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岌岌可危
“陛下,昨日臣回家之后,就把家里的相关人等,都抓了起来拷问,连夜查问了一宿,确定了张氏是早产导致的难产身亡。”
沈从兴对皇帝解释,死了老婆,还夭折了一个孩子,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没睡,但沈从兴精神状态确实不好。
听了沈从兴的解释,赵宗全面色稍缓,但是英国公暴怒了起来,急行几步走到沈从兴跟前,指着沈从兴鼻子就骂:
“信口开河,满口胡言,你姓沈的真是一个畜牲,我怎么会瞎了眼,把女儿嫁给你。都到这时候了,还要为你那恶毒的小妾遮掩。别以为你把沈家的下人都控制了起来,我们张家就得不到实情。”
这门亲事,是皇帝赐婚,赵宗全定的,应该算是赵宗全瞎了眼。
说话已经失去了分寸,足够说明英国公现在已经是暴怒。
但还是大周的武风偏弱,老头作为前军方第一人,暴怒成这样都没对沈从兴动手。
要把这事搁在前朝,不当着皇帝面把沈从兴打成猪头,都对不住这份火气。
“张公息怒,总要给沈从兴他一个说话的机会。”这个时候,还愿意帮着沈从兴打圆场的也只有皇帝这个姐夫:
“沈从兴,你还不把调查到的情况,一五一十的都告诉老国公?”
“昨天早上张氏还好,到了巳时突然阵痛……”
按着沈从兴的说法,就是沈张氏自己突然早产,因为不到产期,沈家没有做任何待产的准备,等外面请了稳婆和大夫过来的时候,沈张氏已经难产血崩而亡。
“你怎么不说,我女儿为什么会早产,不是你那个宠妾故意去气……”
英国公又是另外一个说法,是沈从兴的小妾邹氏,故意惹张氏生气,导致张氏动了胎气,时间没到就要早产。
也是邹氏有准备的,把沈家有接生经验的稳婆都派了出去。
等着张氏的陪房下人,把稳婆,太夫请过来了之后,又是邹氏拖延,以女人生产男子不便入内的理由,不让大夫去给沈氏诊治。
“岳父,就算是邹氏和张氏有一些口角,但邹氏和张氏早产,着实真没什么直接关系,后面那些更都是无稽之谈。张氏难产不治,是我的错,我没有提前准备,误了请医的时辰,岳父要做什么责罚,我一力承担。”
人死在了沈家,当然跟沈从兴是脱不开关系的,沈从兴倒是也没有一推二五六。
把责任揽在了自己身上,想要袒护邹氏的意图很明显。
“我不是你的岳父,桂芬死的那么惨,你还要袒护那个毒妇。”甩开沈从兴之后,英国公又朝赵宗全跪了下去:
“陛下,请为老臣做主,看着老臣为国尽忠,戍边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还请陛下,为我女儿做主,严惩凶手。”
比和皇帝的关系,英国公肯定是比不过沈从兴,这个小舅子和姐夫的。….
只能摆摆自己对大周的功劳,逼迫着皇帝追究这个事。
沈从兴虽然功劳也不小,护着赵宗全进京,有从龙之功,但是这功劳只针对赵宗全个人。
对于整个国家,沈从兴还真没什么贡献。
“老国公你放心,这件事朕一定会严查到底,此案交给开封府严查,刑部和御史台派人协办。一定要把事情查一个水落石出,清清楚楚。”缓了几秒钟,赵宗全才慢慢一字一字说道。
尽管很不愿意,赵宗全还是要表示出自己的态度。
为了表示自己的磊落,不会偏帮自己小舅子,还派了刑部,御史台去监督着开封府办案。
平常时候,刑部和御史台,对开封府可都是插不进去手的。
这件事安排到了御史台,御史中丞最后把这件事,丢给了闲人盛长柏。
“则诚,这个案子虽然本身不大,但是影响甚大,审理过程中,还是要慎之又慎。”安排完了之后,领导对盛长柏嘱咐道。
“明白,我不会主动去做什么,只是盯着开封府,把案件审理清楚就是。”盛长柏回道。
这个案件,其实并不复杂,不需要办案人员有多高的刑侦能力。
随便来一个有相关经营的人员,就能把事情办好。
只要对沈家的下人,挨个审问就是了,一个国舅府,几百号人。
基本上还都是沈家发达之后,刚被皇帝赏赐给沈家的仆人。
谈不上对沈家忠心,以沈家家里的人员架构来说,这个事情没有保密的可能。
其实这个案子,还没有审理,盛长柏就已经倾向于相信英国公。
毕竟如果张氏不是真的因为邹氏惨死的话,英国公没必要这么针对一个小妾。
对于案件的审理,盛长柏没什么担心,就是量刑的时候,是一个为难的事。
沈从兴这个小妾,不是一般的小妾,沈邹氏和那种直接可以送人,相当于物件一样的小妾,完全不一样。
在成为沈从兴的小妾之前,邹氏就已经成为是沈从兴的小姨子。
沈从兴和顾廷烨的老子,操作很相似,都是自己原配死了之后,又娶原配的妹妹,自己的小姨子。
只是秦家的家世足够,小秦氏嫁给顾廷烨之后,还可以做填房。
但是邹家家世不够,已经匹配不到,姐夫做了皇帝的沈从兴。
沈从兴又被赵宗全,安排和汴梁旧勋贵联姻,娶了张桂芬。
所以邹家不想两家的姻亲关系,随着大邹氏的离世疏远。
选择了小邹氏嫁给沈从兴,做小妾也不惜。
“把人都给带走,跟沈大娘子难产案有关人等,都给我带回去。”
事情安排下来之后,盛长柏就跟着开封府的官员和衙役,到沈家抓人。
简单的排查一边,没有关系的人暂时搁置在一边,有关系的都要带到衙门去。
“都给我住手,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们也敢到我的院子抓人。”….
带走其他人的时候,都挺顺利,但是到小邹氏院子里面抓人的时候,就遭到了小邹氏的阻拦。
“邹小娘子,我们是奉了皇命查案。”
“那也不能抓我院里的人,知道我是什么人吗,我姐姐救过当朝皇后?”
和小邹氏的骄横比起来,如兰都可以算是温静娴淑,知书达礼,大家闺秀。
沈从兴想护着小邹氏,有和原配大邹氏,感情深厚的因数。
更有大邹氏救过沈从兴的姐姐沈皇后,沈家欠邹家大恩的原因。
赵宗全处理这个案子,这么优柔寡断的为难,也是因为大邹氏救过自己的老婆。
邹氏救沈皇后,发生在赵宗全跟着顾廷烨,回汴京争夺皇位的时候。
现在的皇后和赵宗全的几个孩子,都在禹州染上了重病。
是大邹氏挺着个大肚子,去为沈皇后侍疾。
然后照顾好了沈皇后,大邹氏嘎了。
沈从兴确实应该感恩邹家,要不是大邹氏的话,皇后就肯定换了其他人做。
沈家也不可能成为现在大周的第一外戚之家。 “就是知道你的身份,我们才没有直接把你也带走,只是要带走你屋里的这些人。”
盛长柏看了一眼小邹氏说道,这个处置,已经给了皇后很大的面子。
但小邹氏依然不知足,完全是不懂律法,不懂政治,连基本的人情世故也不通。
“知道我是什么身份,你们怎么还敢抓我的人。都给我住手,我院里的人你们一个都不能动。”小邹氏直接就拦到了衙役跟前。
在权贵之家抓人,就是容易面临这种问题。
骄横并不是傻,小邹氏也是明白,这些人被带走,自己做的事情,肯定也就保不了密。
而且小邹氏的这份强硬也不是伪装,是心里确实觉得,自己姐姐救过皇后。
自己家在汴梁旧不用怕任何人,为所欲为。
进京这一年多,邹家人在汴梁也真的是横着走。
“来人,把小邹娘子拉开。”开封府的官员喊道。
“谁敢碰我,沈国舅来了,饶不了你们。”小邹氏继续叫嚷道。
不知道小邹氏,会不会真问罪的原因,衙役还真不敢去抓小邹氏。
“去…去沈大娘子那边,带几个健妇过来。”
盛长柏吩咐道,沈家宅里面其他的下人可能给小邹氏面子。
但是沈张氏的陪房,现在应该最恨的就是小邹氏。
小邹氏院里的人带走,小邹氏哥哥院里的人也要带走。
小邹氏哥哥同样住在沈从兴家里。
妹妹做小妾,哥哥也跟着住进来,娶个小妾,等于娶了一大家子人。
不怪汴梁城里的人,都笑话,看不起邹家。
这个差事,最难的就是去沈将军府抓人。
案件审问起来很简单,沈家的下人,大多都是赵宗全抄没逆王有关的勋贵,得到的仆役。….
这些人大多都经历过牢狱,进了开封府大狱之后,交待的很快。
这毕竟是封建王朝,没有那么文明,还可以直接动用刑罚。
虽然有一些屈打成招的可能,但是这种方法,效率还是很高的。
也就三天的功夫,就有了完整的结果。
“陛下,案件已经审理清楚,人证口供俱在,该怎么判决,还请陛下圣裁。”
开封府处理这种事情,也是老油条了,只定罪状,判刑让皇帝干。
“事情过程,真的就是这样?”
看着事情确实是邹氏做的,事实跟英国公说的一样,赵宗全就皱紧了眉头。
赵宗全不在乎邹家,但是不能不在乎自家的名声。
邹家怎么说,都对自家有恩,还是救命之恩,为此邹家还陪了一条命。
赵宗全怎么对邹家,别人看到的,不是简简单单的邹家,是赵宗全对自家恩人的态度。
“臣拿头顶的乌纱担保。”
“你们先下去吧,怎么判决,等朕斟酌了之后再定。”遇事不决,赵宗全的办法永远就是拖。
案件审理的很顺利,但是判决就完全难产了。
皇帝不想往狠了处置邹家,传自己忘恩负义,刻薄寡恩的名声。
因和太后不合,已经有许多这种流言了,不能继续加重。
又要安抚好英国公,让英国公满意,明显就是两难,轻易做不到两者兼得。
明显需要一波政治py,赵宗全和沈皇后要给英国公一些政治补偿。
试一试能不能让英国公轻放这件事。
毕竟英国公还是挺注重政治利益的一个人。
当初赵宗全刚继位就向赵宗全靠拢。
又为了权势,把自己心爱的独女,嫁给沈从兴做填房。
既然是政治人物,也就可以用政治手段安抚。
汴梁这边,邹家的处置还没有下来,江南的桓王和顾廷烨,就遭到了盐税既得利益者的反击。
“听说了吗,桓王在南边遇刺了?”
“听说桓王殿下生死未卜。”
“我怎么听说是顾廷烨生死未卜,为了救桓王,顾二为桓王挡了不少刀,当时就倒下去了。”
正月都还没算过完,突然之间,汴梁城里就传遍了桓王和顾廷烨的遇刺的消息。
消息传播的很广,就连只是待在家里的蓉姐儿,都不知从哪个下人嘴里听到了消息。
“蓉姐儿,你不用那么担心,你父亲在战场上都冲杀过多少回了,只是区区一些刺客,哪里能奈何的了他。”盛长柏安慰着蓉姐儿道。
“盛叔父,我父亲真的会无事的吗?”
“当然,朝堂上并无任何消息传来,你父亲自然是无事的。”
盛长柏肯定的对孩子说道,其实自己心里还是犯嘀咕的。
顾廷烨是皇帝第一号打手的原因,就算真的顾廷烨出了什么事,赵宗全也是不敢把消息给公开的。
没了顾廷烨帮着掌控禁军,靠着沈从兴这个军中没什么根基的国舅,怎么看都没那么稳。
英国公现在又没有被安抚下去,态度不明,赵宗全本来算是稳固的皇位,瞬间就岌岌可危了起来。
“那为什么汴梁城中,到处都在传,我父出事的消息。”蓉姐儿担忧的问道。
“世人不过喜欢以讹传讹,消息说的越夸张,也就有人越愿意传播。”
说桓王出事明显没什么市场,赵宗全虽然最器重桓王,但赵宗全还有其他的儿子,子嗣并不少。
说顾廷烨就有人愿意听了,毕竟是一个近十年都活在汴梁热点上的男人,经过也够跌宕起伏,完全是一个传奇。
盛长柏跟蓉姐儿说是这么说,但这消息传播还是快了一点,突然一两天之间,汴梁城都在议论这个事情,明显还是有推动者。(本章完)
.
...
(https://www.xvqianqian.com/3167/3167971/756329324.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