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大明救世主完整版 > 第四十七章 异变又起之名臣到来!

第四十七章 异变又起之名臣到来!


第四十七章  异变又起之名臣到来!

总兵府,傍晚时分。

庆功宴结束之后,高耀晋开始返回自己的家。

当然现在的高耀晋,出入已经具有威仪,和刚刚穿越时身边只有一个小厮相比,现在他每次出行都有六名亲卫护卫。所以就算他荣升为百户,这个安保规模都已经足够。

而等到他骑着马儿,踩着点点星光回到家之后,因为坐在贺世贤这个大酒缸的身边,脱身不得,他同样喝的有点多了,所以才一沾上枕头就已经睡了。

这让一心准备问问他,在庆功宴上有没有得到封赏的阿福,话都问不出来了。不过高耀晋并不是一个人回来的,等到随行的护卫递给了阿福一个大盒子,阿福打开一看,发现里面是一身崭新的百户官服后……开心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第二天一早,高耀晋醒过来之后,略微喝了一点醒酒汤,就准备出门了。

现在的他无事一身轻,就准备去一趟戚家军和白杆兵的驻地了……趁着这两支强军现在还在沈阳,好好去取一番经的。

戚家军和白杆兵此次前来沈阳助战,是辽东经略袁应泰派来的,既然任务已经完成,他们估计很快就要返回辽阳城了,所以必须抓紧时间的。

可高耀晋正准备出发,还没迈出门口呢,阿福已经兴奋的凑了过来,手里捧着昨天的那个大盒子道:“少爷,这是正式封赏下来了吗?看着很不错呢——都升到百户官了呀!”

“这还不算吧,这只是沈阳方面的封赏,等到最后朝廷的封赏下来,那才是此次的最终封赏——”高耀晋就是尽量语气平淡的道。

“唉呀妈呀少爷你说啥?”而阿福听了之后眼睛都瞪得溜圆了,惊喜万分的道:“这还不是全部?那等到朝廷的封赏下来,又能当个什么官?”

“估计是个千户吧——”高耀晋就是轻描淡写的道,虽然说出这个答案的时候,他自己都忍不住露出了笑容。

要不怎么说富贵险中求呢!这区区十几天的时间,他就从一个手中什么权力都没有的光杆司令,闲职总旗,晋升为正五品千户了!

这种升官速度,不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也是举世罕见的了!当然现在这种好事,就落在了他的头上呀。

“千户官?我去!那不就成了一个千户所的老大了吗?”而阿福听了都乐的快要跳起来了!因为他对于千户官的威仪那是再清楚不过的,想当初高耀晋仗义去为手下领粮的时候,一个小小的攒典都敢给他脸色看的,可是现在呢?估计都要爬过来跪舔他了吧……

而等到离开家门之后,回想着刚才阿福那种兴奋的模样,高耀晋其实自己都感到非常满意了……千户,一所之老大,已经能算是迈入中级武官的行列了。

例如他己经有资格列入兵部选送的御览揭帖了,就是说皇帝都可能知道你这个人了,就是不知道到时候揭帖上自己的两句考语是什么,不过想必不是什么坏话。

所以这种身份地位,和之前不可同日而语。

并且最重要的是,当上了千户官之后,手中的权力就放大了几十倍,已经可以拥有足足一千名部下的!

虽然这些部下只是些卫所军,以大明其他卫所的通行做法,就好像他那位顶头上司的顶头上司,杨国昌千户来说,不过是吃吃这些名额的空饷,养上几十名家丁而已。

可高耀晋不同,有了超越这个时代的见识,再配合一些手段,他有信心以此作为基础,打造出一支当世强军的!并以此作为起家的资本!所以说这次晋升真的非常重要!

并且只等正五品的官身正式到手之后,到时候根据地的选择,例如是继续留在沈阳城发展,还是返回山西老家发展,就不用那么纠结了。

因为只要有了这个名分,那就有了腾挪的余地了……并且只要运作得好,就能成为一支谁都无法忽视的力量。

而这种远景,是之前开局只是个惨兮兮的光杆司令的闲职总旗,无论如何做不到的。

所以说舞台已经有了,就看接下来如何发挥了。而这样有了一个大致的发展框架后,前去川浙联军那里求取真经的动力就更加足了。高耀晋先去的是戚家军的军营,因为同样是在沈阳城内,所以没一会他就到了地头——一处千户所规模的营房。

只是还没等他靠近这处军营呢,就听到从里面传来了阵阵嘹亮的出操声……高耀晋看看天色还很早,就不得不让他感叹了,不愧是天下至强军啊,这种每日勤练不缀的精神,是值得他学习的。

并且高耀晋发现,戚家军还和一般的募兵截然不同,警惕性特别高,检查特别严格。

例如他到达之后,才刚刚靠近营房的大门,就被站岗的二名戚家军给拦了下来——哪怕高耀晋今天穿的是一身崭新的百户官服。

不过高耀晋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更加赞叹的,这都有我大汉细柳营之风了。于是接下来他就依照规矩,亮出了百户腰牌,又说明来意,这才有一个戚家军进去通报的。

好在没多久,里面就迎出来了一个戚家军的军官……并且来的还是一个熟人,正是戚老将军之子——百户戚元辅。

“哈哈,小高大人你怎么会来这里的?”

看见高耀晋居然会来这里,戚元辅很是高兴,因为两人年龄相近,志向又相投的关系,他和高耀晋虽然一共才见了几面,却很谈得来,并且因为都很钦佩对方,已经互相引为知己了。

而高耀晋看到了戚元辅后,看到这位戚家军的第三代领军人物,也感觉很是亲切,就是笑着道:“戚兄有所不知,我是上门来取经来了,毕竟寻遍天下,像戚家军这样的强军也是举世难寻的呀。”

“哎呀,高兄弟过誉了呀——不过高兄弟愿意来这里看看,愚兄是举双手欢迎的——”戚元辅就是连声欢笑道。

可正当两人谈笑相得,正想一起走进军营好好观摩一番的时候,远处却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接着高耀晋就看到,就在他刚刚过来的路上,有两个骑兵朝这边飞驰而来,并且等来到近前一看,高耀晋就更加惊讶了……这二人高耀晋还是认识的,分明就是看守总兵府的家丁。

看来这二个家丁是专门来找高耀晋的,见了他之后立即跳下马来,行了一个礼道:“小的见过大人,奉贺总镇口谕,请大人立即前去总兵府一趟!”

“哦?是总兵大人找我?”

高耀晋听了就是更加奇怪了……就现在的情形来说,沈阳城危险已经解除,民心安定,后金军更是被打的都跑没影了,那还有什么事情是这么急的呢?甚至都要专门找到这里来?

不过既然是这样急着召见,高耀晋也不敢怠慢,所以只能和戚元辅告辞之后,就在一干亲卫的护卫下,匆匆赶到了总兵府。

以高耀晋这张脸,总兵府门口值守的家丁早就认识他了,所以连贺世贤之前给他的特制腰牌都用不上,就能自由进出的。

不过正在他准备走进去的时候,却发现在大门一侧的拴马桩上,正有六七匹高头大马拴在那里,还是一副浑身冒汗,长途奔波而来的样子,显然总兵府来了什么重要人物。

此次的见面地点依然是在会客厅,等到高耀晋穿过一进宅子二进宅子,走过游廊,步入了会客厅之后,就看到贺世贤正穿了一身正式的武服,早已经等在那里。

只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以贺世贤的地位,他居然不是坐在上座,而是甘于作陪的。

而会客厅的上首位置,则坐着一个高耀晋从没见过的文官……此人年约50,穿着一身正四品的文官官服,并且看这种座次排序,显然地位还要高过贺世贤的。

沈阳城什么时候,居然来了这样一位大员的?高耀晋就很有些意外了,要知道在辽东这种边塞之地,也就是辽镇,武将多而文官少,至于高级文官则更少,所以常见的只是七品八品这样的低级文官,六品以上都少见。

就好比他那位老爹,以从三品的文官身份参与兵事,就已经是整个辽镇的第三号人物了,所以现在忽然冒出来一位正四品大员……

高耀晋就再次打量了一下对方,只见此人面目清癯,颌下一副美髯飘扬,并且这副美须髯还打理得丝毫不乱,根根挺直,显然这是一个注重自身仪表修养的人。

不过此时,这位高级文臣正心事重重的坐在那里,双眉紧锁,甚至那种忧心忡忡的程度,连高耀晋走进来都没注意到,显然是遇到了某种难题。

而更让高耀晋奇怪的是,如果说这位满面愁容,有什么理由,可就连在昨天的庆功宴上还是兴致高涨,喝酒喝到后来都高唱得胜歌的贺世贤,这会脸上都没什么笑模样,甚至脸色隐隐间都有些发黑的。

所以高耀晋就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看来又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并且还是很要命的事情。

“高家小子你来啦,来来,先见过张大人!”这时贺世贤看见高耀晋来了,这才勉强抬起了头,挤出个笑容道。

张大人?高耀晋听了正快速开动大脑,想着这是哪路神仙的时候,这时这一位才注意到他。

这位张大人抬头打量了他一下,就是勉强笑道:“你就是高耀晋?写出沈阳防守法的高耀晋?好好好,果然是少年英雄!

“本官张铨(发音同‘全’字),你可能不认识我,不过我和你的父亲以道兄可是老相识了(高邦佐字以道),我们不仅份属同乡,还是一地为官的同僚呢!”什么?原来他就是张铨?天启年间的著名文臣?辽东三好汉之一?高耀晋这才猛然惊觉!原来是这位大神!

接着他就是发自肺腑的生起了一股尊敬,连忙上前深施一礼道:“下官见过张大人——”

而高耀晋之所以如此恭敬,那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位张铨可了不得!不仅是天启年间的著名文臣,还是文臣中罕见的才学之士!有真材实干的!而不是多见的那种只会纸上谈兵的人物!

并且张铨尤其难得的是,擅长判断大局,对整个辽东形势乃至是后金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是这个时代真正的精英人物!

当然仅仅只限于此的话,那也只是属于有才,还称不上辽东三好汉的!而真正令高耀晋敬佩的是——张铨在面对民族危亡时表现出来的一身傲骨!

让我们来看看,张铨是万历年间三甲进士出身,还是出身名门,是兵部尚书张五典之子。所以他头上不仅有着进士的光环,而且因为出身的关系,老爹已经为他在官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只要按部就班晋升,就能前途无量。

只是正在他步入官场,事业正节节上升的时候,这位却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放着朝廷任命的都察院正四品右佥都御史的清贵身份不做,居然自请出任辽东巡按御史的——自请巡按辽东。

一般来说像这种下到地方的辽东巡按御史,只需要由都察院下属的十三道监察御史出任即可,也就是张铨他这位长官完全不需要出马,由他的下属出任即可。

可张铨偏偏要自请出任,并且都察院下设的十三道监察御史,监察大明十三行省,一道监察一省,所以他就算要下到地方,也完全可以选一个好地方,可张铨偏偏要去辽东这样的险地!

像这种战争前线,大明死了几百个文武官员的险恶之地,别人躲着还来不及,可他偏偏要自请前去,可见其一片报国之心!并且张铨不愧是文官中罕见的能臣,在原本的历史中,他上任之后协同辽东经略袁应泰,一起驻守辽阳城。并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如果袁应泰能采纳的话,辽事绝不会败坏到那种程度!

只可惜张铨的运气不好,或者说整个辽东五百万军民的运气不好,碰到了一位既不懂兵事,又听不进谏言的‘拗经略’!

甚至那种执拗的程度,比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拗相公王安石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完全听不进人劝!

所以张铨提出的诸多合理建议,袁应泰无一采纳,相反在这位拗经略的一意孤行下,结果事实证明,一天丢沈阳!四天丢辽阳!五天时间就报销了十五万明军!平均一天报销三万!

进而因为这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惨败速度,以致大明统治了整整三百年的辽东落入敌手!可令人为之一叹啊!

并且我们还要看到,张铨和袁应泰一起驻守辽阳,在辽阳城破的时候他是有机会逃离的。

当时城池将破,一片混乱的时候,袁应泰这位辽东最高军政长官倒也做好了与城同亡的准备,准备自杀殉国,但是他劝说张铨离开——因为张铨不是辽阳最高长官,没有守城的责任。

可是张铨是怎么回答的呢?以下是原话:我辈皆受国恩,今日患难,正当捐躯报国!愿相从地下,同为厉鬼击敌耳!

所以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所谓死去元知万事空!可是张铨都死到临头了,依然不忘国事,到了地下,变成鬼都不放过女真人!

所以说如此英雄气节,不愧为当代文天祥!如此英雄气节,不愧为民族脊梁!民族之魂啊!

并且等到辽阳城破之后,张铨还来不及自杀就被捉住了,甚至知道捉住了张铨后,老奴都是大喜过望的,专门派人奸李永芳前来劝降。

可张铨却是严词拒绝!可就算这样了老奴还不死心,因为实在爱惜张铨的才华,都亲自出马劝降的!

并许诺只要张铨投降,地位还在已经投降了三年,都当上了抚西额驸,也就是当上了老奴孙女婿的李永芳之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尊贵无比!

可张铨回应老奴的只有二口浓痰!于是老奴悻悻而去后,连皇太极都知道了此事,并且因为敬佩他的才华,感觉这样的人才杀掉实在可惜,就又来劝降。

并且皇太极在一帮不识字的女真蛮夷中还是异类,他不仅识文断字,还博古通今,所以就引汉人前朝宋徽宗、宋钦宗二帝的故事来劝降张铨。

也就是用皇太极的话说,想当初大宋徽、钦二宗被他们先祖,大金天会帝完颜晟所擒,以堂堂帝王之尊,不照样是屈膝投降了事,并受封为公侯,留下一段君臣相得的千古佳话。所以现在的他完全可以效仿先贤,再留下一段佳话的嘛。

可是张铨是如何回答的呢?一种史料记载是一言不发!就是对于这样的问题都懒得回答了!

所以张铨如此坚贞不屈,连足智多谋的皇太极都没办法,最后只能叹息着把他杀掉了事。

包括大明方面得知此事后,连不务正业的天启小皇帝都深受感动,难过的放下了木工活,亲自下诏为他在北京宣武门外建祠的。

并连同同日死难的分守道何廷魁,包括日后在广宁殉节的高耀晋老爹高邦佐在内,这三个为国捐躯的山西人放在一起供后人祭祀!并称为“三忠祠”!

所以对于这段历史知道的清清楚楚的高耀晋,对于这样的民族精英,当代文天祥,又如何能不发自内心的尊敬呢?这就是汉人的风骨!民族的脊梁啊!只是这样一来,弄清了张铨的来历后,高耀晋就更加感觉不妙了……

你说张铨堂堂一位辽东巡按,正四品大员,不在辽东都司坐镇,却着急上火的跑来沈阳,这牵涉的肯定不是小事呀!

甚至看两人都是一脸忧愁的模样,很可能还不是事关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是关系到整个辽东安危的大事!

所以这样一来……高耀晋的一颗心都提了起来呀!并且迫切地想知道,究竟是出了什么事了。


  (https://www.xvqianqian.com/4228/4228404/14653984.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