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过年
这个年李自成过得毫无意思,李自成在这一年里实现了质的突破,由割据一地的流寇,进发北京,成功打入北京城,逼死了崇祯皇帝,做了四十一天北中国和北京城的主人,这是李自成的人生巅峰。
但遗憾的是,巅峰总是一时的,也是这一年,李自成又变成了人人喊打的流寇,而且危机也远远胜过一年之前,还狠狠担上了堪比石敬瑭的名声,虽然有吴三桂和他一起。
不过比起历史,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满清的多铎的大军还没有到达潼关,虎头蛇尾的潼关之战也还没有开始。
李自成没心情过这个年,因为过完年他就要北上和李过、高一功汇合。
在此之前,因为历史上马世耀的行为,李自成改任命兵力保存比较完善的刘体纯去防守潼关。临行之前李自成千叮咛万嘱咐,只防守,别做多余的事,潼关天险,易守难攻。千万不要自作聪明做什么诈降之事。
朱媺娖并不知道这件事情,知道了可能也只是叹一口气。现在她不断往火炉里扔干果,和朱慈炯、袁妃一起守岁。
火光照耀着围在一起的三个人的脸,现在朱媺娖的手臂上已经有了肌肉,手指上也有了茧子,朱慈炯的手指上还裹着麻布。
气氛一点儿都不活跃,朱媺娖只是机械的把干果扔进去,再用火钳子扒拉出来,让朱慈炯给自己打开。
朱媺娖咀嚼花生米和豆干,味道很香,空气里只有朱慈炯掰果子的声音。没有人说话,袁妃眼神有些发直,看着家里仅剩的两个小孩子,忍不住想要啜泣。
“袁母妃,大过年的日子,就不要哭了,不吉利。”朱媺娖抬头看了袁妃一眼,然后接着低头扔干果,再扒拉出来。
袁妃硬生生把眼泪逼回去,扭过头去用袖子擦擦眼泪:“嗯,公主说的对。”
今年过年没有半点硝烟的气味和鞭炮的声音,但空气里属于战争的紧张感从来没有缺少过。
李自成为了搜刮火药和硝石,在城里下令禁止燃放鞭炮,自然不会有人顶风作案,现在大顺的运营能力在别的地方难说,在西安还是可以的。
正月二十,刚过完元宵节吃完汤圆,李自成就誓师北征。朱媺娖和朱慈炯还是被包裹的圆圆的留在西安城里。
而这个时候也传来了汉中的战报,李自成被惊出了一身冷汗,但还是咬牙决定相信朱媺娖的判断。
朱媺娖聚精会神的看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努力学习中。
李自成北征后的一天,潼关的战报也已经送过来,没有援军的刘体纯苦苦支撑。朱媺娖现在已经知道是刘体纯在守潼关,她心情非常的复杂。朱媺娖喊住李来亨:“你不担心你爹吗?”
李来亨想了想:“若说不担心也是假的,额就是感觉额也应该待在军里,不应该待在这里,额待在这里也没有用。”
朱媺娖看着他,笑着摇摇头:“也不知道前线是什么样,我对李过还是有点儿信心的。”但对李自成没有。
清《延安府志》记载阿济格八万人与李过四万人在瓦窑堡爆发激战“兵战散,屯鲁家屯潘陵等处月余”,但没有别的记载佐证,不知真伪,但阿济格确实在这时顿兵一个月不进,回北京后被降为郡王,罚银五千两。
虽然李过不可能这么牛掰,可以击溃2倍于己的清军,最多是野外混战一番,阿济格没占到什么便宜。
但现在,李过等人的兵力已经胜过阿济格,朱媺娖觉得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能狠揍阿济格一顿,至少能够延缓满清的脚步,毕竟满清死不起人。
朱媺娖忧心忡忡的看向北方,北方已经打成一片,而南方的局势又是什么样子呢?
史可法一脸茫然的看着黄蜚寄过来的书信,他实在想象不到黄蜚作为黄得功的结义兄弟居然会写信过来提醒高杰。不过这信……不是黄蜚写过来的,只是借用了他的名义,是朱媺娖写给高杰和史可法的,还附带棱堡图。
朱媺娖对高杰的想法非常复杂,但下笔之时却文思泉涌,好像构思这封信已经很久很久。
高杰这个人在他北伐之前和之后区别很大。甲申国变之际,他率部南逃,参与武装拥福,后来成为江北四镇之一。
高杰到了江北之后可以说是目无王法,仗着定策之功加上兵多将广,在江北横行无忌。因为嫌弃朝廷分的地不好,悍然引兵攻打扬州,意图夺取扬州。后来在史可法的竭力调停之下,高杰部得到了扬州南面的瓜洲作为地盘,后来高杰还是死皮赖脸地把军属安置在了扬州。
但不管高杰之前所作所为多么荒唐无稽,从他支持史可法,毅然出兵北伐这一点来看,他还是值得肯定的。而且北伐的时候他突然就转变了风格,“不准部下取民间寸布粒饭”,变成一个良将。
而且高杰因为支持史可法,为弘光朝廷首辅马士英所不容,高镇始终都得不到来自南京的钱粮支援,江北其它三镇中,刘泽清原本和高杰关系不错,尚且不愿意在高杰北伐的过程中助他一臂之力,更不要说在土桥火并过,恨不得把高杰碎尸万段的黄得功。
所以高杰是在明知自己既没有援军,也没有粮草的前提下去北伐的,“臣以一旅之孤军,忍冻忍饥,惟力是视,誓欲收入人心,再整王宇”。
高杰为什么会去北伐,原因很复杂,首先当时史可法也愿意亲征北伐,至淮河一带跟进,让高杰看到了共患难的诚意。史可法本人也是声望卓着,他虽然是文官,但是领过兵打过仗,还是那种打仗很莽的风格。长期处理军事事务,使得武将对他比较信服,不仅高杰,左良玉也是比较心服史可法的。
实际上嘛……史阁老终究还是文官,也确实不怕水凉不怕头痒临终一死报君王。
而且北伐初期,史可法亲军标营小胜,收复了宿迁、下邳。这让高杰看到了一丝赢的可能,才考虑投入更多筹码,赌一把小赢。
同时史可法本人对高杰是有恩的,扬州之围时高杰与黄得功相争,史可法上奏朝廷,朝廷命令黄得功避让高杰。后来为了解除高杰北伐后顾之忧,史可法还把高镇家眷接到扬州居住;土桥之变,高杰率先挑衅黄得功,一路埋伏黄得功本人差点把他杀了,一路偷袭仪真黄得功老家,可以说这事高杰一点理不占,但史可法竭力斡旋,硬是让黄得功罢手,把高杰从极其不利的舆论环境下解救出来了。
高杰和黄得功都是那种感性大于理性的人。史可法两次在二人冲突中偏帮高杰,高杰当然感激涕零,对史可法佩服的五体投地。而黄得功则怀恨在心,后来在高杰北伐的时候与刘良佐一样,死活不肯北上增援高杰,坐视高杰败亡,最后被自己部将和刘良佐联手坑死。高、黄二人是江北四镇中战斗力最强也是最忠诚的两个人,偏偏内讧不断,大概是天亡明朝。
高杰究竟是不是因为被史可法感化选择了出兵北伐,这不得而知。但他和史可法唇齿相依,是当时唯一能实现北伐的一股力量,这是毋庸置疑的。随着高杰的死,史可法失去了唯一一个听命于自己的军镇(高元爵的事也确实无语),只能仓皇退回扬州等死,因为其它三镇根本不听他节制。黄得功是马士英的人,二刘干脆就是投降派。多铎兵临城下之际他们都不来救扬州的史可法,就更别说北伐。
朱媺娖的信里面写了什么,信并没有直接说这是写给高杰的,高杰谁啊你?如果不是知道南明史,谁能想到高杰这个老流寇最后竟然为大明王朝北伐尽忠。
顾老先生史料考证严谨,无人不服,但他有很明显的个人立场即倾向农民军。凡明廷倾向和农民军合作的比如堵胤锡他就高评价(堵胤锡战绩真的跟何腾蛟比差远了);史可法、何腾蛟这样对农民军有所保留的他就百般贬斥。史可法督师江北的时候崇祯尸体都没凉呢,君父之仇不共戴天,史可法不联虏平寇难道还两路出击吗?顾先生不可能不明白这么简单的道理,唯一的解释就是他揣着明白装糊涂而已,很有明末台谏诸臣“不问难易、不顾死生,专事求全责备”的感觉。
朱媺娖考虑好了一切,她还是本能不想把未来告诉高杰,她很干脆的在信封背面用蝇头小字写着:“不知应天何人北伐,此信寄予北伐者。”
与此同时,邢夫人神秘的收到了一封莫名的来信,信里说……许定国遣子入清,欲投靠满清,同时因为高将军北伐,许定国欲以高将军为投名状,作进身之阶。据说写这信的是一位妓女,她偷听到了许定国的企图,连忙托人写信告知邢夫人,信里还提到驻河南总兵李际遇也一起向清军投降。
而此时,邢夫人的书信已经快马寄过来了,高杰看着堪称详细的许定国谋杀高杰计划书,一时无言,如果到这一步,高杰还干不掉一个许定国,那他就白混了。
此时明驻雎州总兵许定国、驻河南总兵李际遇分别如约秘密向清军投降。史可法再次向南京飞书告急,同时命令高杰率军至徐州,再往归德,牵制清军。
此时的高杰对许定国已经投降清朝半信半疑,当听闻许定国将儿子送给清军为人质后,高杰才确信许定国确实投降。高杰到达归德后,召许定国前来会合,许定国没有回复。高杰牛脾气上来,就带着巡抚越其杰、巡按陈潜夫一同前往许定国驻扎的睢州问罪。
许定国听闻高杰亲自来到睢州,无奈到郊外迎接高杰。看着亲自前来迎接的许定国,高杰有些迟疑,巡抚越其杰劝高杰立刻锁拿许定国,高杰犹豫一下,最后还是重重点头。
锁拿许定国后,高杰从许定国的下属口里知道许定国降清的事,直到现在,他才长吁一口气。他到处寻找这位给他写信的所谓妓女,他能找到才有鬼了,今后是谁提醒的高杰,也将成为史书上一个谜团。
高杰的处境并不好,因为想要降清的总兵,可绝对不止许定国一位。
(https://www.xvqianqian.com/3534/3534238/11111131.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