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九章 要帮助德国拉近和英国的差距
德国人对于加强自己海军所做的努力是不遗余力的,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提升海军的实力希望自己的海军能够与英国人比肩,在海军上压垮英国是德国夺取英国殖民老大位置的唯一机会。
不得不承认,不遗余力的努力是德国不断变强的重要原因,他们逐渐从一个不入流的海军弱国变成了让英国人开始警惕起来的新兴力量。
但是,这样的努力也很容易让别人找到机会对付他们,就比如现在的王启文,他就准备利用德国对大海军的渴望多榨取些好处。
同时他也对林永升的设想很感兴趣,如果英国人也参与进来,说不定中国能够开的价就更高,不过思索再三后,他还是放弃了。
现在英德之间的海军力量依然没有什么可比性,在原来的历史上,德国人能与英国拉进距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英国人犯了傻,他们在自己的海军力量保持在极高水准的时候开启了新的竞赛。
无畏舰的出现确实让世界震惊,让英国的海军力量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他们也在无意间和德美这样的强国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但现在,无畏舰还在酝酿,英德的海军力量根本没有什么可比性,英国人的两强政策不是开玩笑的。
如果这个时候再不帮德国人一把,德国人上升的道路就会和原历史一样异常艰难,这不是王启文想要的。
在英国人全世界搞他的均衡战略时,王启文也在琢磨着欧洲的均衡战略,而提升德国海军的实力是这个战略中的重要一部分。
……………………
“德国人要买可以,但是我们不能将永兴号卖出去,在永兴号身上有我们中国海军主力舰未来的方向。”
中枢已经打定主意要和德国人做生意了,但是魏瀚却很担心永兴号,由于是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型主力舰,永昌和永兴两舰在一开始就凝结了海军和船舶设计院所有人的心血。
尤其是永兴号,她虽然在名义上是永昌级的二号舰,但是她的武备,排水量等方面与永昌号有很大的差别,可以说是永昌号的升级版。
尤其是武备,永兴号取消了6英寸速射炮,转而装备了四座双联装8英寸火炮,左右两舷各两座,再往下就只有小口径的反雷击炮,这等于是取消了中口径炮廊副炮。
而现在全球所有国家的主力舰中只有永兴号做出了这样的尝试,如果成功的话,战舰主炮和副炮全炮塔化就是中国未来主力舰的标志。
除此之外,中国最新式的测距仪也首先装备在了永兴号上,这一切都是在为全装重型火炮战列舰做准备。
可以说永兴号上的一些装备以及设计比岳山号战列舰上的都先进,毕竟战列舰承担着沉重的舰队决战任务,作为中国海军的中坚力量,在技术上是不能跃进的。
所以对未来主力舰的全新设计和某些装备的实验重任就交给了除战列舰外吨位最大的永兴号,她上面的秘密太多了,许多的秘密都是中国用血总结出来的,绝不能现在透露给别人。
“这一点总统和海军都了解,德国人不会知道永兴号的秘密的,也正是因为永兴号很敏感,所以她才会被派去海参崴常驻,完成海试。”
吴德章安慰着魏瀚,让他不要太过激动。
“希望这样.....”
魏瀚心里还是有些担心,作为造舰总监他深知船舶设计的重要性远远在造船厂之上,没有好的设计,即使造的再好也低人一头。
英国人能够一直压制德国人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军舰设计是世界领先的,而德国人只能一个个的尝试。
中国经过多年的战争和英国,意大利等国的帮助好不容易在舰船设计上追上了世界舰船设计的潮流,并琢磨出了一些只有自己知道的小秘密,这个差距不能再被拉大。
“好了,收收心,现在我们的任务是这一艘俄国战舰,波尔瓦塔号,这个家伙修起来可不是容易事。”
吴德章说着站起身,将一张粗略的图纸摊开放在桌面上,这是他们近期的任务,魏瀚见状也只好暂时将永兴号的事压在心里,专心进行波尔瓦塔号的修复工作。
…………………………
魏瀚等人担心中德交易暴露中国海军设计的秘密,俄国也有一个人因为中德拉近距离而忧心忡忡,这个人就是马卡洛夫。
在得知亨利亲王再一次访华,并且很可能要亲自观摩中德海军演习后,马卡洛夫就打了报告要求战列舰的速度必须加快。
他始终坚信中国人是不会停止追求海军主力舰的,那份条约也不过是双方默认的停战条约,俄国在与中国对抗中唯一能够保证的就是产能。
这能让俄国海军对中国保持相当的压力,也能让中国谨慎看待他们的地理优势。
但现在中德的关系在拉进,德国人与英国人不同,他们正处于起步阶段,国外的造舰订单对他们来说很重要,这不关是钱的问题,更是造船系统发展的问题。
如果中国人以宝贵的海军经验作为交换,德国人肯定想都不想就给中国人造舰。
马卡洛夫担心,德国造船厂给中国海军持续供血的话,俄国在产能上的优势也无法保持住,这样的话,俄国将必须承认自己的失败,因为马卡洛夫看不到任何胜利的希望。
如果德国真的充当起中国海军的造船厂,而且尼古拉沙皇不肯放弃远东的话,马卡洛夫将建议撕毁停战条约,主动挑起战争。
(https://www.xvqianqian.com/3163/3163696/110490158.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