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大明皇长孙在线阅读 > 第838章 推行新政

第838章 推行新政


大明京师。

        随着冬季的到来,天气变得越发寒冷。

        但是整个南京内外城的人群,却越发的多了起来。

        尤其是各种奇装异服的外国人,几乎是随处可见。

        这是因为作为这个天底下最为强大的国家,马上就要换一位皇帝了。

        当然,没有人会觉得换个皇帝会让大明变得衰弱,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今天的大明能够威服四海,震慑天下,跟现在的大明太孙分不开干系。

        皇帝陛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收拾河山,重建汉制,而太孙殿下则是让大明走上了前所未有的强盛时代。

        所有的百姓都在期待着,太孙殿下会带领大明走上更加繁荣强盛的道路。

        在之前,太孙殿下于正月初一举办登基大典的消息,通过报纸在各省份传开后,就有大量的百姓纷纷前往京师。

        庞大的人群,让驿站的工作人员担忧不已,生怕出现什么不好的事情。

        “上次见识到这样的场景,那还是在洪武初年的时候。”

        京师边上驿站,老驿卒不由感叹着说道。

        年轻的驿卒疑问道:“二十多年前,我们大明就有这样的盛况吗?”

        二十多的驿卒,显然对小时候发生的事情不清楚。

        老驿卒眼中带着回忆,感叹道:“那可不是盛况,那是逃难的饥荒,满满当当的,全是想要去京师讨一口吃的。”

        “驿站这里都挤不下了,我们也只能看着他们在外面饿死,甚至是.诶,不说了,那些都不过是陈年往事。”

        “你只要记得,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便就行了。”

        说完话的老驿卒似乎心情不怎么好,交代了一声,也就独自离去了。

        在他那个年代,能够看到大量的人群,从来就没有什么好事,跟现在哪里一样。

        年轻的驿卒显然不能感同身受,他看了眼老驿卒略带落寞的身影,然后转头看向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的人们,如同在看两个不同的时代。

        ——

        京师的衙门现在个个都亚历山大。

        在太孙登基的这个节骨眼上,任何小事都有可能被无限放大。

        而且根据历朝历代的规矩,所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当太孙殿下登基后,也就意味着朝廷的权力将要重新进行一次洗牌。

        礼部主客清吏司衙门。

        作为接待外宾的部门,最近郎中张见可谓是忙得不可开交。

        太多的外国人跑到京师来,就是想参加太孙殿下的登基大典。

        这对于大明来说,当然是好事,之所以那么早把登基的消息放出去,不就是给这些海外国家一些赶路的时间嘛。

        八方来朝,万国来拜,这是所有的皇帝都想得到的殊荣。

        太孙自然不可能发出一道令旨,要求别人来拜见,这就失了体面,别人主动前来,这才是最好的。

        当然,如果能够赶来,而没有赶来的小国,事后会不会遭到清算,那可就不得而知了。

        “这个纨绔,且要给我小心一些,现在是特殊时期,任何错误,都会被人抓到放大。”

        “若是出了漏子,别说你老爹我这头上乌沙不保,便是这卿卿性命,都有可能不全。”

        “那些狐朋狗友,最近少和他们接触,给我老老实实待在家里读书,现在举人都如此简易,明年乃是太孙登基第一年,你要是考不上,看我不把你腿打断。”

        忙碌了一天回到家的张见,首先就是逮着儿子张文杰一顿训斥。

        张文杰一脸委屈。

        “爹,我只是上街溜达了一会,看看热闹,可没干别的事情。”

        “你可不能污蔑于我,我可什么都没干啊。”

        旁边的张见夫人也帮衬道:“你这大官人,可不要在衙门里受了气,跑回来撒在儿子身上。”

        张见看妻子说话了,便解释道:“谁还能让我受气,那些蛮夷,还敢跟我对着干?”

        “只是今天跟几个同僚交谈,有些感触罢了,听说太孙殿下把正三品上的文官,都召进了宫里,传出消息说,是要商议推行新政的事情。”

        “新政,新政,这必然是一番更新换代,也不知道上头风向如何,一个不好,便是我也难免致仕。”

        “这混蛋玩意,年龄早就到了,举人却三番不中,现在科举变得简单许多,朝廷已经不准举孝廉入仕,唯有科举一途开放,如若文杰不能入仕,家业何存。”

        听到这番话,张见夫人也紧张了许多,问道:“朝廷去年不是下了规矩,六十五致仕吗,老爷才五十出头,正当壮年,这还没到年岁呢。”

        张见苦笑道:“哪能是这么简单,说了你也不懂,总之小心为上。”

        ——

        东宫。

        今日的东宫聚集了几乎大明所有最有权力的大臣。

        除了朝廷上三品往上的大员,包括其他省份的布政使,几乎都来了。

        而今日,是朱英推出新政,商议周全之事。

        “殿下,万万不可如此啊,此等行为,岂非是自缚手脚,自古以来,就未曾出现过这等这等之事啊.”

        “请求殿下收回新政之中,关于皇权之事,众所周知,君权天授,殿下何故如此。”

        东宫大殿。

        这里有七十多人,因此讲话什么的,大家也都能听到。

        朱英之前就已经拟好了新政的纲领,让郭忠进行朗读。

        对于新政,所有的大臣都很紧张,大家都非常清楚,这是太孙殿下登基之后,主要的政治走向,也同时涉及到自己的乌纱帽,包括官职的权力大小。

        在开始后,大家感觉前边的还好,无非还是之前军政分离,责任落户,稽查审核那一套。

        只是更加规范了一些,包括在建设,民生上。

        然而到了后边,大家就开始心惊胆战了。

        设立内阁议会,束缚皇帝权力,这简直是骇人听闻。

        “请殿下收回成命!”

        在第一个大臣下跪拜到,紧接着第二个大臣也下跪请求。

        “请殿下收回成命!!!”

        集结着第三个,第四个,顷刻间,东宫大殿里,所有的大臣都全部跪伏恳求,语气之中,满是惶恐。

        这让所有的大臣感受到害怕。

        <div  class="contentadv">        从新政里的条例来说,是束缚了皇权,原本属于皇帝的权力被大量的分配给内阁。

        按理说这应该是个好事,尤其是对于在场的大臣们来说。

        要是太孙是个昏庸之君,大臣是贪婪之臣,那自然是皆大欢喜。

        可偏偏这东宫大殿里截然相反。

        “我意已决,无须多言,新政之中,关于皇权之事,不容再议。”

        面对这等类似于逼宫一般的场景,朱英却没有丝毫的担忧,只是语气平淡的说出决定。

        大臣们左右互视,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作答。

        便是伶牙俐齿的御史们,喉咙滚动间,也不敢开口。

        “好了,都起身吧,关于新政之中其他事项,再行商议一番。”

        朱英开了口,大臣们也只能悻然而起,略微沉默片刻后,就有大臣站出来,说出自己关于新政其他事项的一些想法。

        大殿中也恢复了气氛,好像刚才的事情没发生过一样。

        散朝之后,朝野上下,官吏之中,立即掀起了惊天波澜。

        谁也不会想不到,在新政之中,竟然会有对皇权的限制,大家都很不明白,这到底是发生了什么。

        哪怕是朱棣,整个人都有些懵了。

        “法师,太孙这是昏了头吗?难不成父皇就会让他如此行事,说得好听点,这是圣天子垂拱而治,说得不好听点,这是自缚双手。”

        “把治理朝政的权力丢给那些贪官们,他怎么敢啊。”

        在朱棣得到消息后,立即就找来姚广孝商议。

        虽说藩王们在新皇登基后,就会去到东神神州开荒,可大明的事务,同样也会对他们有很大的牵扯,并非是说离开了就没联系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明的强盛,反而是他们在海外的坚强后盾,至少在这个时期,不会说有哪个藩王想着造反,从东胜神州杀回来。

        至少,他们之中,要谁能够统一东胜神州,才有资格跟大明掰腕子。

        姚广孝沉默片刻,叹息道:“太孙这不是对自己的限制,而是对后世君主的限制啊。”

        “可能太孙觉得,后世之君不成器,因此干脆把权力限制了,与其出现一个昏庸的君主,还不如如此限制。”

        朱棣道:“我知如此,可是”

        朱棣是很不理解这样的行为,虽然但凡聪慧点的都能看出,这是朱英限制子嗣的手段,可权力这个东西,如此诱惑,谁能拱手让人呢。

        “父皇定然是知晓此事的,太孙说服了父皇,否则新政即便是推出,也不是在这个时候。”

        “看样子,太孙是不想跟历代皇帝一样,亲自去处理政务,干脆是当了个甩手掌柜,也不知这般会让以后的大明如何,那些贪官们,真的会跟太孙想的那样,好好的治理大明吗。”

        姚广孝笑道:“现在应是诸位大臣最为惶恐,太孙不治世,那就谈不上错,不管是发生了何等事情,错都在大臣们身上,而皇位稳固,依然不动。”

        “以后这矛盾之间,非是在百姓与皇帝之间,而是百姓与大臣之间,虽是少了些权力,可那些权力对皇帝本身也是束缚。”

        “解开了束缚,皇位也没那般炙手可热,也许会有一些权臣的出现,但国祚悠长,未免不是件好事。”

        朱棣闻言,想了想,最后叹息一声,什么也没说。

        ——

        乾清宫。

        朱元璋还有朱英,正在陪着小文承玩耍。

        小文承在给朱元璋展现自己新练的武艺,刀枪剑戟,还有火绳枪。

        “大孙,也许你是对的,不是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喜欢当皇帝,也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是皇帝。”

        “一个国家的兴衰,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这是个很危险的事情。”

        “咱以前没考虑过这些,只是想着让百姓们都听话,大明的国祚就能延绵,现在看来,或许你才是对的。”

        对于在东宫大殿新政之事,包括宫内外的一些消息,朱元璋自然是都知道的,也很是关注。

        毕竟这样的事情,可谓是自从始皇以来,算是中原大地头一遭。

        “爷爷,外面风冷,我们还是进屋里休息吧。”

        朱英担忧说道。

        最近老爷子的身体状况不怎么好,毕竟已经到了冬天,对于老人来说,每个冬天都跟渡劫一样,很是难熬。

        朱元璋摆摆手:“咱的身体,咱自己知道,你就别管那么多了,咱还要多看看小文承的表演呢。”

        面对老爷子的坚持,朱英也无力劝阻,但他给小文承使了个眼色。

        小文承当即说道:“太爷爷,我累了。”

        朱元璋这才道:“好好好,累了咱就休息。”

        听到这话,小文承得意的看了一眼朱英。

        仿佛在说,太爷爷只听我的。

        ——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政的事情也稳定了下来。

        对于大臣来说,他们其实并没有多大反对的理由,毕竟太孙把权力在让给他们。

        紧接着,就是内阁的正式成立了。

        朱英选定了十二名内阁成员,其中包括七部尚书,还有几位侍郎。

        从新政开始,所有的朝廷政务,都会经由内阁处理。

        当然,现在的内阁,包括律法,并不是很完善,这还需要朱英进一步的建设,虽然朱英把大部分的权力都让了出去,但实际上他的影响力并没有受到任何的动摇。

        毕竟这些内阁成员,在任何事情上,还是会听从朱英的令旨。

        朱英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断的去完善律法,推广律法,并且保障律法的权威性。

        让所有的事情,都能够通过律法去解决问题。

        因此在大明各学院之中,已经是在成立律法专业,包括很多大学士,也是开始向律法研究这块来偏移。

        当然,军队的事情,就跟政务不挂钩了。

        军队只会向皇帝效忠,所有的军队,都不会跟官员建立联系,包括卫所这块,也是独立出百姓,官员之外。

        新政在实行一个月之后,百姓其实没有太大感触,因为生活依旧,包括大臣们,好像也没太大的变化,他们还在做着一样的事情。

        这个时候大家突然发现,好像确实许多事情,也不需要皇帝亲自来处理。


  (https://www.xvqianqian.com/3089/3089743/114804209.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