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十二年风雨 (天下一统)
第263章 十二年风雨 (天下一统)
就在吴汉节节胜利,眼看就要攻破成都,灭亡大成的时候。
被困围城的公孙述无计可施,就向心腹大将延岑咨询破敌之策。
延岑也是个枭雄,字叔牙,南阳郡筑阳县(今湖北省谷城县)人。王莽末年乘乱起兵,后降于更始政权大将刘嘉,更始政权崩溃之后,割据自立。
曾一度占据关中三辅,自称武安王,被刘秀大将冯异击败之后,先后依附于秦丰、公孙述继续对抗汉军。
他投降公孙述后,被封为宁王。
“宁王,如今的局势应当如何?”公孙述确实无计可施的,成都一旦被攻破,他也死翘翘了。
延岑说:“陛下,男儿应当在死中求生,怎能坐着等死呢!财物是容易聚敛的,不应当吝惜,您拿出所有金银财宝,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招募勇士,和吴汉血战到底。”
“好,如今只能如此了。”
公孙述虽爱惜钱财,但事到如今,他只能就将金帛全数拿出来,募得敢死队五千多人,在市桥以配合延岑。
还别说,这一招就是好使。延岑也拿出看家本领,先是故布疑阵以吸引正面吴汉的注意力,接着派出奇兵悄悄绕到吴汉大军的背后,从后面向吴汉捅了一刀。
志得意满的吴汉根本没有想到别人会从后面攻击自己,这一招千年杀,太及时和恐怖了,使得猝不及防、被前后夹攻的汉军大败。
这一仗,把吴汉打得是狼狈不堪,差点就前功尽弃、功败垂成。
在大军兵败如山倒、仓促逃窜之际,吴汉在乱军之中堕马落水。
“啪嗒!”
本来身着全套铠甲的吴汉落水之后应该像秤砣一样一路沉到底。
“将军!”
四周士兵大喊着,可他们大多是河北人,根本不会游泳,吴汉也是,有水不停的灌入他的喉咙,他感觉死亡在接近了。
就在他要死的时候,慌忙之中,他似乎抓住了什么,黑乎乎的,很长,他拼命抓住。
短暂的瞬间,他又上岸了。
原来,吴汉命好,他的马没跑,于是,他抓着马尾被拖上岸才脱离险境。
“哈哈,天不绝我,追风,好样的。”
吴汉全是都是水,极其狼狈,他翻身上马,拍着马儿哈哈大笑。
“撤退,回营地。”
被公孙述一顿闷棍打得有些惊魂未定的吴汉逃回军营,又赫然发现,军中存粮只够七天了。
刚刚战败、士气低落再加上军中存粮不多,灰心丧气、斗志全消的吴汉开始秘密准备战船,准备撤离。
先离开这个倒霉的地方,休养一段时间,再卷土重来、报仇雪恨。
不得不说,吴汉不是吃素的,他当得上刘秀手下第一大将,他具备名将的品质,那便是坚强,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后的阶段,是一个名将的必修课。
所谓胜败兵家常事,不过安慰自己而已。打了败仗,死几万人,你能承受这样的心理压力吗?
你怎么去面对那些士兵的家人,怎么有脸去见将指挥权交给你的老大?
那是几万人命,不是几万只蚂蚁!
然而伱的选择只能是坚强,即使你屡战屡败,但必须屡败屡战!
可以想象,当你数次败在同一个人手下时,你会畏惧这个人,所谓的恐某症就是这么来的,即使你有着杰出的军事才能,不能战胜自己的软弱,还是不能成为名将的。
而那些最优秀的人能够从失败中爬起来,去挑战那个多次战胜自己的人,这才是坚强!
即使是优秀和强大如刘秀也打过败仗,还不止一次,当年小长安聚的时候,自己差点身死,只能看着亲人惨死自己面前,却无能为力,那种痛苦和挣扎,几人能懂得?
而且,他攻打县城的时候,还多次失败。
《后汉书·王郎传》:“明年,光武自蓟得郎檄,南走信都,发兵徇旁县,遂攻柏人,不下。”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一》:“击斩王郎将李恽;至柏人,复破郎将李育。育还保城;攻之,不下。”
《后汉书·光武本纪》:“育还保城,攻之不下,于是引兵拔广阿。”
《后汉书·光武本纪》:“光武因大飨士卒,遂东围巨鹿。王郎守将王饶坚守,月余不下。”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一》:“更始遣尚书令谢躬率六将军讨王郎,不能下。秀至,与之合军,东围巨鹿,月馀未下。”
《后汉书·冯异传》:“光武略地颍川,攻父城不下,屯兵巾车乡。”
《后汉书·王刘张李彭卢列传》:“光武乃引兵东北围钜鹿。郎太守王饶据城,数十日连攻不克。”
甚至也轻举妄动导致全军覆没的。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二》:“萧王北击尤来、大枪、五幡于元氏,追至北平,连破之;
又战于顺水北,乘胜轻进,反为所败。王自投高岸,遇突骑王丰下马授王,王仅而得免。散兵归保范阳。军中不见王,或云已殁,诸将不知所为。”
正兵合战不如王郎,甚至一度导致刘秀的部下们还未和王郎的军队开打就有心理阴影了。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一》:“王郎遣将倪宏、刘奉率数万人救巨鹿,秀逆战于南樊,不利。景丹等纵突骑击之,宏等大败。秀曰:‘吾闻突骑天下精兵,今见其战,乐可言邪?’”
《后汉书·景丹传》:“拜丹为偏将军,号奉义侯。从击王郎将皃宏等于南樊,郎兵迎战,汉军退却,丹等纵突骑击,大破之,追奔十余里,死伤者从横。”
所以不怕失败,不怕从头再来,不怕全军覆没是一个名将的品质。
刘秀拥有这种品质,吴汉也有,这也是他重用吴汉的原因之一。
本来吴汉都准备撤走了,大不了重头再来,收拾旧山河。
这时,光武帝刘秀派来担任未来蜀郡太守的张堪,听说吴汉想要退兵的打算以后,焦急万分,连夜赶来劝阻吴汉。
这也是个牛人呀,张堪出身于南阳豪门大族,很早便成为孤儿,他把父亲留下的数百万家产让给堂侄,简直是视钱财如粪土呀。
张堪十六岁时,来到长安受业学习。张堪的品行超群,诸儒都称他为“圣童”,又是一个学霸级别的存在。
光武帝刘秀还是一介布衣的时候,看到张堪品行兼优,常常夸奖他。
刘秀登基称帝后,中郎将来歙举荐张堪,刘秀便征拜张堪担任郎中。经过三次调迁后,升任谒者。
这一次伐蜀,刘秀派他转运积聚的布帛,并率领骑兵七千,前往协助大司马吴汉征伐公孙述,大概是怕吴汉不靠谱,在半道上又追任张堪为蜀郡太守。
他未来还有一个特别牛的孙子,那便是东汉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张衡,看来是有遗传的。
“大司马,此时万万不可撤军,否则前功尽弃,应当一鼓作气,攻破成都,灭亡公孙述,否则他必然死灰复燃……”
张堪那口才是相当的好,咔咔一顿分析,说得吴汉直点头,努力帮他分析当前形势,最后希望吴汉能激励士气、重振旗鼓、正面跟公孙述进行最后的大决战。
张堪向吴汉保证说,公孙述一定会灭亡,这个时间绝不会超过七天。
看着信誓旦旦的张堪,吴汉接受了他的建议,对内养精蓄锐、激励士气、鼓舞斗志;对外故意示弱、不敢迎战、龟缩防守。
这一下,公孙述果然中计,这一年十一月,臧宫军攻打到咸门。
公孙述就让来人卜卦。
那些所谓的大师跳着大神,一番操作猛如虎。
“啪嗒,啪嗒。”铜钱和龟壳散落一地。
“怎么样?”
几个卜卦的人不敢说话,相互大眼瞪小眼。
“都滚,滚,朕亲自来。”
于是,他亲自动手了,他对卦象可是很有研究的,他不仅喜欢占卦,而且笃信图谶,善于利用这些。
当年,公孙述称帝后,为了表示与汉决裂,于是废除铜钱,改铸铁钱,百姓手中原来的货币不能流通,怨声载道。
蜀中流传的童谣说:“黄牛白腹,五铢当复。”
好事的人私下传言,这童谣是说天下当归还刘氏。公孙述也颇懂舆论导向,他命人引经据典,为自己取代汉刘天下造势。还说自己手纹有奇,得以建元龙兴之瑞。
公孙述还广泛传播自己受命于天的言论,几次将这些东西移书中原,希望以此惑动众心。
光武帝刘秀对此颇感忧虑。但他不想武力征服蜀地,而是想说服公孙述自己取消帝号,归顺大汉。
他写信给公孙述,一面驳斥了图谶上的迷信,一面劝公孙述不要效法王莽,以免重蹈覆辙。
<div class="contentadv"> 还诚恳地对公孙述说:“当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人人都想当皇帝,因此你自立也不足责备,我也不把你当成乱臣贼子。
你现在日月已逝,但妻子儿女还小,应当早定主意,方可自保无忧。天子的帝位,是不可力争的,应当三思。”
刘秀在信中客气地称公孙述为“公孙皇帝”。公孙述阅毕,微微一笑,将信抛到一边,置之不理。
这一次,他再次卜卦了。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哈哈,大吉,虏死城下。”
看着卦象,公孙述大喜,哈哈大笑,他认为吴汉等当死城下,毕竟前不久才大败吴汉,使得他差点死。
“来人,朕御驾亲征,这一次必然取吴汉的人头。”
十一月十八日清晨,公孙述尽起全城之军,分兵予延岑去攻打臧宫,而自领精兵数万出城攻打吴汉。
公孙述西汉末年便已是县令,如今早已年过花甲,白发苍苍,竟然也亲冒矢石,披挂上阵,蜀军将士乃无不感奋,皆愿效死。
这一场生死大战,声震成都,烽火遮天蔽日。
延岑奋起神威,三战三胜,公孙述这边也打得吴汉落花流水,大成军从清晨战至日中,没吃一顿饭,精疲力竭,
当然,这一切都是假象,这一天从早晨战到中午,蜀军虽然连战连胜,但公孙述与延岑杀到兴起,士卒根本不得休息,更谈不上吃午饭,祸患已然埋下,只等吴汉一锤定音。
吴汉自然不急,让子弹飞一会儿,他先休息一会儿,让精兵们饱餐战饭,食罢,这才下令护军高午、唐邯率上万骑兵的生力军忽然杀上。
蜀军师疲无备,顿时大乱,公孙述见势不妙,赶紧收兵回城,晚了。
“杀呀。”
“公孙述就在前方,众将士,随我杀。”
吴汉在马背上,举着长枪,异常凶猛,带头冲锋。
“啊!”
只是瞬间捅穿一个蜀军,吴汉将他高高挑起,随即往前一扔,有砸伤了好几个蜀军。
“杀!”
他一路狂奔,如同神魔在世,亲卫和手下士气大振,纷纷跟随着他冲杀。
大将高午也身先士卒,持槊飞奔而上,一路所向披靡,挡者立死,直入蜀之中军。
公孙述大惊失色,刚想喊一声:“是何神也!”话未出口,大槊已到,一槊正刺在公孙述胸口,力透铠甲而没,血花四溅,有如喷泉,公孙述吃痛不住,一声大叫,抚胸堕马。
“陛下!”
“快救陛下。”
左右赶紧拼死扑前,将他扶上马车救入城中。
公孙述悲愤,没想到“虏死城下”中的“虏”不是吴汉他们,而指的正是他自己。
是夜,公孙述创处流血不止,把兵权交给延岑,伤重毙命。一代枭雄,饮恨而亡。
次日晨,延岑向吴汉投降。
蜀郡太守张堪执掌地方,于是率先入城,他进城后第一件事儿就是捡阅库藏,收其珍宝,秋毫无私,皆条列封存,编好清单,快马送至洛阳,呈交刘秀。
然后张榜宣告,慰抚吏民,蜀人皆大悦。
然而这样一个大好局面,却被有组织无纪律的兵痞悍将们全破坏了。
三日后,也就是十一月二十一日,吴汉引军入城,展开了一场残忍的报复性大屠杀,于是局面陡然失控。
吴汉为雪前耻,愤怒地杀了公孙述的皇后,还把公孙氏尽行诛灭,延岑一族也遭灭门。
随即,吴汉纵兵大掠,将公孙述宫室付之一炬。整个成都城大火熊熊,哀号遍地,前后屠戮蜀人万数,将成都这一座天府繁华之都,转眼变成了人间地狱。
一个富庶美丽的大成王国,十二年便短命而终。
当然,吴汉这么做,有一定的原因,光武帝刘秀灭亡公孙述的统一之战打了将近两年,期间反反复复、一波三折,吴汉作为这次灭蜀的最高统帅,从一出场就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首先,是自己在军中的两个战友,北线、东线的统帅来翕、岑彭被公孙述派刺客暗杀,这种战友情使得吴汉报仇雪恨的心理更加浓烈。
其次,是这个负隅顽抗、誓死不降的公孙述太难缠,不仅“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怎么都打不垮。
而且,还居然有两次将自己陷于几乎灭顶的危险境地,甚至还让自己蒙受落马坠江拖马尾巴逃生的耻辱。
最后,就是这场灭蜀之战,从一开始,吴汉就没有受到光武帝刘秀的支持。
而且,还因为不听刘秀的命令擅自出击差点被公孙述消灭,受到刘秀的严厉斥责。
这种因为不听领导的话而犯错误,被领导严厉批评,滋味最不好受。
当然,也因为这次仗打得太艰苦,将士们都经历了几次过山车一样的生死劫难,伤亡太大。
所以,都有些杀红眼,想要出口恶气、发泄一下被压抑的情感。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比如汉军此时只剩七日军粮,成都被围城一年多估计也没什么余粮,不行杀掠,恐怕无法解除粮食危机。
其次,成家政权公孙氏统治益州长达二十八年,于乱世保境务边,招纳了很多流亡难民与死士。
如今公孙述虽死,但成都之反汉势力依然强大,且盘根错节,顽固不化,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清除掉,否则这一年多来公孙述也不会誓死守城、几次三番抗拒招降。
若汉军退走后,支持与同情公孙氏的当地豪强趁机作乱,则汉军两年辛苦与牺牲便全废……
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成都百姓遭受灭顶之灾。
自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无论吴汉有什么理由,大开杀戒,特别是对百姓动手,都是极其错误的,他纵然打仗厉害,战功卓著,但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洛阳,得知消息的刘秀先是高兴,随即大怒。
“这个吴汉,朕反复叮嘱他,不可造杀戮,不可劫掠,他怎么就不听?强儿说得对。”
“来人,下旨,朕要斥责他。”
下旨说:“城降三日,吏人从服,孩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为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刘尚宗室子孙,尝更吏职,何忍行此?仰视天,俯视地,尔等所为,良失吊民伐罪之义也!”
成语“敝帚自珍”典出于此。
随后,刘秀又作出指示:“汉军此次滥杀事件,在政治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为挽回局面,收拢人心,我军应立即停止一切行动,浮江而下,返回宛城休整,同时张堪继续安抚蜀民的工作,礼遇优待降臣降将,征用蜀地贤达人士。”
旨意一下,蜀地上下喜悦,百姓莫不归心。
长安,得知消息的刘瀚,看着空荡荡的大殿,忽然感觉有点冷,他明明给刘秀说过不要用吴汉,怕他劫掠,可刘秀不听。
而吴汉这么做,一举就把成都的豪强,还有公孙述残余的势力清洗了,到底是他脾气大,还是有意为之,亦或是暗中有刘秀的授意?
这一切刘瀚不得而知。
看着真像是一个扮白脸,拿刀杀人,一个扮红脸,斥责吴汉,安抚蜀中人心。
还有,岑彭被暗杀,刘秀当真是来不及提醒,还是有意的?毕竟当年小长安聚这人可是弄死他好多亲人的?
刘瀚不敢深想,这只是一种可能,哪怕很小,但也是可能,帝王权术四个字,很可怕,有时候帝王已经不像是人了,他有自己的情感,但更有自己的意志,权力是会腐蚀人的。
无论如何,天下确实一统了。
从公元25年,刘秀在鄗城千秋亭即皇帝位,建元建武,到如今至建武十二年(36年),刘秀登基后用了十二年的时间终于平定天下。
先扫平关中,又收取关东,平复陇西,攻略川蜀……
先后灭了更始政权,赤眉,平定南方秦丰、田戎,东方刘永、李宪,西北隗嚣、窦融、卢芳,最后是蜀地的公孙述……
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四分五裂、战火连年的华夏再次归于一统。
十二年风雨,他再次一统天下,完成一个伟大的成就,这便是光武帝刘秀,一个注定永载史册的人!
(https://www.xvqianqian.com/3126/3126097/115513658.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