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九章 放权和隐患
战舰乃至任何一件武器装备,好不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性能固然重要,但是性价比也非常重要……但是最重要的却是要符合自身的战略战术需求。
适合自己需求的武器装备才是最好的装备!
假如大楚帝国同时面临一个或多个强悍工业国的竞争,国防上面临着一定的威胁,对方在兵力数量,技术能力上都不逊于大楚帝国,那么大楚帝国的战舰或火炮、步枪等技术装备,就肯定会追求性能,以求在装备性能上获得优势。
这种情况在原时空十九世纪后期以及二十世纪前期里各国海军的竞争里表现的非常明显,各国海军都不遗余力的追求性能更好的战舰。
更先进,口径更大的主炮。
更快的速度。
更好的战舰防护。
由此出现了近代战舰设计的三大黄金标准:机动、火力、防护。
但是很可惜,大楚帝国并没有这样的敌人……乃至连潜在的敌人都没有,所以大楚帝国海军其实没有面临什么威胁……别说重大威胁了,普通威胁都没有。
对于大楚帝国海军而言,他们的主要任务尽管依旧是争夺制海权,控卫漫长的海岸线,保护航道……但实际上并不需要大楚帝国海军投入多大的精力……还是那句话,如果只是为了完成上述任务,大楚帝国海军其实都不需要什么专业的战舰,随便拉几艘安装了自卫舰炮的武装运输舰出去就完全足够了。
大楚帝国海军里的运输舰都安装有自卫火力,老旧运输舰普遍配属的是单管的七十五毫米前装线膛炮以及五十五毫米前装线膛炮。
最近两年新建造下水的运输舰,超大吨位的运输舰会安装七十五毫米单管后装线膛炮加三十五毫米单管速射炮,吨位小一些的则是遍安装五十五毫米单管后装线膛炮加上三十五毫米单管速射炮。
上述三种运输舰上配置的火炮,其实也是远洋主力战舰里的副炮或近海、内河炮舰的主炮。
所以说大楚帝国海军里的运输舰,其实也是火力相当凶猛的。
再加上铁肋木壳乃至新式钢铁船体,还有蒸汽机动力。
这些都让大楚帝国海军里的运输舰,也拥有了充分打击各国土著风帆木制战舰的能力。
所以说……单纯对付土著各国的海上力量,并不需要什么专业的战舰。
当然了,话说是这么说,但是海军不可能真的只弄一堆运输舰啊,不管是出于争夺经费,维持编制,争夺国内话语权等考虑,还是出于防患于未然,作战效能等方面考虑,海军还是需要专业战舰的。
只是大楚帝国海军所需要的专业战舰,在需求上和原时空近代各国海军不一样。
海上作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任务而已,大楚帝国海军里的战舰还有一个在当代里更加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对敌人的港口进行炮击,提供对陆炮击火力支援,以掩护地面部队进行登陆,同时深入海外土著地区的内河,执行威慑、打击、支援陆军等任务。
这意味着,大楚帝国海军的战舰,需要有足够的对陆打击能力。
而考虑到岸上的敌人会有岸防火力,而岸防工事一般也比较厚实。
同时对陆炮击的时候,需要充当重型支援火力,对敌军的重要目标进行清除。
这也导致了大楚帝国海军的战舰,又需要一定程度的火力……七十五毫米,五十五毫米这种小火炮对付风帆战舰很好使,但是用来执行对陆炮击任务……这个口径就不够用了。
所以大楚帝国海军在海外部署的战舰,需要一百毫米以上,最好是一百五十毫米口径左右的舰炮。
尤其是一百五十毫米口径的线膛舰炮,大楚帝国海军对这种口径的舰炮非常有好感。
口径足够大,打出去的炮弹杀伤力很不错,能够有效的摧毁敌人的炮弹等顽固工事。
同时这个口径的炮弹也不算太重,士兵们可以手工装填……而不是需要和那些两百毫米口径的舰炮一样,炮弹太沉重根本无法人力装填,需要借助机械装填。
其实一百七十毫米口径的舰炮也能够做到人工装填,只不过对士兵的体能要求太高,同时口径更大的舰炮生产成本以及后续的使用成本都比较高,并且这个口径的舰炮用来打击土著岸上目标的话,说实话有点火力过剩……
这也是大楚帝国海军在用过了一百七十毫米的前装线膛炮后,觉得这玩意性价比太低,使用也不太适合……而且用在战列舰上口径太小,用在巡洋舰上口径太大。
最终在新一代的后装线膛炮的研发以及装备中,大楚帝国海军并没有继续一百七十毫米口径的舰炮,而是在巡洋舰上使用一百五十毫米舰炮,在战列舰主炮上则是集中在两百毫米口径以及两百五十毫米口径上。
至于为什么战列舰用两百毫米而不是更大的三百毫米口径之类的……自然依旧是因为价格问题……口径更大的后装线膛炮其实也不是搞出来,勉强搞其实也能搞。
但是以目前的技术而言,搞这种三百毫米口径的火炮还是比较贵,海军一时半会的舍不得,打算过些年等技术进一步了,研发和生产成本都降低下来后,再装备更大口径的战列舰主炮。
至于现在嘛,新的金陵级战列舰用个两百五十毫米主炮就行了,就这样海军还嫌贵,打算搞一种七八千吨的次一等的远洋战列舰,弄个两百毫米口径的主炮就行了。
反正就打个土著的岸防工事而已,有个两百毫米的线膛炮都已经性能过剩了。
而且就算有了更大口径的主炮,大概率也不会先装备在远洋战列舰上,而是会装备在第二舰队里的近海战列舰上……大楚帝国海军里的近海战列舰,其实才能代表大楚帝国顶级工业实力……
近海战列舰如果没有强悍的实力,怎么对抗近卫军舰队以及那几座近卫军以及陆军把控的沿江炮台?怎么一路杀到金陵城护驾?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为第二舰队所研发新一代近海战列舰琉球号。
这艘还在建造中的琉球号近海战列舰,排水量大约六千五百吨,其吨位虽然不如那些远洋战列舰……但之所以造的吨位小一些纯粹是因为海军要让这种近海战列舰哪怕是在枯水期的时候,也能够沿江而上,一路航行到金陵城。
六千五百吨的满载排水量已经不少了……就这,还得采用浅吃水的设计方案,因为吃水比较浅,为了避免重心过高,又采取了低干舷设计。
为了对抗潜在叛军掌控的沿江炮台以及其他江防火力,该舰采用了最高标准的熟铁装甲,这也是大楚帝国海军里仅有的一艘全装甲带的战列舰。
所谓的顶级战列舰金陵级虽然同样使用高标准的熟铁装甲,但是装甲带的覆盖面积很小的,只有在水线附近有一条很窄小的装甲带而已。
然而琉球号近海战列舰,主装甲带采用的却是全装甲带设计,装甲覆盖面积非常大。
同时还给前后两座的中轴旋台炮座加上了厚实装甲的胸墙式围挡,同时舰炮的中前部还搭建了厚实钢板的所谓炮塔。
咋一看上去,似乎有种后世炮塔的感觉……不过这并不是炮塔,只是一种带有胸墙装甲,舰炮挡板的半露天旋台炮台而已。
不过对于当代而言,这已经是大楚帝国海军所能够做到的防护极限了,其防护能力在大楚帝国海军数百艘战舰里当属最顶级的。
火力上,采用的是两百五十毫米后装线膛炮,前后两座炮塔各搭载两门,一共四门主炮……这个主炮火力的配置,其实和上万吨的金陵级战列舰是一样的。
动力上,采用最顶级的联合蒸汽机里的最新型号……就是新式怀庆级巡洋舰嫌贵,最终放弃采用的新式蒸汽机。
充足的动力可以让这艘近海战列舰跑上最大十四节的航速……这个航速对于一艘近海战列舰,预定作战区域是在长江的战舰来说,已经非常充分了……因为只是近海战列舰,不需要考虑到远洋航行问题,更不用考虑什么续航问题,所以这一级战列舰是没有风帆的,连备用的桅杆以及风帆都没有,上层建筑显得更加简单。
因为过于强调防护,火力也不弱,同时动力也还不错……再加上需要适应内河作战的需求,吃水很浅,为了避免重心过高又采用低干舷设计。
然后为了在内河里灵活机动,转向方便,同时也是为了加强防护,所以长宽比非常低,整艘战舰显得很粗胖,一点也不如金陵级战列舰那样修长,看上去就觉得很漂亮。
最后看上去,这艘琉球号近海战列舰,就显得有种头重脚轻,丑胖丑胖的的感觉……
近海战列舰或者说是浅水重炮舰嘛,基本都这样。
然而别看这玩意乍一看挺丑的,但实际上却是大楚帝国顶级工业技术的结晶,也是大楚帝国海军军政部的战舰设计师们呕心沥血制作。
就这么一艘六千五百吨的琉球号近海战列舰,放在近海海域的话,说实话能把上万吨的金陵级战列舰打出屎来……
两者火力以及机动能力相当,但是琉球号近海战列舰的防护完爆金陵级战列舰。
当然了,如果拉到远洋进行海战的话,金陵级战列舰不用开火,琉球号自己遇上稍微大一点的风浪就会直接翻船了……
不仅仅是这种新式的琉球号近海战列舰,第二舰队装备的现役主力,也就是上一代的近海战列舰战斗力同样强悍,差不多的浅水重炮舰设计,也是低干舷,前后中轴线炮塔设计,满载不过四千吨,但却塞进去了四门两百五十毫米的前装线膛炮……
该舰也是大楚帝国海军里仅有的一款装备两百五十毫米前装线膛炮的战舰……远洋战舰里可没有装备两百五十毫米前装线膛炮的战舰。
第二舰队,在近海区域的战斗力可是一点都不比第一舰队这种远洋舰队精锐舰队差,甚至某种程度上还要更强一些。
所以在大楚帝国海军里,本土舰队里的第一舰队也好,第二舰队也好,那都是精华部队,海军里的核心舰队。
甚至大楚帝国海军内部都已经逐步形成了传统,大楚帝国海军里的指挥系将领,如果要想晋升上将的话,你必须要在中将这个级别上,担任过第一舰队司令或第二舰队司令的资历……要不然根本晋升不上去。
或者更准确的说,过去二十年里海军的指挥系上将,几乎都是在担任这两个舰队的司令期间获得晋升的!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担任过这两个舰队司令的海军中将,最后都能获得晋升……实际是能够不少也因为各种原因没能获得晋升,不考虑那些犯错中途倒霉的将领,只说正常任职的话,有些也会在任期结束后直接退役,少数则是调任其他中将级别的职务里养老退居二线。
但是过去二十年里,所有指挥系的海军上将,都是在这两个位置上走出来的……无一例外!
所以大楚帝国海军里的指挥系将领,在晋升中将之后最大的梦想,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竞争这两个核心舰队司令的职务,从而打通更进一步的可能性。
这个传统可以追溯到海军改革之前的北洋舰队(第一舰队)、长江舰队(第二舰队)时期。
当然了,这其实也不是海军内部指挥系将领的独有情况,实际上其他路线的将领也有差不多的情况。
比如走军政路子的海军将领,想要从中将晋升上将的话,也需要担任过第一舰队或第二舰队的军政官一职。
顺带一提,大楚帝国里的军政官非常特殊,在统一战争时期就设立了,一开始罗志学就搞军政官,目的很简单,纯粹是为了监军而已。
只不过给这种监军制定了相当规范的限制,同时又给予了他们极大的权力。
大楚帝国里的军政官,陆军、海军、近卫军以及武装税警里都有。
军政官的最大权限就是在指挥官投敌、抗命、反叛、失能这四大情况下临时撤销该指挥官的指挥权并逮捕……只不过截止到目前,很少有军政官会动用这个权限,因为一旦动用这个权限,大概率不是他死就是你死……字面意思上的死。
除了极其特殊的失能情况外,
指挥官一旦存在投敌,抗命,反叛被你撤销指挥权,那么对方就必须死……投敌抗命反叛,不管哪一条都是抄家灭族的重罪。
反之,如果对方不存在这些情况,你直接把人家指挥权给撤销了……哪怕对方直接打败仗直接葬送百万大军,那也是人家指挥职权之内,你一个军政官把人家给撤销指挥权了,就是试图染指军权!
军官这东西……在任何一个王朝里都是属于非常敏感的问题,你一个连作战指挥都不会的军政官试图染指军权是为了什么?
要造反吗?
所以,你必须死!
因为撤销指挥官这种事非常严重,因此哪怕是指挥官重伤导致失能,无法继续指挥部队的情况下,军政官在正常情况下也不会采用撤销指挥权这个最大的权限……
实际上也不需要动用这个权限,各军种本身就有一套在指挥官重伤失能的情况下,指挥权按照军衔、职务顺延的程序,根本不需要军政官多此一举。
哪怕有时候真的需要走撤销指挥权这么一个流程了,也可以选择直接上报,让上级进行处理,上级处理起来名正言顺,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当一个军政官当场就把一线指挥官的指挥权给拿下并逮捕的时候,这意味着情况到了最极端的程度……这种极端情况下最后结果无非就两个:要么他死,要么你死!
最后必须再提的是,军政官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没有,也无法接管军队指挥权的。
监军就是监军……监督为主,至于打仗,那是那些指挥体系军官们的事,轮不到军政官来。
发展到后来,军政官们的主要日常工作也就变成了处理各种普通军政事务,后来进一步发展把部队里的大部分行政事务都是由军政机构来负责,并且还专门成立了军政部这种机构,统筹负责全军的军政事务。
这也是大楚帝国采取军政和军令分离的重要举措。
演变到今天,大楚帝国的军政部主要负责人事管理、军法、马政、行政事务、动员、募兵、地方军民事务等,其中最为重要的职权就是人员管理!
尽管按照帝国传统,高级将领或重要职务的晋升,任免通常是由陛下亲自负责,但是少将、准将以下的晋升任免,基本都是由军政部负责的!
哪怕是晋升中将,名义上是陛下亲自负责……但是要从那么多少将里挑选出来一个人晋升为中将,陛下哪有那么多时间去挨个考察挑选啊,所以大多时候实际上也是军政部挑选若干适合的候选人,翰林院里的海军或陆军秘书科再把候选人的资料进行搜集。
罗志学这个皇帝则是根据军政部以及翰林院军种秘书科、翰林院调查统计科递交的材料,从一群候选人里挑一个而已。
不然的话,罗志学连自家的所有少将都认不全,更不清楚所有少将的履历,具体能力如何,还怎么挑选啊。
别说少将了……大楚帝国发展到今天,甚至很多中将级别的所谓高级将领,罗志学也不怎么熟悉,基本上罗志学关注的军方将领一般都是现役上将,少数重点位置上的关键中将。
现役上将要么是部署在外的集团军司令、区域行政舰队司令,要么是京畿任职的军方各部部长,……而就这些人其实已经好几十个了……如果不是长年累月当皇帝,一个个都是直接提拔起来的你一时半会都认不全。
这要是换成一个新上台的皇帝,光是认识了解自己手底下的上将都很费劲……几十号现役上将,光是看完翰林院统计科对他们的调查资料汇总,估计都得好长一段时间。
这还是汇总资料,如果是详细资料那没法看了……因为按照翰林院调查统计科的传统,每一个现役上将都有一个专属的资料房间,里面堆满了这个将领的各种乱七八糟的资料。
一人一屋子的资料,这可不是夸张的。
这军队规模大,上将也多……如此情况下身为皇帝的罗志学,其实已经没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更低一级别的中将了……也就只有少数几个职务的中将会被罗志学所关注,比如海军第一舰队司令、第二舰队司令……主要是这两支不仅仅是主力舰队,而且都在本土,罗志学去海军视察的时候基本看的也是这两个舰队。
一来二去自然也就熟悉了。
再有陆军那边的参谋部作战参谋长,这个职务还是罗志学专门设立的,统筹全陆军的作战指挥工作,如此关键职务的将领,罗志学自然比较关注……
这个职务也是陆军中将晋升上将的最佳通道!
除了这些关键职务外,其他的罗志学关注就比较少了……不是他懒或者不关心军务,而是实在忙不过来……他又不是单纯的总司令之类的,他是大楚帝国皇帝,军务也只是他诸多工作里的一部分而已。
其他的诸多内政工作,每一件都同样重要。
这么多工作都需要罗志学处理,哪怕是有着庞大的翰林院这个秘书机构帮着处理,同时这么多机构,这么多高级将领和官员们,但是最终汇总到他手头上,需要他亲自处理的事务依旧非常多。
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想要活生生累死,其实权力下放是非常必要的。
这也是当年罗志学设立参务院和军务院制度,同时又设立翰林院秘书制度的原因……作为一个高度集权封建帝国的皇帝,理论上乃至现实里拥有所有一切权力的皇帝。
如果不放权的话,他实在忙不过来……
而放权也有好处有坏处,好处是不用累死,而且有更多的时间用来谋划处理战略层面的东西,而不用把精力都放在具体的政务上。
但是坏处也有……那就是参务院制度下的各参务大臣以及翰林院这个核心机构的权势都在逐年加大。
有尾大不掉乃至皇权旁落的隐患。
(https://www.xvqianqian.com/3160/3160751/760760488.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