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免费 > 第283章 以民为本

第283章 以民为本


第283章  以民为本

        东汉立朝伊始,便偏向大地主,渐渐诞生了士族,随之而来的是土地兼并,平民开始失去土地。

        此时天灾连年,人祸不断,使得本就贫穷的平民百姓纷纷破产,生计无着,他们或沦为佃农,或沦为奴婢,或弃农经商,甚至还不少被迫流亡,成为流民。

        为了求得生存,流民多次举行起义,黄巾之乱,便是其中的巅峰。

        这被称为流民一怒天下反,然而起义导致社会连年战乱,反过来又产生了更多的流民,成为天下所有人都无法逃脱的循环。

        流民之所以产生,主要原因有天灾和人祸两方面,天灾造就矛盾,人祸激化矛盾,两者相生,天下大乱。

        天灾即是自然灾害,是导致流民产生的直接原因。

        东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气候由暖转寒的时期,气候渐趋寒冷,自然灾害多发。

        东汉一共195年,其中有明确史料记载的灾年,竟有119年之多,这一阶段的自然灾害以多种灾害并发为其典型特征,其中水灾、风雹、早灾、蝗灾较为常见,而且往往同年中两灾、三灾并起。

        尤其是汉安帝在位其间十九年,只有一年未见灾荒记载,几乎每年都有数种灾害发生,其中最多的一年为延光元年,这年共发生水、旱、震、风、雹、蝗六种灾害,整个天下困苦不堪。

        这也是为什么袁熙读到这段历史时,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可能兴修农田水利设施的原因。

        所谓风调雨顺,完全是看天吃饭,只有人对大自然的改造,才是拯救自身,泽被后世,利在千秋的根本解决办法。

        自然是美的,百姓也是也是美的,两者结合而出的升华之美,便是劳动人民改造自然,从大自然中获取回报的过程。

        对于自然灾害,汉廷可以救灾,但是当朝廷不作为,或者无能为力时,就变成了压垮百姓的最后一根稻草,此谓人祸。

        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人口数量,《中论·民数》篇:“民数周为国之本也”。

        东汉初期百废待兴,汉庭极为重视增加人口,故大力鼓励生育,《后汉书·章帝纪》载:“人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

        加上鼓励早婚等因素,人口因此飞速增长,到了中后期,出现了地少人多的情况。

        但另一方面,汉廷并未采取办法阻止大地主大士族兼并土地,加上东汉赋税非常沉重,其特点是田税轻,人头税重,这明显是偏向大地主,将农民逼上绝路。

        如果遭遇重大变故,使农民不堪重负,破产流亡,出现“百姓流离,无故者半”、“天下户口减半”的局面,便使得大量自耕农破产,成为无地的贫民。

        没有饭吃,自然要起义,且不管黄巾起义中,是否有大地主大士族浑水摸鱼的影子,其始作俑者,还是汉廷的政策出现了偏差,导致被反噬的恶果。

        而豪强地主们“攘公法,申私利,跨山泽,擅官市”,成为了大大小小,称霸一方的势力,同时觊觎着权利顶峰。

        袁熙心知这个问题,从封建社会迈入资本主义社会后,都没有解决,只是既得利益者从大地主变成了资本家而已,食利阶级从始至终都在把持着政策的制定。

        在这种社会中,交税的主力都是社会中层,而收入最高的上层人士,却想方设法避税,甚至出现了负收入,真是极为讽刺。

        这便是袁熙为什么如此痛恨士族地主的原因,朝代覆灭的最后一根稻草也许不是他们,但之前的几捆稻草,肯定是他们压上去的。

        袁熙是个很有别扭的人,他更痛恨资本主义,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社会除了比封建社会生产力高得多之外,许多地方的社会道德还不如后者。

        比如更加隐蔽,压榨下层民众的手段。

        比如表面平等,实际更加放荡的人伦。

        比如更加坚固,无法让人反抗的锁链。

        资本主义萌芽,激发出的不仅是社会前进的动力,还赤裸裸的压榨出了更多的血汗和生命。

        要是两种社会形态具备同样的生产力和技术力,到底哪个高明,袁熙其实并不知道。

        所以袁熙不打算搞什么资本主义萌芽,这很可能是是条弯路,又如同宿命之环般,兜兜转转画了一个圈子回到原点。

        如果历史的轮回真是如此的话,那他宁愿尝试一下,如果不走这个环的话,能不能打破这个怪圈?

        袁熙从不否认事情有两面性,凌驾于百姓民众之上的,天子之下的统治阶级,从上古最早的奴隶主,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再到汉末魏晋唐朝的士族,再到宋明时期的士绅,以及资本社会的资本家,里面固然有剥削压迫百姓的存在,但却不可否认,也有自我革新,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

        相较于后世一股脑将罪责推给所谓的资本,袁熙就想不明白,资本,不就只是资本吗?

        资本是死的,掌握它的人才是关键,好人叫做企业家,坏人叫做…..反动派。

        当然,反动派可能是富人,也可能是甘当富人马前卒的精神奴才。

        倒推回来,当今也是这样,袁熙不可能灭尽天下士族,视其反动程度,便只能拉拢一批,打击一批,感化一批,消灭一批。

        流民导致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向富庶地区大量涌入,而战乱地区出现了千里无人烟的景象。

        袁熙若想夺取天下,他以后也会面临类似的问题。

        就像他提前看到了魏晋将人口内迁,外族趁机占据边疆为乱的前车之鉴,便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人口多了,地不够种,那就往外走好了。

        天下之大,为什么非要固守一隅呢?

        这开拓边疆,放眼海外的风气,便由他在幽州吹起,传遍整个天下好了。

        流民们见到袁熙的兵士列队经过,纷纷慌乱地躲到路旁,尽量远离队伍。

        毕竟此时乱世,诸侯为了提振兵士士气,默认可以随意掳掠百姓,所以乱世中对于百姓来说,过得甚至不如一条狗。

        毕竟做狗的话,狗主人还是要给肉吃的。

        不过他们躲躲藏藏走了大半天,却惊讶地探听到,这支队伍和他们的目的地相同,竟然也是要去蓟城的!

        这些流民心里嘀咕起来,先前有消息传出,蓟城招纳军屯民屯,以及匠人农人,去登记户籍的,便有地分,所以他们才拖家带口,往蓟城而去。

        但这么不巧,和兵士们碰上了!

        要知道如今天下,少有哪支诸侯的军队不骚扰百姓的!

        虽然也许能保住性命,但财货被抢,妻女被掳,都是常有的事情,所以大家谁也不愿意靠近兵士,免得惹祸上身。

        很多人开始犹豫,是不是就此散去,但也有的人经受不住到了蓟城,便能分到土地的诱惑,边远远在道路旁的树林杂草中艰难行走。

        他们之所以还在坚持,是因为如今的幽州,经历了数次战乱,和刘虞在的时候大不相同。

        十年前刘虞在世的时候,对饱受黄巾之乱的幽州,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数年间恢复了生产,民众安居乐业,其他州来幽州定局的流民百姓,有上百万人之多。

        但刘虞被公孙瓒杀死后,公孙瓒治下不严,导致兵祸害民,百姓苦不堪言。

        尤其和袁绍翻脸后,幽州便全面卷入战火,包括汉民,乌桓,鲜卑在内,都波及在内,无一幸免。

        战争对于生产的破坏是毁灭性的,百姓纷纷成为流民,或者逃入山中谋生,或者成为士族地主的奴隶,或者干脆落草为寇。

        袁熙去广陵前,便告诉赵云打下蓟城后,要广纳流民,恢复生产,如今袁熙从车窗中看过去的,便是这么一副民众如蚁,踟蹰求生的景象。

        他心道赵云倒是做的不错,流民能有此举,肯定先前到的人安定下来,再口口相传,人们才会争相投奔。

        袁熙放下帘子,却见身边甄宓正抱着阿香,逗着她玩闹,对面却是吴夫人一脸局促不安的模样。

        吴夫人觉得袁熙甄宓的目光,总是有意无意看向自己的腹部,让她感觉手脚都无处安放。

        她本来想尽量不和袁熙见面,结果袁熙家眷一共就两辆马车,一车四个位置。

        一辆环氏母女和蔡昭姬坐了,留下吴夫人,便只能和袁熙甄宓共乘一辆。

        她上车时看到甄宓那不怀好意的笑容,心道这肯定是故意的!

        甄宓一边逗弄着怀里的阿香,一边对吴夫人报以微笑。

        她现在心里得意得很。

        吴夫人的来历,在甄宓的再三逼问下,袁熙还是无奈地告诉了甄宓真相,并叮嘱她千万不要泄露给别人。

        甄宓心道自己这夫君,可真是不一般啊,这是专盯着寡妇下手啊。

        身份还都不一般!

        蔡昭姬就不用说了,好像自己没嫁给袁熙之前,他就将公孙瓒的遗孀带回府中了吧?

        更让甄宓惊讶的是,这吴夫人竟然是孙坚的遗孀,夫君这是和天下诸侯过不去了吧?

        而且这次过得更加过分,连孩子都有了!

        甄宓明白当时袁熙是喝醉了酒,无心插柳柳成荫,但还是心中微微有些做酸。

        怎么吴夫人怀孕这么容易,自己肚子至今没动静呢?

        让华佗配几服药吃?

        吴夫人用眼角余光瞥到甄宓对着自己笑,心道年轻真好啊,自己二十年前,也曾这么无忧无虑过。

        但是甄夫人真的明白,若是出现了庶长子,对她自己有什么影响吗?

        袁熙心虚的盯着两女,感觉车内气氛越加尴尬,刚想说话,就听车外乱了起来。


  (https://www.xvqianqian.com/3692/3692457/117637189.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