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敌人!我一般采用炮决小说免费阅读 > 第82章 翻越五座大雪山4

第82章 翻越五座大雪山4


漆雕六日和分身们同样在半山腰宰杀了近百头骡马熬煮肉汤,给翻越雪山的战士们加油鼓劲。

  登上山顶时,雾气弥漫,时浓时淡,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下山途中,路边的青松翠柏、清泉流溪以及嬉戏的牦牛群都给他们带来了新奇的感受。

  到达山下后,每个人都喝了几口清澈的泉水,顿时精神焕发。

  漆雕六日看到牦牛群也很高兴,食物是未来一段时间对红军最大的威胁。

  安顿好机炮团的驻地后,具体事务就交给贾钢负责处理,漆雕六日和分身们立即去寻找牦牛的主人。

  用银元跟这里的几个土司头人购买了数千头牦牛,并委托他们宰杀后烤制成肉干,并购买了两千匹马驮载。

  亚克夏山是红军战士们翻越的第三座雪山,这座山也被称为马塘梁子或长板山,坐落在四川省红原县与黑水县的交界地带,海拔高达4800米。

  与夹金山相似,亚克夏山以其陡峭、险峻的地形,稀薄的空气和深厚的积雪,成为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另一难关。

  在藏族人的传说中,它更是被尊称为“不可逼近的神山”。

  尽管红军战士们表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勇气,但在翻越亚克夏山的过程中,仍有不少战士因恶劣的环境而牺牲。

  红军长征的征程中,红军战士们面临的第四座大雪山是昌德山,也被称为昌德雪山或拖罗岗、施罗山。

  昌德雪山同样位于四川省内,在四川黑水县沙石多乡境内,是达古冰山的一部分。

  它的海拔高度虽然略低于夹金山和亚克夏山,但仍有4283米。

  昌德雪山的地势险峻,危岩耸立,道路崎岖,使得翻越它也成为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翻越昌德雪山的过程中,红军再次得到了当地藏族群众的帮助。

  他们为红军带路,帮助红军在历经重重困难后成功翻越了昌德雪山。

  即使有了当地藏族民众的引导,红军的牺牲依然较大。

  许多年轻的生命在这片雪山上永远地安息,昌德雪山也因此成为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又一大险关。

  几天后,红军来到了卓克基村。

  这个村庄有一座宏伟壮观的喇嘛庙,是藏族土司头头卓冠英的宅邸。

  卓冠英曾与国民党勾结,企图阻止红军入境,但最终却逃之夭夭,只留下了一张印有中文、藏文、英文的名片。

  这座喇嘛庙高达七层,宛如一座城堡,每层都有相通的雕花走廊。

  庙内装饰华丽,木柱涂着红、黑、绿三种颜色,墙上挂着壁毯和藏文条幅。家具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靠椅上铺着华丽的缎面,窗户上镶嵌着闪闪发光的玻璃。

  整个庙宇足以容纳几千人,红军战士们惊叹不已,他们从未想过在如此荒凉落后的地方,竟然会有如此富丽堂皇的建筑。

  部队在卓克基暂时驻扎,一方面筹集补给,一方面向藏族同胞进行宣传解释。

  由于国民党反动宣传的影响,当地藏族民众稀少,许多都已逃离。

  经过我们的耐心解释和红军严明纪律的展示,他们逐渐回归。

  尽管藏族家庭贫困,粮食筹集困难,但红军的纪律和诚意赢得了他们的信任。

  在卓克基的休整期间,红军总部机关的生活比战斗部队更为艰苦,首长们也经常忍饥挨饿。

  唯有机炮团的粮食充足一点,但漆雕六日也不敢让战士们放开肚皮吃,让他们吃个七八分饱就是了,毕竟其他部队连五分饱都难。

  驻扎了几天后,红军战士们每人只带着一点干粮离开了卓克基,前往仓德,再至达古雪山——这是长征途中的第五座大雪山。

  达古雪山的山腰空气稀薄,寒风刺骨,乌云压顶,积雪深厚,冰块闪烁着寒光。

  由于补给困难,大家日渐消瘦,面色蜡黄,步履蹒跚,攀登雪山变得异常艰难。

  听说翻过打鼓山就是达古镇,那里的麦子即将成熟,粮食充足,可以解决我们的饮食问题。

  因此,战士们鼓起勇气,奋力攀登,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愈发稀薄,风雪更大,心跳加速,仿佛要从喉咙里跳出来。

  一些体弱的同志头晕目眩,连站在他们面前的人都看不清,一腿发软就倒了下去。

  同志们迅速将他们扶起,有的同志甚至拿出自己舍不得吃的干粮,让他们轮流咬一口,费尽力气才帮助他们翻过山岭。

  当战士们走到达古镇附近时,看到满坡绿油油的麦子随风摇曳,如同河中的碧波荡漾,十分美丽。

  当走到达古镇上询问先到的兄弟部队时,却得知筹粮十分困难,群众家里已经没有麦子,山坡上的麦子也还未到收割的时候,他们只能望着麦子做饭。

  听到这个消息,战士们大失所望,他们本来就没有一粒麦子,原本期望在达古镇吃一顿饱饭,没想到情况如此糟糕。

  面对这样的困境,战士们不得不再次发挥红军的顽强毅力和团结精神,共同面对挑战,寻找解决之道。

  大家决定尝试一种独特的菜肴——老豌豆根拌野芹菜。

  于是,各个营、连纷纷派出人员,前往附近的菜地和山边采摘这些食材。

  这“饭”里既无油也无盐,清汤寡水,带着一股麻涩的腥味,确实难以下咽。

  为了填饱肚子,战士们还是硬着头皮吃了下去。

  机炮团的情况好一些,有一些牛肉干、牛骨头捣碎了熬野菜吃。

  漆雕六日在前面每个雪山的半山腰都熬煮肉汤给翻越雪山的战士们补充热量,耗费了不少牛肉干。

  翻越雪山时为了保命,漆雕六日努力让每位战士喝一碗肉汤,平时就没有办法了,只能保证机炮团的基本伙食。

  第二天,粮食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大部分战士们的晚餐依然是老豆根和野芹菜。

  虽然味道难以忍受,但饥饿让战士们不得不继续进食,他们装满了一肚子的野菜“饭”,踏上了新的征程。

  7月中旬,战士们在饥寒交迫中来到了毛儿盖附近的沙锅村,这是一个偏远的山村,村里还有一座喇嘛庙。

  由于村子太小,许多战士只能在村边、树下露宿。

  此时,山谷里的麦子已经成熟,一片金黄。

  为了红军的生存,总政治部做出了统一而严格的规定。

  我们必须通过调查,首先收割当地土司头人的麦子。

  只有在其他办法都无法获得粮食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收割群众的麦子。

  而在这样做时,我们必须将收割麦子的原因、数量,用墨笔写在木板上,插在田中,以便群众回来时凭此木牌向红军领取款项。


  (https://www.xvqianqian.com/3578/3578547/11111062.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