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再生事端


京师,紫禁城。

        御花园中姹紫嫣红一片,盛开的鲜花享受着夏日的骄阳,蝉儿叫蝶儿忙,蜜蜂飞舞满是花香。

        可是紧挨着御花园的奉天殿中,气氛却有些冰冷。老爷子坐在龙椅上,面带寒霜,下首六部九卿的臣子们都恭敬的垂首,不敢抬头。

        殿外不时的传来臣子的惨叫声,那是几个乱说话的督察御史,学士在受杖刑。

        冰冷的气氛之下,同僚的惨叫声中,殿中的大臣们不少人后背已经被冷汗湿透,内心既心悸又惶恐。

        皇帝突然说要加征商税,自然是朝野沸腾群臣非议。反对之声不绝于耳,士子官员纷纷上书。他们引经据典,从三皇五帝开始说到了国情民生,无外乎就是商税加不得,朝廷岂能与民争利。

        但也有另一派官员,赞同加征商税,站在皇帝的一边。两派官员从打嘴仗开始,变成了相互攻击,朝堂上吵成一片。

        他们的吵闹让皇帝觉得烦了,这些日子以来已经发配,罢免了许多官员。甚至一些以为自己头铁的,也遭到了处罚。

        外边的惨叫声,让殿中的臣子们忽然想起了一件事。那就是,他们伺候的这位,绝对不是一个有耐心,愿意迁就臣子的皇帝。

        冰冷寂静的气氛中,吏部尚书凌汉,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加税可行。国朝近三十年来,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息。如今大明天下,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内无忧外无患。轻徭薄赋虽是德政,但长此以往必定国家财政空虚。于天下加收商税,正是百年大计!”

        听凌汉如此说,老爷子的脸色缓和了一些,微微点头,“你说的和咱想的差不多,以前不收税是因为国家初创,民间不易。现在国家安定,民间富而朝廷的花销,连年增多。”

        “咱听人说过,如果现在不收商税,以后也不收。国朝的财政负担,还是始终在农民头上。到时候德政,可能就变成了弊政!”

        “陛下!”群臣中,翰林院试讲学士,国子监祭酒胡季安开口说道,“臣以为,还是再等一等。收税毕竟是国家大事,本朝从无前例,自然不能操之过急!”

        胡季安是江南官员中颇有威望的人物,话一出口,立刻引得其他官员纷纷赞同。

        “还等到什么时候?”老爷子声音带着几分不耐烦,冷笑道,“大明朝这些,等着等着就没下文了,拖着拖着就成了常例的事,还少吗?国朝没有先例?咱是开国之君,咱做的就是先例!”

        “咱知道你们心里想的什么,商税一事古已有之。不是咱异想天开,更不是咱穷疯了,要和商人们要钱。远的不说,前朝大元的时候,依赖的就是江南的财税!”

        “哦,大元朝在江南各路连年征税,加税就行。咱这收税,就不行?”

        胡集安额上全是冷汗,连忙俯首道,“臣,绝无此意!”

        “咱就不明白了,不过是重新收取商税,又不是横征暴敛,怎么你们一个个的跟踩了尾巴似的跳起来?”

        老爷子斜眼看看江南一派的官员们,冷声道,“收商税,和轻徭薄赋不冲突。朝廷开支连年增加,再不收商税,钱从哪来?若朝廷没钱,轻徭薄赋岂不是一纸空文,成了面子事?”

        “咱知道你们的心思,你们都出身江南,怕的是收商税到最后,收到你们的身上!”

        说着,老爷子又冷笑两声,言语越发的刻薄起来,“咱知道你们出身江浙之地,想要维护乡梓。可你们要知道,你们做的是大明的官员。你们的一切,都是咱这个皇帝给的!”

        “早先,咱就听人说过,朝中江浙的官员们和地方牵连太深,总是帮着地方的豪族商人说话。以前咱还半信半疑,现在看来,哼,还真是如此!”

        “咱意已决,重新开征商税,谁敢再跟咱聒噪,小心脑袋!”说到此处,老爷子又冷笑几声,“咱这只老虎,才吃了几天素,就有人敢捋咱的须子的?咱决定的事,何时轮到旁人指指点点!”

        “臣等遵旨!”

        这话说的已是极重了,也让反对的臣子们忽然意识到,皇帝还是那个杀人不眨眼的皇帝,还是那个喜欢搞一言堂的皇帝。煌煌天威,他们不敢相抗。

        突然,殿外传来几声惨绝人寰,高亢的惨叫。

        朴不成快步进来,跪走道,“陛下!”

        “怎么了?”老爷子冷眼问道。

        “几位受刑的大人受不住,死了!”

        群臣顿时更加惶恐起来,受刑的几位年轻气盛,仗着头铁顶撞皇帝的御史学士,居然被活活打死了。

        再想到皇帝的种种手段,反对加税的官员们,顿时面如土色,心中叫苦。

        许多人心中纷纷想道,“再不能和皇帝唱反调了,不然这就是下场!哎,若皇太孙还在京中,此事或许还有缓,可是现在只能听皇帝的圣裁了!”

        “死了就拉出去,让他家人收尸埋了!”老爷子再次开口,骂道,“咱的宽容,竟然养出这些是非不分,不知死活的东西。看看他们上的折子说了什么,说咱收商税就是隋炀帝,打死都便宜他们了!”

        朴不成刚要退下,就听殿外传来一阵脚步,一个头盔上插着羽毛的卫士跪在殿外,高举手中的黄封奏折。

        “陛下,大同八百里加急!辽东八百里加急!”

        大同应该是战事,辽东是什么事?

        老爷子眯着眼睛,“拿上来!”

        稍后片刻,奏折送到老爷子手中,看了几眼之后,群臣发现老爷子的脸色变得精彩起来。

        “呀,这小子有这能耐?”

        老爷子看的正是傅友德报功的奏折,大同战事已经收尾,其中功劳最大的竟然是曹国公李景隆。不但长途奔袭,烧了乌兰察布的北元营地,烧毁军械粮草,更难得是,抓了一个北元的宗王,杀了一个太尉。

        群臣不知奏折写的什么,见老爷子脸色变幻,兵部尚书沈溍开口道,“陛下,可是战事?”

        “大同大捷!”老爷子看着奏折笑道,“曹国公抄了北元的后路,魏国公断了北元的水源,傅友德率大军掩杀,三路齐出打破北元。杀敌三万,俘虏八千。大同之外的北元余孽元气大伤,十年之内不敢再北望中原!”

        “臣等恭贺陛下!”

        “小打小闹有什么好贺的?”老爷子笑笑,对送奏折的卫士说道,“这奏折,可曾快马送至皇太孙处!”

        卫士在殿外朗声回道,“已快马送往福建!”

        老爷子点点头,打开辽东的军报,顿时脸色大变。

        “狗儿的,真是给他脸了!”

        皇帝骂街,不成体统。群臣诧异,不明所以。

        “朝鲜李家乱臣贼子,咱已经给足了他脸面,居然敢得寸进尺?”老爷子安拿着奏折,气的须发皆张,“朝鲜以女真犯边为借口,以元降将东胡为先锋,领军一万五,发兵渡鸭绿江。吞了三个女真部族,掠夺女真人口五百户,在鸭绿江边修筑城池!”

        说着,老爷子直接把奏折扔在地上,怒道,“来人,给朝鲜李家写信。告诉他们,把掳去的女真全部送还,朝鲜兵马滚回去,不然哼哼!”

        (又将昭告上帝,命将东讨,以雪侮觉之两端。若不必师至三韩,将所诱女真之人全家发来,并以往女真大小送回,朕师方不入境。)

        (朕非不能伐之。古人有言,不勤兵于远,所以不即兴师者。)

        闻听此言,群臣皆怒。

        兵部尚书沈溍附身捡起了奏折,快速的看了几眼,大声道,“邻大邦而无礼,朝鲜乃狡诈之过。臣请奏陛下,发兵灭之!”


  (https://www.xvqianqian.com/3156/3156757/4530614.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