘了。
齐国你竟然这么着急想灭楚,那要不然,你支援一点粮[cao]?
给钱的话,他还得让巴清拿钱去购粮。大批量购买和运输,麻烦又耗费甚巨,不如省去中间的步骤,让齐国直接给粮。
扶苏感慨:
“齐地存粮必定很充足,他们又吃不完那么多,拿去酿酒实在[lang]费。”
齐国庶民大多是能吃饱饭的,剩下吃不饱的,也指望不上国君开库支援。府库里的存粮不好说,反正商贾手里多出来的都被制成酒水等贵价物品赚取利润了。
扶苏不嗜酒,所以他认为酿酒就是纯纯地[lang]费粮食。登基之后为了废止粮食酒,他绞尽脑汁让人从西域搞到了其他适合酿酒的作物。
扶苏陛下冷酷地想,人都要饿死了,你还想喝烈酒,喝你个头。
知道天下一统、社会安定之后人[kou]-爆发的规模有多恐怖吗?知道养
活这么多人需要多少粮食吗?知道全天下的粮食产量其实跟不上人[kou]增长吗?
敢用救命粮去酿酒,真是不顾黎庶的死活。允许你们喝点果酒不错了,嫌弃不够烈就蒸馏一下。
秦朝的粮食酒也没烈到哪里去,不就比米酒好点?果酒够他们喝的了。
经历过多年粮食危机的扶苏见不得齐赵的[cao]作,感觉他们都是在挥霍大秦的存粮。想想就好心痛,于是逮到机会立刻决定索要粮[cao]。
秦王政琢磨了一下:
“要粮的话,齐国其余君臣恐怕会阻拦。”
扶苏点头:
“所以要背着他们偷偷来。”
把运粮车伪装成运送金银财宝的车辆,等齐国臣子发现的时候,东西都送走了,追也追不回来。
秦王政:“后胜应当会配合,倒是可行。不过金银装不了几车,粮车数量却多,不好伪装。”
扶苏:“听闻齐地文风昌盛,存有大量典籍。[yin]嫚之前便抱怨咸阳藏书不够丰富,正好让齐国抄录一些送来。”
十万字的竹简足足五辆车才能装下,可见运送书籍需要大量车架。以这个为借[kou],不会惹人生疑。
秦国不要藏书孤本,只想抄录一份,要求不算过分。
齐地的诸子百家只会举双手欢迎,他们做梦都想要自己的学说能入咸阳,以文教改善暴秦的蛮夷风气。
秦王政来了点兴致:
“齐国藏书,寡人倒是想要。”
粮[cao]我所[yu]也,藏书亦我所[yu]也。
孝顺儿子扶苏立刻表示:安排。
回到咸阳之后,秦王政去准备册封太子的大典了。他觉得秦国历代的册封典礼不够庄重,想改一改,需要和礼官扯皮。
礼官劝诫祖制不得改,都是封太子凭什么长公子是特例。秦王政觉得那不一样,我儿子是当过天子的人,和以往的秦王不是一个档次的。
最后双方各退一步,秦王政同意先依循旧例举办典礼。待他一统天下,肯定要举办自己登基为天子的大典,到时候顺便给儿子再补一个风光的太子册封典礼。
这么一想就完美了,他儿子能办两次大典,其他人都没有。
双方扯皮结束,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秦王政也不得不进入加班模式,处理因为他外出耽误的政务。
扶苏则去处理军粮大事了,这可关系到秦国什么时候能发兵攻魏。
——是的,虽然问齐国要粮的借[kou]是打楚国军粮不够用,但其实秦国的下一个目标根本就不是楚国。
无所谓,反正齐王建好骗。楚国迟早要打的,让他再等等呗。
楚国一天不灭,秦国就能持续从齐国薅粮,这搞得扶苏都想倒数第一个灭楚了。
不过考虑到兔子急了还咬人,而且楚国确实不能久留,所以还是接在魏国后头比较好。
骗粮食也是需要技巧的,所以扶苏先和郦食其配合着做了几场戏,让齐王建感受到他的犹豫和动摇。
越是艰难劝下来的事情(),
?()_[((),
齐王给了好几次贿赂,投入的沉没成本太高,反而没办法轻易放弃了。
这个时候扶苏表达了秦国的为难之处:粮食不够用。
齐王:寡人之前都给了那么多钱了,好不容易说动长公子攻楚,决不能因为粮食这等小问题功亏一篑!
缺粮是吧?给给给!
郦食其趁机提出了偷梁换柱的建议,说可以用运送书简的借[kou]运粮,避免臣子阻拦大事。
齐王建:好主意啊!郦食其你真聪明!
粮食装车之后,竹简再往车上一堆。粮食藏在里头,大家只能看见外面的竹简,太妙了!
但郦食其又说:不行,竹简如此笨重,影响运输。这样,我秦国有一种新的书写载具,十分轻便,看着却体积不小,也比竹简好遮掩。
先秦时期书籍字数都不太多,书本薄薄一本就可以承载一部著作。用它来抄录的话,一车不仅能装很多粮食,还能装好多本书,比竹简划算得多。
扶苏亲自带人试验了一番。
他试出了书册和粮食要如何堆放,才能放入尽可能多的粮[cao]和书籍,还能做到完美掩饰下面的粮食。
齐国确实有很多藏书,父亲想要,那扶苏一定要为父亲弄到。
有纸有印刷术总不能放着不用,正好仗着齐国人不了解书本纸张的特[xing],糊弄他们。
任哪个没见过纸的人都想不到,一张纸就能记载一卷竹简的内容,更想不到一本书能轻到那个地步。到时候看到沉重的车辙印也不会多想,只以为书本就是这么重。
得到齐王的答复之后,秦国的匠人就带着他们提前做好的工具,在士兵的护送下奔赴齐国了。
秦匠一来就直奔稷下学宫,带来的几车工具把学宫里的诸子们给惊到了。
这都是什么东西?
却见三人一组取出竹简,一人辨认文字并翻找字典对照,一人从活字转轮-盘里寻找字模组装,另一人负责涂墨印刷和校对。
一份竹简没用太久就组装好了,然后是用空白纸张印刷再装订成册。一整份的著作至多几个时辰就可以完成印刷,为了保险起见秦国还印了好几份。
印刷好的著作直接被士兵装车带走,拉去和粮食混装。之后也由秦国士兵负责护送回国,士兵全程凶神恶煞,禁止外人靠近。
不能靠近就没办法上手触摸,只能远远看着秦人忙活。大家不明觉厉,只知道那是新奇的好物,全都眼馋地看着。
秦国居然弄出了这么方便就能复刻著作的东西吗?要不要去秦国转转,看能不能学到技术?
印刷仿制是不难,可是那个纸张不同,他们光看着不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啊。
没多久,咸阳迎来了大批量的学子。
彼时扶苏正在试典礼上要穿的衣服,秦王政百忙之中[chou]出空来,陪儿子一起试衣服。
他像个挑剔的甲方,在衣服上挑出了不下十
() 个毛病。扶苏倒是没什么感觉,他都习惯了,负责制衣的绣娘快要吓昏过去了。()
?本作者无字惊鸿提醒您《在大秦当完美太子》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
侍官说起了运粮的事情:
“士兵已经按照吩咐将粮[cao]运到了赵魏边界。”
运粮是有个损耗的,毕竟负责押运的士兵也要吃饭。古代[jiao]通不发达,路难走,速度也慢,夸张的时候运一份粮需要消耗十份粮。
所以七国之间互打很容易调集大量粮[cao],不需要运太远的路。等到汉朝打匈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光运粮就是个让人心头滴血的损耗。
不仅是粮食,士兵也是。
七国庶民拿起武器就能上战场,放下武器就能回乡种田。
不管打仗还是种田,基本都在家门[kou]。不需要走太远的路,分分钟拉起来几十万大军。
等到了打边疆异族的时候,十万大军都难凑。千里迢迢赶过去,实在是不容易。
要不是后来的朝代人[kou]越来越多,边疆想凑出数十万大军,那是在想桃子。
秦王政和扶苏商议之后,以尽量少[lang]费这些来之不易的粮[cao]的原则,干脆把粮食就近运到赵国和魏国的边境。
下一个不是打魏国吗?还省得再从关中调粮这一步了。
齐、魏、赵是接壤的,粮车从北边进入赵地,那里有个三国[jiao]接的区域。沿着其中魏赵的国境线运粮,最为方便。
虽然难免还是要绕点路走大道,但也比直接送去关中要好。将军们提前商量好了进攻的路线,粮食就运到屯兵点存放。
侍官接着说:
“书籍被单独分出来,暂且存放在齐赵边界了,等凑够几车再一同运来咸阳。”
秦王政颔首:
“善。”
反正书籍也不是主要目标,晚点送来不耽误事情。
活字印刷的书籍存在很多小毛病,比如字体排列不够整齐、字模高低不同导致印刷出来的纸张文字深浅不一等。
这些小毛病在速度和效率面前不值一提,等东西送到了再找人雕刻[jing]细的雕版也不迟。
只要没有错漏,问题就不大。
秦王政更关注的是赵国贵族的近况。
秦军已经将逃亡的赵国贵族搜刮了一个遍,剩下死猪不怕开水烫一样待在城内、企图蒙混过关继续过好[ri]子的,也没逃过去。
秦军网罗了他们的一堆罪名,找的都是什么欺压庶民之类的,保证不会引起底层赵人的反弹。然后光明正大地抄家分钱,和庶民们达成了共赢。
被抄家后的贵族求助无门,穷困到快要活不下去的地步。只能带着剩余的粮食去外地投奔亲友,不然留在原籍难道要去种田?
说到种田,他们更是咬牙切齿。
天杀的秦人没收了他们多余的土地,只留下能养活家中主人(不包括仆从)的田亩数量,让他们自己耕种。
游侠愿意给贵族当护院就是为了
() 白嫖饭食和住宿,现在没饭吃,不少没那么讲究忠义的就干脆跑路了。()
?本作者无字惊鸿提醒您最全的《在大秦当完美太子》尽在[],域名[(()
没了健壮的游侠帮忙,贵族哪里会种地呢?想让奴隶去种地吧,秦国官吏说奴隶也是财产的一部分,统统没收。
没收之后他们就再没见过自家的奴隶,有人说是被秦人送去干徭役苦工了,也有人说他们恢复了庶民的身份。
贵族这边不清楚具体状况,只知道自己没人伺候了,气死个人。
实际上奴隶确实恢复了庶民的身份,只是他们光有身份没有田地可以耕种,[ri]子也很难过下去。部分人能留在县衙协助,能分到足以果腹的粮食,但名额有限满足不了那么多奴隶。
可见贵族手里到底藏匿了多少人[kou]。
这些可都是国家的劳动力,做出的贡献全便宜了贵族。
恰好秦国没收了大量赵国土地,正发愁没人种呢。
只是按照秦国的律法,不能直接分给没有足够军功的庶民。扶苏想了个委婉的法子,将地租给这些原本是奴隶的庶民,多收一部分粮食作为租税。
赵国有些庶民没有自己的地,也会依附贵族成为佣耕。佣耕很多都不给国家[jiao]税,只给贵族[jiao]租,不然两边一起[jiao],那就不剩多少粮食了。
贵族仗着佣耕没有土地,不得不选择依附自己,把田租定得很高。偶尔有一两家定得低一些,就会被称赞仁厚。
可真是臭不要脸。
官府出面租赁自然就没这些乱象了,佣耕们发现只要是没有地的都可以去租官田。而且田租加赋税一起也没有贵族要的多,全都十分惊喜。
只是有一点让他们忧虑,官府说秦国有军功授田的制度,授的都是这些官田。如果以后他们手里的田被分给功臣了,他们就没有田可重了。
官吏还说,如果不想这样朝不保夕的话,那就老老实实服兵役。只要在战场上杀了敌,就能分到田地,到时候就不愁了。
原本庶民们对秦国的徭役还很排斥,经这一遭,不少没地的佣耕都心动了。
赵国可不给他们凭军功分田,但他们照样要被抓去打仗。都是打仗,当然要选待遇好的那个,好歹不会白死。
前面说到好多赵国贵族跑了。
逃命的时候钱财能带走一些,土地却带不走。这些失去主人的土地都被充了公,算作是官田。
就连有些被找上门抄家的贵族,大部分田地充公之后活不下去投奔亲友去了,留在原地本来剩给他们的土地也被秦吏毫不客气地收入囊中。
既然你们不要这点地,那我大秦就笑纳了。
这群贵族可不知道,跑去下个地方也是一样的境遇。有的亲友凉得比他们还快,有的则是先一步丢下家当跑去他国了。
最倒霉的要数刚投奔亲戚被接纳,下一秒亲戚也被抄家。
整个赵国上下无一幸免。
为了应对秦国的土匪行径,部分贵族选择了隐居山
() 林。带着钱财找个附近的深山当隐士,
这总成了吧。
秦吏:你当我们傻?
秦吏直接以分钱利诱当地的庶民,
打听到贵族的去向。然后再配合秦军一起,把这群躲进山里的家伙当匪徒给剿了。
既然是剿匪,那肯定不用留下他们的[xing]命,可以一[kou]气杀光,这样还方便点。
顺带一提,赵国各地确实是有匪徒的,或者说全天下都有。短时间内没办法做到全部剿灭,不过可以趁着剿灭贵族时顺道清理一下。
庶民发现经过“剿匪”的郡县连正经土匪都没多少了,不由得惊喜[jiao]加。消息很快就[kou]耳相传,散播到了各地。
黎庶苦匪徒久矣,有这个先例在,别说秦人给他们分钱了,不分也愿意带路啊。
一大家子躲起来怎么可能掩人耳目,躲藏的过程总会被人看到的。
上辈子当地官吏大多任用的还是原本的六国旧吏,自然愿意互相打掩护。现在全是秦吏,根本没有人会帮他们糊弄士兵。
很快,赵国境内能清理的贵族都清理掉了。
不断有消息灵通的贵族从隐居地出来奔逃向齐国等地,不再抱有侥幸心理,然后被还没从边境撤走的秦军好一顿搜刮。
秦王政最后看着报上来的金银和粮食数目,震惊了好半晌。
金银暂且不提,这群贵族也太能藏粮食了。这么多粮食,就算不动用关中的粮[cao],也不找齐国借粮,都足够他们打下魏国了。
秦王政的双眼亮了。
他看向韩国的方向:
“韩地的小贵族,是不是没有清理过?”
以前他觉得小贵族没什么底蕴,都是蚊子腿[rou]懒得动。没成想赵国贵族给他上了一节课,告诉他们,不要小瞧任何人。
小贵族怎么了?小贵族也很有钱的!
秦王政心想,韩地太小,贵族数量也不够。不指望能搜刮出赵国那么多的粮食,搜出能打半个燕国的他就满足了。
扶苏脱下了繁复的礼服,在父亲身边坐下,拿过奏报看了一眼。
他点点头:
“韩国可以动,不过是复刻赵国的[cao]作罢了,没有难度。”
再赶一[bo]韩人去齐地吧,齐国应该已经习惯了。!
无字惊鸿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
(https://www.xvqianqian.com/3044/3044536/11111108.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