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无敌仙皇之超级赝品大师在线 > 第八百二十一章 耽误不起的时间

第八百二十一章 耽误不起的时间


李天没有任何提问,直接讲述,因为他知道楞严经的与众不同,更知道想要讲完,需要耗费多少时间。

而时间,却是如今李天最不想也不能耽误的。

明和暗本来不同,怎么说见觉使它们相同?见觉离开了这三件事物就是空无,所以见觉与它们不异?虚空和见觉本来没有界限可以将其分开,因此见觉和虚空非不同。不论是见到明还是见到暗,见觉的本性并没有改动,所以见觉和明暗非同。

仔细观察,光明从太阳来,暗黑从夜色生,通达属虚空,障碍属大地,这个见觉又是从哪生的呢?见觉是有知有觉,虚空是无知无觉,这两者是不可能相和相合的,所以见觉不可能是没有来源而自己产生。如果见觉有所闻知,则这个闻知的真性是圆融遍在的,本然不动摇。

所以应当知道,见觉与无边不动摇的虚空,加上动摇的地、水、火、风等,合为六大。这六大的真性圆融遍在,都是如来自性,本来没有生灭。众生沉沦在迷悟之中,所以未能悟解此见闻觉知,本来都是如来自性的妙用。

应当观察这些见闻觉知,是生还是灭?是同还是异?是非生非灭吗?还是非同非异?众生不知道,于如来藏中,本体的见觉即是妙明的本觉,精真的觉见,亦可转为妙明的作用,它们本来清净,布满世间,随众生的识心而示现。

正如从一见根即能见全体法界,在耳能听,在鼻能嗅,在舌能尝,在身能触,在意能思,综合名为心灵,又能感觉各种身心内外的作用,都是遍照一切法界,充满十方无尽虚空世界。所以它没有固定的地方,只是顺著众生的业力而发生作用。世间的人们迷悟无知,以为它是因缘和合而生,这些都是识心分别计度的结果,而其究竟真理,非是语言所能表达。

意识的作用:识性是没有根源的,它是因为六根(眼、耳、鼻、舌、身和意)与六尘(色、声、香、味、触和法)的妄起而发生作用。看看眼前的人与物,目光所及之处,历历遍照,就像在镜中观物,并没有分别。可是,你的识性却从这当中一一分别,从而你可以分别出,这是人,这是物。由于这个识,你能了然知解种种事物。

但它是从见而生出,还是从外界的物相生出,或者是从虚空中生出,或是无因自生?如果识性是从观见之中生起,那么,如果没有明暗,没有色空,也就没有观见,没有见,识性从何而生?

如果识性是外界的物相中生起,那么,这个识性既不是从观见中生出,它就不能见到明,也不能见到暗,明暗都见,也就没有色相与虚空,如果没有这些外相,识性又从哪里生起?

如果识性从虚空中生,那么,没有外界之相就没有观见,没有观见,就无从辨别,也就不能了知明、暗、色、空等物相。没有物相,也就没有种种所缘之物。那么见闻觉知也就没有地方安立。离开观见和外物,虚空就等于空无,如是即使有物存在,也不同于一般事物,纵然有识性生起,又怎样才能将它分别安立起来呢?如果识性是无因而生,那么,为甚么不会在白天看到月亮呢?

详细审视,观见依于眼睛而生起作用,色相都是目前的现象,可以指出相状和形相,没有现相就是空无。这样再来审查,这个识性是从哪里生出来?意识的作用是活动的,而能见的功能是澄清的,所以他们是不能相和,不能相合,见闻觉知也是如此。因此识性并无其依缘之处,它无从自己发生启动。

如果识心本来无从生起,那么,应当了解,见闻、觉知等原来都是圆满清静的,它们的性能都是无从生起的。这样,识心、觉见与虚空,以及地、水、火、风等,合在一起叫做七大种性,其体本来圆融自在,都是如来真性,本来无生无灭。众生由于无知,不能悟解,见闻觉知,认知了别,这些原来都是如来自性真如的妙用。细心谛观,六处的意识心,是同是异,是空是有,或不同不异,或是非空还是非有?

于如来自性中,识心的真性即是本明真知,觉知妙明即是源于自性的真识,它们妙觉湛然不动,充满一切十方世间,含吐十方虚空世界,它们没有固定不动的处所,只是顺著众生的业力发生作用。世间之人们,迷悟无知,以为它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是自在如意的。这都是识心分别计度的结果,是一种语言的抽象理论,却没有真实意义。

佛陀讲完七大种性之后,富楼那从座中起立,问佛:“听了佛所讲的法要之后,我仍然存有疑惑。如果世间一切根尘,一切蕴、处、界,就是如来所说五蕴,六根、六尘、十二处、十八界这些都是如来自性,本然清净,为甚么他们突然现出山河大地等等有为相,而且这些有为事物,生住异灭,次第迁流,不相逾越,终而复始?

另外,如来说地、水、火、风等本性圆融,充布法界,常住不动。如果说地性遍在,那么,甚么地方去容水呢?又如果说水性遍在,就不会有火生出。为甚么又说水和火都遍在于虚空,而不互相消灭?地性是障碍,空性是虚通,为甚么两种本性都周遍法界?

这时,佛陀讲到:今日如来在此楞严法会中,宣示了无上胜义,但声闻修行者和未能明了空和无空的二空奥义之修行者们,以及所有回向上乘阿罗汉的修行者们,都能退达到成佛的唯一寂灭之境地,都能驻持在菩提道场,也能登上无上修行的道路。

佛说:世间一切本然清净,为甚么会出现山河大地?如来说觉的真性是无上的明,是无上认知了别智慧,本真的觉亦是认知了别的无上灵明吗?

富楼那说:我曾常听闻佛宣说这个义谛。如来说:你所说的觉与明,是指觉的本性是无上认知了别智慧呢?还是无了别智慧的觉,即不明的觉,而我们则要去明了它,所以称它为明觉?

富楼那说:如果这个觉性,本来就没有明,那么觉也就无明了。

佛说:觉体并不是妄心所能明的,但觉体成了所明的物件,于是在妄想中又产生妄能。这样一来,在本来无同异的觉体上,就分成了能所两方面。于是能就成了主观的自我,所成了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中,又产生了种种不同的现象和这些现象相对,从而产生了共同无异的虚空,在这个有和空相对之中,又产生了无同无异的众生。

就在这样相对的境界中,互相扰乱,如目瞪睛空,因劳而发狂花,劳久而产生的尘相,自相浑浊,由此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是同,世界是异,这当中无同无异的众生,是真正的有为法。

于是静态的就形成虚空现象,虚空的体性都是相同的,而世界万有形相,就各有不同。而这自性本体却没有同异之别,才是真正生起万有现的法则。本具之觉性和光明虚空之对立,于是形成动摇,这样就产生了风轮,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气层,由这个大气层来支持整个世界。

由于虚空生出摇荡之状态,由自性本体的光明,凝结而成立坚固的物质,于是有金属性能的物质宝藏,成为大地的中心。所以大地的中心,有金轮性的坚固物体保持国土。坚硬的东西成为金宝,摇动的东西成为风力,风性空气和固体的金性相互摩擦,于是有火光生起,而变化的本能。大地中心的物质宝藏,与光热相成产生润湿的本能。

因此火性的光热上蒸,故形成水轮,于是包围十方世界。火性之光热向上升腾,水性向下降落,它们相互发生,从而形成物资的世间。湿的成为大海,干的成为陆地。如此情形,所以大海之中常常会有火光爆发,陆地上又有江河流注。

如果水势弱于火时,地壳就渐渐凝成,聚结成为高山,所以山石相击时,能上生火光,当岩石融化了,就成为了水。土性之势弱于水性时,就生长而成为草木,所以树林草木被火烧以后,就会成为土质。所以当挤压草木时,就会挤出水来。这种种事物相互为种因,而交相妄乱发生,由于这些因缘,世界也就相续相继下来。

“其实这些道理是很简单的,但是就是有些地方会一时半会想不通。”曼殊室利和摩诃萨趁着李天喝水的功夫说道:“今日听到佛上大人这么讲,倒是有些茅塞顿开的感觉了。”

“嗯,若是你们可以从中悟出东西来,那自然是在再好不过的。”

李天说道:“楞严经从人的本身分析,解释了佛法的第一义谛之后,又从世界的角度来进一步解释,佛法的根本真理。而世界又分两部分:物质世界和有情世界。楞严经中所讲的七大:地、火、水、风、空、见和识,就包括了世界的这两大部分。这是楞严经的特色,因为,其他经典只言四大,惟独此经说为七大。”


  (https://www.xvqianqian.com/4202/4202570/11110323.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