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辽东铁路


第349章  辽东铁路

        送走了沈万三,朱标迫不及待的对朱瀚询问道:“叔,沈万三是商业上的天才啊,但在我看来,他和叔您差了不止十万八千里,叔~您教教我呗,这商业应该怎么发展?朝堂又应该如何调和商业发展中产生的问题?”

        朱瀚面对好学的朱标,也同样有悉心培养的想法,他把自己对朱元璋说过的推动大明商业发展的三驾马车理论又说了一遍,然后更为细致的说道:“拉动内需,这是朝堂应该做的事情,对外贸易和本土的贸易,我们只需要让大明国有商业与私人商业达到一种平衡就好,政策就是调和其中矛盾的一种方式,最为重要的,是拉动内需。”

        朱标听的非常认真,朱瀚也不像和朱元璋讲解时那般只说个大概,而是说的很详细:“何为内需?在我看来,基本的是为百姓服务,把路修到他们家门口,下雨时不用因泥泞而苦恼,把路连成网,让百姓能够更便捷的去往全国各地,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只要能提升百姓生活水平,又不能盈利的,就是我们需要做的。”

        朱瀚说完以后,朱标又说道:“那我们可以在公路两边设立商铺,这岂不是可以让商人驻扎进来?百姓们赶路比较急的话,可以有吃饭、打尖(住宿)的地方?”

        “嗯,就是这个道理。”

        朱瀚对朱标能够举一反三的想法感到很开心,对朱标说道:“你能够想到在道路两旁做商铺的想法很好,这说明你视野开阔,有一定的大局观,现在的大明是打基础的大明,到了你手里的时候,大明必将能够腾飞,标儿好好干,大明的未来是你的,我看好你。”

        “……”

        被朱瀚这么一夸,朱标有些不好意思。

        他在朱元璋面前,就没受到过这些表扬,而且处处还被打击,这让朱标有点怀疑自己的能力,所以便更加刻苦的学习,向朝中大臣请教,努力提升自己。

        可今天,朱瀚却说他眼界广……朱标不好意思的同时,也有些不敢相信,只是对朱瀚道:“叔,有很多地方我做的并不好,以后还要多多学习才是。”

        “哥又骂你了是吧?说你很多地方做的不行?”

        朱瀚看着朱标,见他没说话顿时便知道自己猜对了,朱瀚对朱标道:“标儿,别听他的,你们生活的环境不一样,你应该听他说什么,但怎么做你要有自己的看法,至于他打击你的话,别放在心上。”

        说完,朱瀚顿了一下,问了朱标一个问题:“你知道,一名成功的皇帝,他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吗?”

        “???”

        朱标想了想,说道:“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心怀百姓?”

        “不是。”

        朱瀚摇摇头,对朱标道:“在不昏聩的基础上,能活的更久,这就是做一个好皇帝的基础条件。”

        朱棣的儿子朱高炽、孙子朱瞻基如果都能多活十年,也不至于落得那般下场,大明战神朱祁镇前半辈子做错了事,以后还有再改的机会,不就是多活了几年吗?

        朱标听到朱瀚的话,听得是一头雾水,朱瀚拍了拍朱标的肩膀:“身体是一切的本钱,你要有一个好身体,而不是挑灯夜读,透支自己的生命。”

        “我爹他……”

        朱标刚想用朱元璋举例子,却被朱瀚直接打断了:“你爹不是正常人,你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不能跟他学。”

        所以,在朱元璋离开的这段时间,朱标虽然也早睡早起,但却并不是每天都呆在宫里坐着,而是被朱瀚赶着去锻炼身体,朱标的亲兵里有一些勋贵子弟,朱瀚就让他们跟着朱标一块锻炼。

        每天必须锻炼够两个时辰,否则绝不可以办公。

        百官们看到朱瀚这么对待朱标,很是不开心。

        他是未来的储君,是百官之首,怎么可以让他整日沉迷玩乐,而不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对政事的处理中呢?

        朱瀚这是在毁了未来的储君啊!

        于是,不少官员开始上奏,甚至给远在辽东的朱元璋去信,痛斥朱瀚带偏朱标的行为,给朱元璋的信件、奏折有什么后果不知道,但在朝堂上上奏的御史、言官的奏折,都被内阁打了回去。

        上奏?

        上奏个屁!

        朱标去锻炼身体了,但治理朝堂,管理地方的事情,都落在了内阁还有六部、中书省、门下省了,朱标愿意放权,百官乐得轻松,你们还上奏个屁!

        而且,每天还可以按时打卡下班,比跟着朱老板时舒服多了啊。

        跟着朱元璋当官时,每天都要提心吊胆,生怕被朱元璋给砍了脑袋,但跟着朱标当官,不必整天提心吊胆,而且每天还能按时打卡上下班,这么好的太子,凭啥被攻讦?

        全部打回去!

        朱标愿意放权,内阁的官员们干劲十足,处理政务的能力比当初朱元璋在时都提升一大截,这种大权在握的感觉,实在是太爽了啊。

        谁敢攻击朱标,谁敢攻击朱瀚,那将会是整个朝堂内阁以及六部尚书的敌人,每一个都被收拾了。

        面对这种情况,朱标乐见其成,他则根据朱瀚的建议,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对人事关系的处理和对朝堂的架构上,其他的事情能让臣子解决就让臣子解决,基本上不插手。

        朝堂其乐融融,百官们纷纷念及朱标的好,觉得朱标是真命天子,朱元璋的最佳继承人。

        但朱瀚却清楚,朱标并不像他表现出来的这般谦谦君子,他是朱元璋的儿子,其内在的‘硬’是和朱元璋一脉相承的,如果大臣把他当成软柿子,那是真撞铁板上了。

        朱元璋离开后,赵敏也理清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准备出去工作了,她盯上了纺纱厂。

        如今依旧是男尊女卑的阶段,虽然在极个别的地方,已经有很多的女人从家中走出来到一些商人搭建的纺纱厂中上班,但也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她们大多是因为家中的条件及其艰苦,或者是家中男人死了,为了照顾孩子不得不出门赚钱补贴家用。

        绝大多数的女人,还是在家中用纺纱机进行纺纱,然后再拿出去卖掉,这样会少许多出门的时间。

        而赵敏要做的事情,就是把那些在家中做工的女子引出来,到工厂里进行纺织作业,用朱瀚的话说:大家一起工作能提升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是朱瀚的又一项改革,如今大明人口的男女比例大概是在1:1左右,就算所有的男人都出去干活,也有接近一个亿的女人是无法进行大规模作业的,为了大明的快速发展,朱瀚就盯上了这些女人,哪怕只有一半的女人到工厂里上班,这也是非常巨大的提升。

        赵敏在清楚了朱瀚的想法后,就开始积极准备,等前期工作做的差不多了,她准备找朱瀚说一下这件事,看看自己这么做可不可以。

        但是,朱瀚并没有接受,而是用自己太忙没时间为由推脱了。

        赵敏哪能不明白,朱瀚哪里是忙,分明是想让自己去找刘三娘。

        她想不明白,朱瀚为什么会把刘三娘看的那么重要。

        分明就是他一句话就能解决的事情,非得让刘三娘做决定。

        “这个怪人!”

        赵敏虽然吐槽,但还是不得不听话的去找刘三娘。

        刘三娘见到赵敏,没有什么好脸色,见面就直接说道:“在家里住了这么久,我还以为你一直不肯来见我呢。”

        “……”

        赵敏张张嘴,没有把话说出来。

        实在是太尴尬。

        男主外、女主内,按理说赵敏来到英王府,理应去见刘三娘,可她因为内心的尴尬和固执,一直想避开刘三娘。

        不过,刘三娘如此的开门见山,也让赵敏卸下了一定的心理负担,她对刘三娘说道:“三娘,我不是有意想避开你,而是我之前做的事情,让我无颜面对,如今我已知错,特来向三娘请罪。”

        “请罪?”

        刘三娘装作很惊讶的样子,对赵敏道:“难道不是你有事来找我吗?何来请罪这一说?”

        “我……”

        赵敏又被刘三娘噎住了,合着自己在做什么,刘三娘都知道啊。

        朱瀚告诉她的吗?

        赵敏一连被刘三娘噎了两次,心态已经完全炸裂,她之前的准备此时都化为乌有,于是赵敏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呼吸,让自己理清思路:“三娘,我来见你,的确有事情要找你,但那是以后的事情,我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向你道歉,还有英王殿下……我对不起他。”

        “以前的事情,和我无关,既然你想找英王道歉,那你去找英王不就好了吗?”

        刘三娘看着赵敏,对她说道:“你还是想明白自己为什么来见我,再来找我吧,否则英王交代给你的任务,我怕你完不成。”

        “……”

        离开刘三娘的屋子,脑子一片浆糊的赵敏才稍稍有了点思考的余地。

        我……我这是被朱瀚和刘三娘戏耍了吗?

        ……

        朱元璋到了燕京后,并没有在燕京停留太久,当初为了加强对北方的统治,朱瀚和他制订了很多策略,燕京以南的发展都不错,朱元璋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离开燕京后,朱元璋去了辽东。

        在辽东,一条自东向西的铁路线已经开始建造,在辽南的港口,运输着铁矿石的船一艘接着一艘,无数的铁矿石在港口被熔铸成铁轨,然后通过铁轨进行运输。

        朱元璋到辽东,就是为了这条铁路。

        李文忠,在一旁陪同。

        朱元璋是体验过火车的,马秀英和李文忠都是第一次坐。

        两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便捷!然后就是舒适。

        在火车里,想睡觉睡觉,想吃饭吃饭,也不用受风吹日晒,引起了马秀英和李文忠的交口称赞。

        听着最亲近的人的称赞,朱元璋是非常得意的,笑呵呵的说道:“七五帮咱发明了火车,等铁路铺满大明的时候,咱大明的百姓可坐地日行三千里,想去哪就去哪,现在的这条铁路,就是贯穿东西的大动脉,从辽东到草原,再到察尔汗国,如果可以的话,咱会把铁路修到罗马去!”

        朱元璋的豪言壮语,让马秀英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光芒,不由得说道:“这火车,真的是改变了咱的大明,坐在车上和在地面上没什么区别,能在车厢自由行走,能吃饭……这是七五的功劳啊,回到应天一定好好犒赏七五。”

        马秀英说的犒赏,就是给朱瀚多做几顿饭,在马秀英看来,任何高官厚禄都不如自己给朱瀚做的饭菜,而朱瀚也很喜欢这种犒赏。

        “是啊,多亏了七五。”

        朱元璋也知道,大明能有今天,朱瀚功不可没,但朱元璋还是有点不满足:“不过,咱觉得七五还有很多好东西没拿出来,这小子太懒了,等咱回到应天,肯定好好倒腾倒腾他的脑袋瓜,看看还能掏出来什么好东西。”

        朱元璋坐火车到了辽东,检查了冶炼厂里工人的伙食。

        在辽东的冶炼厂里,有七成的工匠是俘虏,他们是蒙元人,女真部落,倭岛和高丽棒子,这些人其实没什么身份。

        冶炼厂的负责人告诉朱元璋,虽然这些人是俘虏,但在伙食方面并没有亏待他们,只要他们老老实实干活,不惹是生非,会给他们一个能变成普通人的身份的。

        当然,这些俘虏干的是最危险的活,挖煤矿、挖铁矿很容易造成塌方,每年埋在地底下的俘虏数以千计,汉人则负责运输等方面的活,只要俘虏一天没死完,汉人基本上就不会下矿干活。

        厂区的负责人告诉朱元璋,如今之所以会造成塌方等方面的事,是因为现在的安全措施准备的还不够齐全,很多事情都是头一回做,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正好借此机会把挖矿会产生的危险解决掉……

        解释这么多,还是担心朱元璋会发飙,天下谁不知道,朱元璋爱民如子?如果让朱元璋知道会死这么多人,万一发飙了可不是一个厂区的负责人能承受住的。

        朱元璋知道,这是朱瀚的主意,他也不清楚朱瀚为什么会对女真以及高丽、倭岛的小鬼子有那么大的敌意,死了这么多人……朱元璋也心疼,但想想这些人都不是汉人,朱元璋的心情稍微顺畅了一些。


  (https://www.xvqianqian.com/3168/3168032/117286667.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