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大明皇长孙在线阅读 > 第266章 不仅造反,还称帝了

第266章 不仅造反,还称帝了


第266章  不仅造反,还称帝了

        造反和起义,是两码事。

        这年头因为饥荒,或者土地兼并,徭役,赋税等等事情,导致发生农民起义,是很正常的是事情。

        或者说在每个朝代都有发生。

        一般来说,这些起义的朝廷先是以安抚为主,不听劝的,便就是大军镇压。

        但是造反的概念那就完全不同了。

        造反,那就是明着对着大明朝来搞。

        在刘和的带领下,朱英很快就来到了华盖殿中。

        此时,除了蒋瓛,刘和外,也并没有其他的大臣在场。

        看到大孙过来,朱元璋直接递过来一封奏报。

        “看看吧。”

        朱英接过奏报,仔细翻看起来。

        看完后,难怪老爷子会有些愤怒。

        这是在陕西沔县发生的造反事件。

        之所以用造反这两个字来形容,因为对方都已经称帝了。

        其中为首者叫田九成,称汉明皇帝,年号龙凤。

        麾下高福兴称“弥勒佛”,王金刚奴、何妙顺等称“天王”,名称口号,都与元末红巾军相同。

        这是以白莲教的名义,发起的造反事件。

        而且这封奏报传到京师来的时候,田九成等人,已经是攻破略阳等地,据川陕间险要山地,拥兵十万众,声势很大。

        “爷爷,看来这是背后有人在操纵呀,这所谓的田九成,极其有可能不过是幕后之人推出来的棋子罢了。”

        “不然以他们的能力,不可能有这么快速的动作,而且在这般短的时间里,就有了足够的军备和粮食。”

        “普通的百姓,可不会想这么多,既然有饥荒,亦或是其他原因,肯定是奔着富裕的大城过去。”

        “但是他们,放着富裕的大城不打,反而绕更远的路,去打易守难攻,有重兵把守,还没什么钱财的地方。”

        “这行军的路线,目的非常的明显,几乎是很清晰的攻克各个险要地区,明显是有高人指点。”

        看到奏报之后,朱英心中微微思索一番后,就将自己所想到的直接说了出来。

        朱元璋听完后,脸上的怒色稍有缓解,大孙的聪慧果然没有让他失望。

        这些东西,在朱英来的路上,朱元璋早就已经想到了。

        只是大孙不过刚刚看完,就能迅速的推测出来,这让朱元璋感到十分欣慰。

        “这背后主使的,定然便就是北元那些残余的贵族了,这里本来就靠近蒙古,那些残余的贵族逃回草原后,无时无刻不在打着咱们大明的主意。”

        “这田九成,自然便是他们的操作对象,为的就是想要谋夺咱大明江山。”

        朱元璋点明说道。

        不过朱英却是皱眉道;“爷爷,依孙儿看来,他们似乎是受到了什么压力,所以才会匆忙起兵。”

        “按理说他们原本可以潜伏更长的时间,像是在沔县,暗中就已经控制了当地的官员,直接夺取了城池。”

        “但是对于陕川地区,虽然有所谋划,但显然准备不足,损失也比较惨重。按照白莲教的习惯,一般都是先声夺人为主。”

        “这次连谣言都没有散开就动手,就好像有人追着他们赶一样。”

        朱元璋听到这里,脸上的怒色已经完全的转化成了笑意,而后道:“大孙猜得没错,说起来他们这般仓促,却是跟大孙有很大的干系。”

        朱英有些没听懂。

        跟自己有很大的干系?

        对于陕西那边,朱英可从来没有布局过,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那地方太穷了,而且土著又特别的多。

        即便是处于明蒙政权的边界,朱英也从来没有过于重视,一般就是手下的商队过去进行贸易,朱英则从未去过。

        所以老爷子这般说,朱英就搞不明白了。

        “蒋瓛,你给咱大孙说说,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元璋吩咐道。

        这些情报,自然早就有锦衣卫收集。

        “臣遵旨。”

        蒋瓛恭敬的回道,然后对朱英行礼后说道:“长孙殿下,这田九成之所以现在就行你造反之事,确实是跟殿下有很大的干系。”

        “根据锦衣卫传来的情报,在此之前,虽然田九成等人和蒙古人有很密切的往来,但暂时没有造反的打算。”

        “因为那边过于偏远,朝廷这边也很难顾忌到,加上土著众多,便也一直没有整治。”

        “而这次的造反,便就是因为殿下此次对苏、松地区治安厅的安排,让田九成等人,或者说田九成背后的密谋者们感受到了危机。”

        “田九成在这些幕后之人的催促下,这才会急忙造反。”

        听到蒋瓛的解释,朱英也明白了很多。

        其实抛开规模不谈,像是农民起义这种,从洪武元年至今,大小已经有数十次之多。

        上一次大规模的起义造反,还是在洪武十六年的时候。

        江西龙泉、永新山民聚众反明,其首领自称“顺天王”。

        都指挥同知戴宗仁率兵镇压,失利。

        朱元璋即命申国公邓镇为镇南将军,临江侯陈镛、济宁侯顾敬为左、右副将军,率十万军兵进击。

        明军人多势众,很快击败起事者,俘其众无数,平息两地起事。

        像这般大的规模造反,一般部署在各地的锦衣卫,很早就盯上了,所以大明才能迅速的得到极为具体的情报。

        而田九成这里,倒算是个突发事件。

        朱英皱眉道:“没可能呀,若是蒙古那边,江南地区的治安厅,他们怎能这般快得到消息。”

        “再者说了,即便是蒙古人得到这消息,也绝对不会清楚其中利害,从而如此果断,且目前也只有江南地区才有安排。”

        “看来,在这幕后,绝不仅仅是只有蒙古人作祟,且还有大明内部的人,在帮忙传递消息,甚至是参与其中。”

        “这些人,照孙儿看来,很大可能和江南地区的人有关,也只能是江南地区。”

        朱英一边说,一边分析道。

        不管江南地区如何,但终归算得上是目前大明最出人才的地方。

        朱英从来不会高估自己,也不会低估古人的智慧,自己的治安厅策略下去后,定然会有聪慧之人,分析推测往后的各个可能。

        当这个可能被他们推导出后,必然就会引起警觉和反抗的对策。

        所以老爷子才会说,他们的突然造反,和自己脱不开干系。

        朱元璋听着朱英的分析,心里头都已经有些震惊了。

        仅仅只是通过只言片语的线索,大孙几乎已经将整个事情的前后关系,快要都完全的梳理清楚了。

        朱元璋看蒋瓛轻轻点头示意。

        得到陛下意会的蒋瓛,再次说道:“殿下真是聪慧,若不是臣看了奏报,是绝对想不到这么多,也这般你全面。”

        “正如殿下所说,这幕后主使者,不仅仅是蒙古人,还跟江南地区的大商人,大地主有着很深的勾连。”

        “这田九成之所以敢直接称帝,一则是有蒙古人提供的战马,甚至还有火器等物。”

        “而在钱财上,田九成也并不稀缺,很多江南地区的富绅,对其大力支持,数之不尽的金银财宝,统统给送了过去。”

        “其中还有大量的粮食,所以田九成才会有这个胆子,直接冲击陕川边关要地。”

        “那些江南地区的诸多人员,很早前就被我们锦衣卫关注到了,只是幕后之人小心得很,弟兄们查到的,都是一些表象功夫。”

        “还未等钓到大鱼,没成想就直接行造反之事了。”

        蒋瓛的话让朱英知晓,锦衣卫在大明全国各地,都有很深的情报组织机构,大部分的地方官员,都处于锦衣卫的监视之下。

        也难怪,早些年朱元璋处死大量的贪官,很多地方天高皇帝远的,也依然没有逃过。

        这其中锦衣卫定是立下了不少的功劳。

        朱元璋此时说道:“目前这些匪徒已经成事,倒也不是很好打了,尤其是据守险地,若想打下,须得备军三十万方可。”

        起三十万大军去打田九成,其实这个数还算少了。

        据守险地的田九成,但凡真的懂兵事,即便面对三五倍的大军,也丝毫不慌。

        其实就这方面,已经不仅仅是大明跟田九成之间的对战。

        更多的是还有跟蒙古,江南地区隐匿的幕后博弈。

        三十万大军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一旦失利,则很有可能将会造成大明全国整体的动荡。

        这结果,是蒙古人想要的,也是江南地区的那些富绅地主们想要的。

        因为被牵扯到陕西之后,朝廷对于江南地区,就只能是以安抚为主,保障前行将士们的供给。

        “直接强攻,损失太大了,唯有徐徐图之方可。”

        “田九成的后面,既然有蒙古人的支持,那就不仅仅是战马,更有可能还有蒙古人的参与。”

        “这田九成,怕是许下了诸多的好处,让那些蒙古人给他帮忙,蒙古人可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好处没捞够,肯定不会愿意出动。”

        “更别提支持战马了,怕是这些战马所用的钱财,都是江南幕后那些人凑集的。”

        朱英开始分析接下来该要如何应对的局面。

        朱元璋也赞同的点头道:“关于江南地区,咱已经安排了大量的锦衣卫过去,势必先要将其两方的联系彻底的切断。”

        “少了钱财的支持,田九成这些人,就只能依靠蒙古人了。”

        “蒙古人的贪得无厌,要不了多少时日,绝对会把田九成逼入绝境。那个时候的田九成,只能再度兴兵,抢占更多地区,才能满足蒙古人的胃口。”

        朱英听到老爷子这个方案,却是没有直接回答。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说,这自然是最佳的法子。

        但是对于陕西那边的百姓来说,可就是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了。

        可以想象,对于田九成这样的人,尤其是白莲教。

        很大的可能会引狼入室,把蒙古人再度招惹到大明中来。

        甚至是将一些城池,直接割让给蒙古人,也是有很大的可能。

        汉人在很多蒙古人的眼中,便就是两脚羊,结果可想而知。

        迟疑片刻,朱英说道:“爷爷,关于此次,孙儿觉得宜快不宜慢,这把田九成慢慢逼到绝路,到时候整个陕西,怕是都要被蒙古人给清洗一遍了。”

        “现在火药司那边,已经可以产出大量的火绳枪了,火炮对于陕川边界来说作用不大,尤其是在山林之间。”

        “但是火绳枪在这方面,可以发挥出很好的效能,所以孙儿想向爷爷请旨,组成火统卫,进过训练后,前往陕西平反,应当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听到大孙的话,朱元璋没有第一时间回答。

        而是在心中开始思索,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现在的朱元璋,有着很丰富的军事经验,以往的多数战争,都少不了他的运筹帷幄。

        这次的事情,显然也是如此。

        在朱元璋看来,现在的田九成人,虽说是声势浩大,实际上也仅仅是一群乌合之众。

        将其消灭,是必然的结果。

        唯一需要担心的便是损失大小的问题。

        强行攻占险地,则意味着大明许多精锐,就要丧失在这上面。

        这是朱元璋不想看到的。

        现如今大孙提出来的火绳枪,倒是让朱元璋觉得,或许可行。

        “现在火药司那边,已经造出了多少火绳枪了。”朱元璋询问道。

        朱英回道:“到目前,应当已经突破三千支了,待大军出发时,四千支火绳枪,当不是问题。”

        “对于火绳枪枪的人选,往前的火统兵们都有不错的经验,只需要少许的训练,就能熟练的掌握。”

        朱元璋点点头,深谙火器的他对于这些自然清楚。

        不过很快,朱元璋就问道:“既然准备择日出征,依照大孙看来,此次的主帅,当是选择何人。”

        朱英闻言后,心中开始快速的思索起来。

        首先排除的,自然就是凉国公蓝玉,甚至是包括整个淮西武将集团。

        因为现在的淮西武将集团的功劳太多了,而朱英目前,需要快速扶持一个能够和凉国公蓝玉等人,可以抗衡的存在。

        一番思索后,朱英沉声说道:“孙儿认为,十七叔当是不错的人选。”


  (https://www.xvqianqian.com/3089/3089743/116970117.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