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银河问天录全文免费阅读 > 大陆科幻创作的三个问题

大陆科幻创作的三个问题


  本文之所以用“大陆科幻”这个词,是因为两岸三地的科幻文学,其历史和现状完全不同,各具特点,直到目前尚无法包容。大陆科幻创作中的问题只有从大陆科幻的发展历史中寻找答案,而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必须参考大陆文化市场的实际情况。

                  大陆科幻创作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专业创作队伍。自五四年郑文光的《从地球到火星》开大陆科幻创作先河后,大陆科幻一直是业余创作行为,即由科普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或专业科学家在业余时间里,凭个人兴趣进行。科幻创作自诞生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自身规律和专业性,业余创作无论在作品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无法保证。而最无法保证的,是作者因为无法靠写科幻为业,无法在连续创作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水平。八十年代早期的叶永烈、刘兴诗、魏雅华,晚期的吴岩、姜云生,九十年代早期的何宏伟、孔斌等人,都因为忙于本业而在黄金年龄上淡出科幻创作。这样的现象实在太多,以致于科幻杂志的编辑们开会时常互相询问,某某某又有多少年没写科幻了?某某某不知又干什么去了?

                  这种现状使得大陆科幻作品有典型的业余创作的痕迹:有优秀的创意和灵感,但就是难以把它们变成优秀的作品,总是欠缺丰满和完整。有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为写一部好作品,费时最多的不是创作,而是创作前的资料积累和创作后的反复修改。业余作者缺乏的正是这两块时间。不少大陆科幻作品其实都可有再加工的价值。条件是作者获得必要的创作时间。

                  面对这个问题,有的出版社转而找专业作家写科幻小说。当然,象梁晓声、朱苏进、毕淑敏、乔良等专业作家都有过类似科幻创作的尝试。但科幻创作有着与纯文学创作不同的自身规律,并非直接搬用纯文学技巧就可以奏效的。专业作家写的科幻小说,如果用科幻文学的标准来评价,恰恰十分业余。

                  其实,九十年代以来,这个问题本已有了解决的条件,那就是出现了一批“业余专业科幻作者”,如刘维佳、赵海虹、周宇坤、凌晨等人。论职业,他们是业余作者。但他们除了科幻之外,基本没有其它创作。他们一般出身于科幻迷,在科幻创作上钻研很久,有了相当的经验和体会。但他们这样的潜力缺乏一个释放机制。为了不给他人作嫁衣,尚无哪家出版社或杂志社计划将他们扶持为专业科幻作者。他们大多采取摘桃子的作法。

                  其次,是大陆科幻缺乏商业化写作的经验。通俗小说是科幻文学的重要源头。即使在欧美这样科幻文学相当发达的地方,科幻都不登大雅之堂,而主要由商业化写作来支持。优秀的科幻经典,早如凡尔纳、威尔斯的作品,中如阿西莫夫、海因来因的作品,近如米切尔•克莱顿的作品,本身都是商业化的作品,以情节曲折诱人为主要特点。好的科幻作品不仅不与商业化写作相矛盾,甚至往往就是一回事。  

                  自八十年代初期大陆科幻被定义为“精神污染重灾区”后,所有的科幻报刊都被要求自负盈亏,实际上为科幻走入市场提供了一个基础。从那以后,大陆科幻无论是创作、编辑,还是发行宣传,基本都是在市场机制条件下进行的。可惜大陆科幻作者并未因此掌握商业化写作的规律。这里面除了上述业余化的前提之外,还因为大陆缺乏商业化写作的传统。大陆不仅没有倪匡,也没有金庸、古龙和琼瑶、亦舒。在大陆各大学中文系文学基础理论教材中,至今都写有这样的原则:不能为取悦读者而创作。这其实是对读者水平的侮辱!如今上亿的接受过高中教育的读者,以及每年增加两百多万的大学层次的读者,就是你想“取悦”,没有真功夫也是作不到的。这种商业化写作的规律,不仅文学教材上没有,作为作者“老师”的编辑也很少有体会。大多要靠作者摸索。

                  再次,大陆科幻尚未形成自己的风格。五十年代学苏联,八十年代以后学美欧,大陆科幻到目前并没有摆脱模仿的痕迹。甚至不管作者有没有与外国人打交道的经历,主要人物都写成外国人。凡模仿者,水平必在模仿对象之下,这是无庸置疑的。今天大陆科幻的整体风格仍然停留在四五十年代美国科幻黄金时代的风格,这种风格在美国已经过时很久,甚至取而代之的“新浪潮科幻小说”都行将寿终。当然,与前两点不同,这个问题并非体制上的问题,确实需要“天才”的出现才能解决,在文学艺术这个相当个人化的领域里,少数天才确实能起到开创一个时代的作用。不说别的,如果没有金庸,武侠小说就摆脱不了地摊文学的地位。我们期待着开大陆科幻之新风的天才作者出现。


  (https://www.xvqianqian.com/4133/4133045/10443639.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