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隆万盛世免费 > 第504章 503谭纶

第504章 503谭纶


“殿下,从李大人的奏疏来看,张总督其实也是预判到倭寇可能攻打兴化,只是.”

        魏广德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都猜到倭寇动向,结果都能打成这样。

        也就在这个时候,外面脚步声响起,有小內侍站在门外低声对屋里喊道:“殿下,外面有条子进来。”

        听到屋外的话音,众人眼神齐齐看向门外。

        裕王身边的太监李芳已经快步走过去,没有出门,直接在门里接过那人递来的条子,转身就回到裕王身侧,随即恭谨的把条子递给裕王。

        众人的视线随着李芳最终落到裕王身上,盯着他脸上的表情,想要知道条子上都写了些什么。

        也不知道是裕王天生木讷还是城府极深,至少魏广德是没从裕王脸上看出什么来。

        等裕王看完条子上的内容后,随手就递给了殷士谵,随后逐一传阅。

        “父皇罢免了游震得,任命谭纶替之,又调派戚继光率部再次入闽剿倭。”

        看到纸条最后落到张居正手里,几人众人都看过了,裕王这才开口说道:“孤记得,这个戚继光很能打啊,最早击败张琏反贼的就是他率领的部下,之后也曾在福建剿倭,这才刚班师不久吧。”

        “十一月了,往年这时候倭寇都退了,所以才让他率兵返回浙江,好像他招的兵都是浙江人,毕竟要回家过年。”

        张居正开口接话道。

        “叔大对这个戚继光很熟悉啊。”

        魏广德呵呵笑道。

        在魏广德的印象里,后世好像就编排说,戚继光向张居正行贿,还送海狗还是什么,据说是壮阳大补之物。

        这会儿听到他都知道戚继光在浙江招兵的事儿,魏广德不由得打趣道。

        “呵呵,就是看军报,好像经常看到他的名字,所以找兵部的大人们闲聊时问起过,算不得熟悉。”

        张居正捋须答话道。

        “国难思良将,病笃思良医。”

        裕王笑道:“江南现在的倭患,急需一名能够力挽狂澜的将军,希望这个戚继光能够不负父皇的期望吧。”

        “记得前些年去浙江的时候,在杭州府外见到过戚继光所练新军,好像是从义乌那边招募的矿工,之后我也注意过这支队伍,好像战绩还不错。”

        魏广德回忆道。

        他当初去浙江监斩汪直时,戚继光就领兵驻防在杭州府,不过那会儿戚家军还没有练到家,倒是不怎么出战,主要还是靠俞大猷在前面顶着。

        不过戚继光后世名气大,所以那会儿魏广德也多看了两眼。

        “新军?”

        裕王惊讶道:“他带的是营兵?”

        “是的殿下,戚继光觉得卫所兵良莠不齐,不好统帅,所以向胡总督请的令,由他独立招募的一支人马,听说因为他觉得矿工有一把子力气,所以只需要练好战阵就可以上战场,专门挑选的人。”

        魏广德答道,“不过这些营兵和九边营兵还是略有不同,那就是兵饷少一些,但是奖赏却高得多,以金银财帛刺激营兵的战力。”

        “好像九边能战之兵,大多也是营兵。”

        不过,裕王却是想到了边镇的营兵身上,有些好奇的问道:“善贷,难道营兵战力真就比卫所兵强悍?”

        “这个.还真不好说。”

        魏广德想想,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说卫所兵不如营兵吗?

        这个貌似有点打脸,所谓的军籍就是卫所兵,你要说卫所兵不如营兵,这话真开不了口。

        卫所兵,是明初由称帝后,开始对军队编制进行全面整顿后设置的,先是置武德、豹韬、飞熊、威武等十七卫亲军指挥司,以“卫”为单位规划亲军,继而在地方置千户所守备地方,又有了“所“的编制。

        在这个过程中,他对手下诸将所部兵员数量核实,统兵5000人者为指挥,统兵1000人者为千户,100人为百户,50人为总旗,10人为小旗。

        一方面军官地位的高低,主要据其所拥有军队的多寡;另一方面,以卫、所作为军队的基本编制,以指挥、千户、百户为各级军官的官号,编制划一,名实相副,部伍整齐,这就是所谓的“部伍法”也是大明卫所制度的基本内容。

        在对全国兵马进行整编后,终于在洪武七年形成了完备的明朝卫所制度,大抵以5600人为一卫,1120人为一千户所,112人为一百户所,50人为一总旗,10人为一小旗。

        一卫辖五个千户所,一个千户所辖10个百户所,一个百户所辖两个总旗,每个总旗设五个小旗。

        全国军队均按此编制编入卫所,由小旗、总旗、百户、千户、卫指挥使逐级率领。

        至此,卫所制度成为明军的基本编制即成定制,无论是京、省驻军,还是皇帝、藩王的亲军、护军,均按卫所编制。

        最早的营兵,其实在明初也有出现,那就是从各卫所抽调的中的精壮,临时组合成战时编制。

        只不过,明初这种属于临时的军事体制,不久便因边患的日益加剧而改变,特别是明王朝的边疆地区,临时性的调兵遣将逐渐变成常规制度,营兵制也就因形势需要而出现。

        当然,这一时期的营兵,其实就是抽调的卫所兵中的精兵,依旧是军户从军。

        而在大明朝,除边军和京营外,其他地方的卫所兵很快就废弛下来。

        边军因常有战事,还能勉强保留一定的战力,且因此并没有完全卫所化,更加接近镇戍兵,因为他们只能把少量精力用于耕作,更多的还是作战。

        而京营则是有明王朝强大的财政作为支持,所以战力下滑速度虽然比边军快一些,但相比其他卫所军还算勉强够看。

        不过在土木堡之后,京营也彻底堕落了。

        造成卫所制度崩坏的原因还是由于社会稳定,相对和平,卫所军官开始侵占军田,剥削士兵,军人生活水平及社会地位日渐低下,由此各地卫所中逃兵逐渐增加,军备因此逐渐废驰。

        这么看过来,自然营兵天生就比卫所兵战力要高上不少。

        不过也是因为挑选的是各卫所精锐,参与的也是战阵中最危险的地方,所以给予的军饷也更高一些。

        因此一开始,营兵只是作为临时作战应对方式出现,并不常见。

        卫所兵不堪为用,明政府遂不得不开始从民间招募兵士,与卫所军不同,募兵不世袭,虽然为兵,但隶属于民籍,或者说入营兵但是户籍保持不变。

        卫所兵以驻防为主,为解决军粮问题,且耕且守,卫所军士世居一地,但也因为卫所以屯种为业,其机动性和战斗力自然下降。

        营兵的建立就是弥补卫所兵机动性和战斗力不足而组建,拿着比卫所兵高的兵饷,自然就要参与最危险的战争,战力要说强于卫所兵,当然就不算错。

        不过想到本来两者之间就完全不同,魏广德干脆就直说道:“卫所兵既要耕种又要战守,要想两全其美自然难得,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而营兵专司战阵,拿的饷也远高于卫所兵,战力若是不如,那还不如不募。”

        裕王点点头,也是认可魏广德的话。

        不过魏广德也没有就此打住,而是继续说道:“其实,还有句老话,叫做‘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不管是卫所兵还是营兵,要发挥出战力,主要还是看领兵的将领。

        就好比大同军,当初俞大猷在大同时,大同军可以远涉数百里深入大漠攻占板升城,回程途中还可以击败俺答汗部派出的追兵。

        可俞大猷调离大同后,大同总兵刘汉就连战连败,现在已经被解除了总兵官一职。”

        “有道理,戚继光部也就是这两年才在东南沿海抗倭中发挥巨大作用,而在此以前,都是俞大猷率领明军在作战,而且现在倭寇的势力也已经大不如前。”

        殷士谵也是更看好俞大猷,实在是两人之间战绩完全不对等。

        殷士谵这会儿嗅出一点苗头,好像张居正看重这个戚继光,而魏广德肯定看重的是俞大猷。

        倒不是说两人在裕王面前别冒头,可是确实都是在说各自看好的将军更加优秀。

        至于他所说俞大猷和戚继光两人战绩不对等,主要还是从指挥部队人数来说的。

        俞大猷有指挥百人作战的经验,也有指挥万人,数万人大战的经历,而且大多都获得了胜仗,而再看戚继光,其指挥部队作战更多在数千人,貌似就没有在上万人的大规模战场上表现过。

        还有就是,俞大猷指挥抗倭的时候,倭寇中几股主要的势力,哪个不是拥兵上万,而这些倭寇团伙都已经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有无数中、小势力,有上千人的团伙都算是倭寇中势力很强的队伍了。

        “大猷打仗更省钱。”

        不知为什么,裕王开口却是说出这么一句话来。

        或许是裕王算了卫所兵和营兵之间军资,故有此感慨,不过魏广德可不敢说出实情。

        大同那次,大军外出抢夺的战利品大多被参战官兵直接分掉了,那是绝命一战。

        打赢了人财两得,打输了人财两失。

        而此次入闽剿贼,魏广德更是在确定俞大猷调任后,给江西写了十几封书信找人托关系,就是担心江西布政司和都司在钱粮问题上卡俞大猷的脖子。

        他太知道那帮文官的尿性了,哪怕反贼兵临城下,要调府库的钱粮都要从中刮一层的主儿。

        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世的战争经验熏陶过的魏广德自然懂得后勤的重要性。

        要说俞大猷打仗比戚继光省钱,魏广德还真不敢厚颜无耻的苟同。

        “对了,这个谭纶你们熟悉吗?”

        说了这么多,裕王终于想起这次皇帝旨意中最重要的内容了,那就是更换福建巡抚。

        魏广德摇摇头,“我去浙江那会儿,谭大人应该是在哪个府担任知府吧。”

        谭纶这个人,魏广德印象不深,自然也不会怎么注意,更何况是一个根本就没见到过的人。

        看向殷士谵和张居正,发现二人都是和他一样的摇头。

        不过张居正随即似乎想起什么,就说道:“这个谭纶,我印象里好像看过浙江奏报,他担任台州知府时,曾经在治下编练乡勇对抗倭寇,战力也是不俗,这队乡勇后来编入戚继光的部下。”

        “那他还是颇有韬略之人,怪不得这个时候派往福建。”

        张居正的话,倒是让众人对谭纶有了一个初步印象,那就是他是一个军事文官,未来最高的官职可以做到一任总督或者兵部尚书。

        “巡抚福建,可惜他此前官职低微,这次调任也会可比赵炳然低一些。”

        殷士谵开口说道。

        “他不是都察院的人,巡抚福建,可能最后圣旨上还会擢升一个佥都御史衔,若他是佥都御史的话,这次调往福建,怎么也会加副都御使衔。”

        张居正可惜道。

        在大明朝,总督、巡抚都是没有固定品级的,要看加什么衔,才能获得对应品级,而最重的自然是都察院的职衔。

        像谭纶被嘉靖皇帝直接启用,直入都察院后能够得到的最高官职也就是都察院佥都御史,正四品巡抚。

        也因为是巡抚,可以不用挂兵部侍郎衔,这样他这个巡抚的品级就只有四品了。

        “也不知道他要花多长时间收复兴化府?”

        裕王对谭纶可能被授予的官职并不关心,或许这就是身为帝子的缘故,他们只看重大臣办事能力,至于品级,其实对实权来说都是次要的。

        不管你是挂尚书衔的巡抚还是挂佥都御史衔的巡抚,二品和四品其实没有本质区别,都是行使一样的权力。

        不过,不得不说嘉靖皇帝这次罢免游震得的命令堪称果断,就在圣旨传出前,已经有无数御史、给事中准备上奏弹劾了,而且目标可不止是游震得,就连新上任的闽粤总督也在他们弹劾的范围内。

        不过,在嘉靖皇帝直接下旨后,这些弹劾奏疏的风向就一致对准了游震得,或许是时近年底的缘故,许多没有完成弹劾指标的御史是卯足干劲弹劾他的无能。

        也是因为这道罢免圣旨,让京城中可能形成的一股弹劾风暴消弭于无形。

        所有京官的视线都盯向了福建兴化府,等待谭纶收复兴化府的时间,若是稍有挫折,怕是他就会成为第二个游震得。


  (https://www.xvqianqian.com/3150/3150347/116360305.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