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重生之财气冲天 > 第2132章 难搞

第2132章 难搞


  (实在抱歉,这2021年头两条,就只能一更。实在有事耽搁了。明天恢复两更。实在抱歉。)

  魏建君等人要晕倒了。

  你这怎么说变就变啊。

  要知道,大秦重工的汽车,如今可以说,已经是属于国内民营企业的第一。

  在国产自主品牌里面,没有任何对手。

  如果只是单纯论SUV的销量,那么算上合资品牌,还有纯进口汽车,无论哪个品牌,单论某一个型号都,都没有大秦重工的SUV销量高。

  如今,秦风的SUV,大秦重工旗下第一款多功能中大型SUV——扶苏,销量每个月都破万了。

  这可是了不得的销售成绩。

  在整个SUV销售上,没有对手。其余就没有破万的。都是两三千辆一个月。

  而秦风这扶苏每个月销售破万,这什么概念!

  虽然说,售价是不高。

  入门款,只要98000元,顶配也才128000元。

  这个价格,非常低。

  但是因为销售额高,数量起来了,自然成本也降低了。

  这每台车的利润都超过了5000元。

  这是指的纯利润。

  当然,这和合资车,还有纯进口汽车的利润完全不能比。

  但是,这已经非常高了。

  一台车纯利润有5000元,那每个月万台,纯利润就是5000万了。

  一年也有6个亿了。

  这是纯利润啊。

  抛开成本,人工工资,税收等一切费用之外的纯利润。

  真正的纯利润。

  这是进秦风口袋的钱。

  其实,如果不是秦风要求的品控非常严,对质量把控要求非常高,其实利润再翻个一倍没有任何问题。

  一台车赚个一万,这并不算多。

  那一个月纯利润都能有1个亿了。

  但是秦风要求品控太严了。

  何谓严格呢?

  例如里面的电机连接线,这工人组装的时候,有时候一不小心出了点小纰漏,将电线外面的绝缘保护层给弄破了一点皮,这本来没任何影响。

  直接,用绝缘胶布给粘在一起就行了。

  这反正组装进去了,也看不到。不会有任何问题。

  最多就是时间长了,因为里面内在的高温,导致绝缘胶布可能会过度氧化,会产生一些脱落,导致电线可能受损。

  这种受损,可能并不致命。只是供电可能有一点不足。

  而且绝不是近期的,可能是开个三五年后,电线方面供电可能就不够稳定,会让整台车的输出不够顺滑。但是不影响使用。只是会产生一点小问题。

  这,可以说完全不影响使用。而且都是几年后的事情了。一辆车,开个几年,那还有什么问题。

  但是呢,秦风却绝对不允许。

  这要出了问题,就一定要换电线,决不能用个绝缘胶布给粘了。

  决不允许。

  还有一些零配件,都是绝对要求达标,不能有任何一点纰漏。哪怕不影响使用,也不行。

  因为秦风这样的高标准,自然导致了生产上的一些额外损耗,这也导致了利润下跌。

  但是,魏建君等人也支持。

  因为,任何一个品牌,只有质量做好了,才能赢得市场口碑。

  否则,迟早完蛋。

  哪怕消费者会因为便宜买单,但是,却会给消费者留下一个低端的形象。

  因为你低端,所以容易坏。这大家可以接受。

  但是未来,你想要再建立高端品牌,那消费者就很难改变他们的固有思维认知了。

  当然,魏建君等人要说的是,这每年赚那么多钱,所有的钱,秦风一分钱没拿走,全部都用来投资在自主研发的发动机上面了。

  好不容易,这两年,不断的砸钱,加上他们也从奥迪德国总部那里偷师了不少东西回来。

  总算有了点成果。

  如果一切顺利,今年,也就是2000年,大秦重工的汽车,就可能用上自主研发的发动机。

  虽然说,性能方面和欧美一流产品不能比。

  至少落后10年以上。

  当然,这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果了。

  要知道,在秦风下令研发发动机之前,民用的汽车发动机,落后二三十年不止。

  现在落后十年以上,已经很不错了。

  而这,还主要是依赖于秦风和奥迪达成协议,让人去奥迪学艺。

  在奥迪,并没有能够学到任何有关发动机制造方面的技术。

  但是,在装配工艺上,秦风这边却学到了很多。

  一般来说,发动机的研发,有五个主要的细节方面。

  一个是金属铸造。发动机气缸主体和其他简单结构件一般使用金属浇铸成形,具体过程又分高压铸造和低压铸造。金属融化成液体倒入模具,此过程难点在于降温凝固过程中残余应力、排气、脱模剂喷淋等导致缺陷的发生,缺陷降低了成品率,而且严重影响寿命,因为金属疲劳最怕缺陷。其次,金属材料自身的品质要求亦极高,一般是铸铁或铸铝,高品质的浇铸原材料国家一直都不行,需从国外进口。

  秦风这边自然也没有办法。哪怕魏建君等人加强了对高品质铸铝原材料的研发,以满足发动机的需求,但是这只可能是未来才有可能带来福利。短期内,根本就没有任何结果。

  再次,压铸模具和压铸机,世界最好的是日德,之后是意大利,再后是其他。模具要精密,耐用,适应自动生产,不能说铸造了几个模具就断了、漏了,再或者只能人工看着掌握火候那可不行。金属铸造问题是个天大的问题,毫不客气的说是国内从古至今的问题,从宝剑对抗圆月弯刀,到现在的发动机制造,都是这个问题。这套技术是典型的蒸汽时代的产物,是所有现代工业的底子,现在他们已经配合上了电气产业和计算机信息产业,更是如虎添翼。

  第二个难题,就是机械加工。

  精良的机械加工,必须要有上好的车床,车刀,车工。车床和车刀起码还能高价从德国买到,但是车工就是个问题了。同样一个零件,选择不同的方向和走线切出来,寿命却明显不同。这些技艺,怎么办。发动机的活塞要在缸孔中千万次的来回运动,其误差要求极高,其壁表面加工要求一种工艺,叫做珩磨,保证缸孔表面耐磨而且还能附着一层油膜保证密封性能。这时珩磨的材料,工艺,方向又来了。此过程走不好,缸孔哪怕弯那么一点点,活塞千万次的运动便会加速发动机的老化。曲轴孔是多档的间断长孔,尺寸精度、圆度、同轴度、表面粗糙度每一项要求都非常严格。

  这方面,魏建君等人也没有学到。德国方面,也不可能给你培养这种技术。这是绝不可能给你的。

  第三个难题,装配工艺。

  看了《速度与激情》就觉得汽车是几个人在仓库里面拧拧螺丝、吊台发动机就可以造车的。那些是修车,只是修车技术而已。而发动机里面的装配可不是单用手就可以,而是专业的装配工具。这些需要经验,需要技术,更需要时间。有些零件需要特定的机器进行安装,甚至螺丝的安装顺序,拧紧的力道都需要经验和仪器。活塞隙如果混入了细小的硬物颗粒,千万次的研磨又会造成多大的损坏。所以装配环境、工艺、设备、技术要求非常高。通常来说,如果前两步走不好,那么连装配的机会都没得练。

  好在,秦风这边安排人去德国奥迪总部学习。

  奥迪总部,因为秦风在国内销售奥迪卖的好,所以没有为难秦风。其余方面,不可能给秦风任何帮助,并且对秦风这边进行了封锁。

  但是,在装备工艺上,还是让大秦重工的工人们,得到了真正学习的机会。

  他们真正在里面对奥迪车辆进行了整车的装配。

  可以说,在整车装配上,大秦重工的技术,和欧美是差距很小的。

  这都是多亏德国奥迪总部的支持了。

  当然,大家也是各取所需。

  但是对于秦风来说,的确是不容易。

  这也是大秦重工的汽车,能够品控好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

  第四个难题,就是橡胶。

  在第三个难题里面,装配过程中需要用到有机材料。有人说发动机就是钢铁和橡胶的共鸣,不错。说橡胶是内燃机的核心材料毫不为过,无论是气缸的密闭性还是油箱、水箱的密闭性,橡胶都是决定性作用。Youtube上面有很多国外汽车大厂的发动机组装视频,看完你就会发现,连拧螺丝的都是帅哥,他们的学历绝不低。对于汽车发动机橡胶,高品质橡胶也是很关键的。这方面,也只能进口。

  而第五个难题,就是主要机械零部件。

  凸轮,曲柄连杆,齿轮组,轴承,链条,液压件,能做出来是一回事,能长时间稳定的使用算是另一个概念。归根到底还是两个问题:金属材料,机械加工。制造机器的机器才是最底层、最NB的家伙。俗话说,欲先攻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底层有了,什么都有了。日德美俄意法英的锤子可是磨了很久了。

  这方面来说,大秦重工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但是现在,却已经走出来一步了。

  很稳健的一步了。结果秦风现在说,要弄电动汽车?

  魏建君等人,想要掐死秦风的心都有了。

  至于说,为何国内在制造业发展不好,这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要区别两个概念:science和engineering。科学是共享的、透明公开的,但是工程学却是保密的、私有的。发动机的原理可以说是及其简单,而且这个原理在内燃机存在的200多年里从来没变过:燃料燃烧致气体膨胀推动活塞做功。但是science说起来容易,如何用这些人类都知道的白开水一般的理论做出按人类意志行为的engineering却完全是另一回事。

  如何把功率提上来,重量减下去,寿命延长,效率提高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漫漫长征。科学结论我们都可以记得住,我相信我们高等科学在记忆上的教育非常成功,但是传统工业的工程学教育可以说是一塌糊涂,生产技术和理论严重脱节。

  再一个,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之前,西方国家有一段特殊的时期,这段时期是机械工业飞速发展的一段时期,被誉为“大蒸汽时代”。有兴趣的可以搜一搜这一时期内的作品,几乎所有能动的东西都是齿轮机械,其繁荣程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由于我国没有接受这一时期的洗礼,少部分民族资产后来也被帝国主义压迫致残,再后来又被社会主义充了公,所以基本上没有任何技术积累。

  而工程积累的核心就是两个字:秘方。无论是做饭、酿酒、制药还是冶钢、加工,其技术本质不外乎这两个字。而秘方则是完全私有的,一般由家族或公司的形式来传承。而传承需要时间沉淀,也需要民族氛围。一个崇尚速度,敢于挑战人类极限,敢于质疑权威的民族,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研发这种铁与火的机器。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做的很不好,我们的教育似乎不太鼓励培养这种冒险精神。

  同时,之前一些策略也出现了问题。

  之前一直在说,用市场换技术。这话是指80年代后期到2001年国家入世之前,国家允许外资入华修建汽车合资工厂的战略决策,我们让出巨大的市场,我们就有资格要技术、要利润。”也就是说,我们开放市场,为的是换取技术。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幼稚的、停留在宏观上的理论性假设。

  首先,国家开放市场,是大趋势,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不论什么目的,市场都会开放。960万平方公里、幅员辽阔的疆域里总共只有20万辆汽车,平均48平方公里一辆,这是怎样的场景?

  全国人民都骑自行车总不是办法。其二,大大低估了科技的价值,换技术是一厢情愿。那些重要技术的价值之大恐怕会吓到所有人,远不是卖几百万辆汽车的钱能买到的。德国五个支柱产业,四个和汽车相关。汽车产业已然成了大国的立国之本,何谈“换”?核心技术的进步永远不要期望别人会给我们;还是我上面说的那句话,没有捷径。把技术进步寄托在别人身上真的太幼稚了。正是这种“市场换技术”的借口,扼杀了自主研发的动力。

  所以说,“换技术”这事别再想了,死了心吧,“偷”都偷不来,“抢”都抢不了。毕竟民族工业成长需要一个过程。

  


  (https://www.xvqianqian.com/8/8695/628351337.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