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大明文抄公小说全文阅读 > 第188章 西南乱起

第188章 西南乱起


皇史宬,这一座嘉靖帝时期修建的档案馆,此时迎来了新的客人,那就是内阁首辅王锡爵,还有驸马张晓。

    “首辅,怎么还劳烦您亲自前来了。我也就是想进来看看一下。”张晓说道。

    “这皇史宬可不是一般地方,皇家书籍秘藏都在里面,还有历代先君的实录也在里面,这里面的《世宗实录》还是我主修的。你就这么进来了,我这不跟着也不好。”王锡爵解释说。

    “那就有劳首辅了。我这次来,不是看《实录》的,只是想翻阅《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这可就多了,都不知道放了多少架子,到底多少本我也没有数过。你怎么突然想起要看《永乐大典》了?”

    “是这样的,在南洋有一个传言,说《永乐大典》里面记载了许多的格物之理还有技艺,我就是好奇看看这《永乐大典》是不是真有这么神奇。”

    “之前我负责编纂《世宗实录》的时候,也曾翻阅了《永乐大典》,当然只是翻阅了几本,里面什么东西都有,各式书籍都有,像你所说的记载格物之理还有技艺的确实也有的,不过更多的还是各式典籍,你看看就知道了。”

    “多谢首辅,那我也大概翻看几本。”

    “你就是在这看了,可不能带出去,也不能随意抄录,这可是犯大忌讳的事情。”王锡爵提醒道。

    就这样,张晓很快就把《永乐大典》拿了几册出来看。想到原时空那寥寥几十册的永乐大典,这里简直就是知识的海洋。

    大致转了一下,张晓接着出来去见首辅。

    “怎么样,看的如何?有没有找到你想要的讲格物道理的书籍?”王锡爵问道。

    “首辅,这《永乐大典》真的是浩如烟海,实在是太多了。而且这么多本,都是用手抄写,抄的还这么整齐美观。”张晓感慨道。

    “这可是皇家秘藏,成祖皇帝不知道耗费了多少财力,负责编撰抄写的都是当时最厉害的读书人,就这样也编了很久才编撰完成,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辅,我有一个建议,国朝好不容易编撰成这套书,世宗皇帝时又重新抄写了一番,耗费了这么多的人力物力,不利用起来是不是不太好。”

    “哦?你有什么想法,说来我听听吧。”王锡爵说道。

    “首辅,我觉得可以请专人重新把《永乐大典》翻一遍,不是逐字逐句看的那种,而是看看永乐大典放的哪些书,哪些书值得辑出来,特别是市面上没有但是大家又想看的。举个例子,比如历代正史里面,现在薛居正的《旧五代史》就比较少见了,如果《永乐大典》里面正好载录了,就可以从里面摘录出来,这样就可以拿去刻印了。”

    “明略,你为何对《旧五代史》感起兴趣了。毕竟欧阳文忠公新修的史书才是后来居上,历代也是欧阳文忠公编撰的《新五代史》列为正统,所以《旧五代史》确实是少见了。不过朝廷还是有收藏的,伱要是想看,我可以差人找给你。”

    “多谢首辅。这个问题容我解释一二,欧阳文忠公的文章确实是极好的,我读《新五代史》,《伶官传》可谓发人深省,读王彦章传也是读起来荡气回肠。而且欧阳文忠公编写《新五代史》,秉持的是春秋大义,里面的褒贬还是很有讲究的。不过《新五代史》修的再好,也有一点怎么也比不上《旧五代史》。”

    “哦?老夫倒是想听听。”

    “首辅,这《新五代史》虽然裁剪得当,但是也是以《旧五代史》为模板,增删而已。而《旧五代史》虽然编撰的时间短,更多的时候就是把各种史料迭加在一起,但是正是因为如此,反而保留了原先的史料的样子,所以《旧五代史》的史料价值,是远远超过《新五代史》的。”张晓解释说。

    “那你的意思是,想把这《旧五代史》重新刊印?可是这《旧五代史》忠奸不分,朱温乃是唐之国贼,《旧五代史》里面对朱温父子还多有夸赞之辞,这可是有违春秋之义的。”王锡爵提醒说。

    “首辅,我也不是说要印很多出来,朝廷印个几百册,给各个衙门做个备份,总也没问题吧。”

    “史传之事暂且不论了吧,你说的要让专人负责《永乐大典》的整理和辑书,这可是一个要紧的活,我得空再向陛下陈述吧。”

    “多谢首辅。”

    “皇史宬这里还是不方便进来,如果你需要找什么书的话,下一次还是直接先去翰林院那边借阅吧。只要不是什么要紧的书稿,那边都会给的,我已经和他们吩咐过了。”

    “多谢首辅体恤。”

    “你总也是翰林院出去的,日后虽然不做这个官了,老夫还是希望你也不要懈怠,在国朝任职,这锦绣文章总是少不了的,不论文武都需要。”

    不过王锡爵和张晓的寒暄并没有能持续多久,因为一位太监已经急匆匆进来了。

    “首辅,你果然在这,陛下来了口谕,让我告诉首辅您马上前往皇宫。”

    “到底什么事这么急?”王锡爵也有些惊讶。

    “我也不清楚,还请首辅速速动身吧。对了,陛下还有口谕,说也让张驸马一起过去。既然张驸马在此,那就一事不烦二主,顺便和张驸马你说一声了。”

    “陛下既然有召,张某自然是要马上动身的。”张晓答应道。

    御书房里,张晓再一次见到了皇帝,不过此时的皇帝再也没有了往日的从容,而是有些气急败坏的样子。

    领导心情不好,张晓自然也是小心翼翼地等着吩咐。

    “这个江东之,当年敢弹劾冯保,朕看他也中用,也抬举了他,让他去了贵州当了巡抚。没有想到,他就是如此报答朕的期望的。真的是丧师辱国。算了算了,不讲这许多,你们看看这奏章吧。”皇帝吩咐道。

    早有陈矩陈公公小心翼翼把几份奏章递了过来,王首辅还有张驸马就这么接过认真看了起来。

    原来是西南那边来了奏章,奏报了明军的大败仗,说贵州巡抚让都指挥使杨国柱率领数千兵马去打前站,没想到却中了杨应龙的埋伏,数千明军几乎是全军覆没,被俘虏的明军将士也都被杨应龙杀害。难怪皇帝那么生气。

    “朕已经拟好旨意,把江东之免了,念他当年功劳,就不治罪他了,让他好好归隐田园算了。朕之前虽然给李化龙挂了兵部侍郎的官衔,眼下看还是不够,还是要总督四川、湖广、贵州三省军务,才能剿灭杨逆了。”皇帝说道。

    “既然是陛下的圣谕,事涉军国大事又是如此要紧,内阁一定会抓紧办下去的。”王锡爵说道。

    “如此就好,大明的军队何时在西南吃过这么大亏了,怎么整日说大明军队对付蒙古、女真有些难,怎么如今区区一个土司都对付不了了,真是岂有此理。”皇帝还是好气。

    “陛下,朝廷这次新败,虽说是挫伤了士气,不过损失也没有那么大。毕竟只是一路官军失利,这一路官军人数也不算多,也不是朝廷精锐之师,说白了就是去探路的。当年祖承训在平壤兵败,也让倭人得意了一阵。如今好了,倭国又是陷入战乱,也不知道要战死多少人。倭国好在还有一个海,大明想要派船过去还麻烦一些。杨应龙虽然也是盘踞在山上,也有坚固的城寨作为防守,但是杨应龙四周都是大明的地盘,他居然敢造反,败亡是迟早的事情,陛下不必过虑,只要朝廷大军一到,诸路并进,杨应龙就只能乖乖授首了。”王锡爵分析道。

    “话虽如此,只是要消灭杨应龙又谈何容易。播州杨氏数百年都是在此经营,贵州又是遍地是山,大军实在是难以开进。这么搞下来,万一迁延日月,还不知道要耗费多少粮饷啊。本以为征倭的大捷能震慑住这个杨应龙,没想到杨逆还是这般冥顽不化,那就只好自取灭亡了。”皇帝感慨道。

    “陛下,造反之事,只要开工就没有回头箭了。早在征倭之前,杨应龙已经反形必露,自诩自己能左右西南局势,搞独立王国,甚至还想着入川当一方诸侯。当时朝廷率军讨伐,遭到失利,因为征倭战事如火如荼,不得已才让杨应龙交出替死鬼送到朝廷这里看着被处死,甚至还派了自己的儿子做人质。”

    “不过这些都是假象,杨应龙迟早都是要反的,他资质罪孽深重,也不信朝廷会放过他,所以还不如轰轰烈烈把造反进行到底。所以归结起来,就是不成功,反而成魔了。所以对付杨应龙,要调集最精锐的部队才行。杨应龙铁了心一条道走到黑,就要谨防其狗急跳墙。毕竟杨应龙不是一般的土司,他可是拥兵数万,虽然多有裹挟之辈,但是精锐士卒一两万总是有的,寻常官军几千人去海龙寨就是白白送死,还要等朝廷大局定下来,派出重兵围剿,才能把播州杨家的气焰震慑住。”张晓解释说。

    “这杨应龙要怎么个狗急跳墙法?”皇帝问道。

    “杨应龙的处境,可以跟汉高祖时候的英布比较一下。英布当年起兵造反,也是有谋臣给出了三计,上计是突袭山东,中计是突袭中原之地夺取粮仓,下计就是困守江淮,向南征伐。最后英布也就是选了下计。现在杨应龙虽然也有一些武名,可是也比英布差远了。所以杨应龙就算想着要攻入川地,或者是北上进入湖北,那就是让天下震动了。不过我猜杨应龙应当没有此气魄和能耐,他还是会困守自家老巢。但是在大军完成合围之前杨应龙就如同一只刚刚陷入陷阱的老虎,冷不防就突然给你来一下大的,这就大事不妙了,所以大军没来之前,要守住各个交通要道,等待大军到来。要是实在是撑不住了,也就只好劳烦老百姓们自求多福了,毕竟怎么说都是在打仗,死伤总是难免的。”张晓说道。

    “杨应龙哪里能和英布比,说是有数万大军,无非是把族人一起都叫上了,真是祸害自己家就算了,还要祸害全族之人,只是如此的话,也怪朕不得了,播州杨氏以后就要从播州消失了。”皇帝说道。

    张晓没有敢说话,此时的皇帝就像一只被小动物咬了一口的猛虎,充满了暴躁的情绪。这可是实打实的造反,而且是处心积虑、蓄谋已久的造反,就算打赢了,这件事情本身就已经对大明的统治产生了极大动摇。要是镇压未成的话,那就更加地动山摇了。张晓自然是知道,原时空几十年以后,还有一个东北的土司造反了,这位土司可比杨应龙强多了,也更加熟悉这个帝国的强处和弱项,就如同一只垂涎猎物许久的孤狼。

    播州海龙屯,意气风发的杨应龙把手下的文武召集而来,商议下一步对策。

    “诸位,这刚刚发生的事情你们也都清楚了,朝廷已经对我们播州下了狠手了。这次只是贵州的数千人马,往后可就不一定是多少人了,明廷的精兵强将肯定都在加紧赶来,诸位可有什么办法?”杨应龙问道。

    “大王,我还是想说之前提到的上中下三计,上计就是攻入川地,动摇明廷根基。中计就是兵出湖广,和明廷分庭抗礼,争取时间。下计就是固守海龙屯了。可是海龙屯虽然坚固,要是明廷四面来袭,我们也是很难一直坚持住的。”王师爷说道。

    “王师爷,你的上计中计听起来像是那么回事,可是师爷你也不想想,我哪里有这许多兵马,这数万兵马留在播州总还有保卫乡土的斗志,要是出了远门怕就是要纷纷哗变回家了。”杨应龙解释道。

    “那总不能困守在山城之上吧?”王师爷还是有些想要争取的意思。

    “王师爷,我们可以趁着朝廷大军没到,洗劫几个城池,震慑住大明君臣。就比如綦江城,就是一个好地方。”杨应龙说道。

    (本章完)


  (https://www.xvqianqian.com/3236/3236195/11110955.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