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大明:史上最狠暴君全文阅读 > 第702章 辽东提级

第702章 辽东提级


奴儿干都司实在太大了,大到这一羁縻体系的设立与运转,从诞生之初就存有很多漏洞与风险,这在朱由校看来是不好的。

羁縻体系的确是要搞的,但是也要根据不同形势,不同地域,制定出对应的体系框架才行。

不能生搬硬套啊。

不能简单粗暴啊。

一个奴儿干都司,一个三宣六慰,一个旧港宣慰司……这些在朱由校看来,都是不该被舍弃的。

以上设立的羁縻体系,都对标有对应的地域与群体啊。

像奴儿干都司,对标的就是辽东与游牧、游猎民族。

像三宣六慰,对标的就是西南土司群体。

像旧港宣慰司,对标的就是南洋土著群体。

如果它们之间能紧密联系起来,或许大明就不会有建虏叛乱,土司叛乱了,甚至也不会丢掉广袤的海上利益。

但是话又说回来,大明带来的正向意义,绝不止史料记载的那样,北方被异族侵占了数百载,西南土司根深蒂固,就凭借着盘根错节的东南一地,逐步将这些地方实控起来,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群体,一个个都对大明产生归属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无疑是在开天辟地啊!!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丰功伟绩,有太多地方是被忽略的,哪怕他的确有不好的一面,但是这都不能否认他立下的功。

……

辽东奏捷的消息传递京城,产生的涟漪与风波仍在继续。

不过对于这些,朱由校依旧没有理会。

铁岭会战、金山会战带来的正向意义,有太多大方面需要他去敲定,通过战争获取的获益,朱由校必须要都抓住才行。

不然打仗的意义是什么?

继召见内阁、军务院大臣后,两书房的大臣被传召觐见。

作为政策向的文武班底,提出对应的建议,拟定对应的章程,是上书房、南书房要做的职权范畴。

两书房唯一没有的就是拍板权。

这个权力,朱由校不可能给。

给了,那要内阁何用?要军务院何用?

这不是职权重叠了?

“辽东的仗告一段落了,军务院要着手敕赏,草拟两都司等事。”倚着软垫的朱由校,扫视御前所聚两书房大臣,语气平静道。

“朕今日召诸卿过来,是想聊聊辽东的未来,在朕提出的泛东北战略中,辽东是重要组成之一,但是泛东北与辽东不能混为一谈。”

“辽东接下来需要生养,需要开发,需要治理,以上都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诸卿觉得一个辽东都司,可以支撑起上述的这些要求吗?”

以魏光绪为首的上书房大臣,以董应举为首的南书房大臣,在听完天子讲述的这些,脸上无不露出各异的神情。

嗯。

在朱由校的构架中,上书房的一众大臣,不少在军务院也有兼职,这是为了更好的落实既定策略,不过上书房是上书房,军务院是军务院,牵扯到对应职责时,两者必须要分清楚才行。

“陛下的意思…是打算将辽东都司,从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摘出来?”魏光绪平稳下心神,上前朝天子作揖道。

“朕是有这个想法。”

朱由校撩撩袍袖,点点头道:“大明下辖两京一十三省,中枢的那套体系就不议了,就说地方的三司,一个承宣布政使司,一个提刑按察使司,一个都指挥使司,这构建起地方的主要框架。”

“既然是支撑起地方主要框架,朕觉得眼下的辽东,独靠一个都指挥使司来支撑,是不够了。”

“山东与辽东终究隔着海,终究是离的太远,哪怕辽东置有总督府、巡抚府,但是跟其他省相比,还是差了一头,这个是不争的事实。”

“辽东想要生养,想要开发,想要治理就必须要补上短板才行,不然如何四平八稳的去落实这些呢?”

想要将草创的吉林都司,黑龙江都司今后纳归大明实统,在此之前,辽东就必须要做出改变。

更何况还有一个朝鲜。

所以在今后十年,甚至是更长的期限,成规模有组织的移民计划,将会是泛东北地区的主旋律之一。

人口与土地的矛盾,是一直困扰大明的顽疾之一。

一方面是不断增加的人口规模,一方面是不断缩小的土地规模,这中间还伴生着严重的土地兼并,因为这个伴生的问题,又导致大明自耕农群体不断削减,纾解这一复杂的对立矛盾,是朱由校必须要解决的。

大明泛东北地区是冷了些,但是只要能解决粮食种植,提高粮食产量,这绝对是一块风水宝地啊。

更别提泛东北地区,还蕴藏着数不尽的矿藏资源,粮食保障解决了,人口基数达到了,集约型手工制造业还难促成吗?

所以制定一个十年计划,甚至更长时间的机会,在分批次的移民背景下,给予农业发展一定时间,朱由校觉得继开发辽东战略后,逐步攀升到开发泛东北战略,只要能够稳扎稳打的走好每一步,大明在这一宏伟战略中是不会失败的。

“陛下,此事牵扯太大了。”

董应举眉头紧皱,抬手作揖道:“真要形成这样的决案,不说中枢层面会怎样想,就说山东方面,他们会愿意吗?”

“毕竟从设辽东都司以来,该司就一直隶属于山东下辖,辽东下辖诸卫,也有一部分是归山东方面管控的。”

“请陛下三思!”

魏光绪紧随其后道:“这牵扯到的还不止是山东,还牵扯到了五军都督府,兵部等有司所在,如果这件事情真要做了,那朝中只怕就消停不下来了。”

到底是提出来了。

朱由校嘴角微微上扬,这才是他的两书房,对于某些形成既定事实,又不敢轻易提出来的话,两书房的大臣在一些场合上也敢讲明,这代表着他们是出于朝廷的层面考虑的。

而这也是朱由校想看到的。

大明从上至下的体系,原本是很好的,是趋于稳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一些特殊事件的发生,导致一些设立的衙门,权力早就被转移了。

这就像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的关系,先前是彼此制衡,彼此约束的,可弄到最后,五军都督府就是个摆设,涉及军务的全都搞到兵部这边了。

关键是地方所设都司、卫所这些体系,独靠一个兵部根本就管不过来,以至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就成了三不管地带了,这可不就让卫所制给烂掉了?

谁都能插手管一点,谁最后都不插手管了,这是在拿社稷开玩笑嘛?!

这种事情必须要解决了才行,不然改革的越多,弄到最后,就该四处起风了,这绝不是朱由校想看的结果。

(本章完)


  (https://www.xvqianqian.com/3188/3188314/114483790.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