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六章 焦头烂额
新年一晃而过,转眼二十多天过去。
这段时间,李徽忙的可谓是焦头烂额,一天也没闲着。
首先,居巢县的局面发展的有些出乎李徽的意料之外。年后,北边来的流民越来越多,拖儿带女的络绎不绝。
这些人里边有一部分是之前从燕国南下逃难的流民,他们也不知从何种渠道听闻居巢县实行土断入籍,并且允许占田垦荒安置,便陆续的赶来。
而另一些则是从寿春一带往南逃下来的。根据他们的描述,袁真确实已经起兵叛乱,站在占据寿春城一带。这些百姓有的是不肯成为叛贼的子民所以逃跑,有的则是因为袁真父子为了准备即将到来的朝廷的围剿,所以大肆拉壮丁入军,搞得民不聊生。所以他们不得不逃出来。
这倒是说明王牧之之前对李徽说的话是真的,王牧之没有骗自己。
面对着大批流民涌入的情形,周澈觉得,需要加以控制,否则小小的居巢县怕是吃不消,安置不了这么多流民。
但李徽的态度是,不管是哪里来的流民,既然到了居巢县,那便全部收留。愿意留下来的,便给予入籍,允许他们在此安居。
李徽告诉周澈,百姓们抱着希望来到居巢县,就是奔着一个活路。居巢县不接受他们,他们的命运便堪忧了。
周澈自己也是从北边来的,知道流民们的痛苦。他只是怕到最后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罢了。听李徽这么说,便也不再多言。
所以,在年后的半个月时间里,居巢县城中又多了近两千流民。加之陆续回归的外逃的居巢县百姓,整个居巢县的人口已经高达两万余人。而小小的居巢县城里也挤了一万多人了。
街头上人满为患,到处是无家可归的百姓,挤在巷子里,街角避风处,到处乞讨游荡,造成了城中治安的压力和百姓的恐慌。
年前,城中居民响应县令号召,纷纷接纳流民入住。还帮忙给他们在北城盖房子。但现在又来了这么多,本地百姓们也无法再吸纳他们了,反而感到了惶恐。
郑老丈的茶铺正月初九还发生过被人哄抢的事件,一群饿疯了的流民冲进店里,将吃的席卷一空,任命百姓们打骂也不管,径自往嘴巴里塞。郑老丈跑来县衙见李徽,请李县令像个办法,不然大伙儿都不敢开店了。
李徽当然在积极的想办法,除了命周澈加强治安巡查之外,还命人加紧在北城搭了许多草席棚子,让流民暂时居住下来。每天定时给予粥饭施舍,让这些流民先稳定下来。
这虽然走了之前的老路,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流民们无处可去,只能留在城里。让他们四处游荡自然是不成的,只能先暂时圈养看管起来,慢慢的安置他们。一下子涌入这么多百姓,神仙也难办。
周澈神经紧张之极,每天带着手下人巡视县城,就怕出什么漏子。手头的人手已经极大的不足。为了维持局面,李徽让他在流民之中招募人手帮忙。没想到周澈一下子便招募了上百名青壮。
居巢县一个小小的县衙是不允许有这么多的人手的,县尉手下最多四五十名县兵。衙门里最多十几个差役和几名狱卒。招募这么多人,那是不成的。这岂不是成了流民帅了么?
李徽想了个法子,给这百多流民取了个叫‘义民团’的名号,名义上是流民百姓自己组织起来,平素盖房子,协助发放饭食物资,晚上巡夜协助治安的人员。全权听从县令的调配,纯属热心肠帮忙性质。
有了这些措施,整个居巢县的局面才逐渐的安稳下来。正月十五之后,来的流民也变少了许多。事态才逐渐的安定了下来。
但是李徽心里清楚的很,这种情形其实难以维持太久。流民的安置绝非是搭个窝棚让他们存身,他们需要土地,需要房舍,需要耕种,自给自足,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定。
现在自己手头还有些粮食物资,勉强可以支撑,让他们不至于饿死冻死。但是再过两个月,所有的物资粮食都会耗尽,到那时春荒发生,一旦发生饥荒,便将有大麻烦。
所以,自己一定要赶紧想办法真正的解决的问题。
正月十五之后,李徽开始在县域内四处巡查,寻找能够开垦耕种的荒地,为此,他甚至错过了正月十七抵达的他正式任命为县令的官凭。
李徽知道,必须要尽快安置百姓,为他们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定居下来开垦耕种。
然而,五六天的时间里,李徽几乎跑遍了居巢县全境,却失望的发现事情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居巢县的荒芜土地虽然不少,但是大多数无主荒地都无法开垦耕种。
居巢县境除了焦湖这个大湖之外,还有大量的丘陵山地。而丘陵山地无法开垦,灌溉都成问题,且土地贫瘠的很。种植些杂粮倒是可以,那也得靠天收,是保证不了百姓的吃饭问题的。
而肥沃且便于灌溉的大片荒地也不是没有,但那是位于焦湖堤坝沿岸圩区的大片荒滩。这些地方虽然水口好,土地也肥沃,但却是洪涝频发之地。居巢县当地百姓吃尽了苦头,便是因为焦湖几乎年年破圩溃堤,种下的庄稼都会被淹没,颗粒无收。强行要开辟圩区水田也不是不成,只是很可能会白忙活一场。
李徽也巡视了河堤,打算在治水上做些文章。但是他发现,这件事暂时自己是无能为力的。没有那么多的人力,没有那么多的物资钱粮,根本休想加固湖堤,阻挡洪水。
之前居巢县前县令黄庭柏留下来了大量的资料,其中便有他测算过的加固堤坝的想法和要为这件事所要付出的代价。根据黄庭柏的测算,要想加固居巢县西侧约莫三十里长的脆弱的焦湖堤坝,需要起码十万人力,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需要物资钱粮更是个极为庞大的数字。
并且,即便如此,也无法确保不会溃堤。根据黄县令的资料以及当地百姓的描述,江水倒灌时,焦湖水位会漫过堤坝数尺之高。最厉害的一年,居巢县内进水,街道上的水深一人多高。整个居巢县周边一片汪洋。洪水三个月都不退。
按照这样的描述,这样的水势根本不是加固堤坝便能做到的。黄县令说的加固堤坝防洪,其实是防止一些小洪灾。但其实居巢县这里,每隔两三年便是一场大洪水,基本上圩区一片汪洋。所以黄县令在他的册子里也叹息说,此法不可行。
其实就算可行,李徽又哪里有这么多的人力和物资,更没有三个月的修堤时间。这些流民需要尽快的安置耕种,今年必须要让他们有收成,能解决温饱问题。否则局面根本撑不下去。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李徽才在橐皋河两岸,城东鼓山以东的小汤河左近相中了勉强可以适合开垦的荒地。面积总计也不过四千多亩。按照一户人家五十亩的最低种植田亩来计算,也不过能安置个七八十户流民。
李徽计算过了,目前入籍的流民约莫五六百户,近四千人。其中一部分可在水上安置。毕竟这么大的焦湖,能养活不少百姓。但渔民的数量不能太多,否则大湖也养不起他们。这方面可以安置个五六十户,让他们以水为生。
一些流民是有手艺有力气的,不肯去耕种开荒,可以在县城之中安置,开个铺子做买卖,或者被人雇佣当苦力。这部分人起码可以安置个百余户。
还有一些人可以安置到村集之中。原本地百姓家中有田产的却无人力耕种的,可以安排流转,落户地方。这部分也能安置个七八十户是没有问题的。
但所有这些都算上,也还剩下三百多户根本无处安置。
这便是李徽甚为头疼的问题。往后也许还有流民前来,无法安置的流民会越来越多,便会沦为不稳定的因素。李徽真是为这些事想的脑子生疼,但却一直没有想到好的解决办法。
但办法终究是有的,居巢县是有潜力可挖的。李徽其实早就主意到了,在居巢县有大量的私人庄田存在,且都已经荒芜了三四年了。这些都是居巢县本地大族的田产。
但在几年前,冯黑子匪帮在居巢县横行的时候,这些本地的大族便纷纷逃离了居巢县,再也没有回来过了。而直到现在,他们也丝毫没有回居巢县的意思。
在本地百姓得到冯黑子匪帮被剿灭的消息大量回归的时候,居巢县逃亡其他郡县的大族们倒是没有急于回来。毕竟他们家大业大,跟那些逃亡外郡外县的百姓们无田无产无钱,只能勉强为生不同,他们是有本钱的。
居巢县许多大族除了田产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产业。在周边郡县也能立足,开设营生。加上他们人脉广,不少大族家中都是出过做官之人的,和本地大族也有联姻关系,所以根本不必担心生计问题。
在居巢县的消息传来之后,他们有的是因为谨慎观望,有的是根本不想回来了。特别是听说居巢县涌入大量的北方流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更不愿意回来了。流民是动乱之源,精明如他们,绝对不想回到这样的地方。他们要等待一切安定下来,才会回来。
但问题是,他们不回来,李徽可有些着急。因为李徽已经将算盘打到了他们头上了。
(https://www.xvqianqian.com/971/971835/110221732.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vqianqian.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xvqianqian.com