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秦王愤怒
周公公见状,不禁轻声劝慰道:“乾大人,陛下近来龙颜大怒,对南疆的琐事颇为不满。”
“您还是顺着他的意愿行事吧,切莫再逆了他的龙鳞。”
乾程烨闻言,面无表情地回应道:“周公公所言极是,本官自然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
“然而,作为臣子,规劝君王乃是我们的本分与职责。”
“自太祖皇帝开创基业以来,我朝一直秉持着开明纳谏的传统,未曾有因进谏而被诛杀的先例。”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陛下如何抉择与定夺,那便是他的事情了。”
“作为臣子,我们只能尽忠职守,却无法左右君王的意志。”
周公公听后恍然大悟,乾尚书在朝中为官已有两百一十年之久,历经四代君臣的更迭与风雨洗礼,什么样的政治风波与考验,没有经历过?
作为臣子,进谏确实是他的职责所在。
皇帝是否采纳谏言,那便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在乾程烨看来,或许进谏的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
因为这代表着,臣子对君王的忠诚与担当。
就在这时,兵部虎符突然震动起来,一道紧急的信息迅速传入大堂之内,原来是来自秦王的帅印所发出的指令。
周公公见状不敢怠慢,连忙拱手道:“乾大人,咱家这就回去向陛下复命了。”
乾程烨迟疑了一下,说道:“周公公且慢,自从陛下还是潜邸之时起,您便一直贴身侍奉左右。”
“近几年来,陛下的变化与心态,您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
“有些事情……或许您出面劝解一二,会更为妥当与有效。”
“咱家明白了。”
周公公点头应允着转身离去。
当他踏出兵部门槛的那一刻起,一道传音,在乾程烨的耳边轻轻响起:“乾大人请留步,陛下赏赐的仙丹,还是好好供奉起来为妙啊!”
这声音虽然轻微,但却透露出一种深沉的意味与警示。
……
南疆之地,楼船巍峨立于江面。
汤宸屹立船头,目光如炬,远眺数里之外的坤宇京都。
隐约间,战马的嘶鸣声与刀枪的碰撞声交织成战火的序曲,紧张的气氛在空气中弥漫,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正当汤宸即将挥下攻城命令的决断之时,父皇的旨意犹如晴天霹雳般降临。
旨意中言辞严厉,毫无回旋余地地命令他立即撤退,放弃进攻坤宇京都的计划。
汤宸心中涌动着不甘与疑惑,但皇命如山,他只能无奈地遵从。
“传令全军,即刻撤退,返回宁越城!”
汤宸的声音坚定而沉重,在楼船上回荡。
数十万大军闻令而动,缓缓调转方向,如同一条巨龙在大地之上蜿蜒。
先锋部队与后军互换位置,他们在坤宇京都城外虚晃一枪,然后带着未竟的壮志和无尽的遗憾,浩浩荡荡地离去。
路上,烟尘滚滚,将士们的铠甲和兵刃被染成了土黄色,仿佛是大地的印记。
旗帜在风中摇曳,失去了往日的雄姿。
原本雄浑的军势,也随着撤退的命令,而逐渐消散。
在镇北军第六营中,汤允的心情格外沉重。
他紧锁眉头,脸上写满了不解和不甘。
他们曾距离坤宇京都只有咫尺之遥,携带着大胜的余威,原本有着九成把握能够一举覆灭伪坤宇国。
在这关键时刻,撤退的军令,却如冷水般浇灭了他们的斗志。
刘和作为汤允帐下的一名校尉,策马赶上前来询问:“将军,我们为何不继续攻打坤宇京都?”
“这岂不是功亏一篑吗?”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深深的惋惜和不解。
汤允摇摇头,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波澜。
他心中也有许多疑惑和不解,但他猜测,这一切可能与监国太子有关。
于是,他沉声说道:“我们先返回宁越城吧,召集众人商议一下。”
“胡爷消息灵通,他或许能为我们揭开这其中的缘由。”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坚定与期待,仿佛在黑暗中寻找着一丝光明。
……
宁越城的中军大帐内,原本庄严肃穆的气氛突然变得沉重起来。
汤宸,这位身居高位的将领,愤怒地将手中的旗牌猛地摔在地上,清脆的破碎声回荡在静谧的空间内,碎片四溅,仿佛是他愤怒情绪的具体化。
“这简直是荒谬绝伦!”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深深的愤怒与不解,每个字都仿佛是从心底挤出的怒吼。
戴厚德,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将,眼神敏锐地扫过大帐内的每一位将领和高人。
他深知这里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陛下的眼线,于是急忙上前一步,低声劝诫道:“殿下,请慎言啊!”
汤宸深吸一口气,努力地压抑住内心的怒火。他咬牙切齿地说道:“父皇必定是受到了小人的蒙蔽。”
“否则怎么可能会下令,让李真人和璇玑真人,去执行招安这样的任务?”
他一边说着,一边在心中快速地思索着应对策略:“我必须立即上奏父皇,陈述他们在战场上所受的重伤,根本无法胜任这样的重任。”
“难道父皇还会派人,亲自前来查看他们的伤势吗?”
然而,大帐内的其他人,却都选择了沉默。
他们低垂着眼帘,仿佛这一切都与他们无关。
但他们深知,这道旨意所蕴含的深意,,远远超出了表面的文字,所能表达的。
陛下在军中的密探遍布各处,每个人的动向都无法逃脱他的掌控。
从此以后,他们必须更加小心谨慎地行事,以免稍有不慎就触犯了忌讳。
李平安和璇玑虽然实力并不强大,却拥有着独特的才能和智慧,这使得他们在陛下眼中的价值,丝毫不亚于那些炼神境的高人。
派遣他们去坤宇京都执行招安任务,无疑是对秦王的一种牵制。
秦王肯定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他深怕这二人会陷入险境。
这既是对秦王的防范,也是对南征军中将领和高人的一种,敲打和警告。
这道看似普通的旨意,实际上却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意义。
它让南征军中的将领和高人们,再也不敢与秦王同心协力。
因为他们都深知,自己的命运,已经与陛下的旨意紧密相连。
(https://www.xvqianqian.com/4196/4196854/15418502.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