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三章 虔诚的诵经
李天本身是不喜欢长时间打坐念经的,有这时间,他宁可找个地方痛痛快快的睡一场。当然,有着同样想法的,还有一旁的释迦摩。
李天宁可去睡大觉,而释迦摩则宁可泡在酒缸里面。
但是无论是李天还是释迦摩,都在虔诚的诵经。因为他们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更知道这件事未来有多重要。所以,尽管两人都不喜欢,却也不是在这里拿花架子,而是真正的在诵经,虔诚不已!
但是,这样做既然有用,那就一定要做。就像李天现在对众人的要求是一样的。
李天看向众人,突然问道,发心者在动静语默、来去出入的一切中,如何能安住於菩提心而不动?见众人面面相觑,李天微笑道,所以问云何应住。众生心有种种颠倒戏论,所以问云何降伏其心。住是住于正,降伏是于於邪。住是取着不舍,世间众生都有自性执见,以色为实色,以声为实声。
却在此时,曼殊室利突然从大众中站起来,批上袈裟把右肩露在外面右膝跪地合掌恭恭敬敬地向李天行礼,然后赞叹地说:“您是世界上最稀罕少有的佛上大人但是众生的心是非常脆弱的,如何使发心修行的善男信女,在发起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时,使它不退失?及如何降伏妄想心使它不起妄念呢?”
李天回答说:“问得好!问得好!如同你所说的,我经常关心诸位菩萨如何修行,又时常叮咛诸位菩萨如何负起度化众生的任务。所以我当然要为你们解说,你们仔细地听着,我现在就为你们开示。发心修行的善男信女在发起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时,就与佛菩萨的心量没有两样,所以就应该使它不退失,如果有妄想心应该使它不起念。”
李天于是告诉曼殊室利说:“诸位大菩萨,在修行当中,应该依照下面的方法去降伏妄想心,降伏妄想心的方法就是首先不要执著众生相,众生相有九种,诸位大菩萨都要有这种想法:我要一一慈悲去救度他们,使他们业障消除,脱离生死轮回,永远达到清净解脱之境界,虽然众生有无限量之大,无法数之多,无边际之广,我都以慈悲心去解救他们,虽然有那么多众生受到我的解救,但我决不执著度化众生的功德,所以在诸位大菩萨的心中应该认为,实在没有一位众生受到我的救度。”
“为什么要有这些想法呢?要知道如果菩萨还有自私心,执著自我、计较得失,杂念纷纭,贪得寿命),他就不是菩萨了。”
李天告诉众人,要做一位大菩萨,他的心量必须很大,这样才能不计较,在不计较之下才会去做利益众生之事,但是在做出利益众生之事后,也不会有丝毫的执著,例如,不要去贪看艳丽的物品,才能使眼根清净;不要去贪听靡靡的音乐,才能使耳根清净;不要去贪嗅香浓的味道,才能使鼻根清净;不要去贪吃美味的大餐,才能使舌根清净;不要去贪穿华丽的服饰,才能使身根清净;不要去贪想物质的享受,才能使意根清净。
要作为一位大菩萨应该要做到忘记布施给谁,忘记布施多少,以及不求名、不求利、不求褒奖;为什么菩萨布施要达到这种境界呢?因为这样的布施心量才能广大,在广大的布施之下,他的福德才能增长,达到无限量之大。
世间一切有形体的东西也是一样,都是不实在的,因为他们都会毁坏,都会变化,所以世人眼光所见的一切相,都是虚幻的假相,怎可执著虚幻的假相,来蒙骗自己呢?所以世人如能不执著虚幻的假相,及不受一切外相的迷惑,这才是一位清醒的人,清醒的人才能如如自在,这样的人即使未见有形有色有相之佛身,但已了悟佛身的真实,因为心中有佛,佛心相印,佛就在他的心中了。
曼殊室利听完之后又向李天说:“佛上大人!您方才所说的话真是太妙了,我听了之后能感觉非常真实,但是众生的智慧有限,疑心病重,他们会相信您所说的话吗?”
李天听完之后,又对曼殊室利说:“曼殊室利不必怀疑,虽然我说的佛法非常深妙,但是仍然会有人深信不疑的,就是等到我圆寂后,仍然有持守戒律,广修福田的善男信女,对于现在我所说的话,仍然非常相信,认为那是真实的,不过这些能相信的人,机缘是非常特殊的,他们不仅在近世诸佛哪里肯修学佛法而种善根,甚至已于过去世无量诸佛时已种诸善根,所以他们听到一句话或看到一段文章,便能在转念之间,心净不乱,信心不退。以后这些信心不退的人,我当然能知道他们,更会看到他们,因为这些善男信女将会得到十方虚空无量无数福报与功德。”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善男信女,不但不会执著自我、计较得失、杂念纷纭,贪得寿命;更不会执著一切万法的名相,而本性是佛,万法非佛,即是成佛,万法皆空。以及执著空法的名相所以不能执著万法,也不能执著空法。”
“所以不要执著一切万法,也不要执著一切空法;就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为你们说法的时候,常用竹筏来作比喻,世人编竹为筏,渡人过河,到了彼岸,竹筏就不用了。我所说的佛法,就像渡人的竹筏一样,过了河就要放弃,何况不是佛法的理论,更不应该执著了!”
虚空是不可取得的,虚空的广大及虚空的恒久性也是难以言说的,就好比虚空来说,虚空本来就有,但是迷昧的众生往往忽略它的存在,佛法也是一样,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佛法,可是世人往往忽略它,还以为佛法不够普遍,这都是众生痴迷的看法,排斥的想法。
因为一切凡夫、贤人、圣人,在无为法的证悟方面有所差别,如圣人见山是山,不执著山,已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地步;贤人见山不是山,因为怕起欲念私心,所以排除一切外相外缘;凡夫见山是山,执著山,因为凡夫是贪心不足的,常常为了身外之物而起争执。所以凡夫、贤人、圣人差别就在于此,也就是无为与有为的差别。
李天告诉众人,将佛经记在心里,照着去做,或讲给别人听,这个人所得的福德胜过充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的福德,因为讲佛法给人听是法施的一种,法施是三布施:法施、财施、无畏施。能让人看到本经是法施,出钱助印是财施,护持佛法是无畏施。
李天停了一会儿,再一次强调说:“不管什么人,不管在什么地方,或什么时间,如能对人演说佛经或是经中的四句话,这个说经的地方就是无上圣地、就是无上道场,所有世间的天神、人民、修罗,皆应像佛塔庙一样的恭敬供养。”
当李天讲到此时,诸弟子都赞叹佛经的功德不可思议,那时候,曼殊室利听到这些话,更深一层地肯定自己所领悟的无上妙法,而且这些妙法将来可解救众生,让众生开悟解脱,不再迷昧沉于生死苦海,向李天说:“太稀罕,太少有了,佛上大人!您现在所说的无上甚深微妙法,我从过去到现在,洞彻一切妙理,但就是未听过这样的佛法。”
曼殊室利告诉李天,他可以想象将来如果有人,能够看到或听到这本经,去领悟它,一定能够产生信心,进而去修持清净法门,使自己本性清净,达到“是心是佛”的实在本相,因为众生皆有佛性,只是佛性受到蒙蔽而已,就好比镜子本来应该明净,只因蒙上尘埃而已,只要拭去尘埃,镜子的实在本相就是明净的;众生本有佛性,只因受到贪、嗔、痴的影响产生种种烦恼,如果没有贪、嗔、痴所带来的烦恼,当下即是自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像这样的人,当然是一位快速成就第一等稀罕少有的殊胜功德之人。
同时,曼殊室利还说道众生本有佛性,也就是说众生的本来面貌是佛性,只是众生已把佛性污染而已,只要了解这个原理,去修持证悟,即能成佛。实在本相的佛性,也是假籍的名称而已,修持证悟之人仍然不可执著。
李天听了之后,又对曼殊室利说:“你说对了!你说对了!如果有人看了或听了这本经,只要不错用心,依法修行,就是成佛的捷径之道,这都是实在之言,我现在更强调一点,如果将来有人看到或听到这本经,不惊疑、不恐慌、不畏惧,这样的人真是太难得了。”
李天等人都知道,如果多几个这样的人,那么佛国也不至于是现在的模样。
因为在与佛心相应之后,更应时时保持,让它永不退失,如何才能达到此目标呢?就是不可执著艳丽的物品,也不可执著靡靡的音乐、香浓的味道、美味大餐、华丽服饰,以上这些物质享受都不可以执著,然后才能升起清净之心,因此清净之心必须在一切都不执著的情况下,才可能产生的。
“如果心有所执著,你的念头就会随着外在的一切起烦恼,这样清净心就消失了,人反而不能安住了,所以我说菩萨的心中,不应有任何形形色色的执著,然后才能毫无挂碍,去做清净的布施。”
(https://www.xvqianqian.com/4202/4202560/11110281.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