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我的亲奶野奶和后奶小说全文阅读 > 第129章 在战场捡洋落

第129章 在战场捡洋落


88师肩负起狙击日军的重任,为撤退的庞大军队开辟了一线生机。这场震惊全球的淞沪会战,不仅是中日两国在抗日战争中的首次大型交锋,更是中日战争史上规模最大、战斗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

  在淞沪会战中,中日双方总计投入约百万大军。这场战役历时三个月,日军方面,他们动用了9个师团共计22万兵力,最终付出了9万余人的伤亡代价。而中国军队方面,则先后调集了8个集团军、48个师、15个独立旅、9个暂编旅,以及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炮兵7团、财政部税警总团、宪兵1个团、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并辅以3队海军舰队,总兵力超过60万人。

  尽管中国军队在人数上占据优势,但在两个月的激战中,日军凭借其强大的火力优势,最终突破了中国军队的防线。这场战役不仅考验了双方的军事力量,更彰显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抗战精神。

  日军秘密组建第10军准备对中国军队实行大包围,8万人在金山卫登陆,对中国军队形成包围,前线中国军队大乱,部分部队为避免被围已经自行组织撤退。蒋介石仍死抱着对国联不切实际的幻想,迟迟不肯下令后撤,耽误了宝贵的时间。最终撤退时,因没有讲明各部队撤退顺序,三四十万中国将士挤在几条公路上,被日军空军轰炸,大撤退变成了大溃逃,数十万将士在撤往南京大分散,为南京保卫战的失利埋下伏笔。12万守军各自为战,无法统一作战,数天上海就告陷。

  1937年12月,日本司令部下达了进攻南京的命令,南京保卫战就此展开。  蒋介石做出“固守”南京的决定,以南京4个师的守备部队为基础,调集了11个师增援南京,南京守城兵力达15个师,共计15万人。此外,国民政府也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积极备战,另一方面于11月20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布迁都重庆。

  “南京保卫战”在抗战史乃至整个二战史上,以其血腥程度着称,位列前茅。虽然其规模不及淞沪战役的宏大,持续时间也不如衡阳战役的长久,但南京保卫战在历史上的地位却因其无比血腥的战况而显得尤为突出。

  1937年12月5日至12月13日,短短的8天时间,南京城池沦陷,被日寇攻破。随后,日寇对中国军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造成了30万生灵的涂炭。这场屠杀的残忍程度,远远超过了二战中其他任何一场战役,使得南京保卫战在二战史上留下了无法抹去的血腥印记。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英勇的篇章往往被岁月的尘埃所掩盖,南京保卫战就是其中之一。后人有时会误解,认为这场战役的抵抗力度不足,殊不知,南京沦陷前的国军将士们展现出了惊人的坚韧与勇气,他们的英勇事迹值得我们铭记。

  南京保卫战是一场生与死、荣誉与国家尊严的激烈较量。88师,这个在淞沪会战中已显英勇的部队,再次在南京的战场上书写了悲壮的篇章。在雨花台的血战中,3位旅长中有2位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他们以身许国,用生命诠释了军人的职责与荣耀。6位团长中,有3位在激烈的战斗中英勇就义,他们的名字如今已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全军过半的将士在那片血染的土地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勇无畏,展现了中国军人的铁血精神。

  264旅旅长高致嵩,这位英勇的将领,在最后的时刻,选择了与敌人同归于尽。他引爆手榴弹的瞬间,犹如一颗璀璨的流星划破黑暗,照亮了那个悲壮的时刻。他的壮举,不仅震撼了敌人,更激励了无数的同胞,他的名字和事迹,成为了永不磨灭的民族记忆。

  这只是南京保卫战中无数英勇事迹的冰山一角。每一寸土地,每一粒尘埃,都见证了国军将士们的无畏与坚韧。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防线,用生命扞卫了南京,扞卫了国家的尊严。

  战火愈演愈烈,南京政府工作人员与民众在紧急的撤退命令下,纷纷逃离了家园。与此同时,我国军队在战场上遭受了重大挫折,也在溃败的形势下匆忙撤往山城重庆,以图保存实力,为未来的反击做准备。

  凌晨时分,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火。

  火光照亮了黑暗的天空,子弹如同流星般划过夜空,发出尖锐的呼啸声。双方的战士们都展现出了极高的战斗素质,他们快速穿梭在战场之间,寻找着对方的破绽。

  88师挺身而出,肩负起了保卫家园、掩护撤退的重任。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冲锋,都可能为众多逃生的人们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和机会。勇士们奋不顾身地冲向日军,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防线。

  在这场激烈的狙击战中,88师的将士们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毅力。他们不畏生死,不惧艰险,用步枪、手榴弹、刺刀等简陋的武器,与装备精良的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每一次冲锋,都是对生命的挑战;每一次防守,都是对家园的坚守。

  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火药的味道,每一次交火都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让地面都在颤抖,仿佛整个战场都在颤抖着。

  双方的指挥官都在紧盯着战局,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们知道,这是一场决定性的战斗,不能有丝毫的退缩。他们不断调整着战术,寻找着对方的弱点,希望能够一举击溃对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斗越来越激烈。双方都在不断消耗着自己的力量,但都没有放弃的意思。他们知道,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赢得这场战斗的胜利。

  一阵强烈的炮火从敌方阵地传来,打破了战场的平衡。我方的战士们立刻陷入了困境,他们不得不面对更加猛烈的攻击。但是,他们并没有被吓倒,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们奋勇向前,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着敌人的攻击。

  这场战斗持续了一整夜,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黎明的曙光中,我方终于扛住了日军一轮又一轮的进攻,地上到处是尸体,枪炮声一直不断。

  刘麦囤胆子真大,悄悄爬起来去了战场,看双方血肉横飞,拼死决战。他远远看到会吐黑烟的铁怪物高速飞奔陈埗口村前,其实是几十辆坦克在步兵前面开道,浓烟遮日,声天动地。那些矮壮结实的日本兵站在坦克上,坟堆上,高岗上和国军对射。日本兵个头不高,粗粗壮壮,和侯宽倒是亲兄弟一般。

  不得不说,日本兵的枪法技艺确实令人叹为观止。他们仿佛是战场上的猎豹,精准、敏捷且无畏,每一次射击都如同在桌前打地鼠游戏中的瞬间反应,快速而准确地锁定目标。国军士兵们只能小心翼翼地在战壕中隐蔽,尽可能地避免暴露在敌人的视线中。即使他们以最隐蔽的方式射击,子弹也往往只能在日军头顶三尺高的地方划过,如同愤怒的野兽在空中咆哮,却无法找到目标,最终消失在无尽的天空中。

  那些日本士兵,他们站在高耸的坟头和山岗上,面对枪林弹雨,身体却如同磐石般纹丝不动。他们的动作从容不迫,举枪、瞄准、射击,每一个环节都如同在靶场进行的冷静训练,没有丝毫的慌乱。这种冷静和精准,让人不禁联想到他们平时严格的军事训练,以及他们对战争的冷酷态度。

  国军中也不乏枪法出众的老兵,凭借丰富的战斗经验和超人的射击技巧,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锁定那些高处的日军。每一次枪声响起,都能看到那些站在高处的日军中有人倒下,他们的身体在瞬间失去平衡,如同被无形的巨手推下。然而,日军的纪律严明也在此刻得到了体现,倒下的人很快就会被后面的士兵补位,战斗从未因个人的倒下而中断。

  这不仅仅是枪法的较量,更是意志和策略的对决。日本军队的精准射击和冷静态度,以及国军老兵的坚韧和智慧,都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每一个细节,都揭示了战争的无情和士兵的英勇,让人对那个时代充满了敬畏和思考。

  刘麦囤惦记着瘦猴机枪手的承诺,答应给他一个机枪弹壳。他跑到机枪阵地,看到满沟的尸体。那个黑牙的机枪手死了,嘴里还有一块油饼没有吃完。他身边一堆弹壳,像秋天地里收获的红薯芋头无序地堆积着。机枪一停,旁边有兵接上去,继续开火。

  刘汉山早上起来看到儿子不见了,心里着急,知道这小子去了阵地去找机枪手,从后面跑过来。他拉着刘麦囤在战壕飞奔,旁边有兵在高喊:“快点回去,要了亲命了。”刘麦囤想捡弹壳,刚伸出手捡到一个拇指粗细的步枪弹壳,就被疾步而逃的刘汉山拽走了。这场景让人想到一个画面,一匹受惊的骡马拖拽着骑手,在人群中飞啸而过。或者一个男人拎着小鸡小狗飞跑。

  回到家,刘麦囤把这枚弹壳做了油壶,自己在外面做饭。刘麦囤是个没娘的孩子,吃饭自然没有定数,饥一顿饱一顿,经常饿肚子。他从三四岁就会自己倒腾着东西填肚子,只要是能吃的,啥都能做熟填嘴里,这个弹壳油壶他用了很多年。

  后来刘曹氏数落刘麦囤说,你玩心大,胆子也大。双方打仗,子弹跟闹蝗灾的蚂蚱一样遮天蔽日,大炮小炮呼天喊地,你还有心捡弹壳,不怕有个万一。你要被打死了,你大爷就断后了,谁给我们打幡送殡。

  刘麦囤满不在乎,说我的命大命硬,多少次在战场上穿梭,没伤一根毛。

  刘麦囤为了照顾团圆媳妇张大妮的爹娘弟妹,每隔半个月,连续二十多年给他们家送米面,到期不送一家五口断顿饿肚皮。送粮的路上,好几次碰到双方打仗,分不清是正规军或是老抬,为啥打起来,谁跟谁家打。两家呼天喊的步枪机枪对射,或者拼持刀,撩咕噜,打得头破血流血肉横飞,刘麦囤没事儿人一样,趴在沟里看热闹,直到双方罢兵撤退,空落落的战场只剩他一个人,趁人不注意将粮食埋起来,旁边拉一泡屎做记号,张大妮的母亲晚上过来扒开土把米面拿回家。

  枪炮声响到半夜,在鸡叫两遍的时候才消停。刘麦囤从红薯窖钻出来跑到战壕里,想捡洋落。他来晚了,早有人打扫了战场,上面除了脚印血迹,其他啥也没有。

  他不知道这场战斗,是中日22次正面大对决之一的“兰封会战”序曲。


  (https://www.xvqianqian.com/3611/3611107/11111015.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