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
温体仁等内阁诸人对于两名新晋大学士倒是持着无可无不可的态度。
王应熊和张至发早就做好了随时让位的准备,两人自知在皇帝心目中早就没有了应有的地位,所以现在只盼着到时能有个体面一些的荣衔致仕回籍就好。
温体仁则是一点不担心自己首辅的位子会被人取代。
在他看来,虽然增补阁臣之事已成定局,新入阁之臣也都是年富力强、能力出众者,但至少三五年内他的位子会相当稳固,五年之后自己也就已是古稀之年,退下来也就无所谓了。
而对于大明朝堂为皇帝所看重的这些重臣,温体仁也有过详细的分析和判断。
不管是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几人也好,还是陈奇瑜、杨嗣昌、范景文、侯恂等人也罢,这些人都目前来看都缺乏掌控全局的能力,也缺少体察圣意的本事。加之都是久握重权、杀伐果断之辈,已经养成了说一不二的习惯,容不得别人对自己有所质疑或者不尊,这群人聚在一起指不定会出现何等场面呢。
洪承畴、卢象升都是以军功著称,这些年来一直在带兵打仗,与抚民治民之上几无建树。而内阁是以辅助皇帝处置内政事物之地,在流贼已灭、建州难保之境下,皇帝的关注点肯定会转向大明境内安民富民一事上来,这二人是否能在民政上有所成就尚未可知。
孙传庭、陈奇瑜虽然文武兼备,但性格上都有着不小的缺陷。陈奇瑜的能力自不必说,在军略方面有着超卓的眼光和见识,但其得势后易生自满之心,随之便是举止失措,很快便会有让人诟病的问题出现,这一点让他很难成为首辅之臣。
孙传庭崛起神速,在陕西虽只短短两载有余,便已在文治武功上卓有建树,从今上日常的言行当中可以发现,孙传庭是今上最为看重的文臣之一,也是最有可能成为首辅之人。
但孙传庭同样有着性格过于刚直、资历尚浅的缺陷,这一点只能在内阁中历练数年方能得以改善,短期之内绝无可能被推到高位。
范景文、侯恂虽长于内政,但其所擅长的皆是方面之才,不具备统帅全局的眼光,不可能成为皇帝属意的首辅,只是在特定领域内给皇帝以更加专业的建言而已。
杨嗣昌虽然才干、风度、媚上等方面都不错,但可惜资历太浅、也无殊功,年纪比皇帝眼中的红人孙、卢、洪、陈还要大,这辈子根本不可能登上首辅的位子。
若是其心有不甘下挑起事端,最后很有可能会被今上所厌,不过按照杨嗣昌八面玲珑的手段来看,他自然会认清形势,在内阁中谋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至于礼部尚书张国维,刑部尚书冯英,入阁的机会都很渺茫,更别说首辅了。
远在南京的李邦华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具备了做首辅的资格,但过于忠直的性子,恐怕不会为皇帝所喜,左都御史这位子就是最为适合他的。皇帝虽然很器重他,但怕是不会让他入阁,顶多加荣衔就是了。
若是朱由检知道温体仁现在的心思,肯定会给他竖一个大拇指,老温的猜测与他所想的几无二致。
在朱由检的计划中,来年增补阁臣后,温体仁的首辅还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继续做下去,等到孙传庭等人在几年之内理清了如何执政的思路,也从中摸索到阁臣所需的经验后,那才是温体仁致仕之时。
孙传庭的确是朱由检心中认定的首辅最佳人选。
按理说首辅之位应该给处事更加圆滑、手段更加柔和一些的洪承畴,但朱由检对这位被列入贰臣传的臣子有着抹不去的心理阴影,尤其是与孙传庭、卢象升这种忠勇刚烈的名臣一对比,洪承畴的形象顿时矮化了一大截。
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后朱由检认为,当下的大明刚从多年的战乱中走出,还要面临着持续天灾的恶劣影响,江北之地可以说是处在百废待兴的局面。
此时的大明顶层人物,需要的不是那种守旧保守的官僚,而是勇于任事、敢于进取的开拓之臣,孙传庭的性情能力刚好符合这一要求,只要有自己给其强有力的支撑,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力争在十年之后,使得大明北境初现大治的雏形。
在朱由检的计划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重要部司的职能都要进行微调,以便使其职责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而权柄极重的都察院便是首先需要调整权利的部司之一。
在加大都察院监督力度的同时,也要制订相应的章程来约束言官们的权利。
自唐朝的牛李党争之后,历朝历代的文官们便形成了为了各自的利益、利用各种手段相互攻击的恶劣作风,而各个时期的言官们都在这些争斗中扮演了最主要的角色。
因为言官们有着一种得天独厚的战斗属性和特权,那便是可以风闻奏事。
这种特权被文臣们给与了无限放大,也凭空产生出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而很多名臣良策都倒在了这种带有无限恶意的攻击当中。
朱由检认同后世的普遍观点,他认为,这个风闻奏事的特权更像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
这种恶政特权如果不加以限制,那未来的朝堂很快还是会回到老路上去,争吵谩骂、个人攻击将会无休止的上演,而绝大多数身涉其中的臣子最后都会败下阵来。
言官们的主要权利不改,但风闻奏事权将会被取消。
以后弹劾任何大臣都必须有确切的证据,否则就是诬陷,这是要被同罪论处的。
有效的证据是弹劾的基础,要将被弹劾之人所犯的罪行每一条每一项都给出足够的证据,以此来服众。
等到李邦华从南京回来,这一条就会在都察院开始实行,以杜绝有人动用言官攻击政敌的现象,使得朝臣们的精力都用在处置政务上,而不是担心在公事上得罪他人会招致打击。
言官的职权虽然是监察百官,但在此之前这项最主要的职责被大多数人选择性的给忽略了。
监察百官的指向是朝臣们对于各自政务的处置,而不是针对着某人的个人私德进行人身攻击,这一点必须要明确。
北宋名臣欧阳修便是受害者之一。
他被政敌指使言官诬陷其与儿媳有私情,羞愧无奈之下只得辞去了参知政事的职位,而随着他的丢官去职,这段无中生有的诬陷也戛然而止,舆论也被迅速平息下来。
这就是典型的诬陷,因为到最后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欧阳修有这样不道德的行举。
朱由检决不允许在自己的眼前出现如此恶毒之事,敢有以身试法者,夷州开荒去吧。
(https://www.xvqianqian.com/3706/3706581/74031428.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