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神话(霹雳手段 下)
这几年,易华伟在大秦全境开设了数千乡学、数百县学、数十郡学,帝都学院就有数百学子。而且,千余童男童女也成长为才,这些人都经过了严格的筛选和训练,忠诚可靠,能力出众。每县有两三人,加上招收到的学子,治理四十八郡问题不大。
听着易华伟说完,李斯按耐不住了,忙拱手道:“陛下,如此一来,空缺出来的官职如何填补?以大秦帝国如今的储备,只怕是力不从心!”
如果大量官职空缺无法及时填补,政务将会陷入瘫痪,大秦的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如果让易华伟选拔官员,那朝堂以后还有他们说话的地方吗?
易华伟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如今官吏空缺,可从郡县之中选拔贤能。陛下不妨下诏,于咸阳举办大秦帝国首次选材盛会。”
顿了顿,易华伟环顾四周,继续说道,“只需能熟练掌握小篆者,皆有资格参与此次考试。考试合格者,即可为官吏。”
“……此次选材,除了因辞官而涉及之人外,大秦所有百姓皆可参与考核,以此填补辞官所造成的空缺。”
易华伟话音刚落,群臣先是一愣,随后面面相觑。心中如惊涛骇浪般翻滚,此刻才彻底明白,世族原本想逼迫易华伟,却没料到,此举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让他们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绝境。
一旦举行科举,诸子百家之人、庶民乃至关外士子都有机会入朝。这一制度若推行开来,对世族而言,无疑是灭顶之灾,将他们长久以来的根基冲垮,直接把世族推向了无尽深渊。
大秦所施行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为大秦锐士构建起了稳固的晋升渠道。一个庶民,只需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就能够挣脱阶级的束缚。
这正是商鞅的卓越之处。
巧妙地在原本牢不可破的阶级壁垒上打破出一个缺口,使得阶层之间无论是从上至下,还是自下而上,都出现了可供通行的途径。
这一制度给与了老秦人改变自身命运的珍贵机会。催生出威震天下的大秦锐士,成为秦国崛起的重要助力。
易华伟举行科举之事,表面看来仅仅是为了填补官职空缺。但实际上,有些事情一旦启动,就再也无法停下。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
举行科举,等同于为大秦帝国的士子和学子开辟出一条通往上层的道路。从此以后,贵族、士族长期垄断天下书籍、把控朝堂官职的时代,将彻底成为历史,一去不复返。
朝堂格局将因此而发生重大变革,权力的分配将不再局限于少数阶层,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将变得更加频繁,而这一系列变化所引发的连锁反应,也将在大秦帝国的各个角落逐渐显现出来。无论是民间对于知识的追求,还是朝廷内部权力结构的调整,都将围绕着科举这一核心产生深刻的变化。
王绾等人心中念头急转,看向易华伟的眼神中充满了惊叹。从均田制开始,再到如今这科举之策,每一步都精准地击中要害。只要朝廷能稳住局势,所有难题都将如冰雪在暖阳下消融。
其实,易华伟心里清楚,自己只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争议,同时也想挖掘出大秦隐藏在民间的贤才,才提出这样一个建议。
这第一次科举,得给下面的人尝到甜头,让他们明白其中的好处。但后续科举的项目得逐步增加。今年考六门,包括律法、算学、农事、地理、历史、礼仪;明年就考八门,新增物理、天文,往后还得继续增加……医学院、科技院都要慢慢筹备起来,让大秦士子提前两千年知道什么叫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易华伟静静地站在那里,神色淡定,仿佛一切都在掌控之中。而朝堂上的气氛却愈发凝重,群臣们有的眉头紧锁,思考着这一变革对自身利益的影响;有的则是一脸震惊,还未从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中回过神来;还有的眼神闪烁,似乎在盘算着如何在这新局势中谋求一席之地。
世族们则是脸色阴沉,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却又无力阻止这即将到来的变革。
胡亥听了易华伟的话,眼中露出一丝惊喜:“老师真是深谋远虑。只是,这些新上任的官吏,能胜任其职吗?”
易华伟躬身回答道:“陛下放心。臣会安排有经验的老臣对他们进行指导,确保他们能尽快上手。”
王绾却有些担忧地说道:“易大人,此举虽能暂时解决官员空缺的问题,但那些被处置官吏的家族势力庞大,恐怕会引起他们的不满,甚至可能会引发叛乱。”
易华伟微微冷笑:“哼,若他们敢叛乱,便是自寻死路。我已命黑龙卫和禁军做好准备,一旦有异动,立刻镇压。而且,这些家族之所以敢如此嚣张,就是因为他们在朝廷中有太多的势力。此次处置这些官吏,也是为了削弱他们的力量,让大秦的朝堂更加清明。”
“哈哈哈哈~~”
胡亥仰头发出一阵畅快的大笑,笑声在大殿中回荡:
“老师考虑得极为周全。就依老师所言去办,朕要让那些人清楚,朕是大秦至高无上的主人,朕的威严不容任何人挑衅。”
顿了一下,胡亥接着说道:“那些主动上交了土地的世族,就算了。但若是有世族妄图违抗,非要朝廷强行执行均田之策的,就不必补偿了。若是在执行此政策的过程中,有人胆敢反抗……”
说到此处,胡亥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大声喝道:
“杀!!!”
“绝不留情。朕要让大秦的每一个人都明白,顺朕者昌,逆朕者亡。”
………………
十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却足以让大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朝堂之上,早已不见当年那些熟悉的老臣身影。在易华伟强硬手段的推动下,曾经的权力格局被彻底打破。当年的叛乱平定后,朝堂经历了一次大换血。
新的官员们通过科举选拔而来,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有曾经的庶民之子,有诸子百家的门徒,还有关外各地的饱学之士。
这些官员充满朝气,带着各自的抱负,为朝廷注入了新鲜血液。
每一次朝会,不再是过去那般被少数世族把控的沉闷局面。他们提出的建议涉及大秦的方方面面,从农业水利到商业发展,从军事边防到文化教育。
大秦在这十年间逐步完善了科举体系。科举考试的规则越发严谨,除了最初设定的科目外,又根据发展需要增加了诸如水利工程、冶铁锻造等实用学科。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层级,层层选拔,确保能为朝廷筛选出真正有能力的人才。
同时,为了防止科举舞弊,朝廷专门设立了监督机构,一旦发现作弊行为,全族流放。这使得科举成为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也让大秦的人才储备日益雄厚。
民间的变化更是令人瞩目。随着士族势力的削弱,土地分配更加合理。曾经被世族大量兼并的土地,如今分散到了众多百姓手中。农民们辛勤劳作,积极开垦荒地,粮食产量逐年增加。更重要的是,易华伟带来的玉米、番薯、土豆在大秦的土地上广泛种植。这些高产作物适应性强,即使是过去一些贫瘠的土地也能获得丰收。粮食的充裕让人口开始迅速增长,曾经的村落不断扩大,新的城镇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各地纷纷修建了新的水利设施,这些都是在新科举人才的指导下完成的。灌溉渠道纵横交错,使得大片干旱的土地得到了滋润,农作物茁壮成长。
随着农业的发展,商业也日益兴盛。各地的商业城市迅速崛起,咸阳、洛阳等大城市成为了商业的中心。街道上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来自大秦各地的特产在这里汇聚,如北方的毛皮、南方的香料、东方的海盐、西方的玉石等。商业的繁荣也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官道上商队络绎不绝,马车、牛车满载货物穿梭其中。为了保障商业的顺利进行,朝廷制定了一系列的商业法规,规范了市场秩序,保护了商人的合法权益。商业也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时期。
在大秦,随着朝廷挣脱世族的把控,整个国家的商业环境焕然一新。商业政策变得前所未有的宽松,就像为商业发展解开了束缚的绳索,为其开辟出广阔无垠的发展空间。
沿着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新的商业城市如雨后春笋般逐个崛起。这些城市因商而兴,迅速成为繁华的商贸中心。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来自各地的商人们汇聚于此,他们带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或在街边的店铺中陈列展示,或在热闹的集市中摆摊售卖。各种口音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独特的商业乐章。
商人这一群体,在这种变化下,地位相较于过去有了显著的提高。曾经,他们深受歧视,在社会底层艰难求生,其商业活动也受到诸多限制。而如今,他们可以更加自由地经营生意,社会对他们的态度也逐渐转变。
然而,并非所有问题都已解决,其中,税收问题依旧是悬在商人们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尤其是那些大商人,面临着极为繁重的税负,高达百分之七十。
易华伟深知商人的习性,在他看来,商人逐利的本性决定了他们在没有严格约束的情况下,可能会为了获取更多利润而不择手段。高税收政策正是基于这种考虑而制定的一种制衡手段。这些大商人,拥有庞大的财富和广泛的商业网络,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对国家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若不对其加以严格管控,很可能会出现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的行为,进而损害普通百姓的利益和国家经济的稳定。
在商业城市中,大商人们虽然对高额税收颇有怨言,但也不敢违抗。因为大秦丞相对于叛乱的家族也只是流放西域等偏远地方,但对于敢偷税漏税的大商人,可是直接诛杀三族,没收全部财产。
这也是易华伟唯二被人诟病的地方。
税收太重怎么办,于是,有的大商人试图通过扩大商业规模来分摊税收成本,加大对各地资源的整合力度,将更多的商品纳入自己的经营范围。例如,一位经营丝绸生意的大商人,原本只在几个城市设有店铺,现在他将店铺扩展到了十几个城市,从江南的丝绸产地到北方的商业重镇,都有他的生意。希望通过增加销售量来弥补因高税收而减少的利润。
还有些大商人则试图通过改进经营方式来提高利润空间。他们开始注重商品的质量和包装,以吸引更多的顾客。比如,经营瓷器生意的商人,不再仅仅满足于普通的瓷器烧制,而是高薪聘请能工巧匠,打造出精美绝伦的瓷器,并配以精美的包装。这些经过改良的瓷器在市场上价格大幅提高,尽管税收高昂,但利润依然可观。
而朝廷方面,对于商业的管理并没有因商业繁荣而放松。还加强了对市场的监管。专门设立了商业管理机构,这些机构的官员们穿梭于各个商业城市的市场中,检查商品质量、监督交易行为、规范商业秩序。一旦发现有商人违规经营,便会依法严惩。对于那些试图逃避税收的商人,更是严惩不贷,不仅会没收其非法所得,还会根据情节轻重,对其进行罚款,甚至三族消消乐。
在这种商业环境下,小商人也有了发展的机会。他们虽然没有大商人那样雄厚的资本,但凭借着灵活的经营方式和对本地市场的熟悉,也能从中分得一杯羹。一些小商人专注于本地特色商品的经营,比如某个小城的商人,发现当地的一种手工艺品深受游客喜爱,便专门收集和售卖这种手工艺品。随着游客的增多,他的生意越来越好,生活也逐渐富裕起来。
同时,商业的繁荣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运输业迎来了黄金时期,大量的马车夫、船夫等运输从业者忙碌于各个商业城市之间,将商品运往各地。客栈、饭馆等服务业也蓬勃发展,为往来的商人和旅客提供食宿服务。在商业城市的街道两旁,客栈一家挨着一家,饭馆里香气四溢,为城市增添了更多的烟火气。
然而,商业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随着商业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住房、卫生等问题逐渐凸显。城市的房价开始上涨,一些低收入的居民面临着住房困难。卫生条件也因人口密集而变差,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问题亟待解决。朝廷和地方官员意识到这些问题后,开始着手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试图缓解这些问题,保障商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商业与国家经济相互交织的复杂局势下,易华伟和朝廷其他官员密切关注着商业的发展动态,商业繁荣对于大秦很重要,但只有在合理的政策引导和严格的监管下,商业才能真正成为国家发展的有力支撑,而不是引发社会问题的祸根。这是一场平衡的游戏。
(本章完)
(https://www.xvqianqian.com/3150/3150629/114474120.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