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小说 > 第436章 封侯和一些事的后续

第436章 封侯和一些事的后续


“说吧,你小子想要什么封赏。”

    面对这个问题,陈景恪没有谦虚,说什么微薄功劳不足赏什么的。

    那话不符合他的性格。

    但他也没有直接说想要什么赏赐,讨来的东西不香。

    关键是,要的多了不合适,少了自己心里憋屈。

    于是就将球踢了回去:“我就是个二十来岁的小年轻,哪懂这个啊,您老就看着给吧。”

    “您老人家还能坑我不成。”

    老朱装模作样的沉思了一会儿,一拍大腿说道:

    “刚才咱想了想,以你的功劳封个王都不为过。”

    “况且,咱大明也没有异姓不得为王……”

    他话才说到这里,陈景恪起身就往外走。

    老朱喊住他,说道:“哎哎哎,你做什么去?”

    陈景恪露出假笑,说道:“我去向娘娘报喜,就说您要给我封王。”

    老朱:“……”

    朱标和朱雄英都笑了起来。

    真要是给马娘娘知道了,哪怕明知道是开玩笑,也少不了被埋汰一番。

    果不其然,老朱顿时就怂了:“你小子太不识逗了,滚回来坐好。”

    陈景恪这才施施然的重新坐好。

    老朱也收起玩笑心思,正色道:“封王不是说笑,但可惜你不姓朱。”

    “给你封王就是把你架火上烤。”

    “公爵是符合你功绩的,但二十几岁的公爵也是出头的椽子,容易遭人惦记。”

    还有一层潜在的意思,那就是你才二十几岁,给你封了公爵以后咋办?

    封无可封才是一个臣子最危险的时候。

    这也是这么多年,老朱从来没有提过给封赏的原因。

    不是不想,而是给了才危险。

    现在二十六七岁了,恰好火车研制出试验样机,给阶段性的封一次。

    但也不会封顶。

    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陈景恪更是心知肚明,所以从来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老朱继续说道:“所以封侯吧,开国侯……”

    朱标插话说道:“等他生出孩子来再加开国吧。”

    老朱顿了一下,点头说道:“也对,你小子磨磨唧唧的,这么多年都没让咱抱上外孙,实在可恶。”

    “开国先不加了,什么时候让咱抱上外孙什么时候加。”

    陈景恪:“……”

    没想到,穿越到大明了还被催生。

    不过想想也正常,越是古代越重视子嗣。

    朱陈联姻,不生孩子算个什么事儿?

    不过话说回来,封侯其实也是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已经是高级勋贵了,而且上面还有更高的公爵可以封,不用担心将来封无可封的问题。

    事情就此定下。

——

    火车的消息不胫而走,一开始大家自然不信,哪有烧火就能跑的车。

    然而再一说是陈景恪弄出来的,大家就毫不怀疑了。

    接着讨论的方向就变成,火车到底是什么样子,为何烧火就能跑?

    有些人消息灵通,知道是烧热水,用水蒸气的力量跑动的。

    还有些关注物理学的,更是能举出例子:

    烧热水壶盖会被顶起来,这就是水蒸气的力量。

    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火车就是吃火跑动的铁疙瘩。

    并不知道什么水蒸气之类的。

    这反而让火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不过有一点让陈景恪很高兴,那就是没人认为这是怪兽、不祥之类的。

    百姓大多都是好奇,然后就是希望早日能见到这东西。

    有需求的商人之类的,更是迫切希望这东西早日普及。

    再没有比他们更明白,火车意味着什么。

    也就在这个时候,朱标在早朝上宣布,要修筑一条从研究院到黄河码头的铁轨。

    用以缓解洛阳的运输压力。

    这个决定得到了朝中大佬们的一致赞同。

    可以说,凡是去参观过小火车的,就没有不同意的。

    其他人见大佬们都同意,而且外面传的那么神奇,也就没有反对。

    就在这时,李善长站出来提议:

    “火车和铁路以后必将通行全国,不论是修建还是运营都是国之大事。”

    “有必要提前组建一个专门的衙门负责此事,一如漕运。”

    这个提议自然也获得了朱标的认同,于是工部又多了一个司,名为铁道司。

    职责是专门修建维护铁路。

    至于运营,暂时还没有去管这一茬。

    第一条铁路的运营,肯定是朝廷直管的。

    以后的铁路归谁运营,到时候再说吧。

    接着就是陈景恪的封赏问题,朱标直接下旨封其为安平侯。

    这个封号是陈景恪自己想的,本来他想的是叫平安侯。

    寓意平平安安。

    遭到了老朱、朱标和朱雄英的一致鄙视。

    不过老朱还是尊重了他的意见,只不过把两个字颠倒了一下,变成了安平侯。

    前者是祈愿平安,后者是带来平安,意义完全不一样。

    至于钱财方面的赏赐,就比较常规了。

    只比一般的侯多了一些,表示皇家的恩宠。

    同时,还封了陈景恪的母亲冯氏为安康县君。

    母凭子贵,这属于荣誉性质的封赏,没啥可说的。

    这个封赏群臣也都没有说话,陈景恪的功绩实打实在那摆着。

    他不封大家反而觉得怪怪的。

    尤其是勋贵集团,更是举双手支持。

    以前咱们说陈景恪是自己人,总是有点名不副实。

    现在是实打实的自己人了。

    接下来就是一番庆祝,送礼的人排了好几里的长队,真就差点把门槛给踏破了。

    换成平日里,陈景恪肯定是不受陌生人的礼的。

    但今天是封侯的日子,不收就太不近人情了。

    陈元和冯氏笑的嘴巴都合不拢了,咱家终于也封侯了。

    光宗耀祖啊。

    最高兴的还是福清,虽说陈景恪地位特殊,可华夏自古以来就讲究‘名正言顺’。

    没有‘名’始终是个缺憾。

    现在这个缺憾终于被弥补了。

    把自己的闺中好友全都请到了家里,分享自己的快乐。

    说起来,她的事业干的也是有声有色。

    《海盗》又出了新剧集,《驸马传》也出了两个剧集。

    在医学院的职务也逐渐固定下来,就是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院正,并且获得了大家的默认。

    在理学束缚的年代,她能做到这一步,意义非凡。

    自然也没少遭到别人的非议。

    不过还好,她是长公主,院长是她兄长朱橚,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否则,光口水都能把她淹死。

    而且在她的鼓励下,那群闺蜜也没闲着。

    平日里帮她处理一下书院的政务,没事儿就聚在一起研究戏曲文学。

    只不过有点可惜的是,她们出身太好,写出来的东西大多无病呻吟。

    要么就是情情爱爱的。

    也因此,她们的作品没啥影响力,就连大家族后院家眷都不太吃她们那一套。    

    不过她们倒是乐此不疲,干劲儿十足。

    想想也正常。

    以往她们只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呆在家里,那才是真的无聊透顶。

    现在至少能出来,能做一些别的事情。

    和同时期的其她女人比起来,已经是非常自由了。

    陈景恪并没有干涉她们,暂时没有必要。

    而且现在她们乐在其中,就算指点了效果也不会好。

    先让她们自己折腾去吧,等腻了有别的想法了,再指点一些别的路。

    这样她们才会有动力去做。

    言归正传。

    陈景恪封侯的事情,整整庆祝了五六天,但凡是能来的都来了。

    一时间真可谓是门庭若市。

    为了让更多人分享自己的喜悦,也是为了积德,福清还在城南平民区摆了三天的流水席。

    一般人是不敢这么高调的。

    但福清就是这么做了,陈景恪也没有反对。

    朝中倒是有人弹劾安平侯府奢侈,不过也没有什么人响应,朱标更是理都没理。

    别看陈家这么热闹,陈景恪这个男主人并没有过于参与。

    除了第一天露面接待了一下重要人物,后续都是福清在应酬。

    他自己则和公布铁道司的人,一起去勘探铁路修建工作。

    朱雄英也跟着过来凑热闹,顺便也实地了解一下铁路的修筑流程。

    以后这玩意儿也是百年国策,作为君主还是要做到心中有数的。

    经过半个多月的勘探,最终划定了一条路线图。

    没有沿着伊洛水走,而是北上去了孟津县,直达孟津渡口。

    全长约五十里。

    “比起沿河修建,减少了一半的路程,且避开了人口稠密区。”

    “而且铁路本身也能带动沿途的经济,等这条路修好,从洛阳往北这一段区域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这是陈景恪给出的理由。

    老朱和朱元璋都没有什么意见,目前在这方面,他就是唯一的专家。

    这路他说怎么修,那就是怎么修。

    然后就是招募人手,收集材料之类的。

    等到铁路具体修筑的时候,陈景恪反而没有多少发言权了。

    他也只是见过这玩意儿,真要说具体怎么修,还不如这些工匠有经验。

    事实证明,就算没有他,工匠们也能把铁路修的很好。

    而且等铁路开始修建,又一个在意料之中的事情发生了。

    建筑工地成了当地的一景。

    每天都有许多人过来观看。

    尤其是修好的铁路,更是成了当地的景点。

    这反而给陈景恪提了醒,让他想起了前世看过的一部国外影片。

    具体剧情就不说了,主要是那部片子里说了一个很残酷的现实。

    在火车出现的早期,几乎每一个火车司机都撞死过人,而且还不只是撞死一个人。

    想想这背后代表的数字,很残酷。

    大明必须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回去之后他就建议,在铁路两侧修建栅栏。

    禁止人畜进入。

    不过为了方便行人,要多留一些路口。

    这个提议自然也得到了认同。

    虽然迎来了不少抨击,认为这么做会影响百姓生活。

    但还是落实了。

    栅栏和铁路是一同修建的。

    与此同时,大明日报新一期发行,封面就是一辆疾驰的火车图画。

    标题也很敢说,吹响新时代的汽笛。

    内容没什么可说的,就是详细介绍了火车的工作原理,以及它的作用。

    同时还畅想了火车遍布全国的美好未来。

    这份报纸,彻底揭开了火车之谜,也让大家对这个新工具充满了期待。

    只不过此时的人还没有真正意识到,火车到底意味着什么。

    更没有人意识到,他们手中的这一期报纸,在未来将会被捧到何等高的地位。

——

    就在大明上下都被火车吸引的时候,边关传来捷报。

    晋王朱棡出征斡亦剌大获全胜,阵斩两万余,俘获五万余。

    其中包括斡亦剌勋贵以及各种家眷四千余,各种牲畜共计两百余万头。

    斡亦剌之主乌格齐,率令残部逃往北海。

    本来朱棡想要追击的,但因为临近冬季只能撤兵。

    消息传来,京师沸腾,大明周报为此战出了特刊。

    火车的事情再也没有人关注了。

    很简单,火车或许重要,可比起蒙古的威胁就完全不值一提了。

    当然,大家之所以这么高兴,还有个原因就是此战意义非凡。

    元朝灭亡之后,蒙古分成三大势力。

    鞑靼部(北元)、斡亦剌和兀良哈三卫。

    兀良哈三卫又被称之为朵颜三卫,在辽东之战后,就已经融入了大明。

    北元这些年被蓝玉、朱棡、朱棣接连打击,已经大残。

    现在更是被水泥堡垒策略,给驱赶到了漠北,不敢南下半步。

    真正能对大明构成威胁的,也就剩斡亦剌部了。

    现在斡亦剌也被朱棡击溃损失惨重,也就意味着威胁中原的草原势力,被正式击败。

    虽然不是彻底征服了,但至少可以保证数十年的和平。

    放在任何时期,这都是标志性的大事件。

    大明万民自然非常的兴奋,各种溢美之词,不要命一般的被加到了朱棡头上。

    陈景恪也很兴奋:“如此一来,河西走廊的危险就解除了。”

    “明年晋王就可以放心的攻略西域,这实在是个大好消息。”

    朱标点点头,说道:“三弟此战确实有些出乎意料,而且他还是正面击溃斡亦剌部,没有采用任何计谋。”

    “这对向来自信的蒙古骑兵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朱元璋笑的嘴巴都合不拢了:“何止,大冬天的损失了大部分牛羊牲畜,没有过冬物资。”

    “斡亦剌残部逃到北海那种苦寒之地,不知道要冻死饿死多少。”

    “反正,数十年内斡亦剌部再也不是威胁了。”

    至于数十年后……草原上到处都是堡垒,蒙古早就重回华夏大家庭。

    哪还有什么数十年后。

    只有朱雄英,有点不太高兴的样子。

    仗都被叔叔们打完了,以后我打谁去啊?

    尤其是这次三叔是正面击溃斡亦剌骑兵,想想那场面……

    哭死啊。

    我不要当天子,我要当征北大将军。

    其实陈景恪刚开始听说,朱棡竟然正面对决的时候,也很惊讶。

    正面对决,就算胜了己方损失也会很大。

    明明有更好的战术,朱棡为何要这么做?

    比如之前蓝玉、朱棣,包括朱棡自己,北伐都是采用各种战术。

    尽可能的避免正面决战,降低己方损失,同时也能增加胜算。

    今天他这么做,确实有点一反常态。

    等想通了才明白,朱棡不愧是朱棡,用今日的牺牲扫平了民族大融合的最大阻碍。

    (本章完)


  (https://www.xvqianqian.com/3166/3166031/11110707.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