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机密


夜风吹树影,敲打窗棂。

        若是在北方,十月末的冷风,是那种弓弦颤动时嗡嗡的声音,窗外的景色也是狂魔乱舞。

        而在南方,冬日的风总是不经意间看似柔弱的刮着,可是却冷得如影随形。

        燕王朱棣坐在窗前,手中的金杯里满是烈酒,看着窗户上时而婉转,时而凌乱的树枝倒影,愣愣出神。

        在老爷子的寿宴上他醉了,又被骂清醒了,当时他本不想醉,但是醉的却又那么突然,那么毫无防备。

        现在,他想借助一点烈酒的醉意睡去。可是喝了许多,却是越喝精神,越喝心越冷。

        “这次来京城,真是乱了分寸!”

        朱棣晃动金杯中的液体,在灯火之下,那浓稠的酒液似乎挂上了一层晶莹。

        “和一个小娃置什么气!?就算言语上胜了他,就算能压住他,可人家终究是老爷子选定的储君,你能讨到什么好处?”

        “朱老四,你三十多岁的人了,居然还如此的心浮气躁!活该受此大辱!”

        朱棣苦笑着举杯仰头,一饮而尽。

        放下酒杯,燕王朱棣的眼神,更加清冽明亮。

        “这么多年了,我还是不适合应天府这个大染缸,也没学会和人家低头,低三下四的说话。”

        “好男儿该用刀枪说话,犯不上和这京城大染缸的歪瓜裂枣们,费什么口舌!”

        想着,朱棣又自嘲的笑了起来。

        “大哥,你真是生了个好儿子,可比你强多了。”

        “也好,若是对手太弱,这仗打起来也没什么意思!”

        “皇太孙?若真是一个鹌鹑一样的  小儿,还  真是胜之不武。”

        忽然,外面轻轻响起敲门声。

        “谁?”朱棣冷声问道。

        “爹!”

        听到自己儿子的声音,燕王脸上的表情柔和了许多。

        “进来吧!”

        随后,朱高煦推开门,红着眼睛进来。

        “有事儿?”朱棣问。

        朱高煦抽了下鼻子,抬头问道,“爹,真的让张辅留在京中!”

        朱棣心里微微叹息,张辅是他几个儿子的骑射老师,感情深厚。

        “是!”朱棣淡淡地说道。

        “儿子不想他留在这,儿子要带他回北平,他是咱们家的人!”朱高煦忽然大声嚷嚷起来。

        “你敢违抗太孙的旨意吗?”朱棣扭头,冷声问道,“儿子,你敢不敢?”

        朱高煦握紧了拳头,咬牙道,“有啥不敢,他又不是  皇帝!”

        “他要是以后当了皇帝呢?”朱棣又问。

        “他他只不过仗了皇祖父的势!”朱高煦低吼。

        朱棣莞尔一笑,再次把金杯里倒满北地烈酒,慢慢的推到一边。

        随后,看着自己的儿子,“若是没有你皇祖父的势,你怕他吗?”

        “不怕!”朱高煦摇头道,“爹,儿子谁都不怕!”

        “那咱爷俩就等,等他没有你皇祖父的势可以依仗的时候,把咱们丢的东西,抢回来!”说着,朱棣一指金杯,“喝了,喝完了回去睡,以后所有的事都憋在心里,不许对任何人说!”

        朱高煦看着金杯没有任何犹豫,直接一口气灌下。

        然后稚嫩的脸,被酒精刺激得通红,大口的呼着热辣的气息,倔强的不让自己咳嗽。

        “明天,咱们爷几个回家,回北平!”朱棣转头继续看着窗外的倒影,“这里虽好,毕竟不是咱们的家!”

        与此同时,深宫之中的朱允熥也没有睡,而是有些激动的翻开,老爷子交给他那一本薄薄的小册子。

        册子虽薄虽轻,却又重如泰山。

        因为这本子里是大明最为核心的军事机密,除了皇帝和几位心腹功臣之外,连兵部尚书都不可以知道。

        前兵部尚书就是因为对五军都督府索要大明兵马的兵册,遭到弹劾,罢官免职。

        借着灯光,朱允熥翻开本子,上面是工整的,密密麻麻的小楷。

        “在京武官,两千七百四十七员!”

        “军士,二十万六千二百八十人!”

        “战马,四千七百五一匹!”

        “在外武官,一万三千七百四十二员!”

        “军士,九十九万两千一百五十四人!”

        “战马,四万又三百二十九匹!”

        这是大明所有的军队数量,粗略估计了一下,总数超过了一百二十万。

        朱允熥不由得心中震撼,他是当过兵的人,自然知道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现在这些兵,可不是明末那些饭都吃不上的乞丐兵。而是实打实的开国之军,绝对的战兵,强兵,野战军。

        一百二十万军人,即便是现在卫所制度还没有崩坏,对国家而言也是一种巨大的负担。就算是现代社会,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没办法动员出如此多的军队。

        他们是动员,而大明这一百二十万军队,是无论敌人是谁,直接抽刀子就上的精锐。

        而且他知道,其实即便是这份机密的军士名册,数字也未必是对的。

        京中的军士和战马统计,略过了皇帝的十二卫。而朱允熥在蓝玉出征之前,去大营的时候,听蓝玉私下说过,京营中最为精锐的,当属老爷子麾下三万重装铁骑。

        除了皇帝的亲军,各地藩王的军队也没有进行统计。燕王的武装,秦晋宁王的边关脱产战兵。那些战兵完全就是职业军人,不像卫所的官兵,平日还要种地,他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在打仗。

        装备精良,指挥他们的也都是百战名将。

        如此算了下,大明可以动员,拉上战场的  战兵,居然将近一百八十万人。

        一百八十万军队需要国家养活,由此可见大明的富足,而现在还只是大明开国的初期,是百废待兴的大明。

        “天下各卫马军月支米二石,步兵总旗一石五斗,小旗一石二斗,军士一石。守城者如数给,屯田者半之。”

        一石,就是一担,一百二十斤左右,明代一斤是十六两。

        “恩,军士四口之家以上,多一石。三口以下,六斗。月有盐,二斤,无家人者,一斤!”

        “岁给冬衣棉布棉花,夏天有夏衣夏布,出征时给予棉袄鞋裤!”

        朱允熥不禁有些心潮澎湃,怪不得大明开国初期,对强大的北元连战连胜,怪不得永乐时期,五次出征塞外,打得不可一世的塞外胡骑,匹马不敢北望中原。

        打仗打的就是经济,就是钱粮,大明对军士的供给如此全面,士兵和家人再无后顾之忧,谁不嗷嗷叫。

        而且这些粮饷完全脱离了文官系统,全部由掌管天下卫所,天下兵马大权的五军都督府发放。

        老爷子虽然出身不高,可见识超群。知道文官系统对于军队的危害,所以大明文和武完全的区分开来,用知兵的功勋将领领兵,设立卫所,让士兵闲时耕种,战时作战。

        ~~~~

        资料出于,明太祖实录,明食货志,大明兵制等书,不是我瞎编的。

        各位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快乐。

        晚一点还有,谢谢大家支持。


  (https://www.xvqianqian.com/3156/3156745/4530801.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