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堡宗别闹最新 > 第七百四十四章 大明:资本主义萌芽

第七百四十四章 大明:资本主义萌芽


  如今大明,皇权稳固,而且强大。

  群臣之中,虽无三杨、张局这个之类的能臣,也无王安石、欧阳修之类的豪儒文臣,但大明现今这一批臣子,都是能干实事的。

  而且任劳任怨。

  再者,名声都是功绩铺垫出来的。

  后世评价、青史臣表中,杭敏的地位绝对不会低于历史上的张居正,就是陈循、白圭、何健等人,也已跻身名臣之列。

  就不提还有一个被广安陛下御口亲封的大明长城了。

  不过在学识方面,确实找不出有人能和欧阳修、王安石之类的齐肩。

  张鹏、陈献章等人,终究差了不少意思。

  虽然朝廷的诸多部门正在下沉,但随着官道的修建,皇权将进一步稳固,与之相应的便是大明的中央集权正在进一步的强化。

  于是广安五年的后半年,在皇权的统一规划下,各项措施有条不紊的施行——只要目前不动土地兼并的问题,没有触及到地主集团的核心利益,还是没人愿意和皇权叫板。

  于是乎,增发了十亿大明宝钞的大明,在广安五年出现了一副热火朝天的画面。

  由国家规划工部直接负责的九条纵横全国境内,衔接诸多重镇的九条纵横水泥官道,开始火热动工,各地承宣布政使司以及当地要员到京畿乘坐北京——太原的神龙号后,被广安帝陛下宴请,一顿酒喝下来,大明这些封疆大吏们只得硬着头皮答应,由工部主导,地方配合支持,在各自辖境内修建衔接大小州府的水泥官道。

  以配合主要的官道,在全国形成交通蛛网。

  这些封疆大吏回到各自辖境后,立即到处找人找钱,而大明开海这么多年,加上本身就有的地主和权贵集团,有钱人已经很多很多。

  官字两张口。

  何况还是在地方的封疆大吏说的话,那分量有时候其实比京畿的朱见济说话还管用。

  毕竟县官不如现管。

  于是有钱的出钱有粮的出粮,全国各地的承宣布政使司根据各自的情况,先后开始动工修建支线的水泥官道。

  其实关于此事,地方上的权贵和富贾虽然肉疼钱粮,但真不见得是被迫的。

  因为肉眼可见。

  官道一旦喜好了,对他们而言,会有更多的赚钱方式。

  一些聪明的富贾权贵,在把钱粮交给当地承宣布政使司后,立即派出族中身份地位较高的人前往京畿,去找永久自行车公司,希望能拿到货,运回本地销售,当一个中间商。

  也有一些人去找皇家电力公司,希望能有一个合作模式。

  朱见济早就指示过,所以这些人基本上都满载而归,只等橡胶的产量和提炼规模起来,自行车大量生产好后,通过水泥官道全国发货,又或者是在当地准备铺设电网,准备当个电力中间商,或者是希望电风扇量产后,当个电风扇的中间商。

  不止这两个产业。

  基本上全国所有的地主、权贵富贾,都知道土地兼并问题肯定是要动一下的,是地主集团赢还是皇权赢,目前局势并不明朗。

  但上层建筑这些人不傻。

  赢了固然好。

  输了呢?

  所以做起了两手准备,不敢再大肆兼并土地,把更多的现金用在了其他行业,尤其是见识过神龙号火车的人,更是觉得以后的交通便利会带来更多的商机。

  开始打起了地域差的主意。

  随着大量资金涌入商业领域,于是大明的商业也在广安五年后半年,肆意发展起来,各种商行和大工坊的数量暴增。

  鉴于此种情况,户部那边很快嗅到了味道。

  陈循上奏,希望户部下辖的税务部门,如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一样,下沉到县级,对工商业进行税收普及。

  朱见济自然同意。

  他是要让大明的地主集团向资本过度,但不能让钱被资本赚完了,国家也需要通过税收来增加国库收入,如此才有更多的钱投入基建之中。

  修官道、发电站,需要海量的资金。

  而多资本收取到了足够的税,那就可以减少普通百姓的赋税,像二十一世纪的新中国一样,种田不仅可以不交税,还有粮食补贴,那多得民心。

  当然,现在的大明还做不到这一点,国库的收入方式目前来说还是有点单一,所以百姓种田始终还是要交一点粮食给国家的,是国库收入的主流。

  也正因为粮食税是国库收入的主流,所以土地兼并问题才不得不解决。

  因为接下来国家的商业、工业,需要的钢铁数量无比庞大,本来就因为修建官道、下沉部门的公事房、大学校区、官学扩容而忙得没有白天黑夜的工部,再次迎来挑战。

  需要进一步加大对铁矿的开采和钢铁的冶炼。

  但工部确实有点捉襟见肘。

  人手严重不足。

  最后九卿们和朱见济商讨了数日,才拿出一个方案:彻底开放中南半岛的矿山资源,允许大明国内的商行甚至是中南半岛的本地土著,到中南半岛开采铁矿和煤矿,并兴建冶炼钢厂。

  中南半岛的五大承宣布政使司接到旨意后,立即配合工部的人对辖境内的矿山进行勘察,并按照朱见济的明确指示,对矿山开采使用权进行“拍卖”。

  国内的资本闻风而动。

  傻子才不去。

  虽然只有十年二十年的开采权,但中南半岛人力成本低下,而开采出来的铁矿如果冶炼成钢材,国家回购回去,售卖渠道不愁,而且价格也不会低,利润巨大。

  若是买的是煤矿……倒是会有点风险。

  毕竟现在煤矿需求量不大。

  不过见识过神龙号火车的人知道,只要官道持续发展下去,煤矿的需求也会逐渐攀升起来,抢不到铁矿,抢煤矿也行。

  哪怕价格方面会被国家压榨也无妨。

  大不了回头压榨采矿工。

  反正矿工都是在中南半岛招募,不是我大明百姓,谁会去心疼他们,给他们一个谋生的活计,他们应该感恩戴德才对。

  在一些列商业和工业的推动下,大明的地主集团逐渐找到了资本的出路。

  不再局限于土地上。


  (https://www.xvqianqian.com/3140/3140999/10354209.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