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筹建中关注战局
第360章 筹建中关注战局
6月27日,周五,在白宫例行的周末新闻发布会上,罗斯福宣布,任命国家安全顾问首席助理奥格尼扬·Lee·潘森海军准将为代理国家情报总监,负责协调、汇总国内各情报机构的工作,向总统办公室提供及时的情报简报。
不过,总统并没有宣布中情局的筹建事宜,这事目前仍处于保密阶段。
由此一来,潘森准将以极快的速度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有消息灵通人士立即就将其从政、从军履历披露了出来,其一连串的成绩和贡献让再有忌妒心的人也提不出异议来;
而其唯一被人疑惑的年龄问题,对于普通美国人来说也根本不是问题——这里就是一个神奇的地方,美国梦是既得利益阶层长期努力宣传的重点,谁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唱反调。
——
李君豪对外界的喧嚣根本就不理会,径自忙碌着自己的新事业。
得益于罗斯福的全力支持,他现在需要的资金由总统特别基金予以充分保障,还获得了从各政府部门、军队、国民警卫队、各研究机构、大学及社会各界自主招募所需人员的许可,这让他可以放开手脚大肆折腾。
在他的支持下,拟任CIA情报处长的多诺万也是保持着高涨的工作热情,挥舞着支票和证件到处挖人,其运用灵活的社交手腕招徕来一大帮精英分子,包括哈佛大学的知名学者、著名诗人、商人富翁、银行家、电影导演、剧作家、阴谋论者等,全都是有一技之长的人物,个个精明强干,神通广大到难以描述。
这种情况让李君豪都有些瞠目结舌的感觉,他只能庆幸早早就将多诺万置于自己的绝对控制之下,如果是再晚一点,恐怕都没有机会对其进行掌握了!
仅仅是十几天,还在筹备中的CIA,工作人员数量就从最初的几十人猛增到上千人,并且在华盛顿及周边的各州设立了大大小小的十几个办事处,而且还在急速扩充之中……
——
这段时间的欧洲战场形势却是一日三变,德军在苏联的国土上闪电突进,从6月22日开始进攻,其中央集团军群仅用了一周就突袭到了白俄罗斯的首都明斯克,将苏军的西方面军主力围困……
至7月3号,明斯克会战基本结束,被围苏军彻底放弃抵抗,67万人的苏军西方面军的44个师中,24个师被彻底击溃,另20个师损失了30%-90%的人员装备,除20多万人突围外,其他的40万人全军覆没!
据德军战报,此役俘虏苏军32.9万人,缴获3332辆坦克、1809门火炮。
仅仅11天,40多万苏军灰飞烟灭,这样的战果再次震惊世界。
——
6月29日时,德国电台对其国内广播报导明斯克大捷,欧洲各国及美国还不敢相信,紧急国家安全会议上,新上任的CIA局长李君豪却言词凿凿的确定:这是真的,苏联布置在西部的西方面军已经完了!
同时,李君豪还断言,虽然西方面军的司令德米特里·格利戈里耶维奇·巴甫洛夫大将是斯大林的心腹爱将,但有此一败,逃不掉被枪毙的命运。
当时,听到他这话的与会众人都不是很相信,苏联的大将军衔几乎是同美国的四星上将相当的最高级军衔了,这么一个重要将领,难道因为一场战役的失利就会被杀了?这明显是矫枉过头、浪费人才嘛!
后来从苏联传来的消息证实,西方面军司令员巴普洛夫大将、参谋长弗·叶·克里莫夫斯基赫少将、通讯主任安·捷·格里高里耶夫少将、第四集团军司令员亚·安·科罗布科夫少将等人,被苏联军事法庭以撤离职守、指挥不力的罪名判处死刑,执行枪决;另有其他数十名中高级将领被追究责任,分别处以徒刑及苦役的惩罚……这些处罚立即就通告全体苏军,以敬效尤!
这下,一众高级官员和军方将领们服气了,虽然由潘森准将负责筹建的中情局还没有看到什么成绩,但仅凭其掌舵者对军情的分析判断能力,就可以肯定这个部门以后的成绩小不了!——
另外一方面,在美国军、政高层官员担心德苏战争形势时,李君豪却适时提出了警告:远东的日本才是对美国利益的最大威胁!
为此,他一方面责成多诺万这段时间重点关注日本方面的情报,特别是日本驻美大使馆和在各地的领事馆,监视、监听、跟踪等手段都上;
另一方面,他直接去电海军情报局远东处和远东部队总司令部,要求他们注意日本方向的一切动向,特别是注意拦截、破译其往来电报;
还有一个方向,他直接联系了海军部的诺克斯部长,要求他们时刻留意日本舰队的动向,同时加强各舰队、各军港的防空准备……
他的这一番动作引起的震动不小,白宫、国务院、海军部、陆军部等专门向他询问情况,他的回答是“有备无患”;但在私下里,他专门叫上艾尔斯去找了罗斯福总统,声称他预计日本海军有极大可能会在不远的将来发动对美国舰队的突袭,而且会是不宣而战,美国各方必须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同他预料的一样,罗斯福对此并没有惊讶,反而要求他保持对此事的关注,但不要再把这个判断告诉给其他人,至于后续的事情怎么办,之后再商量。
离开总统办公室后,艾尔斯把他拉到自己那里,表情严肃的警告他:记住总统的话,不要擅作主张,等有明确命令时再行动……
好吧!李君豪这时当然是完全明白了——这个时代的罗斯福和他的高级幕僚们其实都有足够的智慧,就算是没有得到明确的情报,但他们已经判断出了日本人要干什么,只是因为国内的特殊情况,选择了隐瞒这个判断。
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的原因,其实在后世早有猜测,不过这时他却是亲自在场做了个见证!
(https://www.xvqianqian.com/3073/3073469/115633792.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