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赵源缓缓开口阐述着自己的理论,而这一次所谈的一切并不比天演论带来的冲击小,尤其是对于在场众人而言,无异于是一次精神冲击——因为赵源直接推翻了目前理学的根基所在,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而赵源所言则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此句来源于孔子,更是儒家精髓思想之一,但由于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也就出现了两种断句方式,无论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还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都不乏支持者,而关键就在于所处的立场。

对于传统的理学儒生而言,大部分人都站在前者的立场上,他们认为普通百姓并不具备参与政治的资格,唯有‘士’具备话语权和解释权,但是后者则认为,普通的老百姓也是可以经过教育,能够参与到政治当中来。

对于这一问题,吴又侠却皱起了眉头,道:“秀山,你既然认为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妨同我们解释解释。”

赵源笑着点了点头,道:“此句当然要联系全篇来看,论语此句上章言教化,本章言行政,而大义相通。《孟子》曰:‘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中庸》又曰:‘百姓日用而不知。’,则说明了一点,此句皆与此章义相发。”

听到这里,陈澧却摇了摇头,道:“此番理论放在这里说或许还行,但是一旦真正走上台面,只怕难以抵挡。”

的确,儒学走到今日,微言大义者并不在少数,而解释权并不会属于赵源,光是从理论上来讲并不够,历史上能走到这一步,则是因为龙国经历了数次大变,人心本就思变,也才走出了一条小路。

可是在如今这个时代,人的内心成见如同一座大山,想要搬走谈何容易?

赵源摇了摇头,道:“道理都是越辩越明的,过去百姓并未开智,有智在中人以下者,故有不可使知者,可是如今不一样,我们有了各种各样的报纸,有了许多传递信息的手段,若是上位者每事于使民由之之前,必先家喻户晓,用语言文字务必使之知,自然也就能‘知之方由之’。”

“秀山,你要知道,百姓当中绝大部分都目不识丁,他们如何能看得懂你的高谈阔论呢?若是将新文化运动引入士林,则士林反扑绝非你我所能言之。”

杨荣绪轻轻叹了一口气,他虽然在言语中反对赵源的理论,但是似乎却表现得更加失落,反而没了赵源这般举重若轻的感觉。

对于好友接二连三的反对,赵源并没有丝毫的失望,反而眼神越发明亮,只因为他们的意见的确很重要,正在指出赵源理论中的种种问题。

第182章  粤北大营

实际上,针对杨荣绪的反对,赵源并没有一个合适的答案去回答,因为历史的走向正应了杨荣绪所言,历史上的新文化运动虽然堪称是东方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但是却没有取得圆满的成功,反而始终停留在了一个较高的阶层。

历史上的新文化运动开端起源于一部分接受过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但是他们所面对的环境却极为恶劣,而在当前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下,少数人的呐喊注定只能将新文化运动停留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而老百姓对于新文化运动,既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也没有受到太多正向的影响。


  (https://www.xvqianqian.com/4233/4233506/14514310.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